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10850|回复: 20

[轉載] 1730年清雍正-海国闻见录

[复制链接]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9 11: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朝陈伦炯海国闻见录

清代前期,为福建同安籍的两位水师高级将领陈伦炯林君升,各撰有一部与海洋相关的名著:《海国闻见录》与《舟师绳墨》。
从著作分类角度看,前者系地理学著作,后者系军事教科书,内容有很大差异,但它们都缘生于海洋,都与人类的海洋活动特别是闽南海洋活动密切相关,都是清代海洋文化史上的奇葩,更是今厦门市地域历史上两部珍贵的海洋文化典籍。

陈伦炯,字次安,号资斋,历任台湾总兵、江南总兵、浙江水师提督等职。

海国闻见录》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年,分上下两卷。

上卷为文字,共八篇:
1〉《天下沿海形势录》,记述沿海地理形势;
2〉《东洋记》,记述朝鲜、日本、琉球,着重写日本
3〉《东南洋记》,除记述台湾岛外,也记述菲律宾群岛、苏拉威西岛、北加里曼丹、摩鹿加群岛,着重写吕宋
4〉《南洋记》,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巽他群岛,着重写暹逻
5〉《小西洋记》,记述南亚西亚中亚小亚细亚,并涉及俄罗斯
6〉《大西洋记》记述非洲欧洲
7〉《昆仑》,记述南海大小昆仑岛
8〉《南澳气》,记述南海的形势与气侯,着重千里石塘、万里长沙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陈伦炯

提要


自序
卷上
天下沿海形势录
东洋记
东南洋记
南洋记
小西洋记
大西洋记
昆仑(又呼昆屯)
南澳气

卷下
四海总图
沿海全图
台湾图
台湾后山图
澎湖图
琼州图





自序

  先公少孤贫,废书学贾,往来外洋。见老于操舟者,仅知针盘风信;叩以形势则茫然,间有能道一、二事实者而理莫能明。先公所至,必察其面势、辨其风潮;触目会心,有非学力所能造者。

  康熙壬戌[二十一年],圣祖仁皇帝命征澎、台,遣靖海侯提督诸军;旁求习于海道者。先公进见,聚米为山,指画形势,定计候南风以入澎湖;遂藉神策庙算,应时戡定。又奉将军令,出入东、西洋,招访郑氏有无遁匿遗人;凡五载。叙功授职,再迁至碣石总兵,擢广东副都统(按「广东通志」:右翼副都统陈昴,汉籍,福建人;康熙五十七年任),皆滨海地也。伦炯蒙先帝殊恩,得充侍卫;亲加教育,示以沿海外国全图。

康熙六十年,特授台湾南路参将。皇上嗣位,蒙恩迁澎湖副将、移台湾水师副将,即擢授台湾总兵,移高、雷、廉,又皆滨海地也。

伦炯自为童子时,先公于岛沙隩阻盗贼出没之地,辄谆谆然告之。少长,从先公宦,闻日本风景佳胜,且欲周谘季扰乱闽、浙、江南情实;庚寅夏,亲游其地。及移高、雷、廉,壤接交址;日见西洋诸部估客,询其国俗、考其图籍,合诸先帝所图示指画,毫发不爽。乃按中国沿海形势、外洋诸国疆域相错、人风、物产、商贾贸迁之所,备为图志。

盖所以志圣祖仁皇帝暨先公之教于不忘,又使任海疆者知防御搜捕之扼塞,经商者知备风潮、警寇掠,亦所以广我皇上保民恤商之德意也。

  雍正八年(岁次庚戌)仲冬望日,同安陈伦炯谨志。




备注:待续文。 雍正  海国闻见录    02/03将于回帖楼层 接续




备注: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东洋记-日本所统属国二内容,为有待考证真实性,因佐证明史及1927年清史稿等等史料与事实相差甚远明显有被篡改或政治立场偏颇倾向日本的利益,事故仅做参考,实为不足作为正确中国官方琉球群岛史料

中国虽有属国的名称及王的爵位,但其不是个独立的国家,他是中国特有行政区域制度宗藩制度的藩属国,况且其政治外交军事均受于中国的咨询管理授权核准与否;而中国与宗藩关系的属国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国际关系;最多也是中央对地方的君臣从属关系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琉球国使已向入闽[省]之清军投诚,且被转送北京,清廷遂以之为招抚使,命其返国招諭国王。此后233年来中国宗藩体制内属国琉球臣子频繁来京朝贡,中国对其新王之封典亦未尝或免中断。及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方为日本强行佔据殖民。


1944年蒋介石:日本主權不及”蝦夷/北海道“島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hread&tid=21527

日本主權不及於”蝦夷/北海道“島的記載,是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前,
在中國相關文獻记载日本 的本部領土只限于:“本州 島”四國 島“九州 島”早在:

日本三島是清末民初時常 用的對日本的別稱指當時日本 的本部領土:“本州 島”四國 島“九州 島”,而且常常和英倫三島相提並 論後來隨著中國清朝腐敗,日俄戰爭後,日本軍國的崛起,日本趁勢竊取原屬於中國的北海道/蝦夷的主權,從而殖民蝦夷島,並掩耳盜鈴更改為北海道殖民地,就不再是日本三島,而是四島了。

清末水師軍事專家“陳倫炯”:”海國聞見錄“ 已見“日本三島”的講法 。
清末外交官員“黃遵憲":1877年,曾隨主官出使日本,寫"日本國志"說:"日本三島之國"有似乎英……兵志。



注:
中国政府享有对琉球国的“”宗主领土权“”的权益。
琉球国王享有琉球列岛的“”治理管辖权“”的权益。

中国对于琉球的宗主权,从未签署任何放弃、或割让等协议书文件给予它国。虽然日本殖民政府于1879年后单方面废中国藩属琉球国,从而改设置日本冲绳县给予窃占殖民。
但中国历届的政权从未、也未曾正式签署放弃对琉球宗主权领土。
故此,美日两国必须将其窃占的琉球列岛,以和平协商谈判归还与中国,并且必须遵循港澳地区回归模式。

1879年,中国官府"照译"横滨西字报论琉球事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hread&tid=18632

清季 申报 台湾纪事 辑录  一十七
光绪五年八月二十日(公历十月初五日——礼拜日)/1879年,
照译 横滨西字报 论 琉球 事
公历一千八百七十四年,日本兴兵至台代球民复仇;中国过问,几动干戈。
日兵至台时,统领"西乡从道"照会"闽浙总督"李内称:『日前台湾生番劫杀备后民四人,后又惨害琉球难民五十二人;特此兴兵复仇』云云。

闽浙总督覆文内称:『琉球,中山故国也;臣事中国巳数百年,极其恭顺。而中国待之,不分畛域。是以本大臣札饬台湾地方官严拿凶犯,秉公办理』云云。


闽浙总督二次照会,更属了然;内称:『球人是我属民,其被生番惨害一事,自应由本大臣饬令地方官查办,不必贵国费心。况贵国之备后四人未遭惨戮,不过被劫』云云。

吾读此文吾,已知"巴君"之谬,然尚未知成立之约何如;
及取阅之,乃知"太久保"与"总理衙门"所定者,曾无一「琉」字、一「球」字,第言「有国当保护己民」而已。
此一役也,中国自始至终皆不直日本所为,谓其"藉端滋扰"。

中国拥有琉球群岛主权一脉相传。中国五百年来的"属国"琉球国,凡其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国王"。
未经册封以前称琉球"世子",权国事;未经中国中央皇室政权承认其政治治理地位受封前,绝对不敢僭越自称为 琉球国 "王"..
过去在中国宗藩制度区域行政管理框架内,虽有"蕃属国"的"国"名称及其"国王"的爵位,但“”它“”不是个完全独立自主国家,“”它“”的外交军事领土变更则是必须受到中国中央皇权监督而有所节制,事故“”它“”与中国中央皇权的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简而言之,“”它“”藩属国与中国中央皇权是地方自治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治从属关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10 09: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2         陈伦炯


天下沿海形势录


  
天下沿海形势,
京师、天津东向辽海、铁山、黄城、皮岛,外对朝鲜
左延东北山海关、宁远、盖平、复州、金州、旅顺口、鸭绿江而抵高丽
右袤[mao/宽广]东南山东利津、清河、蒲台、寿光、海仓口、登州而至庙岛成山
登州旅顺口南北隔海对峙,东悬皮岛,西匝两京登莱,是为辽海


登州一郡,陡出东海,尽于成山;海舶往盛京、天津者,以成山为标准也。
成山卫转西南,则靖海、大嵩、莱阳、鳌山、灵山而至江南海州。此皆登州西南之海也。
海州而下、庙湾而上,则黄河出海之口。河浊海清,沙泥入海则沉实。支条缕结,东向纡长,潮满则没,潮汐或浅或沉,名曰五条沙;中间深处,呼曰沙行
江南山东者,恃沙行以寄泊;船因底平,少搁无碍。
到此,则魄散魂飞。底圆,加以龙骨三段,架接高昂,搁沙播浪则碎折;更兼江、浙海潮,外无藩捍屏山以缓水势,东向澎湃,故潮汐之流,比他省为最急,乏西风开避,舟随溜搁,靡不为坏。
是以海舶往山东、两京,必从尽山对东开一日夜,避过其沙,方敢北向。是以登莱、淮海稍宽海防者,职由五条沙为之保障也。

  

庙湾南,自如皋、通州而至洋子江口,内狼山、外崇明,锁钥长江;沙坂急潮,其概相似。
崇明上锁长江、下扼吴淞,东有洋山、马迹、花脑、陈钱,接连宁波定海外岛
嘉兴乍浦、钱塘鳖子、余姚后海、宁波镇海,虽沿海相联要疆,但外有定海为之扞卫,实内海之堂奥也。
乍浦一处滨于大海,东达渔山,北达江南洋山定海衢山、剑山,外则汪洋言海防者,当留意焉。
江、浙外海,以马迹为界;山北属[江苏],山南属[浙江],而陈钱外在东北,俗呼尽山;山大澳广,可泊舟百余艘。山产水仙,海产淡菜(蚌属)、海盐(即小鱼)。贼舟每多寄泊,江、浙水师更当加意于此。


南之海岛,由衢山、岱山而至定海;东南由剑山、长涂而至普陀
普陀直东之外,出洛迦门,有东霍山;夏月贼舟亦可寄泊,伺劫洋舶回棹,且与尽山南北为犄角。山脚水深,非加长椗缆不足以寄。
普陀之南,自崎头昌国卫,接联内地;外有韭山、吊邦,亦贼舟寄泊之所;此皆宁波郡属。

宁波、台州黄岩沿海而下,
内有佛头、桃渚、崧门、楚门,
外有茶盘、牛头、积榖、鲎壳、石塘、枝山、大鹿、小鹿,在在皆贼艘出没经由之区;
南接乐清、温州、瑞安、金乡、蒲门;此属之内海。
乐清东峙玉环外有三盘、凤凰、北屺,南屺而至北关以及接界之南关;实温、台内外海径寄泊樵汲之区,不可忽也。

  

之海,
内自沙埕、南镇、烽火、三沙、斗米、北茭、定海、五虎而至闽安
外自南关、大嵛、小嵛、闾山、芙蓉、北竿塘、南竿塘、东永而至白犬,为福宁、福州外护左翼之藩篱;南自长乐梅花、镇东、万安为右臂,外自磁澳而至草屿,中隔石牌洋,外环海坛大岛
闽安虽为闽省水口咽喉,海坛实为闽省右翼之扼要也。
福清万安,南视平海,内虚海套,是为兴化;外有南日、湄洲,再外乌坵、海坛
所当留意者,东北有东永、东南有乌坵,犹南屺、北屺、积榖、吊邦、韭山、东霍、衢山马迹尽山是也。

泉州北崇武、獭窟,南祥芝、永宁,左右拱抱,内藏郡治;下接金、厦二岛,以达漳州
泉郡之下臂,漳郡之咽喉。
太武而南,镇海、六鳌、古雷、铜山、悬钟,在在可以寄泊;而至南澳,以分闽、粤

  
泉、漳之东,外有澎湖,岛三十有六,而要在妈宫、西屿头、北港、八罩四澳,
北风可以泊舟;
若南风,不但有山、有屿可以寄泊,而平风静浪,黑沟、白洋皆可暂寄,以俟潮流。
洋大而山低,水急而流回,
北之吉贝、沉礁一线,直生东北,一目未了;内皆暗礁满布,仅存一港蜿蜒,非熟习深谙者不敢棹至。
南有大屿、花屿、猫屿,北风不可寄泊,南风时宜巡缉。

  
澎湖之东则台湾
北自鸡笼山对峙福州白犬洋
南自沙马崎对峙铜山
延绵二千八百里。
西南一片沃野,自海至山,浅阔相均,约百里;
西东穿山至海,约四、五百里,崇山迭箐,野番类聚。
建一郡、分四县,山川形势、生熟番性、蜂窠蚁穴,志考备载。
郡治南抱七昆身,而至安平镇大港;隔港沙洲,北至鹿耳门


鹿耳门隔港之大线头沙洲而至隙仔、海翁,皆西护府治。
而港之可以出入巨艘,惟鹿耳门鸡笼淡水港;其余港汊虽多,大船不能出入,仅平底之船、四五百石之三板头船堪以出进。

此亦海外形势以扞内地沿海要疆。

  

南澳东悬海岛,捍卫诏安、潮之黄冈、澄海闽、粤海洋适中之要隘。
外有小岛三:为北澎、中澎、南澎;俗呼为三澎,南风贼艘经由暂寄之所。
内自黄冈、大澳而至澄海、放鸡、广澳、钱澳、靖海、赤澳,此虽潮郡支山入海,实为潮郡贼艘出没之区;晨远扬于外洋以伺掠,夜西向于岛澳以偷泊。而海贼之尤甚昔,多潮产也。

  
赤澳一洋至甲子
南至浅澳、田尾、遮浪、汕尾、鲘门港、大星、平海,虽属惠州,而山川人性与潮无异。故于居中碣石立大镇。
下至大鹏、佛堂门、将军澳、红香炉、急水门,由虎门而入粤省,外自小星、笔管、沱泞、福建头、大嵛山、小嵛山、伶仃山、旗纛屿、九州岛而至老万,岛屿不可胜数;处处可以樵汲,在在可以湾泊。
之贼艘,不但〈舟曾〉艍海舶此处可以伺劫,而内河桨船、橹船、渔舟,皆可出海群聚剽掠。海之藏垢纳污者,莫此为甚。

  
广省左捍虎门、右扼香山
香山虽外护顺德、新会,实为省会之要地;不但外海捕盗、内河缉贼,港汊四通,奸匪殊甚,且共域澳门,外防番舶,与虎门为犄角。有心者岂可泛视哉?

