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HANG737

[點評] 慧眼818《特狼普对世界说:我是流氓,我怕谁??!!》

[复制链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7-11-16 10: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社评:印度海洋战略演变对中国产生消极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7-11-16 00:04:24


  
  第四,加强海洋安全合作,抵制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影响力。2016年印美签署了十年防卫框架协议,强化两国军事合作。印度还积极与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强化海军合作。以强化印度对地区安全结构的影响力,提升印度海军的威慑力。

  第五,限制与中国的海洋合作。降低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

  印度海军的发展必然会对中国的马六甲航线和南中国海争端造成压力,印度洋地区难免出现中印之间的权力斗争。

  印度在印度洋地区拥有明显的海军优势,随着印度在印度洋力量的增强,中国也加大了在印度洋地区的存在,美国面临的战略压力增强,美印在印度洋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大中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也加剧美印争夺印度洋主导权的斗争,中美印三国在印度洋上的竞争将进一步失衡。

  印度虽然有称霸印度洋的雄心,但是其实力尚显不足,印度海军应当向印度洋地区提供安全保障,  

  印度通过加强印度海军建设、提升印度海军影响力等路径积极推进海洋战略的实施。具体而言:

  通过创办印度洋海军论坛和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极大地提高印度海军作用,改善和提高印度海上力量能力,控制印度洋。

  2008年2月,由印度发起并组织召开的首届“印度洋海军论坛”,共有27个国家的海军首脑与代表团与会,该论坛是印度与周边国家进行海军合作的主要制度设计,每两年组织一次海军首脑会晤,采取主席国轮流制。

  1990年代,印度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海军联合演习。并建立了若干常态化的军演机制,包括与美国的“马拉巴尔”演习、与俄罗斯的“因陀罗”演习、与印度洋沿岸国家、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联合演习。

  印度海洋战略目标从有限目标 “联合控制”到中层目标“远洋威慑”到最高目标“合作性主导”,通过印度在联合印度洋地区其他国家的基础上,并在充分尊重美国在该地区利益关切的前提下,以实现在印度洋地区的合作性主导,并在该地区力量对比均衡的环境下取得相对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7-11-16 10: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社评:印度海洋战略演变对中国产生消极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7-11-16 00:04:24


  
  印度海洋战略兼具进攻性与合作性。印度不仅建立了大规模的海上力量和海内外基地,通过举办印度洋海军论坛,开展海军外交,维护印度洋地区贸易通道的安全,积极打击恐怖主义,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和联合军事演习事印度海上力量挺进太平洋,提高其远洋威慑力。 

  莫迪上台以来,积极推动印度“东向”政策为“东在行动”。合作重点也从经济转向安全、反恐以及军事合作,“东向”政策的首要意图也从谋取经济利益转向获取战略空间。在继续保持与东盟国家友好关系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展开“平衡外交”,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进行战略互动,利用自己的中间地位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2016年2月,印度通过“东向”政策不断加强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在有争议的南海水域印度积极与有关声索国联合勘探油气资源,积极发展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安全防务关系,以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与影响力。  

  越南海军总司令曾多次邀请印度在芽庄港永久驻留。越南希望借此拉拢印度,增加与中国争夺南海利益的筹码。而印度海军正在认真准备常驻南海,保持长期军事存在。印度表示愿意协助越南提升海军力量,为越南建设大型船舰、出口导弹,向越南军队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而且,印度还宣布将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建立一个卫星跟踪和影像中心。  

  负责印度卫星研究和发射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经在本土以及毛里求斯、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地建立了地面观测站,而这个建于越南的地面站将是印度建立的距离中国最近的卫星监测设施,其覆盖范围将包括越南感兴趣的中国部分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7-11-16 10: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社评:印度海洋战略演变对中国产生消极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7-11-16 00:04:24


  
  印度和越南在卫星技术方面的合作项目既可以填补越南的重大空白,提升越南的海洋测控技术,同时也又把印度的影响力扩展到南中国海地区,从而对中国形成一种反包围的局面。而越南正是印度在这一区域首选的最佳合作伙伴。  

  2014年9月,印度总统慕克吉访问越南,双方发表了《印度与越南联合公报》,印度向越南提供了1亿美元的信用额度,用于购买印度制造的军舰。2014年11月,越南总理阮晋勇访问印度,印度总理穆迪表示印度将致力于帮助越南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些帮助不仅包括向越南提供武器装备,还包括帮助越南海军培训潜艇官兵等。不久后,印度将提供越南的信用额度提升到8亿美元,并希望越南以此购买印度制造的短程巡航导弹。

