经过“牛棚”再教育的干部就是不一样--真正的牛!
整个工程的土方量是八百立方米。按照他过去在办公室里的计算方法,每人每天可挖三立方土。 挖渠道的战斗打响了。王观平是干校的学员,得和大家一样参加劳动。东北的四月,天还很冷。大家挥动大镐,抡多少下才能刨下很小一块冻土。王观平干了不大一会,就汗流满面,腰酸臂痛。大家紧张地干了一天,晚上一统计,每人只挖了零点三立方土。 艰苦的劳动实践,给王观平上了深刻的一课。他回想起自己过去设计的水库,一般都是几十万土方,在设计方案中多个万儿八千土方,毫不在意,那里知道挖一个土方,劳动人民要流多少汗水!过去有人讲:"设计人员画条线,就够下面干几年。"他听了不以为然,反而有反感。现在他认识到,这实在是对不起国家和人民,没有一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现在多数知识分子还不能说已经完成了这个转变。"干校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狠抓学员们的思想改造,经常组织大家开展解剖世界观的活动。王观平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对自己的世界观来了个彻底的解剖。 通过解剖,他认识到自己在大学读书时,就形成了一套"技术至上""技术第一"的思想。一九五○年大学毕业后,他参加了治淮工程,不久又参加了佛子岭水库的建设。那时他一心想做"新中国第一代水利工程师"。在修筑佛子岭高大的连拱坝工程中,他搞了一项技术革新,有了名。因而他得出一条"经验":搞工程就要搞高、大、洋的,这样才容易成"名"成"家",在山沟里搞小工程,干一辈子也没人知道。 有了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就不能使自己的技术真正为人民服务,就不能执行毛主席提出的水利建设方针;相反,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水利路线就不谋而合。一九五八年他到了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参加制定松花江流域水利建设规划时,就对农民迫切要求兴修的小型水利工程不感兴趣,一味贪大求洋,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结果成效甚小。为了追逐个人名利,他自己还搞了一个小资料库,把资料据为己有,甚至在同行之间实行"封锁"。现在,他认识到,在计算尺和画图笔下也有严重的两条路线斗争,自己在修正主义道路上滑了很远还不自觉,真是太危险了! 觉悟提高了,他在战友们帮助下,对那个小型水轮泵站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五次修改,修改后,同样能保证工程质量,可是却节省了一百多个土方。 王观平的立脚点有了转变,看问题、想问题也就和过去不一样了。春耕期间,他发现正在施工的柳河水库的溢洪道要穿过一片稻田,占去不少土地。在过去,他根本不考虑这类问题。现在,他对每一寸土地都有了感情。他经过勘察,主动向水库设计人员提出改变溢洪道走向的建议,结果不仅保住了大片土地,还节省了一千多土方。贫下中农看了说:"老王现在和我们想到一起了!" 革命路上不停步 在柳河这所新型的学校里,新干部也朝气蓬勃地继续革命,迅速成长起来。 在"五·七"干校里提起刘俊杰,人们都管他叫"大炮"。他是原团省委的青年干部,文化大革命前,刚刚从基层调到省里。文化大革命中他冲锋陷阵,成为原省委机关的革命造反派。"大炮"这个绰号,就是由于他敢想、敢干、敢斗争而来的。不过,最初,他这个"大炮"只轰别人,不轰自己。 去年,省革委会决定创办"五·七"干校时,他想,干校学员的对象,是那些长期蹲机关"三脱离"的干部和犯错误的干部,怎么也不会轮到自己头上。事实恰恰相反,第一批学员名单中公布了他的名字。这时,他又想:反正自己早就不想留在省里工作,趁这个机会挪动挪动回基层也好。他没有想到下放劳动对自己也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没有想把自己当成革命的对象。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1-23 07:41 , Processed in 1.779811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