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740|回复: 0

[點評] 慧眼818《支持台湾民进裆打死中国刮民党!!!》

[复制链接]
ZHANG737 发表于 2017-10-19 19: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了台湾的国民党为何衰落得如此严重?
32868 次点击
391 个回复
白纸上涂鸦 于 2017/10/17 12:51:0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今天我们用一点时间,让大家重新来了解国民党是怎么走过来的,尤其是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或者在1949年国共分治之后的状况。我们先来看国民党在台湾地位的变迁史。首先在1945年,台湾经过了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之后回到了中国,当时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了台湾,当时的执政党是中国国民党。1945年到49年之间是台湾跟大陆在过去120年以来,唯一有的四年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过去120年,有超过116年台湾与大陆政治上是断绝关系的。

   

    接下来是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败北,国府迁到台湾之后,蒋介石重掌权利,而且一直延续到他过世。他过世是1975年,我在这里把蒋经国时代的起点用在1972年,因为那个时候虽然老爹还在,但是已经大不如以前,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特别是在一次车祸之后,基本上很难主持日常的政务。刚好1972年蒋经国当上了行政院长,这时候基本上认为蒋经国时代已经开启了。1988年蒋经国过世,李登辉接任了总统,后来也接任了党主席,可以说是李登辉时代的开始。李登辉做了12年总统,他在1996年才正式用直选的方式当上总统,之前两任并不是根据直选的方式。2000年是跨时代的年份,可以说是华人史上第一次政党轮替。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在2000年的大选过程中胜出,当上了总统。这也是国民党第一次成为在野党。

    我们来稍微了解一下,过去几个时代有什么不同。1949年国共内战失败之后,蒋介石就将国府整个框架,包括国会、政府体制、国会议员、军队,都带到台湾去。这个年代一般称为威权主义的时代。蒋介石把国家的框架带到台湾去,台湾也从没有如此这般有机会把整个国家框架套在自己身上。这个时候他虽然管辖的地方比较小,但是也受到国际组织的承认。直到1971年,中华民国还是联合国的成员国。

    在蒋介石的国民党时代,第一个我想谈谈他的统治意识形态。他非常强调自己是代表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而且他要继续维持这样的合法政府。也就是说他认为大陆在1949年成立的新政权是一个非法的政权,是一个用暴力、武力夺取的政权,不予承认,这是他的主张。同时他又坚持反共,而且在台湾各方面的运作发展都是为反攻大陆做准备。我们也知道从1949年以及之后几次台湾海峡的危机,都发生过两岸之间战火的交锋。一方面蒋介石不可能反攻大陆,另一方面大陆也没办法用武力来征服台湾,造成了之后的两岸分治的现实,直到现在。某种意义上讲,如果台湾的蒋介石政府是一个偏安政权的话,那么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久的一个偏安政权,已经66年,而且还会持续,也许可能到100年或者更久,这要看未来两岸的形势如何变化。

    在政治体制这部分,刚才提到一般是用威权主义来形容,可我过去在做研究的时候,我尝试用一个新的概念"准极权主义"来形容它。我认为它比较接近极权主义,属于极权主义与威权主义之间的一种状态,这是我学术上的假设。为什么说比较接近极权主义呢?因为他用了四种方式来进行他相对比较专制的政治运作。

    第一个是"戡乱体制",他在1947年颁布了《动员戡乱临时条款》。也就是说47年还没有失去大陆的时候,他就颁布了这样一个条款,视共产党势力为一个叛乱团体,因此要戡乱。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里,需要特别的法律来做临时性的安排。但问题是这种非常时期制定的法律相当程度上架空了宪法。为了配合戡乱临时条款,他进行三次宪法的修改,造成了三个结果。第一个是总统权限的极大化;第二是国会不改选,成了"万年国会",这是世界上罕见的现象;另外就是对舆论的控制也比较严,禁止成立新党,禁止发行新的报纸。在他统治的这20多年,也面临一些反对势力的兴起,包括有一份杂志《自由中国》,总编辑是雷震先生,提出对蒋介石专制的批判。但是几次之后,雷震还是被抓起来了,刊号就被废掉了。

    第二是"军事戒严体制",戒严是从1949年到1987年,号称世界上最久的戒严令。当然不是严厉到这期间都不能够上街,但是的确有很多严密的控制,造成台湾民众的自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军事戒严体制下,数据显示这期间受军事法庭审判的市民相关的案件多达一万件以上。

    第三张面孔是"党国体制",也就是以党领政。在某种意义上党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政府的意志。以党领政是模仿列宁式的政党运作模式,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这样的情况,中国国民党其实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一段期间里发生的白色恐怖等等,都在民主化之后被拿出来算账。然而蒋介石把台湾做一个国家框架来维持,也受到一些国际的支持,这都是在冷战的特定时空下的现象。