  而且,印度在与越南加强军事合作的同时,印、越双边贸易发展很快,已从2006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接近70亿美元。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印度根据国际局势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了本国的对外政策,把东南亚作为其外交政策的“突破口”,以东南亚为重点, 推出面向东南亚和东亚国家的“东向”政策,以进一步提升印度国际影响力。随着“东向”政策不断推进,印度已把其范围逐渐扩展到了东亚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印度“东向”政策成就巨大,对东南亚和东亚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随着印度“东向”政策不断推进,印度还迅速发展了与东南亚的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了印度的利益范围。

  尽管南亚和印度洋已成为印度的战略重心所在, 但印度与越南的军事安全合作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由于南海问题并不是中印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因而印度介入南海问题局限性很大。印度与越南的双边合作很难真正抗衡中国,印度的国力尚未达到远涉南中国海的层次。而且,印度对中国的反制还要依靠加强其与美国和其他域外大国的关系。

  同时,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仍存战略疑虑。这种战略疑虑是由其传统地缘政治思维方式及对华战略不信任所导致。

  印度海洋战略演变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阻遏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扩大在印度洋的经济与安全影响力,而莫迪加紧推进“东向”政策给中国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增添了不确定性与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7-11-16 10: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仇长根总结发言:两岸学者达成五点共识       
http://www.CRNTT.com   2017-11-13 00:25:14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特聘所长仇长根
  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徐梦溪)以“机遇与挑战:十九大后的两岸关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1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会后,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特聘所长仇长根对研讨会进行总结发言。

  仇长根表示,一天两岸30位学者交流发言,分歧中有共识。他总结认为,两岸学者的交流中达成五点共识:

  一是,两岸各界对中共十九大会议都十分重视,认为十九大报告体现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格局、新思维、新战略、新作为,接下来各方都要思考怎么准确判断,怎么把脉,精准领会,认真落实。

  二是,大家都认为十九大后的两岸关系时间都站在大陆一边,因为台湾的筹码越来越少,大陆五年将会有新变化,十年有大变化。当然,大陆的政策也要跟上去。

  三是,中美关系远远重于美台关系,亚太战略即使变为印太战略,台湾只是美国战略的一颗棋子。蔡英文显然还有误判,还想依靠美国,但实际上靠不住,台湾“联美、拉日、抗中”的战略,美国不会照单全收。

  四是,两岸关系的命运由13亿人共同掌握,共同决定。中国大陆的进步,中国的巨变,有利于两岸人民。两岸同胞命运与共,骨肉相亲,两岸一家人。

  五是,对未来30年,大陆充满自信和期待,毫无疑问,大陆将追求统一,这是历史的责任与使命,大陆有足够的能力和坚定的意志来解决台湾问题。

  仇长根表示,与会学者也对未来两岸关系提出了看法和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是,两岸关系目前的状况不乐观也不悲观,但总体乐观,现状是不可能不改变的;

  二是,两岸关系有挑战也有机遇,需要共同面对,保持定力;

  三是,“台独”已经失势,“台独路”走不通,台湾没有“天然独”,两岸还是要和平交流,形成洪流;

  四是,“九二共识”的事实只有一个,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台湾对这个问题要讲清楚;

  五是,台湾问题不能久拖不决,现在已面临历史拐点,大陆有能力,有定力,有耐力,要变顺势而为为积极有为。

  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和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本次活动主要围绕“十九大提出的对台政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台湾岛内政治发展对两岸关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两岸关系构成的机遇与挑战”三大主题举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7-11-16 11: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评关注:美国专家辩论美中为台湾生战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7-11-16 00:17:14



美国智库举办美中生战风险辩论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11月15日电(记者 余东晖)在美国智库14日举办的一场美中发生战争风险辩论会上,两位美国专家尽管关注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均认为美中生战并非不可避免。他们也都认为,美中因为台湾问题而生战的风险虽然存在,但并非那么紧迫的即刻风险。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力量”项目14日举行系列辩论会。其中一场的辩题是“美中战争的风险在增加”,辩论的正反方分别是克林顿时期的助理防长阿里森(Graham Allison)和奥巴马时期的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麦艾文(Evan Medeiros)。

  最近刚出版了《注定战争:美中能否逃脱修昔底德陷阱?》的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巴利佛中心主任阿里森表示,美中之间发生战争的风险确实在上升,但美中并非难免一战。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说的阿里森表示,历史上16次新兴大国挑战守成大国,有12次是以战争终结,只有4次没有发生战争,美中应当尽力避免战争。

