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密:“中美国”,民族矛盾的背后…
对此,郎咸平先生风趣地解释为“奥巴马不高兴”,这固然体现了郎先生的大师风范,“汇率大战”的提法也相当时尚。但是,在“汇率大战”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为深刻的东西呢? 中美“汇率大战”是指中国坚持人民币低汇率,美国坚持人民币高汇率。在我的印象里,郎咸平先生似乎是坚持低汇率、低工资、高就业、高出口的;而吴辉先生则是主张通过“自由汇率”(或曰“市场汇率”)的方式来提高汇率,激活进口的;同时,吴辉先生是也是认可“人民币低汇率有利于中国出口,高汇率有利于美国出口”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的。(参见《吴辉:炮轰周小川,我的一张网络大字报》http://www.wuhui01.com/article.asp?id=53)。 也就是说,郎咸平先生和中国政府一个立场,吴辉先生和美国政府一个立场。 汇率到底是“高好”还是“低好”? 假如把这个问题提交一个毫无国际贸易知识的菜摊农妇,她的第一个答案是“高好”,因为“高”就意味着中国的“钱”更“值钱”了;假如你再告诉她“高”就意味着美国会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土豆,她的土豆将卖不出去,那么她还会说“高好”吗? 在人民币汇率“高”与“低”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的自我矛盾和犹豫不定,反映了中产阶层知识分子在“和谐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心灵挣扎。 第四章 出口 外汇 分化 一刻也不可停顿的生产、规模巨大的产能、分配的单一低下、低迷的内需、稳定压倒一切的基本国策决定了中国必须不计代价寻求国际市场。 换个说法:出口的被迫性是生产的被迫性决定的,生产的被迫性和低端性是10亿无产阶级的生存(就业)矛盾的尖锐性决定的,生存矛盾的尖锐性是分配的极度单一性和低下性决定的。也就是说保持和扩大出口,是中国“稳定压倒一切”的国家基本核心利益在当前分配格局下的必然选择。 哥出口的不是商品, 哥出口的是社会矛盾。 2008年,中国出口总额为14285.5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2220亿美元的34%。贸易顺差约为3000亿美元(2954.6)。 净出口了3000亿美元的的社会矛盾。 能将社会矛盾出口给别人当然爽得一塌糊涂,马克思称之为“转嫁”。但是,危机并没有一去不复返,出口的实体产品带走了失业饥饿生存矛盾,顺差的美钞又带回了贫富两级分化。 出口商拿回来3000亿美元,央行就要印刷2万亿人民币把它买下来,美钞央行留下做外汇储备,人民币出口商拿去搞再生产。于是,中国社会的人民币流通总量增加了,“储备性通胀”发生了。假如2万亿人民币是平分给每个国民的,“通胀”也不那么可恶;然而,2万亿是给了出口商的,社会成员是根据与出口商这个“货币源”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来瓜分这笔货币的。于是,距离出口商位置最远的无产阶级劳动者就成了获得最少的人。呵呵,平摊了“通胀”的负性,却获得了最少的补偿。贫富差距就这样越拉越大。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5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约为18万亿元,相当于2009年3.6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5倍)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4-4 06:01 , Processed in 1.513561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