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一 外交官员的无知出卖了琉球和台湾
【原创】环保志愿
日本正是在清朝末期侵犯中国的。这时候的清朝剥削阶级和贪官官僚残酷压迫国内民众,迫使各地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使得大清帝国的大厦即将倾斜而倒。
日本就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惹事生非。琉球王国原本是清朝的附属国,宗主国中国与附属国琉球王国之间的宗藩关系已经保持了500年,琉球王国是清政府一道大陆前移的海边疆。
1871年10月,一艘琉球宫古岛民为了生存,背着琉球王国中山王偷偷向日本倭寇进献物品以寻求倭害少一些,这艘宫古岛的船因后因遭遇台风而漂流至台湾南部。因台湾居民深受倭害侵扰,痛恨与倭寇做生意之人,当听到这艘船是给倭寇送礼时无不气愤,口语争执中杀掉了被台湾人民看成“民族败类”这些的宫古岛人。这就是历史上的“牡丹社事件”。
清朝中央对台湾人民与宫古岛民之间发生的冲突本已就此做了妥善的处理。但是,这一桩本是清政府内部的家务事,因清政府高层外交官员的无知引发了日本出兵台湾,以及引发了后来的甲午中日之海战。
日本垂涎琉球王国由来已久,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给清政府难堪。“牡丹社事件”的发生后,日本以签订“中日友好条约”派出副岛种臣来华,这个副岛种臣是何许人也?他就是经常窜到琉球那霸,扬威耀武威逼琉球中山王尚泰脱离清朝中央的那个日本外务省官员。这时候,副岛种臣以“中国派遣特命全权大臣”的身份,让随员柳原前光到清朝中央总理衙门小心翼翼地试探毫无爱国心可言官僚制度下的清朝中央对宫古岛民被杀事件之态度。
日本历史书在描述到这一段历史时是这样写的:日本政府利用了宫古岛民向日本送礼船员被杀事件的机会,借清政府内忧外患无暇顾及台湾的安全之际,为了宣扬皇威,派遣副岛种臣为大使出访清国,表面上以“交换日清修好条约”,顺便抗议清国的台湾臣民杀害了宫古岛人送日本送礼的送礼者及船员,没想到清政府是这样回答的:“台湾仍化外之地,清政府的政令难以到及”的似是而非的结论。如果清政府得出“台湾岛民杀害宫古岛民系清国之内政,不接受日本的抗议”的话,或许日本就不会出兵台湾。
没想到的是,日本到北京总理衙门探寻却得到清政府允许日本到台湾来撒野的口令,副岛种臣等人接连高呼没想到。
显然,这是毛、董二人得到了圣旨。
通过这件事,透露出清政府官僚满口之乎者也,平日高藏深阁,过着人上人的生活。他们不熟悉国家地理地貌,他们喜欢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他们严重脱离社会实践,他们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其实,日本早已在远离清朝中央的琉球内部暗中发展着自己的势力,计划有朝一日吞并琉球之后,并以琉球为跳板侵占台湾。
而清朝中央反复指示说,“下一代比这一代聪明,把事情留给下一代”的梦,然而,历史的发展已经告诉了世人,中国人民非常不需要“甲午”之梦再现。
…………………………………… 为了让我国网民提高自我识别能力,环保志愿引述了下面一段是百度搜索的原文,原文中深藏很深的日本殖民语言和恶毒的阴谋来误导中国网民,请看:
柳原前光问:“贵国台湾之地……贵国所施治者仅及该岛之半,其东部土番之地,贵国全未行使政权,番人仍保持独立状态。前年冬我国人民(环保志愿注:应该是宫古岛民)漂流至该地,遭其掠杀,故我国政府将遣使问罪。” 清廷总理衙门大臣吏部尚书毛昶熙及户部尚书董恂答曰:“番民之杀琉民,既闻其事,……。夫二岛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裁决在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预贵国事而烦过问?” 柳原前光争辩说,琉球为日本的国土,清政府应惩罚杀害琉球人的番民。 毛昶熙说:“杀人者皆生番,故且置化外。……皆不服王化。” 柳原前光说:“生番害人,贵国舍而不治,我却将问罪岛人。” 清廷官方表示遇害之宫古岛人皆已接受中国之抚恤及遣返处理,此事件与日本无关。副岛种臣则大争琉球为其属地,又陈述小田县民遇害的详情,并且问为何清朝不惩办台番。 毛、董则以“生番”(不顺服清廷的台湾原住民)不服王化为理由推搪。又说:“生番系我化外之民,问罪与否,听凭贵国办理。” 这正中副岛种臣之下怀,“化外之民”的说法成为日本出兵台湾的接口和依据。
百度搜索出的原文中“前年冬我国人民漂流至该地,遭其掠杀,故我国政府将遣使问罪。”环保志愿指出,日本历史教科书从未这样描述,这究竟是谁编写在百度百科全书中我们不得而知,但应该是编造者的谎言,请读者注意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