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有一块奇特的方形石板。石板两面都刻有地图,一面为正刻的《禹跡图》,另一面为倒置的《华夷图》。图中注记显示,这两幅地图均于「伪齐」阜昌七年(1136)刻石,《禹跡图》于四月上石,比《华夷图》早六个月。两幅地图一正一倒的样式表明,这块石板不是供人观赏的图碑,而是为了将两图同时拓印在一张纸上。两图长宽均各为114厘米,目前国家图书馆保存有其民国年间的拓本。
《华夷图》中央竖刻“华夷图”三字。图上四周标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具体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从绘图范围来看,《华夷图》可以说是当时的世界地图,但仍以中国地域为主。在中国境内,地图比较详细地显示了山脉、河流、湖泊、长城以及全国各州、府的名称,其城市位置和名称与宋朝时期的行政建制相符。其中长城的画法形象逼真,为后世地图所普遍采用;山脉以人字形符号表示。图中大河的流向大抵接近实际,但海岸线及江河源流不够准确,海岸线的轮廓尤为失真。图中标示各种地理要素的符号有不少与现今符号相同或接近。
根据图名、绘画风格以及图上注记来推论,《华夷图》主要以唐代「贾耽」于贞元十七年 (801),完成的《海内华夷图》为基础,经缩小修订编绘后刻石,因此,地图在使用宋代地名建置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唐代地名,可视为唐宋两代地图的混合体。「贾耽」原图有计里画方,但此图没有。原图绘有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百余个,而《华夷图》中只选取了其中重要或有名的一部分,记载了大约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称,例如:波斯(伊朗地区)、大食(西亚、北非地区)、大秦国(东罗马帝国)和条支国等。而且《华夷图》没有详细标明这些国家和地区所在的地理位置,只在地图边缘有一些文字,注记了边邻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及其变迁,然这些国名和地理名称,均延续源于唐朝。
关于《华夷图》的绘制时间,说法不一。「沙畹、李约瑟」认为在1043年、或稍后一些时候,最晚在1048年。国内地理制图学者「曹婉如」则是认为在1117至1125年间。不过,综合图上的北宋建隆、乾德、开宝、端拱、宝元等注记各年号、“契丹(大辽国)”及地图并未将“女真”改称作“金”等信息来看,可初略推知此图绘于公元1066至1115年间。
《华夷图》是宋代石刻地图中疆域最大的全国地图,是唐宋地图的代表作,对研究唐宋地图学发展和历史、地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