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皇帝《万国来朝图》之"琉球人像"捷影 文:甘肃 赵峰生 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元旦同样是宫廷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具体到大清王朝紫禁城里的元旦,从本质上讲与民间并无二致,只是多了份典礼式的庄严和肃穆,活动多以规模宏大盛典形式表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几幅由清代宫廷画家绘制的《万国来朝图》,就是对紫禁城内元旦朝贺活动的形象记录。赏析这些画作,可以使我们对当年位居九五之尊的皇帝如何过元旦,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据专家考证,为了宏扬清朝政府的威德,展现“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在乾隆帝授意下,宫廷画家们先后创作了多幅(元旦和万寿节)向大清王国朝贺、歌功颂德的绘画,作品之间只是在细节上略微有所不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万国来朝图》轴,绢本设色,纵297厘米,横206.5厘米,便是反映当时元旦朝贺场景的最为精彩的作品之一。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元旦朝贺庆典是在紫禁城内举行,作者以鸟瞰的角度全景式构图,运用传统工笔界画的表现技法,大胆地通过对个别宫殿适当挪位、变换角度、压缩,通过宏观和微观将主要建筑和场景尽量容纳其中,展示出宫廷建筑群的宏伟壮观和皇家气派、将不同时间段来朝使团朝贡的场景绘于画面,集中表达兴盛之意。画作在大雪银装素裹下更加庄严雄伟;太和殿前皇家侍卫身着华服、排列整齐,文武百官肃立静候待命;乾隆帝安闲地坐在后宫屋檐下靠椅上喝茶休憩,准备前往太和殿接见各国使臣;后宫人物众多,女眷们身着吉服三五成群或闲聊、或看热闹,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或嬉戏、或放鞭炮,太监宫女们各司其位或忙碌于元旦准备工作、或穿梭于庭院回廊;各国度、各民族朝贺宾客穿着艳丽的服装,外貌气质各自不同,带着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贡品云集在太和门外,在左右两侧指定区域内人头攒动、等候乾隆皇帝的接见。队伍前面有一只经过精心装扮的高大威猛的大象显得神气十足,大象上坐着一人正与同伴交谈着什么……画面将万国来朝的宾客们巧妙地安排在画幅四分之一处的右下角,延展出画外仍有众多宾客,场面宏大十分热闹。 纵观整体画面,层次丰富、主次分明,准确传神地将各种元素巧妙地组合,将数以百计的人物安排得恰到好处、刻画得细腻入微;整幅画作呈现出祥和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营造出乾隆年间紫禁城元旦朝贺庆典的热闹场景,给观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留下深刻印象。 《万国来朝图》轴 清 乾隆帝仰仗其在位时强大的国力,琉球/朝鲜/越南/缅甸等等视為己出的藩属国。為了宏扬清朝的威德,乾隆帝諭令宫廷画家创作了5幅反映各国使臣恭贺清王朝新春之喜的作品《万国来朝图》。在这5幅画作中,有4件可清晰地见到纳贡者行列中琉球人的形象,或飘扬著标有“琉球”字样的旗帜。备注::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44年)十月二十二日,在琉球世子「尚穆」遣臣,请求中国清朝中央政权给予袭封琉球王的爵位,而清「周煌」 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奉命出使琉球,表明当时琉球是清朝属国。 