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袁均哲」注(音)释的南宋田芝翁《太古遗音》 二次编辑:台湾猎户人 图注: 南宋「田芝翁」撰《太古遗音》并由明朝「袁均哲」为其所注(音)释,如本文的上、下各截图。 我国目前存有多种不同作者的《太古遗音》,大致可分别为:(1)南宋人「田芝翁」《太音大全集》、(2)明朝黄土达《太古遗音》、(3)明朝杨抡的《太古遗音》,(4)明朝谢琳的《太古遗音》。而其中版本,以南宋「田芝翁」撰《太古遗音》并由明朝「袁均哲」为其所注(音)释的版本存留至今较为完整,事见《明史-艺文志》、《国史经籍志》等书,然原著者其余生平史料记载不详。 宋「田芝翁」所撰《太古遗音》全书共分:仁、义、礼、智、信五卷,内容为评论古琴派别,包括:古琴制造工艺、演奏技法、记谱体系、音乐美学理论等,并绘有多种琴形图示、手势。全书全彩精绘,是我国最早记载古琴样式的琴论专着。目前珍藏于中国台湾当局的台北图书馆藏的明代精钞彩绘本《宋「田芝翁」太古遗音》。此版本的《太古遗音》原件历经流离辗转于中国台湾当局图书馆,乃对日抗战期间,由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居中联络「郑振铎、张元济、张寿镛、何炳松、张凤举」所组织的「文献保存同志会」购得之珍籍。宋「田芝翁」的《太古遗音》为《太音大全集》前身,内容与(2)明朝「谢琳、杨抡」所著《太古遗音》不同,据琴学大师「查阜西」的〈太古遗音考〉所述:「今存专论古琴之书……皆止于片段。迄隋、唐为止,琴书皆不具体系,未足视为专学也。宋以来,琴书仍未进步。……以琴事为学之专书,殆自「田芝翁」之《太古遗音》始。 」由此足见此书实乃我国琴书之祖。 南宋「田芝翁」撰《太古遗音》书籍的大致目录: 卷一「仁」所述为造琴法度及抱琴、上弦之势。 卷二「义」为古来各种琴式,如:伏羲、焦尾、灵机、绿绮、连珠等。 卷三「礼」为抚琴手势,如:神凤衔书势、鸣蝉过枝势、风送轻云势等。 卷四「智」为琴论,如:弹琴赋、琴材论、琴体说、弹琴七要、九德、四虚等。 卷五「信」为琴谱总说,包括:指法、手诀、字谱等。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即是文人用以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以达天人合一的途径与方法。此四艺之中,又以为首的古琴历史最为悠久,传说「伏羲、神农」时,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舜」则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都说明了古琴在中国历史上的渊远流长。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1-18 10:07 , Processed in 1.434040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