  
外出十字门而至鲁万;此洋艘、番舶来往经由之标准。下接岸门、三灶、大金、小金、乌猪、上川、下川、戙船澳、马鞍山;此肇属广海阳江、双鱼之外护也。

  
高郡外,有大、小放鸡吴川外,有州,下邻雷州白鸽、锦囊,南至海安
放鸡而南至于海安,中悬州,暗礁暗沙难以悉载;非深谙者莫敢内行。而高郡地方,实藉沙礁之庇也。


雷州一郡,自遂溪、海康、徐闻南干出四百余里而至海安,三面滨海,幅阔百里;对峙琼州,渡海百二十里。自海安绕西北至合浦、钦州、防城而及交址江平、万宁州,延长一千七百里。
海安廉州,船宜南风,上宜北风。

  
冠头岭而东,白龙、调埠、川江、永安、山口、乌兔,处处沉沙,难以名载。自冠头岭而西至于防城,有龙门七十二径,径径相通。
者、岛门也,通者、水道也;以其岛屿悬杂,而水道皆通。
廉多沙、钦多岛,地以华夷为限;而又产明珠,不入于交址,是以亭建「海角」于、「天涯」于

  

琼州屹立海中,地从海安渡脉,南崖州、东万州、西儋州、北琼州,与海安对峙。
琼山、文昌、乐会、陵水、感恩、临高、定安、澄迈沿海诸州县,环绕熟黎
而熟黎环绕生黎
而生黎环绕五指岭七指山
五指西向、七指南向,周围陆路一千五百三十里。
府城中路直穿黎心崖州,五百五十五里;
万州东路直穿黎心至儋州,五百九十里。
海口港之东路沿海,惟文昌潭门港、乐会新潭、那乐港、万州东澳、陵水黎庵港、崖州大蛋港
西路沿海,惟澄迈马袅港、儋州新英港、昌化新潮港、感恩北黎港,可以湾泊船只。
其余港汊虽多,不能寄泊,而沿海沉沙,行舟实为艰险。
内山生黎,岚瘴殊甚,吾人可住熟黎而不可住生黎;生黎可住熟黎而不可到吾地。熟黎夹介其间,以水土习宜故也。
此亦海外稍次之台湾。惜乎田畴不广,岁仰需于高、雷;虽产楠、沉诸香等于广南、甲于诸番,又非台湾沃野千里所可比拟也。




备注:待续文。 雍正  海国闻见录    03/04将于回帖楼层 接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10 16: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3         陈伦炯

猎户备注: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东洋记-日本所统属国二内容,为有待考证真实性,因佐证明史及1927年清史稿等等史料与事实相差甚远明显有被篡改或政治立场偏颇倾向日本的利益,所以下文仅做参考,实为不足作为正确中国官方史料

东洋记

  
天地之大,何物不容;轻清之气,包涵万类,星辰日月亦有所不及。而圣人测理备至,定四方,制指南,分二十四筹,由近之远,莫出范围;启后世愚蒙,识万国九州岛。然而九州岛之外,又有九州岛
谨按四方外国地方海道、人物、风土,粗据所见而略志之;俾后之君子,有所采择。



朝鲜居天地之艮方,联盛京、对天津,古箕子地。
分郡县幅员里道、朝贡经由,历代史典舆图备纪,无庸剿说。
其南隔一洋,日本国属之对马岛;顺风一夜可抵,关白为乱者是也。

  
自对马岛而南,寅甲卯东方一带七十二岛,皆日本倭奴之地;而与中国通贸易者,惟长崎
长崎产乏粟菽,难供食指;开贸易,入公家,通计终岁所获利,就长崎按户口均分。国王长崎之东北,陆程近一月,地名弥耶谷,译曰受封汉朝。王服中国冠裳;国习中华文字,读以。予夺之权、军国政事柄于上将军不干预;仅食俸米、受山海贡献、上将军有时朝见而已。易代争夺,不争而争上将军

倭人记载:自开国以来,世守。昔时上将军曾篡夺之,山海应贡之物不产、五谷不登、阴阳不顺;退居臣位,然后顺若如故;至今无敢妄冀者。
官皆世官、世禄,遵汉制以刺史千石为名;禄厚足以养廉,故少犯法
即如年佥举一街官(街官者,乡保也),岁给赠养五十金,事简而闲。通文艺者为高士,优以礼、免以徭。
俗尚净洁,街衢时为拭涤。
夫妻不共汤羹;饮余,婢仆尚弃之。
富者履坐絮席、贫者履坐荐席,名曰「毯踏棉」;各家计摊「毯踏棉」之多寡为户口。
男女衣服,大领阔袖;女加长以曳地,画染花卉文采。裈用帛幅裹绕,足着短袜以曳履。男束带以插刀;髡须而剃顶,额留鬓发至后枕阔寸余,向后一挽而系结,发长者修之。女不施脂而傅粉;不带鲜花,剪彩簪珥而插玳瑁;绿发如云,日加涤洗,熏灼楠、沉,髻挽前后。爪甲无痕,惟恐纳垢。至于男女眉目肌理,不敢比胜中华,亦非诸所能比拟;实东方精华之气所萃。
人皆覆姓;其单姓者,徐福配合之童男女也。徐福所居之地,名曰徐家村;其冢在熊指山下。
某国男子五十余,阳多也,故呼之曰「倭奴」。
俗尊佛,尚中国;敬祖先,时扫坟庐。得香花、佳果,非敬佛僧,则上祖坟。
人轻生:有犯法者,事觉,向荒山割肚自杀,无累他人。
立法最严,人无争斗。语言寂寂,呼僮仆,鸣掌则然诺。无售买人口,佣工期满即归。


猎户备注: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东洋记-日本所统属国二内容,为有待考证真实性,因佐证明史及1927年清史稿等等史料与事实相差甚远明显有被篡改或政治立场偏颇倾向日本的利益,所以下文仅做参考,实为不足作为正确中国官方史料


[日本]所统属国二:
北对马岛,与朝鲜为界;朝鲜贡于对马,而对马贡于日本
南萨峒马,与琉球为界;琉球贡于萨峒马,而萨峒马贡于日本
二岛之王,俱听指挥。

气候,与山东、江、浙齐。
长崎与普陀,东西对峙,水程四十更;厦门至长崎,七十二更。
北风从五岛门进,南风从天堂门进。
对马岛坐向登州萨峒马坐向温、台。地产金、银、铜、漆器、磁器、纸笺、花卉染印,海产龙涎香、鳆鱼、海参、佳蔬等类。
萨峒马山高巉岩,溪深水寒,故刀最利,兼又产马,人壮健。
嘉靖间,倭寇者,萨峒马是也。日本市舶永嘉,因倭之渔者十八人被风入中国,奸人引之为乱,髡须剃额,杂以远处土语,递相攘掠,群称「倭奴」;后平回国,仅十八人,王正以法,随禁市舶中国,听我彼往,至今无敢来者;倭载十八奇士。
普陀往长崎虽东西正向直取而渡横洋,风浪巨险;谚云:『日本好货,五岛难过』。厦门长崎,乘南风,见台湾鸡笼山;北至米糠洋、香蕈洋,再见萨峒马大山、天堂,方合正针。糠、蕈二洋,洋中水面若糠秕、水泡若蕈菌,呼之为「米糠洋」、「香蕈洋」。

  
萨峒马而南,为琉球也;居于乙方,计水程六十八更,中山国是也。
习中国字;人弱而国贫。产铜器、纸、螺甸、玳瑁,无可交易。
其衣冠人物,贡由福州;久熟习见,故不详载。

猎户备注: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东洋记-日本所统属国二内容,为有待考证真实性,因佐证明史及1927年清史稿等等史料与事实相差甚远明显有被篡改或政治立场偏颇倾向日本的利益,所以上文仅做参考,实为不足作为正确中国官方史料

日本、琉球而东,水皆东流;庄子所谓『尾闾(原文缺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也。




备注::
1927年,清史稿:

雍正六年浙江总督李卫以日本招集内地人,教习弓矢技艺,制造战船,虑为边患,奏明:“密饬沿海文武营县,及各口税关员役,严行稽查,水师兵船不时哨巡,以为有备无患之计。”
上览奏,曰:“昔圣祖遣织造乌林达麦尔森阳为商人,往觇其国。比复命,盛言国小民巽,开洋之举继此而起。朕数谕闽、广督抚留意考察。闻日本近与朝鲜交亲,往来无间。夫安内攘外之策,以固本防患为先。其体朕前谕无怠。”并颁谕沿海诸省防海。两广总督孔毓珣沿海练舟师、置火器、增炮台,并自赴厦门、虎门诸口巡察。上不欲启外人疑惧,但令饬备而已。
李卫复奏“日本贸易不能遽绝,请於洋商中择殷富老成者,立八人为商总,责其分处稽察,互相绳举,庶免日久弊生之虑。”报可



福州是清代在禁海时代对琉球开放的唯一口岸,封使前往琉球的一切事宜,均由闽省督抚官员负责备办。皇帝在委派册封使的同时,就已谕令福建督抚为册封使提供一切条件,并转通知琉球国王作好接待工作。册封使团由正副使、从客、家人、医生、天文生、各类工匠、衙役、水手及武弁、兵丁等约五百人组成。

康熙二年,张学礼出使琉球时,“督拨水师守备王祚昌、魏文耀,千总陈兰、施恩、兵丁二百五十余名、长随五十余名、传宣二员、听用四员、管水井二员、通事二员,管舵管罗镜二员、书吏门皂轿伞役百余名、吹手十六名、舵工二十余名、水手六十余名。”出海人数已有五百多人。


徐宝光《中山传信录》“渡海兵役”条记载:
正使家人二十名、副使家人十五名外,海防厅送使副共书办二名、巡捕二名、长班四名、门子二名、皂隶八名、健步四名、轿伞夫二十名、引礼通事二员、护送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官兵二百名、内科医生一人、外科医生一人、道土三名、老排一名、吹鼓手八名、厨子四名,舰匠二名、舱匠四名、风帆匠二名,索匠二名、铁匠二名、裁缝二名,糊纸匠二名、裱褙匠名、糕饼匠一名、待诏一名。徐宝光自谓全体渡海兵役为三百十八名。

清康熙二十一年,使臣汪楫、林麟焻至闽,时值施琅将兵取台湾,遂不侯造船,迳取现成战舰两艘渡海,“前弊始绝”。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统一台湾,康熙二十三年,开放海禁,此后,海外货易得到发展,沿海各地有很多巨大船舶,康熙五十八年,册封使不再造舟,改为选坚固商船充封舟,此举费轻办速,清代以商船充封舟自此开始。
清代挑选封舟,是由闽省督抚饬令福建布政使等亲赴南台海口督同府厅县,于各商船内选船身坚固、幊具齐全,堪以涉历大洋的商船两只,稍加修整,并在船上配备枪炮、器械,以资防御;制备旗帜、仪仗以壮国威。一号船载使臣;二号船载兵役。册封使抵闽后,西南风顺就可起程,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无疑是中琉册封史上一次成功的改革。

组织好使团,选定好封舟后,册封使臣逐名点验派定护送的兵丁及同役匠作人等,同时拨定分配给二只船上的将弁管带炮械铅弹等一应需用。册封使起程前,琉球国王照例遣接封使正议大夫一员,率领谙练海道者坐驾海船来闽迎接。接封使到福州后,晋谒册封使,并将照往例所定迎诏等仪注呈请册封使过目。


封舟在启航之前必须做两件事:
一是等待季风来临;
二是谕祭海神。先由册封使恭奉谕祭加封天后文出城,至南台冯港致祭,主祭者正使,陪祭者有副使和将军、巡抚、都统、司道等官,皆朝衣。然后恭捧天后行像登舟,用三跪九叩首礼。封舟上设有神龛,供祭天后神像,并专设“香公”一人,“主天妃、诸水神座前油灯,早晚洋中献纸及大帆尾缭”。封舟出海前,册封使还要进行谕祭海神活动,祈保航海平安。

明代在广石举行;清代“册封琉球,于怡山院祭天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册使全魁、周煌奏准,嗣后谕祭天后祈报文二道,书明天后封号,即怡山院天后宫举行祭事。此后,“册封琉球使舟开行时,俱于此致祭”。现在宫内仍保存一块同治五年1866年,于光甲立的石碑。
祭毕天后之后,封舟驶至五虎门候风,一俟顺风,即便放舟,封舟[两]琉球接封船联帆渡海,福建官员以配船40只,兵千余护送出海,以壮声势。

备注:待续文。 雍正  海国闻见录    04/05将于回帖楼层 接续



补充内容 (2013-12-11 11:34):
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琉球國使已向入閩[省]之清軍投誠,且被轉送北京,清廷遂以之為招撫使,命其返國招諭國王。此後233年来中国宗藩体制内属国琉球臣子頻繁來京朝貢,中国對其新王之封典亦未嘗或免中断。及至光緒五年1879年﹐琉球方為日本强行佔據殖民

补充内容 (2013-12-11 15:57):
日本薩祠[山司]馬大山[薩摩Satsuma,鹿兒島縣西部]
天堂[天草Amakusa,熊本縣西部]


补充内容 (2013-12-11 21:37):
明朝嘉靖二年五月,日本藩侯的两个朝贡使团在浙江宁波为了入贡资格问题爆发了“争贡之役”,使得很多无辜的中国军民被杀或被掳,“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轻中国心矣”《明史纪事本末,卷55.沿海倭乱》。

随后,明朝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并对全面封锁日本“闭绝贡路”,实行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  甚至演变成,"寸板不许下海"《明史》卷205,《朱纨传》


补充内容 (2014-3-7 15:52):
日本善于篡改历史掩盖真相,由来已久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9593&fromuid=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10 16: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猎户备注:


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东洋记-日本所统属国二内容为有待考证真实性,因佐证明史及1927年清史稿等等史料与事实相差甚远明显被篡改内文或政治立场偏颇倾向日本的利益,事故仅做参考,实为不足作为正确中国官方琉球群岛史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10 16: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路文章::
中国清朝的宗藩体系内沿海海难救助,
琉球群岛的主权在中国历届政府实属确实

中国对漂风难民的救助,早在明代就有纪录。据赤岭诚记《大航海时代的琉球》记载,明代与琉球交往后,琉球船只或贡船失事飘到中国沿海的有 12 起。明政府对琉球飘风的难民,官给豢劳费,驿道送至福建省,逐名安插柔远驿舍,照口支给,虑饥给养,念寒授衣,保证琉球难民无忧冻馁,完原到国。清承明制,对琉球难民依旧给予抚恤后遣归。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清军攻占澎湖,八月进入台湾,郑克爽投降。康熙皇帝采纳施琅意见,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同时,康熙宣布复界和开放海禁。

恰巧此时朝鲜国解送山东登府蓬莱县漂风难民张文学等三人来华,康熙传旨礼部:“海禁已开,这漂失船只民人发着回原籍,其解送来人应行奖赏,尔部会同兵部议奏。钦此。”


康熙二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礼部、兵部大臣谨题:“海禁已开,各省民人海上贸易行走者甚多,应移文滨海外国等各饬该管地方,凡有船只飘至者,令收养解送。
查前此朝鲜解送飘海人口来者,官赏银叁拾两,小通事赏银捌两,从人赏银各肆两,于户部移取赏银,礼部恩宴一次。
嗣后外国如有解到飘失船只人口,照此例赏赐、恩宴、遣还。
其彼处收养飘失船只人口之人,应令该国王奖励赏赐。
俟命下之日,将所行朝鲜国咨文,与来员带回。
所行琉球等国咨文,俟该国进贡来时,令来使带回。

现今朝鲜国差来副司猛伊之徽、小通事一名,从人十一名,共赏银八十二两,于户部移取赏赐,礼部恩宴一次,令回可也”。五天后,康熙同意了礼部的奏本。康熙这个决定对周边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琉球国王尚贞收到礼部咨文后,向中国表示“臣当即行文三十六岛,嗣后此等漂风商民船只,重为收养送回,以仰体皇上无外之恩焉”。

明末清初萨摩藩觊觎中国明朝衰败与清朝兴起的政权交替,在内政宗藩管理制度紊乱真空期间,意图南下染指琉球,企图强迫琉球国王解送中国和朝鲜漂流到琉球的难民,必须遵从日本江户幕府的规定将难民送到长崎,再由长崎解送中国。“按旧例中国人民漂流于本国弗获自归者,送至日本遣还故土在案”。

备注:;
但是事与愿违因为百年来琉球国王向来只对中国称臣朝贡的宗藩制度恭顺服从,顺治11年,琉球再遣贡使,兼王舅马宗毅等献方物,禀正朔,抒诚进表, 缴前朝昭敕印,请封;故特遣正使兵科副理官张学礼、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垓,赍捧诏印,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由于闽台琉等海域未通滞闽多年,最后延宕于康熙元年完成琉球国王的封爵;七年,重建柔远馆驿於福建,以待琉球使臣。八年,世子尚贞遣陪臣英常春来贡。琉球国凡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王。未封以前称世子,权国事...


