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武汉知青在蕲春的农村记事
⑤过年过节 来蕲春不久,就发现当地人待客的最高礼节是做“粘米团子”,把大米放在石臼里舂成米粉,然后做成米团子,里面包一些咸菜,蒸熟。四十年后,我在蕲春县城一个高级餐馆里,发现已经把“粘米团子”做成一道菜,不过里面包的不是咸菜而是猪肉末,味道好极了。 农民家里有时还作一种粑,也是粘米作的,有些象武汉的糍粑,只是小一点,圆圆的,薄薄的,这种粑一般在过年时吃。 过年时,每家除了准备少许的鸡、鸭、鱼、肉外都会做粑、做“粘米团子”。客人进门,端上一个大大的碗,里面有粑有汤,还有两支鸡腿,夸张地左右插在碗里,恭恭敬敬端给你,你就要恭恭敬敬地接过来,不过,且慢,这碗汤只是作作样子的,客人接过后也就喝一口汤,然后就拱手奉还,完璧归赵。主人也不客气,拿回去在锅里热一热,下一个客人上门,又端上来,如此循环,一碗汤两只鸡腿要管整个春节好几天啦。有时主人会在这碗汤上铺上一个荷包蛋,这就可能是给你吃的,你如果客气推辞,主人就会用筷子将荷包蛋戳破,你就一定要吃掉。当然这荷包蛋下面的粑和鸡腿仍是万万不能动的。 起初我们不懂这里面奥妙,闹了一些笑话。第一年春节,我们刚来不久,没有回汉,留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我哥哥来农村看望我们,这天我到公社还是县里开会未在家,他由同点的杨永平相陪,出于礼貌到队长家去拜年,一进门,队长老婆就捧出这样二碗汤,有粑、有鸡腿,堆得满满的,他们看见这一海碗东西,目瞪口呆,以为不吃就是不礼貌,硬着头皮吃完了所有的粑和鸡腿,又喝完了汤,吃得浑身发热,头上冒汗,肚子发胀,打着饱呃,这队长老婆看他们不懂规距,又扯鸡腿又啃粑,也不好意思挑明。我哥和杨永平转头又到副队长张国顺的家里拜年,又是端上同样一海碗东西,一大碗粑和两只鸡腿,他们捧着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没办法,死撑着肚皮吃完了鸡腿,再也吃不动了,趁主人到厨房去,跑到门外悄悄将一碗东西都倒到沟里去了…… 在蕲春,比较重视的节气,除了春节外,就是端午节、中秋节和三月三。三月三就是做“粘米团子”吃。端午节好象也不去包什么粽子,只是全小队在一起吃一次馍。那时节新小麦刚登场,俗语说:“大麦奔立夏,小麦奔小满”,小满前后就是收割小麦时候,新麦磨成雪白的面粉,一股麦香味,刚收的油菜籽,榨的菜油锃亮锃亮的,几个年纪大的妇女就忙开了,在保管室门前,临时砌了一个灶,然后不知从哪里借来的大蒸笼,有的人合面,有的人揉面,做成一笼一笼的馒头。还要炸油条,我们也跑去作下手帮忙,炸油条的配方就是那时学会的:10斤面粉要放三两碱二两矾四两盐。馒头蒸好了,油条炸完了,全村人热热闹闹分馍分油条,保管室门外吊起一个大灯泡,亮堂堂的,要闹到半夜。 我上大学后,同寝室里有一个同学叫陈全明,是从农村来的,他有一天说,他还是上大学后才第一次吃到馒头。别人听了这话很惊奇,我一点也不奇怪,在农村吃一次馒头还真是一种奢侈。 农村对中秋节也很重视,这时双抢已经结束了,“寒露油菜霜降麦”,种油菜种麦时候还未开始,正好是一个农活忙碌的休歇期。大队里就会组织宣传队演出,活跃农民的文娱生活,队里开始分发收获的农产品,稻谷呀、黄豆呀、红薯呀、土豆呀、芝麻呀、篦麻油呀、稻草呀,隔几天就分一次,分东西当然是好事,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月饼是没有的,只能上县城去买几个“喜饼”,那也是为“走亲送礼”准备的,队长会派几个男劳力下湖去撒网,捞上一些草鱼,每家分十几条,舍不得吃哇,要腌起来过节吃,把鱼杂拿来煮萝卜,全村走到哪里,都是一股鱼腥味……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1-1 10:29 , Processed in 0.032865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