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的以“八百冷娃投黄河”为原型的原创大戏《中华士兵》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进行首次内部试演。并将于9月3日至6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轮公演。”近日,这则新闻一经新华网发出,便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这场看上去反映民族抗战的正能量话剧,何以引起轩然大波? “八百冷娃投黄河”讲的啥 在网络上,笔者找到了关于“八百冷娃投黄河”流传比较广的两篇帖子。标题分别为《绝密,被中共隐瞒了多年的八百国军投黄河》、《比狼牙山五壮士还要悲壮的800名国军血祭黄河》。 内容差别不大,摘录重要部分如下: “177师有一千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鬼子包围,经过拼杀后死亡200人,余下的800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悬崖上,三面都是绝壁。这800士兵在短暂的一瞬里从悬崖上跳了下去……最后悬崖上只剩下最后一个关中籍中国士兵,这是一位旗手。他的双手紧紧攥着他的部队的军旗。那是他和他的父亲和村民们崇拜着的杨虎城创建孙蔚如统率着的西北军的军旗。军旗已经被枪弹撕裂被硝烟熏染,他仍然双手高擎着。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几句秦腔。那位活着的当地村民还记得其中两句戏词,是《金沙滩》杨继业的两句——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 感人的笔触讲述了国民党军117师官兵在中条山战役时800多名陕西籍官兵“冷娃”在被敌人包围后高歌秦腔集体投黄河的英雄壮举。故事的背景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战争历时一个多月,国民党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据日方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军队“被满洲国军队俘约20000名,被日本军队俘约15000名,遗弃尸体42000具,总伤亡超过10万,日军损失计战死673名,负伤2292名”。在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材料中,“综合会战,计毙伤敌官兵9900名”,中国军队“共伤亡、中毒、失踪官兵达13751员名”。虽然中日双方战损数据极不对等,但我们仍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残酷性。这样看来,在激烈战争中发生“八百冷娃投黄河”的事件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八百冷娃投黄河”真伪考 关于“八百冷娃投黄河”的故事流传已久,早在2008年,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栏目就专门为此事做了一个专题,《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铁血冷娃》。经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最终凤凰卫视节目组坦言:“我们在史料中,并没有找到任何相关的记载描述……我们也没有能够找到一个扑黄河幸存的老兵,采访到的也大都是些零散的,年代久远的记忆的片断。” 既然在大陆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和当事人,这“800壮士”总该是台岛当局的英模人物吧。事实上今年6月份,台岛当局却有人将 “800壮士跳黄河”的说法当做国民政府时期抗战事迹进行报道,引发岛内舆论争相指责,台湾学者考证表明,一七七师等陕西部队确曾在中条山战役蒙受惨重牺牲,许多阵亡者浮尸黄河,但没有集体跳河证据。最终,台军官方不得不发表道歉。 那么“800壮士集体投河”,是否确有其事?据一些档案记载,中条山之战后,第四集团军在平陆与芮城交界的河滩上捞起800多具尸体,但很多人回忆当时捞起的烈士遗体,很多是从上游漂下,滞留在该处漩涡之中。 有网友指出,网络上的那段文字来自作家陈忠实的《中条山八百壮士血祭黄河》,该文是为一本名为《立马中条》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所作的序。上述“中条山八百壮士血祭黄河”的情节,即取自该书第十七章《血祭黄河》。陈忠实的文章批露,发掘出这段历史的,是《立马中条》一书的作者之一张君祥,然而“纪实文学”《立马中条》在作者张君祥却说,这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用艺术手法塑造的。就这样,一个文学塑造的英雄群像,在被各方转载后被当做了史料。 事情一切明了,中条山之战却有部分官兵面对日军的围追堵截,毅然选择跳下黄河,但为零星和分散的事件,不存在“800冷娃”慷慨悲歌整建制集体投河,然而问题却远远没有结束。 突发事件考验军队舆情处理能力 由于出自“文学作品”,且不被官方承认,“八百冷娃投黄河”的故事,长期以来大多数网友持怀疑态度。甚至一度被爱国网友作为像“八尺协定”、“国军血战诺曼底”一样的“钓鱼贴”,来嘲笑“果粉”的智商。然而2008年,晋秦两地在芮城县陌南镇圣天湖景区内,一块纪念八百壮士勇跳黄河纪念碑的树立,使得故事的影响力极具扩大,并被很多人接受。树碑事件与凤凰卫视的时间调查重合,不排除当地政府在凤凰卫视前往调查时不明事理,盲目投机树碑。 近些年,国内媒体对国民党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给予了很多客观正面的报道,最新的民政部文件也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到了相应社会保障范围,在即将举办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一些国民党抗战老兵也受到邀请。然而另一股无限美化国民党抗战的 “历史虚无主义”风潮也开始蔓延,甚至公然为国民党招魂。 有的人把张灵甫这样铁杆反共的国名党中层指挥官,吹嘘成了扭转抗日战争局面的“头号功臣”。有的人忽略抗战的民族性,将国民党调动整个国家资源,以数倍甚至数十倍代价换来的局部胜利,当做国民党是抗日“中流砥柱”的力证。现在,竟然有人要将“国军800冷娃投黄河”这一严重缺乏证据,极具艺术化的文学作品在如此敏感的时期搬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军队近年来在新媒体上的建设是有目共睹的,处理涉舆情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多网民的认可,特别是在近期反击污蔑“狼牙山五壮士”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歪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被各方点赞。然而“八百冷娃投黄河”搬上国家话剧院”,从事情被披露到公演仅仅只有10天的时间,虽然很多网民开始自发的抵制这一话剧的演出,但被广泛期待的军方却迟迟没有声音。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4-4 07:20 , Processed in 1.340900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