过去中国虽有属国的名称及王的爵位,但其不是个独立的国家,他是中国特有行政区域制度宗藩制度的藩属国,况且其政治外交军事均受于中国的咨询管理授权核准与否;而中国与宗藩关系的属国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国际关系;最多也是中央对地方的君臣从属关系;


如果硬是要与21世纪的中国中央行政区域体制框架而言:属国则相当于,中国特别行政区内的地方民主自治管理组织;而其国王则相当于,中国特别行政区域组织内的""行政长官"",凡是均须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袭爵的任命授权管理特区内事务.........



康熙的新政亦促使萨摩藩最终放弃威胁同意琉球必须将中国朝鲜海难人民送交日本管辖,而琉球直接向福州护送中国和朝鲜的漂风难民。


康熙三十六年,琉球尚贞王将遭风漂流到久米岛的朝鲜国全蠟道迎安村渔民 18十八名随接贡船护送到福州。福建督抚立即将“朝鲜国漂流人口,速差贤能官一员,沿途好生照看”,送往北京,等待归国。


由于康熙帝对飘风难民处置之重视,所以此间包括台湾岛在内的中国沿海各省、琉球乃至东南亚诸国,都十分关注飘风难民的救助、安置及遣返工作。但此时清代抚恤琉球难民的制度尚未形成,因此通常援引成例,厚给抚恤。

如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琉球北山永良部仲治等四人遭风漂流至台湾府诸罗县淡水金包里社地方,闽浙总督觉罗满在接获报告后批示:“行司查明是否琉球人氏,因(何)船被风飘击碎?讯取确供。如系琉球难番,或即自台竟行遣回、或送至省交入闽琉球馆驿一同归国;确查成例,妥议详报”


康熙六十年1721年,这批难民自台湾护送到福州后,安插于柔远驿[琉球馆]。

福防厅就此事详覆布政司云:
“蒙发职查作何赡养给与口粮回国之处?
案查康熙五十三年,有琉球飘风难夷鸠间与人等男妇四十二名口飘至广东,解送到闽;至闽之日,即安插柔远驿,每人日给米一升、盐菜银六厘。及该国贡船返棹之日,附搭归国,登舟之日,仍给行粮一个月在案。
今此难夷仲治等四名应体照前例,每人日给米一升、盐菜银六厘,附搭进贡船只归国;至登舟之日,仍给行粮一个月,以资食用。”

福建布政司检查案卷后认为已有成例可循,因而在呈报督、抚的呈文中写道:
“伏查五十三年鸠间与人等男妇四十二名除给与银、米之外,每名口另赏葛布一疋、棉布一疋,系蒙前特行额外赏给,所动银两于俸工项下支销,无关题报。今此难番四名,似应体照旧例,行令福防厅实备葛布、棉布各四疋赏给该难番承领,仍将给过银两支销俸工项下;是否允准?合就详明,伏候宪台批示遵行。”福建督、抚很快就如详允准。

上述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琉球北山永良部仲治等4人漂流台湾府诸罗县淡水金包里社地方一案,闽台两地官员都按康熙五十三年,琉球船漂粤一案办理


护送漂风难民回国的途径,[随着中国行政区域所划分范围内与宗藩制度是否为藩属国等等考量]各不相同。

《大清会典》规定,
琉球难民在福州柔远驿馆中附贡船归国;
朝鲜难民在北京会同馆或辽宁省的凤凰城,附贡使回国;

越南难民则在广西省钦州镇南关交接回国;
暹罗难民送到广东省广州遣归;
吕宋和苏祿[清朝属国]难民送至福建省厦门遣归;
日本难民送至浙江省的宁波和乍浦,因为中日双方虽无朝贡关系,但这两处常有两国商船往来,难民可乘商船遣返。



从朝鲜方面看,如前所述,漂到中国的朝鲜难民,大多先送至北京,再顺附朝鲜使臣,携带礼部致朝鲜国王咨文,由陆路回国。
康熙三十九年,朝鲜国王派谢恩使携带表文及方物;康熙下旨,嗣后永远停止感谢..漂民归国出送方物,以示怀柔。此后,中朝间相互送回漂民时,均由礼部及朝鲜国王间咨文往来
此后,朝鲜国王照例派遣谢恩使向清帝呈上谢恩表文及礼物。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鲜国王派谢恩使携带表文及方物,感谢中方于康熙三十七年,将琉球送回的漂流至琉球的朝鲜 18 十八人送至北京,附琉球使节回国。
不过,康熙下旨,嗣后永远停止感谢漂民归国出送方物,以示怀柔。


日本难民抵达长崎后,,通事将照票和船主申报书译成日文,呈递长崎奉行转给幕府。
但其内容仅涉及漂风救助情况,不记录日方受文者,避免两国官方的公文接触。归航时,日方以非官方唐通事的名义,将接到遣返难民的“证文”,交给商船携回,清廷地方官再依此上奏北京。由于中日双方通过商船遣返难民,不可避免导致官方的接触。在 1751至 1767 年间中日双方咨文的往来计有六次。
一般而言,日本难民及贸易船在中国出海时,由清朝地方总督或巡抚、海关、布政司、海防厅、知县等各发给“照票”,沿途官卡依此保护放行,并由商人带至日本,作为凭证。护送难民船出海后,巡抚即将抚恤详情及难民归国日期上奏皇帝。

1609 年萨摩入侵琉球后,朝鲜、琉球间直接往来[暂时不得以]中断。由于明亡后清初实行海禁政策如前所述,自康熙三十五年(1696)以后,朝鲜与琉球[中国两地属国]之间[也间接的]相互送返漂民,但须经过其宗主国中国方面转送,["朝琉"]藩属国彼此间并无直接公文往来,这是因为两国均处于清封贡体制之下,基于人臣无外交原则,双方不得有"外交文书及礼物"逾越中国区域行政权级层次往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八重王 发表于 2013-12-10 17: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史
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第二百十一
外国四       琉球

备注::中国百年来历史虽有琉球国的名号及王的爵位,但琉球不是个独立的国家,他是中国500多年来宗藩体制内藩属国,且其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均受于中国朝廷管理监督授权核准与否等等有所节制;简而言之,中国与琉球国的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最多也是中央对地方的君臣从属关系...


嘉靖二年,从礼官议,琉球二年一贡如旧制,不得过百五十人


五年,尚真,其世子尚清以六年来贡,因报,使者还至海,溺死


九年,遣他使来贡,并请封。命福建守臣勘报


十一年,世子以国中臣民状来上,乃命给事中陈侃、行人高澄持节。及还,却其赠。


十四年,贡使至,仍以所赠黄金四十两进于朝,乃等受之。


二十九年来贡,携陪臣子五人入国学。



三十六年,贡使来,告王尚清之丧。

先是,倭寇浙江败还琉球世子尚元遣兵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至是送还嘉其忠顺,赐赉有加,即命给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际春尚元为。至福建阻风未行


[嘉靖]三十九年,其贡使亦至福建,称受世子命,以海中风涛叵测,倭寇又出没无时,恐天使有他虑,请如正德中封占城故事,遣人代进表文方物,而身偕本国长史赍回封册,不烦天使远临。

巡按御史樊献科以闻,



礼官言:“使册封,祖制也。


今使者欲遥受册命,是委君贶于草莽,不可

使者本奉表朝贡,乃求遣官代进,是弃世子专遣之命,不可

正德中,占城王安南,窜居他所,故使者赍回命,出一时权宜。今援失国之事,以儗其君,不可

梯航通道,柔服之常。彼所藉口者倭寇之警、风涛之险尔,不知琛賨之输纳、使臣之往来,果何由而得无患乎?不可

占城虽领封,其王犹恳请遣使。今使者非世子面命,又印信文。若轻信其言,倘世子遣使为至荣遥拜为非礼,不肯受封,复上书请使,将谁执其咎?不可


乞命福建守臣仍以从事未受封先谢恩,亦非故事

止听其入贡,其谢恩表文,俟世子受封后遣使上进,中国之大体以全。”如其言。


[嘉靖]四十一年夏,遣使入贡谢恩。


[嘉靖四十二年]明年,及四十四年并入贡。隆庆中,凡三贡,皆送还中国飘流人口。天子嘉其忠诚,奖励,加赉银币。






万历元年冬,其国世子尚永遣使告父丧,袭爵。章下礼部,行福建守臣核奏


[万历二年]明年,遣使贺登极。三年入贡。


四年春,再贡。

七月,命户科给事中萧崇业、行人谢杰皮弁冠服、玉珪,封尚永为中山王


[万历五年]明年冬,崇业等未至,世子复遣使入贡,其后,修贡如常仪。


八年冬,遣陪臣子三人入南京国学。


[万历]十九年,遣使来贡,而尚永礼官日本方侵噬邻境[朝鲜],琉球不可无王,乞令世子速请袭封,用资镇压。从之。



[[[备注::
倭关白[丰臣秀吉]统一倭万历二十年1592年,迅雷不及掩耳的发动了侵略中国藩属朝鲜,试图吞并中国朝鲜。倭军由釜山登陆,迅速攻陷王京,占领平壤,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中国明朝政权经过慎重考虑,"以朝鲜为国藩篱,在所必争",决定派兵前去救援。中倭发生多次激战,互有胜负。

万历二十一年中国军队反击倭收复平壤以及黄海、平安、京畿、江原等道。倭军见中国军队势盛,随即弃守放弃王京,退居釜山




二十三年,世子尚宁遣人

福建巡抚许孚远氛未息,据先臣郑晓领封之议[嘉靖三十九年],请遣一员赍至福建,听其陪臣面领归国或遣习海武臣一人,偕陪臣同往

礼官范谦议如其言,且请待世子表至乃许。


备注:

无利益之战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倭国自本土重整军员后,再次大举入侵朝鲜,舰船停泊在釜山军队和粮饷的船只达数千艘。中国则再次派出陆海大军前来朝鲜半岛,并组合了以明朝军队为主干,朝鲜士兵为辅助的中朝联军共同抗击倭军

万历二十六年二月,在丰臣秀吉死后;中国军队顺起发起反攻,在朝鲜半岛南海面与倭军展开决战,倭军几乎全部被歼,余下的都乘船逃回倭国。"自倭乱中国朝鲜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国迄无胜算,至关白(丰臣秀吉)死而祸始息"。

然而在中国明朝政权在"万历的三大征"基本上发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尽管中国军队最终都取得了胜利,但丧师靡饷无算,虽中国获得了美名,为战胜方,但能够获得自战败倭国的赔款补偿,却是微幅极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八重王 发表于 2013-12-10 17: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嘉靖二年五月,日本藩侯的两个朝贡使团在浙江宁波为了入贡资格问题爆发了“争贡之役”,使得很多无辜的中国军民被杀或被掳,“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轻中国心矣”《明史纪事本末,卷55.沿海倭乱》。

随后,明朝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并对全面封锁日本闭绝贡路”,实行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  甚至演变成,"寸板不许下海"《明史》卷205,《朱纨传》

点评

赞同!: 5.0
在宁波劫掠一番后,夺船逃入大海。这期间,备倭指挥刘锦、千户张镗战死,指挥袁琎被掳。“争贡之役”,使很多无辜的中国军民被杀或被掳  发表于 2013-12-11 22:36
日本大内氏使团索性打开了暂存武器的东库,攻入细川使团驻地,斩杀了鸾冈瑞佐,之后烧毁了馆驿与细川使团的船只,沿姚江追杀明军护卫的宋素卿。在追杀未果返回宁波的途中,大内使团一路烧杀掳掠,100多人如入无人   发表于 2013-12-11 22:35
赞同!: 5
明代嘉靖年间浙闽海防军务提督、浙江巡抚朱纨  发表于 2013-12-11 2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八重王 发表于 2013-12-11 13: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琉球使臣向入闽[省]之清军投诚,且被轉送北京,清廷遂以之為招撫使,命其臣返国诏谕其王。随后,在清政权统治233年来,中国宗藩体制内属国琉球臣子頻繁往來京朝貢,中国册封琉球中山王之封典礼仪也未曾或免中断。

直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国琉球被日本强行以军事佔據且窜国改县殖民,并于1945年战后,被盟军以开罗宣言/伯茨坦公告/雅尔达合约/盟军司令部第677号行政命令等等合法文件框架内制约日本政府,并强行永久剥奪其窃占中国领土,尤其是强取殖民于琉球群岛的务必择期归还中国政府,但无奈于美日两国狼狈为奸,私相授受将原本属于中国领土的琉球群岛转与日本继续殖民治理,摒除藐视中国政府对琉球群岛的主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12 17: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4        陈伦炯



东南洋记



东南诸洋,自台湾而南。


台湾居辰巽方,北自鸡笼山、南至沙马崎,延袤二千八百里,与福、兴、泉、漳对峙;隔澎湖水程四更,隔厦门水程十有一更。

备注:
沙马崎:恒春半岛的猫鼻头角是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的分界点,与龙坑地處鵝鑾鼻夾角的端點,遥遥相隔海湾形成夹角而成为台湾本岛最南端..