    蒋经国时代的台湾民主化浪潮更多是自下而上的

   

    蒋经国

    到了1972年,身体每况愈下的蒋介石,最后的一段时间由他的儿子蒋经国来主持政务。他虽然也是一种威权政体,但相对来讲有相应的改善,使得原来比较严厉的体制变得相对有柔性。另外一方面他大力发展经济,是他任内的一大业绩。到了1978年,蒋经国正式宣誓就任总统。

    蒋经国的政治改革简单来讲有几个特征。第一,他面临外交的危机。因为美国准备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这对于台湾的政局和社会都带来了非常大的震撼,这可以说是49年到80年代之间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另一方面,"省籍矛盾"长期化。"二二八事件"造成了本省人与外省人之间的隔阂,这种隔阂并没有随着"二二八事件"的结束而结束,而是继续维持。继续维持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整个中央权利的架构,基本上排除了本省的人才。所以被说成是外省人统治本省人,这在1972年之前相对比较明显。另外,在大陆的方面,虽然大陆经历了文革浩劫10年,但是共产党的统治能力并没有因此而遭到瓦解,甚至可能还因此更强大,所以造成国民党反攻大陆无望。

    在这时候他希望透过内部的改革,来获取他在国际上收到任何的这部分。内部的改革包括政治改革和经济上的改革。政治改革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本土化政策"的登场。他透过两种方式,一种是人事直接提拔,第二是公开选举,来让台籍精英进入政坛。蒋经国有很多的经济成就,他的经济成就被称为"台湾经验",与韩国、香港、新加坡并称"亚洲四小龙"。

    在他的年代也出现了民主化的浪潮,我们过去特别是在大陆,恐怕会比较多提到他在晚年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相对来讲比较少听到不仅仅是从上而下,也是从下而上的民主化浪潮。比如说在70年代有两份的杂志,《大学杂志》和《台湾政论》先后出现,提出一些对政府的批评和改革的诉求。很可惜,这两份杂志经营一段时间之后也都被废掉了。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的美丽岛事件也与办杂志有关。《美丽岛》也是一份杂志,当年的美丽岛事件的主要人物,以及后来他们被抓之后的法律辩护团体,都是后来民进党的重要灵魂人物。为什么都是杂志?因为那个年代不可以办新的报纸,但可以办杂志。

    我们再从上而下看,他在1987年解除了长达38年的戒严令,也就是说从那时候开始报纸可以办了。同时1987年也开放允许四九年随国军从大陆撤到台湾的一些外省的老兵回家探亲。1986年民进党成立,那时候还没有正式废除党禁,但是蒋经国没有下令取缔,所以延续下来,最后就正式合法化。

    李登辉时代的台湾真正实现了民主化转型

   

    宋美龄 李登辉

    蒋经国的接班人李登辉,我们简单来看李登辉的十二年,这也算是比较长的。他的年代基本上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一个是"民主化",一个是"本土化"。他跟蒋经国的关系特殊,我们留意一下就能知道,后来离开国民党之后的李登辉多次批评国民党,但是从来没有听他批评蒋经国。所以在点上,他是有分寸的。至于他后面执政有很多争议,这是另外的问题。非主流派的外省高层,曾经有意要阻挡李登辉当上中国国民党主席,据说宋美玲也曾经介入,但是没有成功。

    李登辉的宪政改革我们先罗列一下,在1989年的时候他让组党合法化,制订《人民团体组织法》。在1990年接受学生的要求之后,召开了国是会议,结集超党派的民主力量,也因为这个会议开启了改革的时代。另外在1991年废除了凌驾于宪法的《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也因此国会可以全面改选,这是重要的一步。另外就是取消了政治犯的规定,刑法第100条就废除了,从此之后台湾没有政治犯,不会因为言论的问题受到关押。

    所谓的终止"万年国会",是在1991年之后首度改选,立法委员是在1992年才进行第二届的改选。在1994年实现了台湾省及直辖市的直选,包括台北市和高雄市,到了1996年总统直选才正式起步。大家都知道在1996年的时候,李登辉在新的选举制度下,和连战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一起,打赢了这一场选战,这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有关当时的影响,我个人做一些总结。第一,台湾是华人社会最先实现民主政体转型的先例。第二个就是本土化浪潮,可以说是蜂拥而至,席卷90年代的台湾社会。同时台湾社会很多过去隐藏的,或者没有浮现出来的社会内在矛盾也逐渐表面化,各股势力,也包括各种弱势群体,也都在这一波社会自由化过程里提出自己的诉求。

