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文化大革命的一点看法--很有见地啊!!!
三、文化为什么需要革命,如何才能革命? 文化为什么需要革命?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群体行为习惯?一般来说,是环境。环境的改变,必然导致行为习惯的改变,这是生物适应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前文提到,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包含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中,“经济”是社会群体获取资源并分配资源的模式;政治决定着群体的组织构架,也就是规范群体成员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文化是群体的行为习惯,是群体代代相承的遗传“基因”。这三大要素相互影响,彼此作用,最终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态,这时候整个群体就会保持稳定与协调。对于人类的价值取向来说,我们当然都期望社会稳定和谐,如同人总是期待健康长寿一样。 那么,环境一般是如何改变的呢?这里不谈自然环境,只讨论社会环境。人类通过劳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随着劳动经验的积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加深,获取资源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利用资源的效率越来越高,于是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都在改进,于是劳动方式也随之改变,因而劳动的组织模式也相应改变;随着劳动组织模式的改变,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也随之改变,从而生产关系改变。而生产关系的改变,必然导致社会群体政治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群体成员的社会地位出现变化,而这种变化必然导致群体行为习惯的变化,于是社会文化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文化革命,是经济、政治革命之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个人意志无法阻挡。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讨论文化为什么需要革命:从历史的角度看,传统的礼教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之前的百年耻辱是千年前程朱理学结出的苦果;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的平民文化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这种趋势已经在某些领域得到了初步展现。 在宋朝之前,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外族(当时的外族,现在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长期统治过;而宋朝之后,不到八百年的时间,中国被外族统治了四百多年。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延续了276年,从辛亥革命成功到现在,共98年,总共加起来也不过374 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宋朝之后783年的历史中,中国大多数时间其实是少数民族在统治。从“澶渊之盟”开始,一场卑躬屈膝、委屈【求和】的历史大幕也就拉开了,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除了明朝部分时间以及后来的极左时代,中华民族再也没有坚硬、挺拔的站立过,“求和”是宋朝之后中华历史的主旋律。 在千年盛世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大师在季羡林国宝的建议下,抬出了孔子,用京剧的花腔朗诵《论语》,让我以为是在封禅台下听岳不群演讲,最后张大师让演员们气势磅礴的打出了一个“和”字。真是好创意,将宋朝之后的传统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口”里有“禾”,也就“美”了。这还真是形象,只要喂一把苗,就可以让“我们”这些顺民和和气气、老老实实的过下去。“和”真是一个好东西,“和美,和睦,和谐”;“和平,和气,和悦,和煦”;还有“温和、祥和、平和”;当然,还有“和亲、议和”。“和”确实是个好东西,但一变成“求和”就不好了,其实很多东西都这样,越是觉得它好,越是觉得它给你舒服,就会越是习惯于它,然后就越想拥有它,于是你就受制于它,最后就变成了它的奴才。 最近看了不少与文化相关的资料,其中也包括今年很火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炮灰团”团长的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中国人爱安逸。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为了避免他的部下习惯“安逸”,龙团长不停的“折腾”他的队伍,故意找事,挑衅鬼子,让日本人炮击他自己的阵地,让他的战士时刻生活在恐惧忧患之中。如同鲁迅在呐喊自叙里面所讲的一样,将铁屋子里面即将在昏迷中闷死的人唤醒,让他们在痛苦中挣扎,好歹会有一点希望。鲁迅铁屋子里面的“呐喊”,与炮灰团长阵地上的“折腾”,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同一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爱安逸”只是触到了中国文化的表皮,深入骨髓的其实是顺民文化。灭掉自己心中的“人欲”,归顺“天理”,然后“天”就会让你舒舒服服、安安逸逸的过日子。“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能在宋朝得到空前发展,是有政治基础的。赵匡胤陈桥兵变,然后黄袍加身,搞了一系列小动作,始终觉得有些忐忑,深怕部下有样学样,于是接着玩了一套“杯酒释兵权”的把戏,让开国将军交出兵权,国家则给他们丰厚赏赐,允许他们买田买地先富起来;后来又实施禁军头领年轻化的政策,选用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的人担任禁军将领,这些措施基本上灭掉了他的部下黄袍加身的“人欲”。不幸的是他还有一个弟弟赵光义,于是也就有了“烛影斧声”这段公案。当然,通过“黄袍加身”或“烛影斧声”上台的人,对别人的“人欲”总是盯得比较紧的,生怕别人和他们一样急不可耐的坏了“天理”的规矩,于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就应运兴旺了。终宋一朝,其政治制度的设计都是用文官箝制武将,放纵文官腐败,又用数量庞大的禁军对朝廷的高级文官们形成制约。赵匡胤首创了向部下“购买兵权”的行为,而他的子孙则发明了用“岁币”购买“和平”的创举。没有仔细去查资料,也不知道宋朝用“岁币”到底赢得了多少年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整个宋朝,修文偃武,以理学教化天下,去百姓之人欲,存皇权之天理,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阉割得一干二净。纵观这段历史,皇权需要的是顺民,于是就产生了造就“顺民”的“文化”——程朱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