西面一带沃野,东面俯临大海。附近输赋应徭者,名曰「平埔土番
某山重迭,野番穴处,难以种数。捕鹿而食,薯芋为粮。不知年岁,以黍熟酿酒合欢为年。
性好杀,以人颅为宝。文身黑齿,种种不一。晨听鸟音,以卜行事吉凶。男女野合成耦。
迨[明朝]崇祯间,为红毛荷兰人所据;就安平大港建炮台城三层以防海口。教习土番耕作,令学西洋文字,取鹿皮以通日本;役使劳瘁,番不聊生。
郑芝龙昔鲸鲵海上,娶妇翁氏,生成功;随带数十倭奴聚泊台湾。视海外荒岛不足以有为,仍江、浙、闽、粤;因嘱其子曰:『倘不可为,台湾有如虬髯之安』。
郑成功镇江败归,阻守金、厦,始谋取台湾
荷兰通事何斌逋夷负;钓鹿耳门,知港路深浅,说成功联樯并进。荷兰严守安平大港成功鹿耳门进,水涨三丈余,入据台湾荷兰相持甚久;因之曰:『台湾系我先王[明朝]所有,现存,为你等所据。今还我地,资货无染』。荷兰率众而去。
至[清朝]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归顺,方入版图
承天府台湾府、天兴州诸罗县、万年州台湾、凤山二县
雍正二年,分诸罗北之半线为彰化县

  

凤山沙马崎之东南有吕宋,居巽方;厦门水程七十二更。北面高山一带,远视若锯齿,俗名「宰牛坑」。山有土番,属于吕宋

沙马畸西北、东南远拱,中有数岛[巴坦群岛/
巴布延群岛等];惟一岛与台湾稍近者,名曰红头屿[兰屿]。有土番居住,无舟楫往来;语言不通,食薯芋、海族之类;产沙金。台湾曾有舟到其处。

  


吕宋大山,北从「宰牛坑」[呂宋島北部卡加延省的阿帕里(Aparri)港附近].延绕东南,昔为大西洋干丝腊是班[西班牙]所据。地宜粟米,长者五、六分。
漳、泉耕种营运者甚盛;年输丁票银五、六金,方许居住。经商惟守一隅,四方分定,不许越界;广纳丁票,听凭贸易。东南洋诸番,惟吕宋最盛。
大西洋干丝腊是班番舶运银到此交易,丝绸、布帛百货尽消,岛番土产云集。西洋立教,建城池,聚夷族。地原系「无来由」番,今为据辖。汉人「无来由」番妇者,必入其教,礼天主堂。用油水画十字于印堂,名曰「浇水」;焚父母神主。老终,归天主堂,挖坑土亲肤而埋;纳赀较多寡,富者埋堂上基内,贫者埋墙外。三年一清,弃骸骨于深涧。
所有家资明于公堂,天主、妻、子作三股均分。其蛊殊甚,母传女而不传子。即如牛皮、火腿,咒法缩小如沙,令人食而胀毙;又有虾蟆、鱼蛊之类,彼能咒解,从口跃出成盆。
禁龙阳,父子、兄弟亦不得共寝席。夜启户,听彼稽察;拭床席,验有两温气者,捕以买罚。
晨鸣钟为日,方许开市肆经营;午鸣钟为夜,阖市寂闭,不敢往来;
昏鸣钟为日,灯烛辉煌如昼营生;夜半鸣钟为夜,以闭市肆。
昼夜各以三时辰为日、为夜;傍午捉夜禁,阖地皆鬼市。

  


下接利仔叐[,水程十二更;
甘马力[加马利/
呂宋島東南的甘馬粦(Camarines)],水程二十一更。
二处汉人,从吕宋舟楫往彼贸易。

  

利仔叐之东南,隔海对峙有五岛:班爱、恶党、宿务、猫务烟
、网巾礁脑中国俱有洋艘往通;亦系「无来由」。山海所产,与吕宋同;如鹿麂、牛皮、筋脯、苏木、乌木、降香、速香、黄蜡、燕窝、海参等类。水程必由吕宋利仔叐海[
吕宋班爱[班乃岛Panay]十更、
恶党[
班乃西南之奧頓Oton]二十三更、
宿务[宿雾岛Cebu]二十四更、
网巾礁脑[棉兰老岛Mindanao,或指该岛南部哥达巴都Catabato]五十八更。
人愚,罔有知识;家无所蓄,需中国布帛以蔽身。各有惟谨守国土。

备注:
猫务烟:Bohol 保和(島),貓務煙/猫务烟﹑蒲哩嚕
猫里务:Burias 布里亞斯(島),巫里仔嶼﹑貓里務/猫里务
猫里务:Camarines 甘馬粦,甘馬力﹑加馬利﹑貓里務/猫里务﹑合貓里


  
其东南又有万老高、丁机宜二国,居于巳方;国土、人物、产类相似。
水程,吕宋万老高一百七十四更、至丁机宜二百一十更。

备注:
万老高: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Malukn
丁机宜: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因德拉吉里Inderagirl;爪哇属国
  

吕宋正南而视,有一大山,总名无来由息力大山
山之北为苏禄,从古未奉朝贡;雍正戊申六年,至贡献。
西邻吉里问;又沿西文莱,即古婆罗国
再绕西朱葛礁喇;大山之正南为马神。其山之广大长短,莫能度测。山中人迹所不到,产野兽亦莫能名其状。

备注:
苏禄:菲律賓之苏禄群岛Sulu。曾经于雍正四年1726年、六年、十一年等年,乾隆八年1743年、十一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等年,其國均遣使入貢。
古婆罗国:苏门答腊岛北部
馬神/馬辰:加里曼丹島南岸之Bandjarmasin
吉里问/吉利门:Karimon,爪哇海的卡里摩爪哇群岛,或專指大卡里摩島
文莱:婆罗洲北岸
朱葛礁喇:Sukadana,加里曼丹島西岸的蘇加丹那
无来由息力大山:文萊大山、文來大山、無來由息力大山、息力山、失力大山、息利大山。《海錄》卷中咕噠國,“在尖筆闌山東南海中,別起一大山,迤邐東南,長數千里,十數國環據之,或謂之息力大山”。或謂在加里曼丹島,泛指綿亙島上的伊蘭(Iran)、卡普阿斯(Kapuas)、木勒(Muller)、斯赫瓦內(Schwaner)等山脈;或謂息力seribu seratu 的省譯,馬來語 一千一百山。


苏禄、吉里问、文莱三国皆从吕宋之南分筹。
朱葛礁喇必从粤南七州洋昆仑、茶盘
向东而至朱葛礁喇一百八十八更;

马神亦从茶盘、噶喇吧而往,
水程三百四十更。

厦门吕宋苏禄
水程不过一百一十更;共在一山,南此远近,相去悬殊矣。

又隔东海一带,为芒佳虱大山
马神芒佳虱,水程二十七更。

复绕而之东,即系丁机宜;东北,系万老高

苏禄、吉里问、文莱、朱葛礁喇,总名皆为无来由绕阿
性喜铜钲,器皿皆铜。沿溪箬屋为居,俗甚陋;身不离刃,精于标枪,见血即毙;以采色布帛成幅衣身。
经商其地,往来乘莽甲(即小舟);伙从持利器相随。产珍珠、冰片、玳瑁、海参、燕窝、乌木、降香、海菜、藤等类。而马神[习性]相似,人尤狡狯。红毛人[荷兰]曾据其港口,欲占其地;畏火炮莫敢敌,入山以避,用毒草浸洗上流,使其受毒而自去。产钢钻、胡椒、檀香、降香、科藤、豆窛、冰片、铅、锡、燕窝、翠羽、海参等类。钻有五色,金、黑、红者为贵。置之暮夜密室,光能透彻;投之烂泥污中,上幔青布,其光透出。各以为首宝;大如棋子,值价十万余两,西洋人购之为至宝。
吕宋吉里问三十九更、
文莱四十二更。
此皆东南洋番国
朱葛礁喇、马神非从吕宋水程,应入南洋各国。因同苏禄、文莱南北大山,是以附载东南洋;俾览者识其形势焉。

备注:
七州洋:海南島東七洲列島以南的洋面,舟中測水,約有七十餘丈.....是介乎万里石塘与闽粤大陆之间,七州洋海道就是斜行穿过万里石塘与闽粤大陆之间的一条海道,一般水深七十余丈,即200米余的深海。万里石塘起自广东潮州或台湾(琉球),迄于南海龙牙山,迤逦为长蛇,横亘于海中;烏豬(廣東上川島東烏豬洲附近之洋面)、沙漠[千里長沙,即中沙、西沙群島一帶的洋面]、蛇龍[加里曼丹島北岸外的洋面)、.自古舟人云:『去怕七洲,回怕崑崙。』亦深五十餘丈。又論舟師觀海洋中日出日人,則知陰陽;驗雲氣則知風色順逆,毫髮無差;遠見浪花,則知風自彼來;見巨濤拍岸,則知次日當起南風;見電光則云夏風對閃。如此之類,略無少差。相水之清渾,便知山之近遠。大洋之水,碧黑如淀;有山之水,碧而綠;傍山之水,渾而白矣。有魚所聚,必多礁石,蓋石中多藻苔,則魚所依耳。每月十四、二十八日,謂之大等日分,此兩日若風雨不當,則知一旬之內多有風雨。凡測水之時,必視其底,知是何等沙泥,所以知近山有港。若商賈止到台、溫、泉、福買賣,未嘗過七洲、崑崙等大洋。若有出洋,即從泉洲港口岱嶼門,便可放洋過海,泛往外國也。」這些記述實乃千百年來中國眾多舟子船工航海經驗的高度總結,也是無數人葬身魚腹所換來之代價!.
崑崙:越南崑崙岛Condore附近洋面

茶盘:哶哩干國/苧麻山,馬來半島東岸外的潮滿岛Tioman

噶喇吧:咖口留吧、加留琶、加留跁、茭綠巴、咬口留吧、交留巴、交口留吧、加喇巴、咬口留叭、葛臘八、葛羅巴、咖喇吧、噶喇巴、噶留吧、噶喇叭、噶嘍吧、加拉巴、葛留巴、噶羅巴。省稱為吧城、吧國、吧地,另稱巴大未亞、巴達維亞。《海國錄》南洋記,“自亞齊大山生繞過東南,為萬古屢,盡處與噶喇吧隔洋對峙”。《海島逸志》卷六,“椰名曰噶喇吧,吧國地多椰,華人因稱曰噶喇吧”。應即馬來語椰子(Kalapa﹐Κělapa)的音譯,印度尼西亞雅加達Jakarta
芒佳虱:芒佳瑟。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西南端的望加錫Macasar。
芒佳虱大山:蘇拉威西島的莫冷格臘夫山脈Molengraff。
无来由绕阿番:印度尼西亞爪哇Java,此處或兼作民族名





备注:待续文。 雍正  海国闻见录    05/06将于回帖楼层 接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17 13: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5       陈伦炯


南洋记


  南洋诸国,以中国偏东形势,用针取向,俱在丁未之间;合天地,包涵大西洋。按二十四盘分之,即在巽已矣。

  就安南接联中国而言,海接廉州,山绕西北而环南,直至占城,形似半月;名曰广南湾
秦象郡、汉交址、唐交州、宋安南、明交址,陆接两粤、云南;风土人物,史典备载。
后以淳化、新州、广义、占城广南
因舅甥委守淳化,随据马龙角炮台;北隔一水,与交址炮台为界。自淳化而南至占城,为广南国,亦称安南。王姓,本中国人氏;古日南郡。产金、楠沉诸香、铅、锡、桂皮、象牙、绫绢、燕窝、鱼翅、赤菜、糖,与交址相类。
交址东京广南西京;强于交址。南辖禄赖、柬埔寨、昆大吗西南邻暹罗,西北接缅甸;栽莿[ci]竹为城。
人善没,红毛呷板[荷兰船舰]风水不顺[遭遇台风气候],溜入广南湾内者,遣小舟数百,人背竹筒、携细缕,没水密钉细缕于呷板船底,远桨牵绁[xie],船以浅搁,火焚而取某辎重。今红毛呷板以不见广南山为戒;见则主驾舟者(曰伙长),有常刑。

厦门广南,由南澳广鲁万山大洲头,过七洲洋,取广南外之咕哔啰山,而至广南;计水程七十二更。
交址七州洋西绕北而进;厦门交址,水程七十四更。
七州洋琼岛万州之东南,凡往南洋者,必经之所。


中国洋艘不比西洋呷板浑天仪、量天尺较日所出刻量时辰、离水分度即知为某处
中国罗经,刻漏沙,以风大小顺逆较更数每更约水程六十里,风大而顺则倍累之,潮顶风逆则减退之,亦知某处;心尚怀疑,又应见某处远山,分别上下山形,用绳驼探水深浅若干(驼底带蜡油以粘探沙泥),各各配合,方为碓准。
独于七州大洋、大洲头而外,浩浩荡荡,无山形标识;风极顺利、对针,亦必六、七日始能渡过而见广南咕哔啰外洋外罗山,方有准绳。
偏东,则犯万里长沙、千里石塘
偏西,恐溜入广南湾
无西风不能外出。且商船非本赴广南者入其境,以为天送来,税物倍加;均分犹若不足。比于红毛人物两空[焚船洗劫],尚存中国大体;所谓差毫厘、失千里也。
七州洋中有种神鸟,状似海雁而小;喙尖而红、脚短而绿,尾带一箭长二尺许,名曰箭鸟。船到洋中,飞而来示,与人为准。呼是,则飞而去;间在疑似,再呼细看决疑,仍飞而来。献纸谢神,则翱翔不知其所之。相传王三宝下西洋,呼鸟插箭,命在洋中为记

  
广南沿山海至占城、禄赖,绕西而至柬埔寨
厦门占城,水程一百更;
柬埔寨,水程一百一十三更。



柬埔寨虽另自一国,介在广、暹二国之间。东贡广南西贡暹罗稍有不逊,水陆各得并进而征之番系「白头无来由」,裸体居多。以布幅围下身,名曰「水幔」(读平声)。地产铅、锡、象牙、翠毛、孔雀、洋布、苏木、降香、沉束诸香、燕窝、海菜、藤。


备注:
昆大吗:崑大吗,越南的西南部,指越、柬交界的河仙HaTien,原属真腊国,Banteay Meas或Pontameas
无来由:马来人Malayu ,泛指东南亚各地的马来人居住地及国家。又作末罗瑜、木剌由..
柬埔寨:明代史籍柬或误作东,甘孛智、澉浦只、干不昔、甘不察、甘坡寨、甘波牙、甘破蔗、刚波牙、柬庯寨、柬浦寨、干波底阿,或略为柬埔、本底。《东西洋考》卷三,“柬埔寨即古真腊国也。其国自呼甘孛智,后讹为甘破蔗,今云柬埔寨者,又甘破蔗之讹也”。即今柬埔Cambodia。我国古籍多误刻为东埔寨。历史上柬埔寨王国的领土曾包括今越南Mekong湄公河下游地区。

柬埔寨大山绕至西南为暹罗,由暹罗沿山海而南为斜仔[泰国万伦湾西岸的柴也Chaiya]、六坤[泰国的那空是贪玛叻府NakhonSrithamarat及其附近一带。洛坤/Nakhon意为市、镇。]、大哖[马来半岛东岸,泰国北大年府Patani。佛打泥即为Patani对音。大泥为其略称,明代中期后载籍常将大泥误为勃泥、浡泥。、丁噶呶[马来半岛东岸马来西亚丁加奴州,其港口为丁加奴河口的瓜拉丁加奴KualaTrengganu]、彭亨[马来西亚的彭亨州Pahang]。