    本世纪初两次政党轮替的背景和缘起

    我们看看国民党如何走向衰落。2000年国民党第一次失去了政权,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获取了胜利。这一次政党轮替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就是国民党内部分裂,这是最大的原因。我们看看当年的得票率,宋楚瑜超过36%,连战这部分有23%,结果陈水扁以39.3%的微弱优势获胜。第二个原因是深层的,就是社会长期存在对过去国民党的旧体制的疏离感。即便李登辉做了一些改革,但是一些旧的体制、旧的习惯都没有进行改革。所以台湾社会认为是到了应该换个人来做看看这样的时间点。所以我想这部分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我们再想想当今台湾社会出现本土化新面貌的时候,这些历史的蛛丝马迹我想还是可以连接起来的。

    另一方面当时也是因为出现了比较闪亮的政治明星,就是陈水扁。他通过当立法委员进入政坛,他的问政能力也受到一定的肯定。特别是他担任台北市长的时候进行了大量行政方面的改革,也使得民众对他的支持度提升。举个例子,以前进台北市政府的时候办一些手续,都是爱理不理的态度,可是到陈水扁上台之后,他请了美国的专家来帮助改革,结果焕然一新,我们现在去台湾有机会也可以去台北市政府走走,任何人都可以进去,不需要看证件。一般的市政府职员现在态度非常好,而且效率也挺高。

   

    陈水扁

    另外是本土势力的崛起。我们可以从得票率做一个比较。1996年,李登辉那一次民进党拿到21%的得票率,到了陈水扁的时候已经接近四成了,将近翻倍了,也就是说本土的确已经崛起了。不过对比来讲也好景不长,在陈水扁第二任的时候,在晚期就发生了所谓的黑金政治,引发了"倒扁"红衫军的涌现。这也是2008年国民党能够重回政权的一个最重要的社会背景。

    除此之外,国民党能够重新夺回政权,也因为阿扁在两岸关系的处理方面没有得到台湾社会的接纳,特别是两岸关系不好造成紧张局势的出现,民众担心会不会和平都难以维持,会不会发生战事,这是一般民众最担心的部分。另外一方面也期待积极跟大陆改善关系的国民党重新执政,特别是那个时代,中国的经济已经起飞,希望对台湾一直没有太大改观的经济提供一些正面的刺激。

    第四个原因也是因为在野的国民党出现了新的政治明星,也就是马英九。马英九主政到现在7年多,特别在前一届,也就是2008年到2010年之间,两年之间最大的变化,特别是强化跟大陆的政治沟通与对话,我想这部分是得到台湾主流社会支持的。

    那为什么到了2012年之后,马英九政府的威望就下滑?其实,他在2012年之前已经下滑了,只是没有滑到可以被在野党赶上的程度而已。我们来比较一下,2008年的时候,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获得了41.55%的得票率,比四年前多了2个百分点,不算太多。但是到了2012年,蔡英文又继续往上增加,超过了45%,所以这本身就有变化。也就是说马英九虽然在2012年成功连任,但是他已经失去了一部分的票,看出他那个时候已经开始走下坡了。他最初一年的情况相当不稳定,支持率时高时低,特别在"八八水灾"救灾过程里,没有得到台湾社会认可,救灾不利,对他造成执政能力的质疑。我们看2008年到去年状况的变化,不满意马英九的数字是不断上升,基本上达到将近8成的阶段。而满意度维持在目前10%前后,不会超过15%,最低的时候跌到了9%。

    国民党的路线和主流社会逐渐疏离,是国民党衰落的深层社会因素

   

    马英九

    我想就我个人的一些观察,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国民党会在这三、四年一下子衰落得那么严重。我想第一个原因还是跟它的路线有直接的关系。马英九执政受到很多质疑,第一是执政能力,还不止是"八八水灾",还有很多问题的处理都受到质疑,经济也没有很大幅度的明显改善,尤其是在跟大陆签的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之后,一般民众没有感觉到经济上明显的好转。除了能力之外,就是他的两岸政策到底是不是可以继续信赖。我们知道2012年马英九之所以连任,重要的原因还是台湾的大部分民众对他的两岸政策给予相对的肯定。可是这种肯定到了2012年就开始质疑。大家都知道去年的3月18日,立法院通过协议太过草率,所谓的"30秒通过服贸协议",学生在这种情形之下占领了法院,这也是一百多年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这一次马英九的处理方式也不是太好。到第四天的时候,马英九出来说,我后天要在总统府开记者会,为通过这个协议来辩护。也就是说,他有种特质,他认为对的就继续去做,不会理会太多人的意见。有时候我很欣赏他,但是有时候还要面对变化。不是政策对错的问题,而是现实的问题。所以整个处理方式相当不好,结果被迫还是听取了学生的诉求,而且还让王金平插一脚,功劳都归他去了。通过这一波学运看得出,他的处理能力受到质疑也不奇怪。

