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张辰宇课题组重大发现直接判决了转基因毒蛋白杀虫不杀人之大忽悠死刑
《EurekAlert! 》 网站2011年09月19日公开发布《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信息”》(见附录C)揭示: http://chinese.eurekalert.org/zh/pub_releases/2011-09/aaft-wan091411.php
在九月二十日出版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一篇研究中,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课题组展示了一项非常令人惊奇的发现——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和组织器官。并且,一旦进入体内,它们将通过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该研究证明植物微小核糖核酸可能是食物中的“第七种营养成分”(其他六种分别是水、蛋白质、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他命和稀有元素)。
笔者认为这同时揭示:人类食物必须自然、健康、有生命,不能转基因、有毒、有害无生命!
这下麻烦大了,确实有必要重新评价转基因安全性(2011-09-19) 对此,非常敏感的网友“zhujiang73” 2011-09-19一针见血发表评论“这下麻烦大了,确实有必要重新评价转基因安全性”:(见:http://bbs.chinaunix.net/thread-3597317-1-1.html)。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推荐介绍张辰宇教授团队的论文(2011-09-20) http://.nature.com/cr/journal/vaop/ncurrent/full/cr2011158a.html Exogenous plant MIR168a specifically targets mammalian LDLRAP1: evidence of cross-kingdom regulation by microRNA 我们早先的研究表明,稳定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清与血浆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s),从组织与细胞中活跃地分泌出来,是一类新型的疾病标志物可应用于疾病,发挥细胞间信号传递作用。这里,我们报告令人惊奇的发现,外源性的植物微小核糖核酸可以在多种动物的血清和组织内检测到,并且它们主要是通过进食的方式摄入体内的。其中编号为168a的植物微小核糖核酸(MIR168a)是一种稻米中富含的同时也是中国人血清中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种植物微小核糖核酸。体内和体外的功能性研究表明植物MIR168a可以结合人和小鼠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adapter protein 1)的mRNA,从而抑制其在肝脏的表达,进而减缓低密度脂蛋白从血浆中的清除。这些发现证明食物中的外源性植物微小核糖核酸可以通过调控哺乳动物体内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摄食者的生理功能。
学者发现植物体内微小RNA可进入动物体内并发挥功能(2011-09-21) 《文汇报》(作者:龚晓蕾;许琦敏)2011-09-21《学者发现植物体内微小RNA可进入动物体内并发挥功能》(见附录B)揭示: http://whb.news365.com.cn/jkw/201109/t20110921_3140233.htm
昨天,《细胞研究》在线发表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张辰宇教授课题组的新发现:稻米中一些微小RNA能经过烹饪、咀嚼、消化后,“活着”进入动物体,并直接操控“宿主”的基因! 这次,课题组关注的是稻米中编号为168a的植物微小RNA。它在稻米中的含量非常丰富。张辰宇说,实验发现,它能与肝脏中一个基因的信使RNA结合,抑制该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而减缓低密度脂蛋白从血浆中清除的速度。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某地常“被吃”的植物是否也会通过微小RNA,参与到动物乃至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自然》新闻稿如是评述:“这一成果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普遍存在的生命调节机制:动物与植物是如何在分子层面上跨界交流的。”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1-23 10:25 , Processed in 0.040203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