山联中国,生向正南,至此而止。又沿海绕山之背过西,与彭亨隔山而背坐为柔佛
柔佛而西为麻喇甲,即丁噶呶之后山也。
麻喇甲而西,出云南、天竹诸国之西南为小西洋戈什塔
暹罗沿山海至柔佛诸国,各皆有王,均受于暹罗国所辖
古分罗、暹二国,后合为暹罗国。俗崇佛,王衣文彩佛像,肉贴飞金;用金皿。陆乘象亭、象辇,舟驾龙凤。分官属曰「招夸」,以裸体、跣足、俯腰、蹲踞见尊贵;不衣裈,而围「水幔」。
尊敬中国理国政、掌财赋。城郭轩豁,沿溪楼阁群居;水多鳄鱼。从海口国城,溪长二千四百里;水深阔,容洋舶,随流出入,通黄河支流。夹岸大树茂林,猿猴、釆雀上下呼鸣。番村错落,田畴饶广。农时合家棹舟耕种,事毕而回,无俟锄芸;谷熟,仍棹收获而归。粟蒿长二丈许,以为入贡土物。因播秧毕黄河水至,苗随水以长。水尺苗尺、水丈宙丈,无涝伤之患;水退,而稻熟矣。
干河入中国,势猛而急。
支河入西域,归柬埔寨、暹罗以出海;势散而缓,田畴藉以肥饶。故产米之国,石可三星。俗语:『捕鹿枝头,牵牛上楼』。盖鹿为水漂没,搁息于树梢;溪屋为水注浸,引牛于楼。

人有被虎啖、鳄吞者,告于番僧;僧咒拘而虎自至,咒摅绵纱于水而鳄自缚。剖而视之,形骸犹存。
有受蛊者,向僧求咒则解。是以,俗重佛教。富者卒后葬以「挖」,即释氏塔也。
又一种男女名谓「尸罗蛮」,与人无异;但目无瞳子。人娶之,亦生男女。夜眠,魂变为狸狗,率类向水厕嗜食粪秽;将明,附魂。若熟睡,翻覆其身,魂不得附归。女为经纪,人戏以酸柑挤汁噀之,眼泪长流而不可忍。人染痢者,若不洗涤,夜为「尸罗蛮」舐食,化作小物入谷道而食肠腹;故居暹之人,以近水搭厕,便于净涤。
又有一种共人(共者,咒法名也),刀刃不能伤;养以为兵卫。犯事应刑,令番僧以咒劝化之,使其自退共法,方与受刑。
祟魔;相传三宝暹罗时,番人稀少、鬼祟更多,与三宝斗法,胜许居住。
一夜各成寺塔,将明,而三宝之寺未及覆瓦,视鬼之塔已成,引风以侧之,用「头巾顶」、「插花」代瓦幔覆。今其塔尚侧;三宝寺殿今朽烂,棕绳犹存于屋瓦。

洋艘于篷顶桅上加一布帆以提吊船身轻快,为「头巾顶」;
又于篷头之傍加一布帆以乘风力,船无欹侧而加快,为「插花」。

番病,每向三宝求药;无以济施,药投之溪,命其水谷。至今,番、唐人尚以浴溪浇水为治病外洋诸番,以汉人呼唐人,因唐时始通故也)。

番俗:死后焚而后葬,为消除罪孽。又一种生前发愿,死后恬问饲鸟、饲鱼者(「恬问」即舍身也)。
恬问鸟,揳之山石之上;群鸟翱翔毕集,然后内一乌红嘴,足先下而啄,群乌集下,顷刻仅存髅骨,收而埋之。
恬问鱼,焚化存灰,和面作块,投之溪。
亦有先饲鸟、后饲鱼,两者皆兼之矣。

国造巨舰,载万余石;求桅木于深山大树。先以咒语告求允许,方敢下斧,不则树出鲜血,动手者立亡;用牛挽辇,沿途番戏以悦之、咒语以劝之,少有不顺,则拔木而自回旧地。挽至厂所,其灵方息。
产银、铅、锡、洋布、沉束、象牙、犀角、乌木、苏木、冰片[、降香、翠毛、牛角、鹿筋、藤席、佳文席、藤黄、大枫子、豆宼[kou蔻/蔲/、燕窝、海参、海菜。
银豆,大者重四钱、中者一钱、次者五分、小者二分五厘;其名曰「」,皆王铸字号,法不得剪碎。零用,找以海螺巴




厦门暹罗,水程过七州洋外罗山
向南见玳瑁洲、鸭洲,见昆仑
偏西见大真屿、小真屿
转西北取笔架山向北至暹罗港口竹屿一百八十八更,入港又四十更,共水程二百二十八更;
而东联柬埔寨,仅水程一百十三更。何以相去甚远?
柬埔寨南面之海,一片尽属烂泥,故名「烂泥尾」,下接大横山、小横山是以纡回外绕而途远也

  
暹罗而南,斜仔、六坤、宋脚,皆为暹罗属国
大哖、吉连舟、丁噶呶、彭亨诸国沿山相续,俱由小真屿向西分往,水程均一百五、六十更不等。土产铅、锡、翠毛、佳文席、燕窝、海参、科藤、冰片等类相同;惟丁噶呶胡椒甲于诸为美。皆「无来由族类,不识义礼。裸体挟刃,下围幅幔。槟榔夹烟嚼,谷米和水吞,贸易难容多艘。

  
柔佛,山虽联于彭亭,其势在下,水程应到昆仑用未针取茶盘转西;至柔佛,计厦门水程一百七十三更。情与上诸国相似;而所产相同,较之略美而倍多。年经商,可容三、四舶;就舟交易。产沙金。国以铸花小金钱为币,重四、五分;银币不行。

柔佛而西,麻喇甲[马六甲]亦系「无来由」族类。官属名曰「恶耶」,国王彷暹罗,用汉人理国事、掌财赋产金、银、西洋布、犀角、象牙、铅、锡、胡椒、降香、苏木、燕窝、翠毛、佳文席等类。金钱、银币皆互用。往西海洋,中国洋艘从未经历;到此而止,厦门水程二百六十更。

  
至于小西洋、乌鬼国、大西洋虽与大块相联,西洋呷板来往,语具大小西洋记。

麻喇甲南,隔海对峙大山为亚齐,系红毛人分驻。凡红毛呷板小西洋等处埔头贸易,必由亚齐经过,添备水、米。

亚齐大山生绕过东南,为万古屡;尽处与噶喇吧隔洋对峙。红毛大西洋者必从此洋出,然后向西南过乌鬼呷,绕西至大西洋

中国噶喇吧而言,必从昆仑、茶盘纯用未针,西循万古屡山而至噶喇吧厦门计水程二百八十更。原系「无来由」地方,为红毛荷兰所据。分官属名曰「呷必丹」;外统下港、万丹、池问三处。
下港产胡椒,万丹埔头池问产胡椒、檀香。
噶喇吧甲诸岛埔头之盛,各处船只聚集贸易:中国、大西洋、小西洋、白头、乌鬼、无来由岛番,罄珍宝物食无所不至。荷兰建城池,分埔头中国人在彼经商耕种者甚多;年给丁票银五、六金,方许居住中国人口浩盛,住此地何啻十余万。近荷兰亦以「新唐」禁革不许居住;令随船而回


茶盘一岛,居昆仑之南,毗于万古屡山之东;皆南洋总路水程分途处。岛捕海为生。产佳文草,顶细而长者,年仅足二席之用;入家,辟虫蚁,值价四、五十金,次者二、三十金,再次十金;值一、二金者,犹锦绣、布褐之相去也。







备注:

七州洋:海南岛七洲列岛以南的洋面,舟中测水,约有七十余丈.....是介乎万里石塘闽粤大陆之间
七州洋海道:就是斜行穿过万里石塘闽粤大陆之间的一条海道,一般水深七十余丈,即200米余的深海。万里石塘起自广东潮州台湾及琉球,迄于南海龙牙山,迤逦为长蛇,横亘于海中;乌猪(广东上川岛乌猪洲附近之洋面)、沙漠[千里长沙,即中沙、西沙群岛一带的洋面、蛇龙[加里曼丹岛北岸外的洋面).自古舟人云:『去怕七洲,回怕昆仑。』亦深五十余丈。若商贾止到台、温、泉、福买卖,未尝过七洲、昆仑等大洋。若有出洋,即从泉洲港口至岱屿门,便可放洋过海,泛往外国也。」这些记述实乃千百年来中国众多舟子船工航海经验的高度总结,也是无数人葬身鱼腹所换来之代价!.

昆仑:越南的昆仑岛Condore附近洋面
昆仑洋:昆仑海/混沌大洋。
茶盘:哶哩干国/苎麻山,马来半岛东岸外的潮满岛Tioman

噶喇吧:吧国/巴达维亚。《海岛逸志》卷六,“椰名曰噶喇吧,吧国地多椰,华人因称曰噶喇吧”。马来语"椰子"Kalapa﹐Κělapa,印度尼西亚之雅加达Jakarta






备注:待续文。 雍正  海国闻见录    06/07将于回帖楼层 接续












补充内容 (2013-12-18 14:50):
禄赖:龙奈、陆奈、陆耐、农耐。越南南部堤岸Cholon西贡Saigon。原属真腊国为安南国所并,十九世纪末巨赖省Cho L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19 18: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17 13:45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5       陈伦炯

占城:林邑/环王;越南之中南部,唐末以后则称占城虽末直接与中国接壤,唯其与宋朝关系之密切并不亚于北面的交趾。北宋建立,则即派人入贡,史书上载 ﹐「建隆二年961年,其王释利因阤盘Jaya Indravarman遣使莆诃散来朝」。从此以迄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据《宋史》、《宋会要》、《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所载,占城遣使来华朝贡足有六十次之多。当时宋室对交趾、占城诸国采取等距离的政策,凡有两国奏请互诉被侵之事,一般均由宗主国皇帝调停两国和解下诏令「保国睦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20 22: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路文章:


1大泥: 王宗载《四夷馆考》谓 暹罗 「 其国东连大泥, 南临东牛,西接兰场,北界大海」。
海语》卷中所载之佛打泥:「片脑产暹罗诸国,惟佛打泥者为上」,马来半岛东北岸之北大年Patani,也称佛大泥/孛大泥/大宜/大年
但《东西洋考误将其混同浡泥、渤泥
明史》因袭其讹,谓浡泥「初属爪哇,后属暹罗,改名大泥」。明代之海寇林道干曾一度占据大泥,《明史》云「道干……扬帆直抵浡泥,攘其边地以居,号道干港」,据《明实录》则为.「海贼林道干者,窃据海岛中,出没为患,将士不能穷追,而大泥、暹罗为之窟穴」,故道干港不在浡泥即今加里曼丹岛,而应为今泰国北大年

2急兰丹: 又作吉兰丹,马来半岛东岸的哥打巴鲁  Kota Bahru 。
明永乐九年1411年,遣使入华朝贡。
永乐十年,成祖命郑和赍敕奖其王,赉以锦绮、纱罗、彩帛。
     
3彭亨:又作湓亨、彭坑,马来西亚的彭亨州 Pahang。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永乐九年 、十二年、十四年,均遣使入贡。
永乐十年、十四年,郑和奉令使其国。
     
4柔佛:马来半岛南部之柔佛Johore。《明史》云「华人贩他国者多就之贸易,时或邀至其国」。
     

5满剌加:马来半岛西南岸之马六甲Malacca。
明永乐元年1403年十月,遣中官尹庆使其地,赐以织金文绮、销金帐幔诸物。
郑和下西洋,屡经其地,并于此设立官仓
西洋番国志》「中国下西洋以此为外府立摆栅墙垣设四门更鼓楼。内又重城,盖库藏完备。大综(舟宗)宝舡已往占城、爪哇等国,并先综(舟宗)暹罗等国回还舡只,俱于此国海滨驻泊,一应钱粮皆入库内存贮」。
明朝中央诏封该国西山为镇国之山
永乐三年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该国前来京城,俯首称臣纳贡计三十余次:永乐三年1405年、五年、七年、九年至十四年、十六年至十九年、廿一年、廿二年,宣德元年1426年、六年、八年、十年,正统四年1439年、九年、十年,景泰六年1455年,天顺三年1459年,成化四年1468年、五年、十年、十一年、十七年,正德三年1508年、十六年。
     

6古里班卒:指马来半岛南面的Panchor。永乐三年1405年曾遣使入华朝贡。
     

7丁机宜:马来半岛东南岸之丁加奴Trengganu,或是,苏门答腊岛的英得腊其利河Indragiri流域。
明史》云「丁机宜,爪哇属国也,……华人往商,交易甚平」。
     

8淡巴:淡邦,马来半岛的丹帕湖Dampar,或是,苏门答腊岛的甘巴河Kmpar流域。
洪武十年1377年,其王遣使上表、贡方物。
     

9三佛齐:在元代以来已渐式微,明代三佛齐系指旧港,苏门答腊岛的巨港Palembang。
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遣行人赵述诏谕其国,明年其王遣使奉金叶表入贡。
洪武四、六至十一年,其国入贡均称三佛齐。
永乐四、五、十四、二十二,洪熙元年,入贡则称旧港。当时华人流寓其处者颇多,且往往起而据之,如粤人梁道明、陈祖义等。郑和下西洋时,曾遣人招谕陈祖义,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有施进卿者告于和,祖义来袭被擒杀,明廷乃于旧港宣慰司,以进卿为使。后来嘉靖末年,海寇张链亦于旧港为蕃舶长
   

10阿鲁:苏门答腊岛东北岸的勿拉湾Belawan。
永乐五年、九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一年,均遣使入贡。
  

11苏门答剌:须文达那,苏门答腊岛北部的洛克肖马韦Lhokseumawe。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至成化十六年,入贡凡二十次:洪武十六年,永乐三年(1405年)、五年、七至十年、十三年、十四年、十六至二十一年,宣德元年1426年、六年、八年、九年,成化十六年1480年。
   

12黎代: 苏门答腊岛北部的梅雷杜 Meureudu 。
明永乐年间﹐随苏门答剌使臣入贡。
   

13那孤儿:花面国,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实格里Sigli。《明史》云「永乐中,郑和使其国。其酋长常入贡方物」。
  

14南渤利:南巫里Lamuri,苏门答腊岛北部的班达亚齐Banda-Aceh。
明永乐九年、十年、十三年、十四年、十六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一年,均遣使入贡。
   

15亚齐:苏门答腊岛北部之古国,约崛起于十六世纪。
明初载籍及《爪哇史颂》有苏门答剌Samudra而无亚齐之名。
东西洋考》谓「哑齐苏门答剌国
明史苏门答剌经「篡弒后,易国名曰哑齐」。按哑齐虽据有从洛克肖马韦班达亚齐,与古苏门答剌原有领地大同,但二国间之取代似非简单的易名关系。
顺风相送》等针路记载,亚齐港口最初,不在今班达亚齐,而是原来的苏门答剌港口,位洛克肖马韦一带。
   