    这一次学运其实还呈现了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两岸关系的问题。为什么学生会站起来,后来还赢得相当多市民的支持?我记得3月26日的第一份民调出来有六成是支持学生的。到后来发动50万人在总统府广场集会,从场景来看已经不是学生在闹那么简单了,是得到社会相当的支持。

    我有思考过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事情发生,除了马英九政府的一些应对问题之外,台湾民众担心若两岸经济一体化之后,中国大陆可能利用经济命脉来左右台湾的政治,使得台湾民众忧虑他们的主体性、自主性会受到伤害,这是得到社会共鸣一个重要的背景。

    我想补充一点,马英九他非常重视一百多年来国民党走过的这样一条道路,理解所谓的正统应该怎么去维护与维持,这其实也反映了他对"中国史观"的坚持。譬如说今年的抗战70周年,大陆在阅兵,台湾也有很多的活动,这些活动也受到批评。因为大部分的台湾民众或他们的长辈没有经历过抗战,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卷入当时的战争,甚至还有一些人被征去当日本军夫。甚至在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之后,还有盟军飞机轰炸台北,这是和大陆截然不同的历史经历。连战访问大陆、出席阅兵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两岸的抗日史观截然不同,而他没有照顾到台湾主流社会的观感。当然台湾本土也有另外一种史观,包括李登辉在日本的一个杂志《VOICE》发表了争议性的言论,他说当年是以日本兵的身份为"祖国日本"打仗的。我后来写了一篇文章,指出无论是"中华民国史观"还是"台湾本土史观",都是选择性记忆与选择性忘却的结果。

    马英九曾经也很积极地去将他所认知的中华民国史观跟台湾的本土史观实现连接,他曾经努力尝试过,并且曾经大力赞扬日本统治台湾时期蒋渭水的贡献。有一次我经过国民党总部,看到外墙挂了一个蒋渭水的巨型大头肖像,一看就明白他在尝试努力。我们不说他的做法对还是错,但客观来说,的确没有成功。我这一两年也开始在台大兼课,看到了年轻人精神面貌。有一点非常清楚,也就是他们都对"中国史观"的坚持有一种疏离感,这种现象说明了新一波本土浪潮的崛起,特别在年轻一代特别明显。但是国民党跟不上,也没有能力去改变,造成与社会方向逐渐脱节。

    洪秀柱本想抛砖引玉,结果弄假成真

   

    洪秀柱

    我们谈谈2016大选。大家都知道民主社会的政党是靠选举来定乾坤的,当然是要选出最好的候选人来应战。可是国民党对如何推出候选人这个问题,一直犹豫不决,大咖都不愿意出战,结果敢于担起重任的洪秀柱站出来,她自己说抛砖引玉,结果弄假成真。

    她勇敢、坚持,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符合年轻人的期待,但是她为什么不被年轻人所接纳?我想有两大问题,第一个就是大家觉得她缺乏领导人的气质、不够大气。包括她的谈吐,她对政策的论述。比如她一开始说"一中同表",国民党不支持又只好收回去,说明她政策的思维相当不稳定,也没有跟党很好沟通。另外,她的国际观也被质疑,比如说蔡英文去了美国访问,她说我不去美国。这种话作为一个立法委员这样讲是没问题的,但是作为台湾的领导人,这样讲说明你对台湾的国际关系不重视。我想可能有不少人有种声音。

    但是我想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这些问题,而在于她的理念跟现在台湾社会的主流方向背道而驰。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跟主流社会有没有交集的现实问题。

    为什么这样讲,在意识形态方面,她是蓝的,而且是偏深蓝的。有人觉得她比马更蓝。举个例子,马英九知道敏感,说过他任内不会跟大陆签订和平协议,可是洪秀柱说要签,在要准备参选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另一点就是整个社会对台湾和中国大陆关系的密切化有比较高的戒心和不安。可是她又继续在这部分提出新的进一步诉求。包括刚才所提到的"一中各表"还不够,要"一中同表",很明显跟台湾社会主流方向逆行而上。这种情况之下,她如何能够打赢胜仗?这当然有很大的困难。

    而在蔡英文上台以后民进党开始追缴国民党党产一事,时至今日,国民党在这场涉及自家财务根基的大战中,已经处于下风,而高层抛出的“倒店关门”论调,虽然不乏夸大其词,但堂堂百年老党,沦落到要用哀兵之态向大众乞怜,不得不让人唏嘘。

    最后我想提一提,国民党是不是从此一蹶不振,不会再有机会?其实我觉得还好,我们从政党的支持率来看,国民党还不至于完全一蹶不振。选举结果如何,到时还应该再做评估。但是有一个问题,国民党如何跟主流的本土社会联结,得到他们的认同,这是很大的课题。如果国民党没有从这个课题上洗心革面、重新出发的话,我想要重新获得民心难度极高。

    来源|非常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19 06:39 , Processed in 0.390779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