《藩属国》 中国历史上,虽有「琉球王国」之称,但他不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它只是古代中国皇帝册封的王土。 中国历代朝廷的皇帝给予封号爵位: 如「百户、千户、男、子、伯、侯、公、王」等,有些时期又称”国”[ 如,东汉时期的 魏 国/蜀 国/吴 国 、唐朝、五代等等], 而中国历代的藩属[国] 行政区域制 度;则与现在的省权、或自治州区、或特别行政区相当。完全不是欧美近代政治的「国与国」关系,实为是「中央与地方」的君臣关系。 因此,中国明清两皇朝历经五百多年来,琉球列岛是中国皇帝领土的一部分,也就是中华民族祖宗的遗产,由此琉球的主权是琉球人民的、也是中华民族。明清朝代时期琉球统称是「琉球国」=「中国藩属琉球」。 而今天在新中国则称「琉球(冲绳)」=「中国琉球特别行政区」,中国政府拥有合法的琉球群岛的主权不容质疑。 《宗藩体制》框架内的「朝贡仪试」,是中国古代皇权朝廷特有的一种「普天之下,力所能及,莫非王土。」行政区域制度下宗藩体系,其立足点是 传统君臣政治思想的中心大国的定位。 (甲)政治面以藩属国遣其使臣按期赴京述职报告的“”称臣纳贡、永世服膺、代职镇守海疆“”的朝贡体制为主, (乙)经济面则採年度审核发放“”勘合贸易“”利益为辅的框架, 从而以政治经济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朝贡体制共同体”的贸易经济初始的形式,在当时的政治、 经济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朝贡制度形成于先秦时候,其 体系是以天子(皇帝)为中 心,将 四周分封领土之诸侯分 为侯服、甸 服、男服、采服、 卫服、要服,而 “九州之外, 谓之番国”,亦即东夷、 北 狄、西戎、南蛮,又可分为夷 服、镇服、蕃服,是为“九 服”之制。 进入“九服”体系的 各诸侯、各藩属均 要向天子履 行朝觐和贡物的义务, 天子应 当以礼相待,并进行回赐。 中国明清两朝五百年拥有对藩属库页岛、虾夷岛、琉球台湾列岛等地区的宗主国权益未曾改变,虽倭国趁中国明末清初朝政更迭短暂数十年间藩属国“”库页岛、虾夷、琉球“”曾经被倭国所侵蚀占据,但随着清朝政权稳定后,对倭国施加压力以”军事以战逼退威慑”与经济以勘合贸易封锁制裁”等手段,最后上述三个中国的属国又陆续对中国称臣纳贡永世服膺镇守海疆,倭国短期窃据中国宗主国权益终放弃。 清朝 吉林将军,管辖藩属库页虾夷的事务。 闽浙总督,管辖藩属琉球台湾的事务。 清朝藩属琉球国,为闽浙总督 统、福州布政使司、福州知府管辖。 琉球王府文书先申井 府,府申 道,道送 司,司再呈 督、抚,督说再上奏朝廷。 《1944年蒋介石:日本主权不及虾夷岛(北海道)》 日本主权《不及于 虾夷岛/北海道》的记载,是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前, 在中国相关文献记载日本 的本部领土只限于:“本州 岛”、四国 岛“、九州 岛”早在: 日本三岛是清末民初时常 用的对日本的别称指当时日本 的本部领土:“本州 岛”四国 岛“九州 岛”,而且常常和英伦三岛相提并 论后来随著中国清朝腐败,日俄战争后,日本军国的崛起,日本趁势窃取原属於中国的北海道/虾夷的主权,从而殖民虾夷岛,并掩耳盗铃更改为北海道殖民地,就不再是日本三岛,而是四岛了。 清末水师军事专家“陈伦炯”:”海国闻见录“ 已见“日本三岛”的讲法 。 清末外交官员“黄遵宪":1877年,曾随主官出使日本,写"日本国志"说:"日本三岛之国"有似乎英……兵志。 http://www.liuqiu-china.com/portal.php?mod=view&aid=990 备注: 中国政府享有对琉球国的“”宗主领土权“”的权益。 琉球国王享有琉球列岛的“”治理管辖权“”的权益。 中国对于琉球的宗主权,从未签署任何放弃、或割让等协议书文件给予它国。