16番速儿:《明史.麻叶瓮传》末云「又有葛卜速儿米囊二国,明永乐三年遣使持玺书赐物招谕,竟不至」,此段文字大谬
明实录》太宗卷三十八有载,「(永乐三年冬十月丁卯)遣使赉诏抚谕番速儿、米囊葛卜、吕宋、麻叶瓮、南巫里、娑罗六国」,由此可见所谓葛卜速儿米囊系将番速儿、米囊葛卜误删、误拆、误拼而成,实无其地番速儿即中世纪阿拉伯人马可波罗行纪中的Fansur之译音,苏门答腊岛西岸之巴鲁斯Barus。
   

17米囊葛卜:爪哇史颂》中古国名Menanabwa的译音,苏门答腊岛中部至西海岸,其中心则在巴东Padang,或译米南加保Minangkabau。
   

18失剌比: 苏门答腊岛西岸的斯勒巴尔 Selebar  。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遣使来贡。
   

19览邦:苏门答腊岛的楠榜省Lampung。
明洪武九年1376年,遣使奉表来贡。永乐、宣德中,随同邻国朝贡。
   
20麻叶瓮:印度尼西亚的勿里洞岛Billiton。
明永乐三年十月,明廷曾遣使斋玺书赐物,招谕其国。
   

21爪哇: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Madjapahit古国。
洪武二年,太祖曾遣使以即位诏谕其国,此后通使不绝。据《明实录》及《明史》本纪所载,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弘治十二年1499年,爪哇来贡不下六七十次。
   

22思吉港:
宋代诸蕃志苏吉丹原在爪哇岛中部或加里曼丹岛西南部,
明代东西洋考》误将苏吉丹混同于思吉港,《史》因之。
故《明史.外国传》之苏吉丹应指思吉港,爪哇岛东部梭罗河Solo下游,
明史》谓其「酋居吉力石」,锦石Gresik,或 思吉系锦石内陆Suchi村名之译音。
   

23金猫里:《明实录》太宗卷三十七载,「(永乐三年九月乙卯)爪哇国西王都马板遣使八智陈惟达等奉表贡方物。时其旁近碟里、日夏罗治、金猫里三国,各遣人以方物随同爪哇使者来贡,俱赐文绮袭衣」,
寰宇通志》卷一一八云「合猫里……[]国朝永乐三年,国王遣使臣回回道奴马高等来朝,并贡方物」。金猫里、合猫里为同名异写,指爪哇岛上一伊斯兰教小国,或淡目Demak。
东西洋考误将合猫里混同于猫里务(菲律宾群岛),《明史》亦沿袭其
   

24碟里:随金猫里同时入贡,爪哇岛中部之谏义里Kediri。
   

25日夏罗治: 日罗夏治,随金猫里同时入贡。爪哇岛,或 锦石Gresik。
   

26百花:百花园、白花园,爪哇岛西部的加拉璜Krawan;或  西爪哇的巴查查兰Pajajaran,都城在茂物Bogor。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其王遣使奉金叶表来贡。
   

27特立尼达:爪哇岛之井里汶(Cirebon)。
永乐十六年(1418年)遣使贡方物。
   

28下港:爪哇岛西北部,或万丹Banten。
东西洋考》卷三提到「下港一名顺塔,……爪哇」,「加留吧(玉巴),下港属国也」。顺塔巽他Sunda之异译。加留吧乃马来语椰子Kalapa之音译,雅加达Jakarta。
   

29浡泥:婆罗洲Borneo,加里曼丹岛或北部之文莱Brunei,或西岸的坤甸Pontianak。
明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永乐六年1408年,其王麻那惹加那亲率弟妹子女陪臣泛海来朝,
是年1月,卒于南京,葬之安德门石子岗。后明廷又封其国后山为长宁镇国之山
该国在洪武四年,永乐二、四、六、八、十、十三、十四、十五、十九年,洪熙元年1425年均遣使入贡。
   

30文莱:婆罗洲北部之Brunei,
但《东西洋考》、《明史》等书误将它与唐代婆罗国(苏门答腊岛西北)误解
明永乐三年十月,成祖曾遣使者抚谕其国,
永乐五年、六年遣使入贡。
   

31文郎马神: 加里曼丹岛南岸的马辰,为Bandjarmasin之对音。
   

32迟闷:帝汶岛Timor。
   

33美洛居:印度尼西亚之马鲁古群岛Maluku。
   

34吕宋:菲律宾之吕宋岛Luzon。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其国遣使偕琐里诸国来贡。
明史》永乐三年十月,遣官赍诏,抚谕其国,
寰宇通志》「国朝永乐三年,王遣其使臣隔察老来朝并贡方物」,唯《明实录》、《明史》等不之载。
永乐八年,入贡。
万历年间复朝贡。
   

35猫里务:明多洛岛Mindoro,
东西洋考谓「猫里务合猫里国也」,《明史》沿袭错误。
其实二地不同,猫里务在菲律宾群岛求之
   

36冯嘉施兰:吕宋岛的班丝兰Pangasinan。
明永乐四年、六年、八年均来贡。
   

37古麻剌朗:菲律宾棉兰老岛Mindanao及吕宋岛西面的Cabarruyan岛。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九月,遣中官张谦敕抚谕其王干剌义亦奔敦。赐之绒锦、纺丝、纱罗。

永乐十八年八月,妻子、陪臣随册封使张谦来朝贡方物,
永乐十九年正月,辞还卒于福州
   

38沙瑶: 菲律宾棉兰老岛的达比丹Dapitan以南,或为宿务岛Cebu之Sayao。
   

39吶哔:棉兰老的达比丹、宿务的Dapdap。
   

40苏禄:菲律宾的苏禄群岛Sulu,或为和乐岛Jolo。
该国原有东、西、峒王
明永乐十五年,东、西两个峒王之妻眷浮海朝贡,后东王卒于德州
永乐十八年、十九年、二十二年,复来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23 18: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6       陈伦炯
小西洋记


小西洋,居于丙午、丁未方。
麻喇甲、暹罗绕西沿山而至于白头番国
人即西域之状:绻须环耳,衣西洋布,大领、小袖,纒腰,裹白头,故以「白头」呼之。
国有二,东为小白头,西为包社大白头
二国北接三马尔丹,即噶尔丹之本国也。
三马尔丹之北,邻细密里也国
细密里也之西,为俄罗斯国


小白头,东邻呀国[明
呀腊/
人黑,穿着皆白,类似白头英圭黎、荷兰、佛兰西聚此贸易。
之东,接天竹佛国
民呀之东南,远及暹罗
民呀之南,临海;
之北,接哪吗、西藏三马尔丹国属。

小白头南入于海之地曰戈什嗒,东、西、南三面皆临大海;外悬一岛曰西仑,中产大珠。
戈什嗒东之沿海,地名有三:
网礁腊,系英圭黎埔头;
房低者里,系佛兰西埔头;
呢颜八达,系荷兰埔头。
西之沿海,地名有二:
苏喇、曰网买,皆英圭黎埔头;其地俱系红毛置买所建也。

包社大白头国,东邻小白头,北与小白头皆联三马尔丹,西北枕里海,西邻东多尔其,西南邻阿黎米也,南临大海。


多尔其,分东西二国,皆回回
东多尔其国不通海,东邻大白头,东北傍里海,北接惹鹿惹也,西邻西多尔其,南接阿黎米也


里海者,诸国环而绕之:东北细密里也,西北俄罗斯,东三马尔丹,西惹鹿惹也,西南东多尔其,南包社大白头。内注大海,不通海棹[zhao/船];其水惟从包社[出海,故为里海

惹鹿惹也一国,亦不通海。东傍里海,西傍死海,北联俄罗斯,南接东、西多尔其。女人姿色美而毛发红,气味臭;衣着同白头,贡于包社[

死海者,即黑海。源从地中,北俄罗斯、南西多尔其、东惹鹿惹也、西民哖呻;四面环绕,不通大海,故为死海

西多尔其、民哖呻二国,不通小西洋之海,而滨于中海之东北。

中海系从大西洋之海而入,语附大西洋记。

阿黎米也,东邻包社大白头,北接东、西多尔其,西北滨于大西洋中海,西联乌鬼国;陆地一隅,自西至西南与乌鬼之地隔对一海;南临大洋。国为多尔其所属,贡男女于多尔其为奴婢。

乌鬼国,东北山与阿黎米也相联,向西南生出坤申方大洋,何啻四、五国之远。其尽处曰「」;即中国支山入海尽处曰(表得,标也),佛兰西英圭黎,皆顺毛乌鬼地方。

是以红毛呷板小西洋中国者,由亚齐之北、麻喇甲之南穿海过柔佛、出茶盘而至昆仑


而东至戈什嗒,自戈什嗒而东至亚齐,其海皆呼曰小西洋
人黑白不同,皆西域装束,长衫、大领、小袖、裹头、纒腰。国富庶,产宝器、生银、洋布、丁香、肉果、水安息、吧喇、沙末油、苏合油等类,以金银钻石





备注:
1.小白头:印度半岛上的印度及巴基斯坦
2.民呀国:孟加拉国国Bengal及印度西孟加拉国邦
3.戈什嗒:咕哩噶哒/网礁腊coast,印度半岛东岸沿海,印度西孟加拉国邦首府加尔各答Calcutta。
4.西仑:锡兰Ceylon,斯里兰卡
5.网买:印度西岸孟买Bombay
6.苏喇:印度西部之苏拉特Surat
7.乌鬼国之:非洲大陆南端之好望角Capeof Good Hope
8.包社大白头:波斯Persia/伊朗
9.多尔其:土耳其Turkey
10.阿黎米也:阿拉伯Arabia/阿拉伯半岛
11.三马尔丹:Samarkand/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撒麻耳干
12.惹鹿惹也:亚美尼亚Armenia

13.中海: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
14.乌鬼国:泛指非洲各国,以人黑故名。
15.顺毛乌鬼:尼罗河流域及地中海沿岸的北非、东北非诸国,埃及。
16.猫喇猫里:摩洛哥Morocco
17.
苏麻勿里:索马里Somali.....苏麻勿里相邻的乌鬼王国:埃塞俄比亚  Ethiopia
18.
妙哩士:毛里求斯Mauritius
19.
吗里呀氏简: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
20.鬈毛乌鬼:《海录》云「鬈毛乌鬼国,在妙哩士正西曲,由妙哩士西行约一月可至,疆域不知所极,大小百有余国,民人惷愚,色黑如漆,发皆鬈生」。指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的尼格罗人国家Negroes
21.麻沙密纪:莫桑比克Mozambique
22.(门言):几内亚Guinea西非沿岸的黑人居住之地区;三个国幷家,分别以Guinea 作为国名,分别为-几内亚(原法国殖民地),几内亚比绍(原葡萄牙殖民地),“赤道几内亚”(原西班牙殖民地)
23.那吗 : 罗马Roma
24.民哖呻 : 威尼斯Venice
25.荷兰 : Holland/Nederland/和兰/阿南/红毛番/荷囒
26.葡萄牙 : Portuguesa/佛郎机/葡都丽家/波而都瓦尔/布路叽士
27.西班牙 : Spain/Espanol/Hispania/依西把尼亚/干丝蜡Castilla/佛郎机/是班牙/大吕宋国/意细班惹呢
28.法兰西 : France/佛郎机/佛郎机国/佛囒西
29.英吉利 : 英国/England/English/英机黎/英咭利国/红毛番





备注:待续文。 雍正  海国闻见录    07/08将于回帖楼层 接续










补充内容 (2013-12-24 15:33):
更正 备注:26.葡萄牙portuguesa/佛郎机/葡都丽家/波而都瓦尔/布路叽士

补充内容 (2013-12-25 12:09):
更正 备注: 22.誾年:几内亚Guinea西非沿岸的黑人居住之地区;三个国幷家,分别以Guinea 作为国名,分别为-几内亚(原法国殖民地),几内亚比绍(原葡萄牙殖民地),“赤道几内亚”(原西班牙殖民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25 12: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天培 于 2013-12-25 12:14 编辑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7       陈伦炯
大西洋记



红毛等国,居于西北辛戌干方;而乌鬼坤申而绕极西至庚酉方,皆乌鬼族类之国。总而名之,曰大西洋。地缺东南,干、艮、坤三方博厚相均,而于巽未缺少,故外生东南断续诸国尚未适均,而又于噶喇吧、万古屡之东南另生一地,以补东南之缺。
按天图分度十二月,日月方行到之度,正当乌鬼地方之处;日月行度坤巽相对,因人迹不到,尚未立名。曾询之佛兰西人云:昔时伊国呷板曾到彼处,地有土人,语言不通,执其数人而去;伊国王载之归。此所以地面正四方于适均之处未均,而又补之也。是以西洋人志四方洋名:以东南缺处之海洋为小东洋,与戈什嗒少西之小西洋相对;以日本之洋为大东洋,与红毛大西洋相对。


乌鬼地方,系顺毛乌鬼北与小西洋阿黎米也之山相联,沿海生向西南坤申方;而尽处,方绕向西北与誾年乌鬼王国为界;又于之东面悬海大山,系吗里氏简乌鬼一国,间有舟楫通粤东。自誾年又向西北复绕出极西酉方一带,皆誾年绻毛乌鬼地方;又自西复往西北,与苏麻勿里乌鬼为界。
中又一国,亦名乌鬼国王。西面皆沿海接联,北面一带陆地俱联苏麻勿里,东与接联阿黎米也顺毛乌鬼为界,周围皆属乌鬼地方。种类繁多,肌骨皆黑,生相不一;地方广阔,难以族举。沿海亦有通舟楫贸易者。


各国以争斗攘掠为事。所掠人口,活者俟红毛经过,售买为;死者类牲畜,剖块晒干为食。

苏麻勿里,亦系乌鬼;西临大洋,北邻弥黎吕黎惹林。二国南北相联,人口稀少,山林深密,多产奇状野兽。
弥黎吕黎惹林西临大洋,北一带与猫喇猫里也毗联。
猫喇猫里也,乃回回族类;多为海贼,在中海、西海劫掠。西临大洋,北一带与红毛中海对峙。海从西入东,自隔海之西北而东,沿中海葡萄牙、是班、佛兰西、那吗、民哖呻、西多尔其,而尽中海之东处阿黎米也。由阿黎米也而向西直出至西洋,皆猫喇猫里中海沿边之地。南、北、东诸国三面夹绕,惟四通外海,是为中海;海产珊瑚。西洋人来中国者,谓中海阿黎米也之地西联乌鬼陆地处,恨不能用刀截断;即于中海可通阿黎米也内海而出小西洋戈什喀亚齐、出茶盘,何用绕极西、极西南、极东南而至噶喇吧北上茶盘,远近相去年余之远也。

葡萄牙者,澳门之祖家也。东、北二面,地邻是班呀,西临大洋,南俯中海

是班呀者,吕宋之祖家也。西北临大洋,东南俯中海,西邻葡萄牙,东北接佛兰西

佛兰西者,西临大洋,北接荷兰,南邻是班呀,东接那吗,东南俯中海;由中海之东,接联那吗

那吗者,天主国王处也。北接黄旗,东沿中海而至民哖呻;由民哖呻沿东南中海而至西多尔其,由西多尔其东沿中海阿黎米也,由阿黎米也向西沿中海之南猫喇猫里也之地而出西洋。就民哖呻之陆地,东至死海,北联那吗
民哖呻者,天主之族类也。此从中海东北之地而言。