  阿里森认为,大国战争未必是一方想与另一方打仗,经常是因为第三方事件而触发。目前最危险的可能触发因素是朝鲜。他认为朝鲜问题的演进有三种可能性,最可能的是金正恩成功发展核导项目,第二可能是特朗普下令发动对朝鲜的军事打击,第三可能是美中两国联手成功让朝鲜去核。他认为,如果美国发动对朝军事打击,就可能触发美中之间像上世纪50年代那样的战争,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现任欧亚集团亚洲项目主任的麦艾文则认为,美中之间确实有发生对抗和冲突的风险,但发生战争的风险并没有提升。他列举的理由是:美中关系对世界和平稳定至关重要;美中关系既有合作也有竞争,近年来竞争性加强,使得双方更加注意管控风险;美中之间有成熟、深入的机制化渠道,没有任何一方希望战争。他说,习近平与特朗普建立了良好个人关系,在管控美中可能的冲突方面做得不错。

  麦艾文指出,中国崛起,确有更大能力挑战美国,但中国自身依然存在许多弱点和挑战,将迫使中国不得不谨慎面对美国;核武时代的威慑力遏制了发动战争的冲动,“修昔底德陷阱”四次当事方未发生战争,三次是在核武时代。相互威慑实际上改善了美中关系;常规军事强调防卫性的亚洲军事现实,使得亚洲安全环境更加多极化;中国自身政策和治国理念也是要避免与美国生战,中国政府愿意管控与美国的关系;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使得中国要考虑与美国发生战争的代价,会导致复兴进程中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7-11-16 11: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评关注:美国专家辩论美中为台湾生战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7-11-16 00:17:14



阿里森认为美中生战风险是在升高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麦艾文认为,特朗普访问亚洲后,对朝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有所下降。即便美朝之间发生战争,也未必意味着中国会出兵援朝,因为与美国发生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代价实在太大,令中国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何避免与美国生战。

  被听众问到台湾问题对美中生战的风险,阿里森表示,其书中提到可能导致美中走向战争的五条途径,第一条讲的就是台湾,但目前最危险的是朝鲜。他说,现实是中国确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像美国确信加州是美国的一部分,这就是如果任何人想打仗,为何而打。但另外一方面,民主化的台湾不想回归中国大陆那样的社会,考虑到两岸正在走的方向,趋势并不好。

  阿里森认为,过去三十年美国政府其实相当包容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做法,美方的立场是如果北京寻求以武力来收复(reintegrate)台湾,美国将“驰援”台湾,但具体怎么做并不太清楚。他觉得美国政府现在相当不可能与中国直接开战,确信亚太区域没有国家愿与中国开战。他说,这是一个现实。但另外一方面,尽管趋势不好,北京应当显示其耐心。

  麦艾文指出,美中因台海生战是有真切的风险,但不觉得有特别的即刻风险。考虑到蔡政府并没有像当年陈水扁那么做,习近平也表现出相对程度的耐心。他说,有专家解读习最近的十九大报告,认为北京已做好准备等到2049年,理性的专家或许可以不同意这是否准确的解读。不过确实应当密切关注台湾问题,因为美方知道这对中国利益攸关,也理解台湾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但对于台湾人民来说,他们与中国大陆统一的愿望是在下降而不是在上升,尤其是当新世代一族在政治上觉醒和活跃的时候。

  尽管辩才了得的麦艾文在这场辩论中讲得头头是道,气势略占上风,但辩论结束后,依然有更多的现场观众觉得,美中生战的风险是在增加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7-11-16 11: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查:阿富汗鸦片产量 今年大增87%       
http://www.CRNTT.com   2017-11-15 21:28:15


  中评社香港11月15日电/根据联合国和阿富汗政府今天(15日)共同发布的调查,阿富汗今年的鸦片产量几乎比去年增加了1倍,罂粟种植的面积也增加了63%。

  RTI消息,调查指出,今年截至目前为止,鸦片产量达到9千公吨,保持了历史纪录,比去年的4,800公吨成长了87%。

  阿富汗禁毒事务部(Ministry of Counter Narcotics)和联合国毒品暨犯罪办公室(U.N.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共同表示,2017年种植罂粟地区已经增加到创新纪录的32万8千公顷,比去年的20万1千公顷成长了63%。

  联合国毒品暨犯罪办公室负责人费多托夫(Yury Fedotov)在声明中说,现在是国际社会和阿富汗,重新将管制毒品列为优先,并承认每一个国家对这个全球性问题都责任的时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7-11-29 08: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刁大明:2017的美国政治怎么了

