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密:“中美国”,民族矛盾的背后…
也就是说,通过实体产品输出的“生存矛盾”,又通过逆差→汇换→储备→发钞的渠道返回来了,继而转化为“两极分化”的矛盾固化在中国社会之中。 有人会说,既然顺差会带回“储备性通胀”和“两极分化”,那么我们白送给他产品不要美钞顺差好了。 那不行! 因为中国虽然可以把产品以无偿援助的方式白白送给美国,但也必须同时付给出口商2万亿人民币;否则,出口商就无法维持再生产,失业就会立马产生。所以,美钞还是要要的,搁在那,做为外汇储备和印钞的担保。 央行通过发钞权给了出口商人2万亿人民币,发钞的成本也以“储备性通胀”的方式转嫁给了中国社会。在整个过程中央行只付出了印钞纸、工人工资、印钞机折旧等可忽略不计的成本,等于说是白白捡来了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那么,这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应该干什么呢?按照吴辉先生的说法,应该进行国际采购,把采购来的实体财富投放中国市场,既增加中国的财富总量,又平抑发放2万亿人民币所造成的“储备性通胀”。(这和张宏良先生“用2万亿美元储备收购外资在华经济实体”的思路是基本一致的) 构想很好。 但是,我们进一步要问吴辉先生,你打算采购些什么呢? 这里,我们不妨把可能采购的产品分为以下几类。 ⑴ 资源性产品:石油、矿石、煤炭... ⑵ 高端产品:核电站、飞机、航母… ⑶ 廉价工业品… … … ⑴类产品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事实上,中国一点也没少买这类产品,所谓的贸易顺差,就是购买过这类产品的节余。 2009年,中国进口石油1.99亿吨,已高于自产的1.89亿吨,占总消费量的51%。假如全部进口,数千万石油工人的就业如何解决?稳定如何保持?2004 年,中国开始石油储备,在2008年下半年和2009 上半年国际油价低谷期,以每天28万桶的速度共注入1.02 亿桶原油,成本为58美元/桶,低于目前80美元/桶的国际价格。第二阶段工程将于2011年竣工,可注入原油1.69 亿桶。但大规模抢购石油会造成国际油价上涨,而且规模过大从工程和安全角度技术上也不可行。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2.5万亿,假如按目前价格购买石油,可购入50亿m3的原油,这是和黄河年入海水量同一个量级的概念。因此,用中国的外汇储备购买石油,会把国际油价搞成热带风暴,买来也没地方搁,还极易形成生态灾难和战略负担。而且,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在以每年5亿吨原油的速度激增。 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6.3亿吨,占世界铁矿石总交易量9.0亿吨的70%。中国国内还有8.8亿吨的产量。如果中国再增加进口量,那就别怪价格要翻几番了。经常听到说国际矿商联合起来对付中国,面对你这么大的买主,人家不联合起来行吗?按理说,以中国这么大的采购份额,他们就是联合起来,也不可能掌握定价权,中国只要拖他半年,他们就会把定价权乖乖交给中国。但中国拖得起吗?即使钢铁厂的老总愿意拖——因为炼钢铁已经是微利,老总们早就想把资金抽出来去搞房地产呢,但近亿的钢铁工人拖得起吗?何况老总们都去搞房地产也不能缺少钢材呀。 生产的急迫性决定了“定价权”必然丧失。这也包括稀土等国内资源的出口定价权。 2009年,中国已正式确定为煤炭进口国,全年累计净进口9000万吨,对外依赖度为2.7%。2010年以来,进口势头有增无减,预计对外依赖度将超过4%。中国的煤炭产量已经占全世界的47.6%,却还要进口,如果缺口进一步加大,国际煤炭价格也会飞涨,甚至进都没地方进。 中国成为煤炭进口国的意义是重大的,标志着中国的经济达到了自然资源的边界。 ⑵类高端产品是美国急于要卖给中国的,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谈来谈去就是美国要用自己的廉价工业品市场换取中国的高端市场。高端产业也是中国政府和民族主义者力争要保的,但保住保不住呢?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1-23 01:49 , Processed in 1.287855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