荷兰者,噶喇吧之祖家也。西邻佛兰西;沿佛兰西而至西北,皆临大海;北面隔海,对峙英圭黎;东邻黄旗,南接那吗;由荷兰北海而至黄旗

黄旗者,均系红毛种类。素未通中国,近有舟楫来营生。南接那吗、民哖呻,东邻普鲁社为界。

普鲁社,系俄罗斯种类也。北接吝因,西隔海与英圭黎对峙,沿北海而至吝因

吝因者,西北海之国,亦系红毛种类;素未通中国。西南隔海与英圭黎对峙。

英圭黎一国,县三岛于吝因、黄旗、荷兰、佛兰西四国之外海。自吝因沿海而东绕俄罗斯,自俄罗斯而东至西密里也,皆为北海;不能行舟,海水不解,故为冰海

吝因而南,至乌鬼诸国,皆为大西洋


红毛者,西北诸番之总名。净须发,披带赭毛;带青毡卷笠,短衣袖;紧袜而皮履,高后底,略与俄罗斯京师者相似;高准碧眸,间有与中国人相似者。身长,而心细巧;凡制作皆坚致巧思。精于火炮,究勘天文地理。俗无纳妾。各国语言各别,以摘帽为礼。

尊天主者,惟干丝腊是班呀葡萄牙、黄旗为最;而辟之者,惟英圭黎一国。产生银、哆啰哖、羽毛缎、哔吱、玻璃等类。




备注::
哆啰哖:哆啰呢/一种较厚的宽幅毛织呢料
哔吱:哔叽/一种斜纹的纺织品。

1.吝因:丹麥Denmak/Dane/單鷹國/帶輦/漣國/連國
2.民呀国:孟加拉国国Bengal及印度西孟加拉国邦
3.戈什嗒:咕哩噶哒/网礁腊coast,印度半岛东岸沿海,印度西孟加拉国邦首府加尔各答Calcutta。
4.黄旗:,德国及匈牙利Hungary/黃祁國
5.弥黎吕黎惹林:在毛利坦尼亚,马里,尼日尔,乍得,苏丹等
6.苏喇:印度西部之苏拉特Surat
7.乌鬼国之呷:非洲大陆南端之好望角Capeof Good Hope
8.打輦:意大利Italy/Italia/意大里亞/雙鷹國
9.多尔其:土耳其Turkey
10.阿黎米也:阿拉伯Arabia/阿拉伯半岛
11.三马尔丹:Samarkand/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撒麻耳干
12.惹鹿惹也:亚美尼亚Armenia
13.中海: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
14.乌鬼国:泛指非洲各国,以人黑故名。
15.顺毛乌鬼:尼罗河流域及地中海沿岸的北非、东北非诸国,埃及。
16.猫喇猫里也:摩洛哥Morocco,
17.苏麻勿里:索马里Somali.....苏麻勿里相邻的乌鬼王国:埃塞俄比亚  Ethiopia,
18.普魯社:普魯土 Prussia / 埔魯寫國/嗎西噶比
19.吗里呀氏简: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
20.鬈毛乌鬼:《海录》云「鬈毛乌鬼国,在妙哩士正西曲,由妙哩士西行约一月可至,疆域不知所极,大小百有余国,民人惷愚,色黑如漆,发皆鬈生」。指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的尼格罗人国家Negroes
21.麻沙密纪:莫桑比克Mozambique
22.誾年:几内亚Guinea西非沿岸的黑人居住之地区;三个国幷家,分别以Guinea 作为国名,分别为-几内亚(原法国殖民地),几内亚比绍(原葡萄牙殖民地),“赤道几内亚”(原西班牙殖民地)
23.那吗:罗马Roma
24.民哖呻:威尼斯Venice
25.荷兰:Holland/Nederland/和兰/阿南/红毛番/荷囒
26.葡萄牙:portuguesa/佛郎机/葡都丽家/波而都瓦尔/布路叽士
27.西班牙:Spain/Espanol/Hispania/依西把尼亚/干丝蜡Castilla/佛郎机/是班牙/是班呀/大吕宋国/意细班惹呢
28.法兰西:France/佛郎机/佛郎机国/佛囒西
29.英吉利:英国/England/English/英机黎/英圭黎/英咭利国/红毛番
30.茶盘:哶哩干国/苎麻山,马来半岛东岸外的潮满岛Tioman
31.噶喇吧:吧国/巴达维亚。《海岛逸志》卷六,“椰名曰噶喇吧,吧国地多椰,华人因称曰噶喇吧”。马来语"椰子"Kalapa﹐Κělapa,印度尼西亚之雅加达Jakarta




备注:待续文。 雍正  海国闻见录    08/09将于回帖楼层 接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25 18: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7       陈伦炯


昆仑(又呼昆屯


  

昆仑者,非黄河所绕之昆仑也。
七州洋之南,大小二山屹立澎湃,呼为大昆仑小昆仑。山尤甚异,上产佳果,无人迹,蟠踞

荷兰台湾,边海界禁未复,因金、厦二岛平,荷兰普陀,毁铜像、铜钟。
万历间,宫塑脱纱佛像,刀刃不能伤;驾火炮坏之,取里所实金银财宝。见像必剖,以取脏宝,悉收而去。

昆仑,意欲居之;与为患,藉火炮与龙斗。相持有日,后荷兰状若颠狂,自相戏以曲腕击背心,日益毙;扬帆而去,将至噶喇吧,船击碎,存活者可十人。

雍正丁未岁夏[雍正五年1772年]噶喇吧海面立一中国妇人,群相棹舟往视;惟浮一铜钟,共获而归,上镌「普陀白华庵」,知为昔荷兰掠沉。回洋艘,互相争载,以藉神庇。公议求笤;余戚末姓彦者,本船柁师,得笤载回。通港之艘,惟此舟小而旧敝,顺帆不及月,抵普陀;别船坚致,有被劫红毛者、有失风水者。佛力如此,前惟付之劫数耳。余少随先君任,闻之白华住持剖疑者,常言小沙弥时在山被红毛劫掠逃匿虚张情景;今恍惚将三十年,恨僧未之见也。

康熙四十五、六年间,红毛又图昆仑,不敢近山居住,就海傍立埔头;以昆仑介各洋四通之所,嗜涎不休。有中国洋艘载砖瓦往易红毛洋货,以其本廉而利大。夜团宿于沙洲,人寂寂稀少,后密窥知为鳄鱼步岸所吞;伐木围栅稍宁,夜闻山中语语促归。红毛为水土不服,毙者甚多;又为广南番劫杀殆尽,仍虚其地。

中国洋艘由昆仑者,备鸡鹅毛、鲎[hou/虹]壳等类。
昆仑洋,天时极晴霁[qi/雨停],见黑云一点,随化为含烟,蜿蜓摇尾,即如江浙夏月、湖中云,下篷惟恐不及;狂风立至,幸不及时而霁,俗呼「鼠尾」。
白云者,其风甚。日遇二、三次或四、五次,间或不遇者少。故以翎毛、鲎壳秽气,以触远扬。过昆仑则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八重王 发表于 2013-12-26 09: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25 18:55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7       陈伦炯

昆仑(又呼昆屯)

选自于:


中国自古皆成皆称为大/小昆仑岛

昆岛CON DAO,现为越南占且改名"头顿市Vu ng T au的昆岛区" ,由15个大小岛屿组成,,
距"头顿市"185公里,距"西贡"230公里。
昆宋岛Con S on是其中的最大岛屿,面积20平方公里欧洲人曾经称昆宋岛为保罗·孔德雷岛Ile Pou lo Con dore,此名来自于马来语 Pu lau Kun dur,意味"葫芦岛"Is land of th-e Squash es。
目前岛上居民约7000人,现在被越南实际占有,在法国殖民时期,昆宋岛是主要的关押抵抗者的监狱,以虐待、折磨被关押者所闻名。1954年,此岛未经中国政府合法授权签署同意,美国擅自私相授受给予越南私自窃占接收目前到达 昆岛的主要交通方式还从胡志明市搭乘飞机,每天有5个航班抵达昆岛 Co Ong 机场。渡轮每隔一天一班至"头顿市",航程约12个小时。


昆岛群岛全景图












  继续前行至3公里外的Mui Tau Be海湾,此段公路爬至整个路段的最高点,海风异常猛烈,行进过程需谨慎,不要太靠近公路贴近海岸的一侧。不过此段路程风景异常优美,视野开阔,壮美的南海风光尽显无余 。














沿小路到达目前游客 可以全程游历的最好沙滩 Dam Trau,位于机场跑道的最西端,航班起降时看到的沙滩正是此地,浪缓沙白,也是欣赏海上日落的有利位置。









昆岛机场 返回 Con Son 后,沿着北外围一条空旷平坦的马路行进,无意中发现一座法式外观风格的佛教寺庙:安山廟在东南亚诸国中,唯有越南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滋润,无处不在的繁体汉字,日历上的农历标记,生意人供奉的财神像,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越南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对此我们有无可争辩的证据!!













  


















绕过 Mui Ca Map,开始一路下行,一片原始开阔的海滩:Bai Nhat 尽显眼前,洁白细腻的沙滩,在岸边各色碎石的包围下,散发出孤寂的美意。












前方不远处抵达Ben Dam,昆岛主要的渔港和货运码头 ,海面上各色渔船密集,当地渔民友好随和,顺道看了看他们如何海钓。











点评

1862年3月法国乘中国内忧外患无力顾及越南之际, 派舰队进攻越南南部,遂于1862年6月、1874年3月强迫越南当局两度接受“西贡条约”,使越南南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随后,法国便觊觎越南北圻,垂涎中国西南边境[/b   发表于 2013-12-27 11:52
图片序列第34张之文字::前方不远处抵达Ben Dam,昆岛主要的渔港和货运码头 ,海面上各色渔船密集,当地渔民友好随和  发表于 2013-12-27 1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3-12-27 14: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25 18:55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7       陈伦炯

昆仑(又呼昆屯)

网路文章:

昆仑岛:又名“昆山岛”。现为越南实际控制占领的岛屿,位于北纬8°43'、东经106°36'。

越南金瓯半岛东岸100公里。总面积77平方公里,包括附近14个小岛面积;大昆仑岛为主岛长15公里,宽9公里,最窄处3公里。岛上多蛇,故又称“蛇岛”。该群岛距头顿市185公里,距胡志明市230公里,总面积75.15平方公里。

1862年3月,法国乘中国内忧外患无力顾及属国越南之际, 派舰队进攻中国越南南部,

1862年6月、1874年3月强迫越南王接受“西贡条约”,使中国藩属越南南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昆仑岛在法国殖民时期是著名的昆仑岛监狱所,流放有许多反对法国殖民的人士。
随后,法国便觊觎越南北圻,垂涎中国西南边境。

盟军自1945年,击退日军后,军事接管该岛期间

1954年后,在未经中国中央政府签署同意文件,美军私自将自古以来属于中国渔民渔场的昆仑岛"治理权",私相授受的让予越南治理;并且在南北越统一后兴建越南烈士陵墓。

1984年,越南私自将中国的昆仑岛设立成为越南自然保护区——昆仑岛国家公园
目前越南在昆岛群岛的80%面积设为其国家公园,绿海龟、玳瑁海龟、儒艮等濒危物种在此受到保护。

除昆仑岛上有人居住外,其他15个岛屿都不允许随便进入,目的是保护自然坏境、野生植物和海洋生物。距离昆仑岛不远的海龟岛是世界上少有的母海龟聚集产卵的岛屿,越南和美国的科学家在这里建立了海龟保育项目,进行研究。每年6至8月期间,游客都可以参与到项目中去,与科学家一同在夜晚的海龟岛上露营,观看海龟产卵场景。昆仑岛上的度假村秉持“学习、启发、趣味、可持续旅游”的理念,在建造时为避免不必要的树木砍伐,根据山势和植被的分布来设计建筑的位置。岛上采用太阳能发电,并建设有污水处理系统和严格的垃圾分类。岛上始终保持着传统渔业和农业的劳作方式;有水稻以及椰子、柑橘、香蕉等热带水果。海产有蚌、螺、玳瑁、海参。



2013年,中国渔政311抵达北纬6度,东经108度海域为正在此海域进行渔业生产的渔船编队护航
此图片可以点击后,视图放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27 16: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8       陈伦炯



南澳气[东沙群岛]


南澳气,居南澳之东南。
屿小而平,四面挂脚,皆嵝岵石。底生水草,长丈余。湾有沙洲,吸四面之流,船不可到;入溜,则吸搁不能返。

南澳水程七更,古为落漈
北浮沉皆沙垠,约长二百里,计水程三更余。
尽北处有两山:名曰东狮、象;与台湾沙马崎对峙。
隔洋阔四更,洋名沙马崎头门
气悬海中,南续沙垠,至海,为万里长沙
南隔断一洋,名曰长沙门
又从南首复生沙垠万州,曰万里长沙
沙之南又生嵝岵石七州洋,名曰千里石塘
长沙,西北与南澳、西南与平海大星鼎足三峙。


长沙门,南北约阔五更。
广番舶、洋艘往东南洋吕宋、文莱、苏禄等国者,皆从长沙门而出;北风以南澳为准、南风以大星为准。惟江、浙、闽省往东南洋者,从台湾沙马崎头门过而至吕宋诸国。
西洋呷板,从昆仑七州洋东、万里长沙外,过沙马崎头门而至闽、浙、日本,以取弓弦直洋。
中国往南洋者,以万里长沙之外渺茫无所取准,皆从沙内粤洋而至七州洋。此亦山川地脉联续之气,而于汪洋之中以限海国也。沙有海鸟,大小不同。少见人,遇舟飞宿;人捉不识惧,抟其背吐鱼虾以为羹。

  

余在,丙午年[雍正四年1726年],时有船在澎湖南大屿被风折桅飘沙坏,有二十人驾一三板脚舟用被作布帆回,饿毙五人。

余询以何处击碎?彼仅以沙中为言,不识地方;又云:『潮水溜入,不得开出』。

余语之曰:
『此万里长沙也。
尚有旧时击坏一呷板;潮虽溜入,你等若以南风棹长潮,再不得归矣。
大洋之水为沙两隔,节次断续。
南北沙头为潮汐临头,四面合流,外长而内退、外退而内长;
须沿沙节次撑上断续沙头,夹退流,乘南风,东向尽流南退。
虽欲北上求生,而南下者正所以生也。何也?
南风夹退潮,方能出溜;虽溜下,然而归于大海,不入内溜,方得乘南风而归』。

群起而呼曰:『曾到此地乎?不则,何为知之碓且详,有如目睹。坏呷板尚存,为飞沙污没。饥抱海鸟为餐,渴饮其血。驾长潮,为溜所吸,不得开头三、四日;无奈祷筶,棹退潮,溜入大洋,飘十二日到』。

