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坤:疫苗谎言
二.疫苗的理论基础错误 1. 免疫耐受才是疫苗理论基础 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反应状态,或称为负免疫应答,表现在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但对其他抗原的免疫应答仍正常存在。免疫系统为了识别“自己”和“非己”,在胚胎期通过免疫耐受机制,对自身成分不予排斥,但对外源性异物发生免疫应答予以清除。 人体细胞在细菌致病产物的作用下, 出现以细胞凋亡为特征的细胞死亡现象, 但是宿主在细菌致病产物的作用下并非总是被动的。他们积极主动的调动宿主抗御死亡的机制来对抗细菌的攻击, 降低并缓解细菌对宿主的损害程度。当人体多次接触某种抗原后,再次给予高剂量的某种抗原时人体仅出现轻微的反应或不反应,这种现象叫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或称之为低应答(hypo-responsiveness),它被认为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所有疫苗均适用于免疫耐受理论,疫苗持续效果与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相关联。耐受的诱导一般在胚胎期最易,新生期次之,成年期最难,所以各种疫苗都拼命地在新生期特别是8月龄内开始使用,就是让免疫系统建立对该疫苗的免疫耐受,之后不发生针对疫苗的免疫排斥反应。免疫耐受形成后,免疫系统对毒邪不敏感,导致毒邪集聚于体内,日后发生各种疾病。 穿天花病人衣服和挤牛奶的姑娘不患天花,是免疫耐受的结果。 类毒素疫苗的应用,佐证了疫苗理论是免疫耐受。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1-25 14:57 , Processed in 3.44254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