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编辑: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2014-01-08 查看 85数评论0次 关键词:袁隆平力挺转基因, 顾准之女顾秀林, 袁隆平, 两面派, 摘要:2014伊始,曾经自称“中间派”的袁隆平,再次就转基因话题开了腔,不过这一次,他在媒体上的形象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欲说还休——“转基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2014伊始,曾经自称“中间派”的袁隆平,再次就转基因话题开了腔,不过这一次,他在媒体上的形象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欲说还休——“转基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此语一出,顾准之女顾秀林老师如被雷劈,半晌才吐出几个血字:“反道的,都没有好下场。袁隆平这个两面派,和张启发一样,罪孽,恶毒。必须彻底揭露和彻底批判!” 虽然我与顾秀林对转基因的观点完全相左,但对袁此次表态却有着同样的不解与错愕。这个对Bt蛋白(抗虫稻核心基因)看起来还一知半解的传统育种专家,为何会对基因工程如此兴致盎然? 还是先从杂交稻说起吧。 不再增产的杂交稻 1976年,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4万公顷,正式走向大面积生产。在那个“天崩地裂”的年头里,中国人等来了邓小平和袁隆平,据说这两“平”让中国人吃上了饭。 不过,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虽身为“杂交水稻之父”,但全国累计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却并未出自袁隆平之手。 1981年,来自福建三明农科所的谢华安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汕优63”,这个初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10万元的项目,却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横扫中国大地,最高峰时期曾经占据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的45%,累积种植面积占杂交水稻主要品种的21%(2006年数据)。更关键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杂交稻刚推出便遇到了稻瘟病困境,推广严重受阻,有的地方甚至将几十万公斤种子封存。由于汕优63对稻瘟病的优良抗性,杂交稻才得以真正进入国人的视野。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杨守仁曾说,“汕优63救了杂交水稻的命”。 随后,在1997年时,来自江苏农科院的邹江石培育出了“两优培九”,并表现出优异的品质,在2002年后接替“汕优63”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直到2004年和2010年时,袁隆平团队的“金优207”及“Y两优1号”才分别崭露头角。 不过正如袁隆平所说,比起个人成败得失,他更关心杂交稻以及超级稻在中国的发展。然而,杂交水稻在中国却已经遭遇多重瓶颈,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疯狂已不可同日而语。 曾经有人说,杂交水稻可以完全取代常规水稻。但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数据,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杂交水稻在全部水稻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徘徊在60%—65%左右,从未超过70%。由于耕种便利,在部分地区,常规稻反而有“第二春”的态势。 和种植面积比起来,更加萎靡不振的是单产水平。1991-2007年,中国审定了2000余种杂交水稻品种,且品种更新加快。在水稻品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水稻单产却呈现下降趋势。1995年中国水稻平均单产401.6公斤,1998年达424.4公斤,而2003年下降到404.0公斤,倒退到1995年的水平。IRRI(国际水稻研究所)数据同样可以证实,自1998年达到省均6.37千吨的产量数据后,中国的水稻单产水平就再也没有过起色。自1998至2003年,中国水稻总产量年下降761.1万吨,其中由于单产下降造成水稻总产下降占23.2%,使水稻总产量年下降176.6万吨。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1-22 19:11 , Processed in 1.422627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