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私有化潮流,创公有制辉煌!深切怀念一个让私有化势力倍感压力的英雄-滕增寿同志
一、滕增寿一创国企辉煌——办家属工厂办出了一流国企滕增寿同志是浙江省首届劳模。他1954年光荣出席浙江省首届劳模大会时年仅十八岁。1956年,二十岁的滕增寿宣誓终身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作为一名工人党员,他开始了无私奉献国营厂,自觉捍卫公有制的辉煌人生。 上世纪70年代,为解决待业青年就业,不少企业纷纷办起了家属工厂。1974年,滕增寿接受组织的委托,带领七名待业青年,白手起家办家属工厂。他们成功研制出了中国市场上第一个玻璃钢浴缸,接着就把价廉物美的玻璃钢卫浴和玻璃钢厨具变成了中国家装产品市场上的新宠。到1976年底,前后不过三年时间,就把这个家属工厂办成了拥有全国一流产品的全国第一家国营玻璃钢建材专业生产厂——国营温州市玻璃钢建材厂。并且达到良性循环的最佳营运状态,成为温州市的国企榜样和利税大户。 这是滕增寿第一次创造国企辉煌。它虽然无法与他后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打造的国企旗舰——东方集团相比,但滕增寿作为“国企虎将”、“国企能人”的名声已经响遍了温州市、浙江省和全国建材行业。他和几个待业青年的故事,则随着他们的玻璃钢产品,被销售商和广大用户视为传奇,争相传颂。 二、滕增寿第一次被迫赋闲——专等重返国企的那一天1977年年初,踌躇满志的滕增寿被迫离开了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的国营温州市玻璃钢建材厂,第一次“赋闲”在家。至于他是如何“被迫离开”的?笔者在那次学术会议期间得到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版本是有关资料介绍:滕增寿“‘文革’中被扣上‘唯生产力论’帽子,批斗了64次, 关押过4次。因他刚直不阿,不作违心检讨,最后被赶回家长达7年之久。”另一个版本是我们下榻的东方集团旗下东方宾馆的两位职工,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滕增寿带领七个小青年,办家属工厂办出一流国企的故事以后,叹了一口气,才说出来的。他们说滕增寿是被以“提拔”的名义“挂起来”的,一挂就是七年。因为会期有限,加上没想到15年后的今天要写这篇文章,当时未能深入采访查证;后来在与滕增寿同志的交往中,又没有想到向他本人求证。如今,斯人已逝,不知谁能拨开凝云。故在此无法给读者一个肯定的说法,深感遗憾,非常抱歉。如果哪位知情的朋友愿意把这段故事讲清楚,给读者一个明白。我将万份感谢。不过,滕增寿从此赋闲七年,是两个版本一致确认的。 滕增寿赋闲在家的七年,正是温州人忙于发家致富的时候,各种私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而国营企业的路则越走越窄,纷纷倒闭。当时上上下下流行一种说法,或者说有一个“共识”,叫做“国企搞垮了才正常,搞好了就奇怪了”。与此论相应,在党的生活中,也有一句同样可以称为“共识”的话,叫做“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就是带头发家致富。先富就是先进。”评价一个党员先进不先进,就看他能不能先富起来!因此,不少党内党外的朋友都劝滕增寿:“不要再等着去干国企了,出来自己干吧。凭你的聪明才智,谁能富在你滕增寿的前头!”还有外商慕名而来,用髙薪聘请他出国干。但是,滕增寿铁了心:非国企不干。他总是用那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话回答朋友们的劝说和外商的盛情:“我的舞台在中国,我的岗位在国营厂!”他看到包括自己亲手创建的建材厂在内的国企,被一个一个 “正常”地搞垮,心急如焚,急切期待着重返国企的那一天。决心要“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以探明国企改革的正确道路,树立国企改革的光辉榜样,用胜于雄辩的事实,证明国企一定能搞好,即使在市场条件下,也一定能搞好! 不少人对滕增寿的“非国企不干”很不理解。他们认为,当今的潮流是私有化,尤其在温州,要振兴国企是不可能的。 我们这次社会主义问题学术会议,一共安排参观考察了三个典型。除了滕增寿同志打造的国企旗舰和国企改革样板“东方集团”,还有两个私企明星“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这三个典型都够“典型”,正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改革开放观和两种不同的改革开放实践。 笔者参观考察了两个明星私企以后,理解了朋友们对滕增寿的“很不理解”。 两个私企明星的两位老总,原是某国营大厂的两位推销员。他们有共同创业的经历,最初是合伙干的,到1991年才正式分立门户。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1-23 01:38 , Processed in 0.03001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