虽然日本殖民政府于1879年后单方面废中国藩属琉球国,从而改设置日本冲绳县给予窃占殖民。 但中国历届的政权从未、也未曾正式签署放弃对琉球宗主权领土。 故此,美日两国必须将其窃占的琉球列岛,以和平协商谈判归还与中国,并且必须遵循港澳地区回归模式。 中国拥有琉球群岛主权一脉相传。中国五百年来的"属国"琉球国,凡其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国王"。 未经册封以前称琉球"世子",权国事;未经中国中央皇室政权承认其政治治理地位受封前,绝对不敢僭越自称为 琉球国 "王".. 过去在中国宗藩制度区域行政管理框架内,虽有"蕃属国"的"国"名称及其"国王"的爵位,但“”它“”不是个完全独立自主国家,“”它“”的外交军事领土变更则是必须受到中国中央皇权监督而有所节制,事故“”它“”与中国中央皇权的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简而言之,“”它“”藩属国与中国中央皇权是地方自治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治从属关系。 《1879年,中国官府照译横滨西字报论琉球事》 清季 申报 台湾纪事 辑录 一十七 光绪五年八月二十日(公历十月初五日——礼拜日)/1879年, 照译 横滨西字报 论 琉球 事 日前,有人自北京寄书来,证明琉球所以属日本之故;作者"巴洛佛尔"受日本"宍户"公使之托,自不得不如是云尔。 察 作者之意,不外言公历一千六百十年(1610年),日本征服琉球以及一千八百七十四年(1874年),中国认琉球为日本管辖两端已耳。 一千六百十年,"萨摩"征球,人所共晓,即"华人(倭寇)",亦无异词; 而谓,一千八百七十四年(1874年),中国认琉球为日本管辖,则未免过当也。 夫琉球进贡中国,球王即世、中国遣使往封,事在"萨摩"征球前二百余年。 当萨摩入球时,封贡曾否停止,吾不知也;历年来琉球仍进贡中国,其陪臣子弟仍入北京国子监读书,球王即世、中国仍遣使往封:事事如初,众目共见、众耳共闻。 谓"琉球既隶日本"?封也、贡也,彼何以不知;知之,又何以不禁! 为日本者? 既攻琉球,则当废琉球之主、更琉球之政,以示君威;乃一一听其自治、一一率由旧章,行之二百余年矣。 今乃忽然昌言曰:「当是时,吾既灭其国,而有之矣」;谁则信之! 查琉球官吏上书有曰:「历奉日本严戒,勿以萨摩一事显告中国」; 又曰:「使臣进北京时,必令其盟誓勿泄」。 苟琉球既为己有,何不直禁其遣使,而私相盟约不敢告人?; 可见一千六百十年以来,琉球一岛,日本并未视为己有也。 至日本并球、击台等事,并未知照中国,而谓「琉球为其所为」;是与一千六百十年,萨摩谓「琉球为其所为」,无异也。 公历一千八百七十四年,日本兴兵至台代球民复仇;中国过问,几动干戈。 日兵至台时,统领"西乡从道"照会"闽浙总督"李内称:『日前台湾生番劫杀备后民四人,后又惨害琉球难民五十二人;特此兴兵复仇』云云。 闽浙总督覆文内称:『琉球,中山故国也;臣事中国巳数百年,极其恭顺。而中国待之,不分畛域。是以本大臣札饬台湾地方官严拿凶犯,秉公办理』云云。 闽浙总督二次照会,更属了然;内称:『球人是我属民,其被生番惨害一事,自应由本大臣饬令地方官查办,不必贵国费心。况贵国之备后四人未遭惨戮,不过被劫』云云。 吾读此文吾,已知"巴君"之谬,然尚未知成立之约何如; 及取阅之,乃知"太久保"与"总理衙门"所定者,曾无一「琉」字、一「球」字,第言「有国当保护己民」而已。此一役也,中国自始至终皆不直日本所为,谓其"藉端滋扰"。 http://www.liuqiu-china.com/portal.php?mod=view&aid=977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4-9 14:12 , Processed in 4.05487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