2017-11-29 00:50:00环球时报 刁大明 分享 5参与
  如果说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令很多人出乎意料的话,2017年的美国政治走向也无疑堪称颇具戏剧性。从所谓“限入令”争议司法化到推翻与替代奥巴马医改的屡战屡败,从所谓“通俄门”调查的持续延烧到联邦政府团队空转与空前频繁的人事调整,从夏洛茨维尔白人至上骚乱到拉斯维加斯枪支暴力泛滥……2017年的美国政治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挑战着基本理性与底线常识。
  即便是在2017年即将结束之时,落实税改计划与避免政府停摆,这两块决定美国新政府首年成绩单的巨石还迟迟难以落地。政坛上逐渐弥漫的性骚扰丑闻,甚至是联邦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惊现“一局两代理局长”的人事尴尬,又为已成“争议富矿”的2017年美国政治平添了新的争议点。这一切纷扰背后充斥着当前美国政治本身的内在困境。我们知道,“9·11”事件可以说是美国长期外交政策的恶果,金融危机则是美国长期经济与治理政策的恶果,两者都需要美国在政治和政策层面作出重大调整。不过,2017年的事实再次证明,相应的调整并没有回应民意,进而也就引出了美国不得不面对的政治层面的必然恶果。
  不满情绪成美国政治的固定底色
  首先,不同群体的不满情绪成为美国政治的固定底色。通常认为,民怨情绪,即所谓“所有人都不高兴”的普遍不满情绪,构成了2016年大选的最大民意背景。正是因为这些集中体现为阶层矛盾和族裔纷争的不满情绪,造就了特朗普的当选。

