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晚期的教育革命
扫除文盲运动 新中国早期在扫除文盲方面的成果也不容忽视。 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提出要“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在随后的识字运动中,“速成识字法”被创造并推广。全国各地迅速办起了多种多样的识字班——工厂的“车间学校”、农村的“地头学习小组”、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 到1953年为止,在职工中已扫除文盲近100万人,农民中扫除文盲308万人。 大跃进时期是扫除文盲的高潮期。1957年3月8日,教育部要求:在40岁以下的文盲中,一般要求扫除工人文盲的85%左右;扫除农民、市民、手工业合作社社员文盲的80%左右。 到1957年上半年,全国有2200万人脱离文盲状态,并已有160万人达到高小和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到1958年7月,全国范围有近1/4的县、市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早期教育的问题与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尽管从1949年到1960年代,新中国进行了大力的教育普及和扫除文盲运动,但教育的效果是不令人满意的。 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服务 在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阐述的教育方针指出了同样的价值取向。 1934年,毛泽东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 1940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方针。其中,“大众的”“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1957年2月,毛泽东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一九五八年的一次讲话》中他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而对于新中国早期的教育情况,特别是中小学和大学的教育性质,可以从1971年关于教育的全国会议总结中“两个估计”中看到: “(在1949年后的17年里),由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专了政,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战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过去17年培养出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换言之,他们还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977年,这“两个估计”被否定,教育政策不再向工农倾斜,而这正是当年“两个估计”所针对的问题。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1-23 05:39 , Processed in 1.967019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