余又语之曰:『呷板飘坏,闻之东七、八年矣。你之舟,飘风于何处,计风信而度之,谅在斯矣。至于潮水分合,退为长、长为退,夹流双开、临头汇足,易知近隔、难识远捍,自有一定之理。在悉海国形势于胸中,意会变通,有可到处、有不可到处,安能处处而指识!
岂操舟者把死木之所为哉?
则如南澳气受四面流水,吸入而不出,古为落漈;试问入而不出,归于何处,岂气下另有一海以收纳乎?
四入者从上而入,必从下而出;如溪流涌急,投以苇席,入而出于他处』。此理甚明,并以志之。





备注::
:ji/海底深陷处
西南北岸皆水,至彭湖渐低,近瑠求,则谓之落漈。——《元史》

南澳气:东沙群岛是位于南海东北部的一组群岛,主要由一个小岛(东沙岛)、一个环礁(东沙礁)和两个暗礁(南卫滩和北卫滩)组成,
分布于北纬20°33′~21°10′、东经115°54′~116°57′之间的海域中,是南海诸岛中离大陆最近、岛礁最少的一组群岛。
北距汕头168海里(1海里=1.852千米),
西北距离香港169海里,
西距海口420海里,
东南距菲律宾马尼拉430海里,
东北距台湾高雄220海里。
东沙岛形如马蹄,东西长约2800米,宽800多米,陆地面积约1.74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中较大的岛屿之一。
我国古代地理志中多处有对南海诸岛、礁的描述,称其为“沙”、“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所言多有概指之意。
直至清代才出现了能清晰明确指出东沙群岛有关地理情形的记载。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年,由南澳总兵陈伦炯所著《海国闻见录》的附图——《四海总图》中,十分明确地将东沙群岛所在的位置标注为“南澳气”。这是我国第一幅能够明确标示东沙群岛的地图。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1-08 全文转载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3-12-27 18: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12-27 16:00
清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 -08       陈伦炯

网路文章:
清末东沙群岛[南澳气之中日争端及其解决/刘旭


[摘要]东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之一,历史上一直属于我国领土。清末日本商人西泽吉次觊觎其丰富资源,不择手段侵占了东沙群岛。晚清政府为维护主权经过一系列谈判,最终成功收回。这次争端的解决,奠定了东沙群岛海疆属我的基础。

东沙群岛是位于南海东北部的一组群岛,主要由一个小岛(东沙岛)、一个环礁(东沙礁)和两个暗礁(南卫滩北卫滩)组成,分布于北纬20°33′~21°10′、东经115°54′~116°57′之间的海域中,是南海诸岛中离大陆最近、岛礁最少的一组群岛。

北距汕头168海里(1海里=1·852千米),西北距离香港169海里,西距海口420海里,东南距菲律宾马尼拉430海里,东北距台湾高雄220海里。
东沙岛形如马蹄,东西长约2800米,宽800多米,陆地面积约1·74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中较大的岛屿之一。
        

我国古代地理志中多处有对南海诸岛、礁的描述,称其为“沙”、“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所言多有概指之意。直至清代才出现了能明确指出东沙群岛有关地理情形的记载。
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年,由南澳总兵陈伦炯所著《海国闻见录》的附图———《四海总图》中,十分明确地将东沙群岛所在的位置标注为“南澳气”。这是我国第一幅能够明确标示东沙群岛的地图。
而其书中“南澳气”条的记载:“南澳气,居南澳之东南,屿小而平,四面挂脚,皆嵝岵石,底生水草,长丈余。湾有沙洲,吸四面之流,船不可到,入溜则吸搁不能返。隔南澳水程七更,古为落?。”描写过于模糊简略。

最早明确说明东沙群岛的地理志是成书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由谢清高口述、杨炳南笔录的《海录》,
在“小吕宋”条中有这样的记载:
船由吕宋北行,四五日可至台湾,入中国境。
若西北行,五六日经东沙,又日余见担干山。又数十里即入万山,到广州矣。
东沙者,海中浮沙也。在万山东,故呼为东沙,往吕宋、苏禄者所必经。
其沙有二,一东一西,中有小港可以通行。西沙稍高,然浮于水面者亦仅有丈许。”
        


东沙群岛因距离大陆较近且渔业资源丰富,向来是我国闽粤渔民活动的基地,每年渔民往返捕捞多次。这种惯常状况维持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因日本人向南海的侵略扩张行为而被打破。
        




1 日人侵入与清朝官民的警惕
        

光绪甲午年1895年后,在马关条约中,中国忍痛割让台澎各岛屿后予日本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日本大阪商人西泽吉次购备建筑材料、各种器具,雇工120名,乘船前往东沙岛。抵达后率众立即开始搬运物品,建筑居住房屋,修筑了一条轻便铁路。经营的整个过程颇费周折,不仅运输经常遭受天灾,所雇工人也被毒虫咬伤,他自己说:“不知费尽几许心力,始能使世间从无知名之岛,一变而为贵重之地。倘若个人交易,任买主出价若干,商断不肯弃此永远获利之业。”
然而西泽吉次没有交代的却是累累罪行隐匿事实真相,他既以发现无人岛的名义而来,就先将岛上既存属于中国领土事实一概消灭。原有大王庙、兄弟所被拆,用火焚化。“有坟数百余座,用铁器掘开,取出各骸骨,胶菜木棚尽拆,又砍伐岛上树木堆起,将百多具尸骨,架着火棚,尽行烧化,推入水中。”
西泽吉次侵占东沙群岛后经营各种海产事业,获利丰厚,却对来自中国渔民靠岸休息整补尽行驱逐,同时禁止靠近采捕,我国渔民骤失常业损失巨大,且企图占据为日本所有。
        

也由于清末的中国面临源源而来的边疆危机,使得政府与民间有比较浓厚的疆土意识。两江总督端方访闻此事后,将这一发生在中国沿海的事件报告给外务部,请求查明实情。外务部无案可稽,转而向两广总督张人骏询问。由于电文中尚且不能指称岛名,我国传统海疆舆地著述不重测量仅概言方位,致使无从明了该岛所指,张人骏便宜行事,而得出了“似非粤省辖境”的结论。

然而幸好,端方立即去电指出“现据[宁波][领事]谈及,实在台湾之西南,香港之东南。
香港170余英里,并举其经纬度英文名称。按其所言考之,即系前准贵省咨送广雅书局所印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说内之蒲拉他士岛……是外部所访闻度数误而里数无大误。也既是此岛,则确是中国之地,不可置之不问。

据此张人骏查明蒲拉他士岛就是广东人称为东沙者,在汕头正南,相距约150海里,确属粤省管辖。水师派出的飞鹰猎舰,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十二日,抵达东沙岛,管带黄钟瑛呈报:
蒲拉他士岛,即土名之东沙。查该岛人改名为西泽岛,竖有木牌一面曰明治四十年1907年有八立。岛上并无中国居民,只有日本男女百余人,盖屋居住,并雇有小工50余名,结芦为居,均系于前年八月,到此……中国渔民前建之天后庙,人来时已被毁去,以图灭迹。闻有渔船到此,均驱逐离岛,所有轮艇船只,均由台湾到此。”

由此东沙岛被侵占的事实终于被清官员所明了,
端方张人骏立即联呈外务部要求“迅与使交涉,饬将该国商民一律撤回,由我派员接管,另筹布置,以伸主权”,

但对于日人是否得到日本政府许可的情况尚不能明确,外务部骤然交涉反而扩大事态,因此也一致赞同由张人骏代表方向日本领事质询比较合适,由此确立了两广总督张人骏作为地方政府首脑向日本交涉日商入侵东沙岛的方针。

        



2 粤督张人骏日本领事的谈判
        
粤督张人骏宣统元年二月二十六日,正式向日本驻粤领事濑川浅之进提出照会,由此拉开中日东沙岛交涉的大幕。到双方达成协议,交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确定了东沙岛不是无主之地,属于粤省管辖。
张人骏首次照会中提出:
东沙一岛,向为闽粤各港渔船前往捕鱼时聚泊所在,系隶属广东之地。”

日本领事后来答复:“该岛原不属日,彼政府亦无占领之意。唯当认为无主荒岛。倘中国认为该岛为辖境,须有地方志书及该岛应归何官何营管辖确据。”
还说:“西泽经营该岛……日本政府亦曾预闻,应有保护之责。”

张人骏当即答复闽粤渔船前往捕鱼停泊已有多年,岛内建有神庙一座为渔民囤粮聚集之所。西泽到岛时将庙拆毁,如今庙宇原地仍能指出,就是最确切的证据。然而日领事并不认同,以为西泽先入为主,神庙已毁无可作证,中国志书也只记陆地之事,忽略海中之岛,故始终执索要证据一词,导致谈判暂时无果而终。
张人骏感慨日领的狡赖,只得设法搜集证据再与辩驳。

在这一时期,张人骏两江总督端方、驻日公使胡唯德外务部保持通信,共同商议办法,拿出了两条确证:第一条是“东沙”记载在《柔远记》(成书于1880年)的图中,把该岛列于甲子遮浪之间,
第二条是陈寿彭译《中国江海险要图说》(1907年印)载明蒲拉他士岛粤海杂澳第十三
但由于《柔远记》只记方位不记里程数,说服力不强,而《中国江海险要图说》所记载蒲拉他士岛经纬度分,且与《柔远记》所载东沙方位一致,自然成为交涉的有力证据,再加上岛中原存有中国渔民所建庙宇的实证,日本领事渐渐地不再纠缠无主荒岛的问题。
        


第二阶段,
是如何撤退日商西泽的产业。事实上日本驻粤领事的历次照会中都声明日本政府未曾认为东沙岛日本领土之一部分,而把着重点放在了日商西泽吉次的经营产业上,一开始就要求清政府保护。
张人骏询问保护是何意,日领答道:“约为西泽经营颇费工本,一旦撤退,必多损失,亦殊可悯。政府势难办到,似应予限数年或数月、从长计议。撤退后,其所营房屋机件铁路等物,必有相当之办法。”
张人骏随即反问我国渔民无端被逐,所受伤害及损失如何处理。日领对此没有实际回答,张人骏认定日政府重心是西泽的利益如何保全,东沙岛已有望收回。

随后的面谈中,日领提出了办法条款:“西泽因经营该岛事业,投出资本拟立永久基础,已费计五十一万元……30年间,欲收回51万之额,一年须得20万元之利益……交还蒲拉他士岛之事,非清国收买该岛物业之价额确定,则不能办理。”

张人骏则从收回东沙岛的角度出发,提出“应由两国派员,详细公平估值,由中国收买”。不久,日领接到日本政府意见,虽然仍不承认西泽有驱逐渔民、损害中国利益一事,大谈西泽的“善意事业”遭受了损失,应得到合理赔偿,连中国税款都要只存名义实则免缴,但终于同意了张人骏各派员赴岛估值的提议。
张人骏随后上奏,请求派舰来,载员前往东沙岛查勘。

        


第三个阶段,
是关于收买价格的谈判。甫一开始,日领事代交日商西泽的请求各费说明书中,西泽大谈其开拓经营之不易,一共要求赔偿金51万,还希望合议决定后一个月内交清,交清后两个月内才将岛中一切撤退。
宣统元年六月初一,粤省所派委员魏道瀚会同日领事兼代表委员濑川海筹舰共同到岛查勘,
魏道瀚估计约值毫子十万六百元。
日领则认为“西泽为经营该岛所费超于日货五十万,唯因本领事顾念大局和平为主,以中国收买之价,定为日货三十五万,以期妥结此案”。
魏道瀚、苏锐钊、薛永年洋务委员再三与日领磋磨,日领因被政府催促案,各洋务委员也趁机提出收买银不得超过毫子13万元。
        
八月十六日,日领洋务处商议,最终让步,议定条款:
中国收买在东沙岛西泽物业之价,定为广东毫银16万元。所有西泽交回渔船庙宇税项等款,定为广东毫洋3万元。中国收买物业定价,西泽将该物业及现存挖出鸟粪照从前勘验清单,逐一点交中国委员之后,于半月内在广东交付日本领事。”
这样中国以实际出银13万元的价格收回东沙岛
        



3 清朝收复东沙岛的情形
中日签订议定条款后,粤督袁树勋即派人员前去东沙岛接收。
宣统元年十月初二,中方代表候补知府蔡康协同日本副领事掘义贵日商西泽到达东沙岛

十月初七,将岛中物产点收清楚,蔡康亲自签收,该日中午鸣炮升旗行接收礼,广海兵舰放礼炮二十一响以伸庆贺,东沙岛终于重新回到中国手中。
新任粤督袁树勋随即出具广东官银钱局凭单一纸送交日本领事,完结本案。

清政府大员在动荡的中国内外交迫纷争局势下,能够在这场争端中,相关中国官员能抓住有利条件据理力争,虽然付出了一定金钱代价,但也使东沙岛主权不致被日本掩耳盗铃鱼目混珠的侵害,从此这一海域的主权属我已明确无疑,这为日后中国政府依法行使主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关天培 发表于 2014-2-12 18: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备注:雍正八年,海国闻见录-东洋记-"日本所统属国二分为朝鲜及琉球等明显歪曲事实误导读者"内容,为有待考证真实性,因佐证明史及1927年清史稿等等史料与事实相差甚远明显有被篡改或政治立场偏颇倾向日本的利益


清朝将领陈伦炯著有《海国闻见录

《海国闻见录》是中外海洋文化史上影响甚远的一部综合性海洋地理名著。
陈伦炯(1687-1751),字次安,号资斋,福建同安县安仁里高浦村(今属厦门集美区杏林街道)人。少从其父出入东西洋风涛之中,熟知海上形势。清康熙年间袭父荫补,召充宿卫。尝随从康熙帝狩猎关外,康熙帝偶问及外夷情形,对答如流,皆与图籍吻合。

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事变起,奏陈《易平状》。事平后,授 台湾 南路 参将
雍正间,晋澎湖 副将,旋补台湾 镇 总兵。后历任广东高、雷、廉苏松、狼山镇 总兵
乾隆七年(1742)升浙江 宁波 水师 提督

《海国闻见录》作于清雍正八年(1730),早于魏源著名的《海国图志》整整一个世纪。该书分二卷,上卷记8篇,包括天下沿海形势录、东洋记、东南洋记、南洋记、小西洋记、大西洋记、昆屯记、南澳气记;下卷图6幅,包括四海总图、沿海全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澎湖图、琼州图。该书详细地描述了中外海洋沿岸国家的地理民俗状况。而其中《天下沿海形势录》对我国沿海形势叙述尤细,是典型的海疆文献。

海国闻见录现今存世版本甚多且紊乱,仅国家图书馆就藏有:清乾隆年间刻本一册、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本一册、清道光三年(1823)长洲张久照刻本二册、清同治七年(1868)粤东三元堂刻本二册。还有大连市图书馆藏乾隆年间刻本一册,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同治八年(1869)长沙余氏刻本一册,中科院图书馆藏清抄本一册,等等。此外还被收入多部丛书之中,有四库全书本,属史部地理类;珠海艺尘本;明辨斋丛书本,为第十六册;昭代丛书本,入戊集;台湾文献史料丛刊本,入第七辑。另上卷《天下沿海形势录》、《东洋记》等八记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十二帙和第十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6-2 08:54 , Processed in 0.50056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