  而回顾2017年时,普遍民怨情绪似乎并未因为新政府的上台而渐渐消散。按照11月中旬的民调显示,仅有3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正走在正确的方向上,绝对方向错误者则有59%,如此鲜明的对比与去年大选期间无异,并在近年来成为常态。与此同时,虽然由于经济数据转好等周期性原因,公众对经济与就业议题的关注度略有下降,但该议题连同移民和医疗政策仍旧是竞选以来民众迫切关心的核心要务。
  更棘手的是,民众对于刚刚到岗一年的白宫新主人持续不满,其支持率进而屡创历史新低。换言之,民怨不满不但并未因2016年大选而被彻底宣泄,反而变本加厉。究其原因至少有二。其一,当前美国的民怨是它面对资本与人口自由流动的全球化大趋势时显现出的自我缺陷,自然无法通过一次选举或某个新政府上台而被快速化解;其二,特朗普的当选本身就是美国政治制度扭曲下少数压倒多数的结果,不但难以回应、甚至会进一步激化普遍的不满情绪。
  极化与碎片化
  第二,极化与碎片化成为美国政治的核心内容。面对急需变革的不满民意,美国政治层面却毫无迹象形成合力正面回应诉求,反而仍沉醉于两党极化对立、党内碎片化分歧的驴象竞逐当中。
  不可否认,在反思全球化的驱动下,美国政党政治的聚焦议题出现了从“族裔-文化”向“阶层-经济”的应激移动,但这种看似回应新诉求的转变不但丝毫没有改变两党极化的态势,反而加剧了原本势如水火的两党各自内部不同派别的分歧与分化。以2017年的府会关系为例,由共和党同时主导白宫与国会两院的所谓“一致政府”竟然在立法意义上鲜有作为,让民众的变革期待一再落空。究其原因,除了特朗普因缺乏政治经验与政策积累而无法实现有效立法协调之外,从医改到税改一路走来,“独大”的共和党不得不承认,即便通过立法技巧排除了民主党的阻击,真正的绊脚石却恰恰是党内不同派别之间的自我否定。
  事实上,这种党争极化内部的碎片化,正是不同群体的普遍不满情绪在政治上的多元表达,目前看,任何党派或者政治人物似乎都无法实现某种整合和平衡。甚至,特朗普的当选从本质上讲就是两党极化政治,特别是共和党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不断意识形态极端化和反建制化的必然结果。作为结果的政治人物,自然毫无动力来改变原因,反而会持续强化并利用原因来巩固自身少数、极化但足以稳定的地位。
  社交媒体带来后真相时代
  第三,“后真相”成为美国政治的时代背景。在2016年乃至其后很长时期内,“后真相”都将是塑造美国政治生态的新动力。这种无关真相、以极端宣泄圈粉的做法植根于社交媒体在政治中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在当前美国,不同群体都有不满情绪,传统政治渠道的表达又无法带来任何有效的回应,社交媒体的表达就成为新的选择。
  这种分权即话语权的分权,聚合并扩大了人们的不满情绪,分享并真实化了任何符合自身诉求的信息,进而也就为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极端动员的政治人物创造了空间。换言之,“后真相时代”意味着美国政治正在经历被社交媒体分权、又被再度集权的嬗变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虽然并不具备多数支持甚至代表极端化立场,但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实现了对基本盘选民的稳固控制,这是一种政治体制之外的权力聚揽。讽刺的是,与美国传统民意表达方式的失灵相比,社交媒体的表达最终只会产生更为极端化且强势的政治人物,并非诉求的真实解决之道。
  普遍不满、碎片极化、“后真相”,这些关键词完全可以成为解释当前美国政治乱象的方法论。做个示范,比如,如今多位政治人物性骚扰丑闻得以搅动当前美国政坛,展现了普通民众对美国政治人物面对国家困境时的毫无作为,引申出民意对政治精英将公权力异化的极大愤怒;体现了极化碎片化下政治人物之间利用民众关注的丑闻来彻底在人格上诋毁对手的低劣做法;而这种愤怒和诋毁在社交媒体的“后真相”时代中显然被几何倍数地扩散、渲染。
  最近,三位资深的美国政治学者及政治观察家合著了一本题为《特朗普之后的国家:给那些迷惑者、不再抱有幻想者、彻底失望者以及还未被驱逐者的指南》的书,呼吁2017年的美国开始反思,并以特朗普的执政作为契机,深度思考该如何彻底改造经济体制、身份认同、社会结构以及政治模式。显然,美国政治层面的困境,不是因2016年大选而生,也不会因特朗普执政而终。开始对当前美国困境的反思固然必要,但要抓住实现上述美好规划的最后机会,又谈何容易。(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相关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7-11-29 08: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纵容恐怖分子!美学者批西方媒体戴有色眼镜报道叙内战
2017-11-28 00:07:01 来源:参考军事 责任编辑:董磊
核心提示:西方媒体在多年来淡化对叙利亚反对派当中的暴力极端主义分子的报道后,令人毫不感到意外地发现,报道拉希德之类的袭击事件是令人尴尬的。反对派力量当中当然有一些有价值的盟友,但其人数却与致力于推翻巴沙尔政权的各方力量所说的相差甚远。
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 据美国《外交》杂志网站10月30日发表的美国东北大学政治学教授麦克斯·阿布拉罕撰写的题为《叙利亚的极端主义反对派。西方媒体是如何粉饰反对派武装的记录的》的文章称,近期,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说,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统治“即将结束”。但是,随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和外国对叙利亚反对派的支持迅速瓦解,这个概念对于国际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来说,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多年来,有关叙利亚政府衰亡的消息被严重夸大了。叙利亚现政府的生存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也是如此,因为现存的叙利亚政府最可能的替代选择更糟,至少就美国的国家安全而言。
文章称,由于西方媒体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所以观察家甚至不知道自己一直在鼓吹的是什么。虽然他们一直肆意撒播巴沙尔“手上沾满鲜血”,但这些媒体也倾向于粉饰反对派武装分子,以便为政权更迭提供理由。以叙利亚难民危机为例,习惯看法认为,难民们支持反对派,尽管详细的调查研究表明,现实情况要微妙得多。大多数难民说他们逃离了叙利亚现政权,但他们也说自己逃离了反对派。最常见的解释是,难民逃离了这两者。这种解释远远超过其他的解释。诚实地报告冲突的各个方面,对于世界各国政府和公民了解该政权和反对派的性质是必不可少的。
文章称,要想了解西方媒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支持反对派的偏见,请比较今年春季媒体大量报道4月4日发生在叙利亚汗沙伊库恩的化学袭击事件,以及相对而言很少关注4月15日阿勒颇西部拉什迪居民区的自杀式袭击事件。作为一名恐怖主义研究人员,我收到了关于采访前者的不间断的请求,但几乎没有收到关于采访后者的请求。
对媒体关注不一致的一个解释是,只有汗沙伊库恩的事件涉及沙林毒气。因为沙林毒气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化学武器,由于其滥杀滥伤作用,在国际社会中常常被视为禁忌。然而,得到相对较少报道的拉希德袭击事件可以说是更可怕的。汗沙伊库恩的袭击造成约90人丧生,而拉希德袭击中,则有至少126人毙命,包括按照一项国际协议赶往阿勒颇途中的80名儿童。受害者遭遇袭击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是什叶派。他们正在前往更安全的地方,因为他们的家乡福阿和柯福拉亚镇被反对派武装围攻。事件导致的很高的儿童死亡人数不是偶然的。在自杀式爆炸摧毁车队之前,肇事者用炸薯条引诱饥饿的孩子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19 06:06 , Processed in 0.67015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