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1240|回复: 2

[爆料] 慧眼818《当下大祸害:中国的经济汉奸与金融汉奸!!!》

[复制链接]
ZHANG737 发表于 2017-7-24 11: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朔:请记住2017年的夏天 万科、万达、乐视、安邦

2017年07月24日 08:56:09
来源:秦朔朋友圈








96人参与 36评论



原标题:秦朔:请记住2017年的夏天,万科、万达、乐视、安邦||大视野
1
回望
时光永在流淌,但有时平缓,有时激昂,有时迂回,有时掀起滔天巨浪。
回望最近30多年的中国商业文明史,我最偏爱的是这样一些年份:
1984,联想、万科诞生,张瑞敏走进了青岛电冰箱厂;
1988,平安、华为生于深圳;
1992,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暂行条例出台,以泰康陈东升为代表的“92派”应运而生;
1999,阿里、携程诞生,腾讯、新浪、百度都在这年之前或之后的一两个月内诞生;
2010,移动互联网萌动,小米、美团出生。
写下这些名字也是在表达一种商业价值观——我更偏爱企业家的企业,那些在阳光下看得清清楚楚、主要依靠创新和管理创造价值、高度重视公司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
企业家不是一种身家(富豪不等于企业家),不是一种身份(某某董事长或总经理),而是一种永远追求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更好的顾客体验的精神状态。企业家是一种精神。
套利的机敏,把握资产升值的眼光,敢于下注的冒险精神,穿梭于官员前后的资源整合能力——这些素质也会在一些特定条件和特定环境中造就火箭般的财富奇迹;但谁能走得长远?是那些追求永续经营的企业家,那些在创新进取的同时,总是有着对规则和法度的敬畏、对风险的控制、对无所不能的扩张欲望的节制、对团队、机制和文化都重视的企业家。他们知道自己有“做什么的自由”,也时刻不忘自己还有“不做什么的约束”。
这些企业家,有的在富豪榜上,有的和富豪榜没有关系。但他们创造的企业,却构成了中国现代公司中最闪亮的那些名字。
在新鲜出炉的2017年财富500强中,平安、华为、万科、腾讯都来自深圳。按照净资产收益率排名,115家中国公司中排位最高的是华为、美的、腾讯、吉利和万科,深圳占了3家。
我在2006年所写的《20世纪看外商,21世纪看华商》一文中预言,深圳企业将在未来的全球商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当时的判断是:“以20年为一个尺度,以公司竞争力为评价标准的话,深圳群落才更是我们环视中国后最应该关注的。……它们基本上都是公众公司,财富不集于个人或家族,也不是产权不明晰的传统国企;它们的文化背景是移民文化,是开放文化;它们毗邻海外,喜欢和全球标准相对照,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它们有优秀的企业家才能,同时兼具良好的团队和公司文化;它们生于深圳,但是疆域在全国乃至全球;它们的创始人对于技术的乐趣和事业的热爱,胜过对个人财富积累的欲望;它们大都坚持专业化的战略,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深圳群落中,传统华商身上一些不良的基因——财富最大化、思维贸易化、在商不言商、人治化与短期化行为流行——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清除,而诚信踏实、在商言商、价值创新的新基因则深深扎根。这些新的基因,包含着中国企业在21世纪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希望。”
11年前深圳还没有一家世界500强,但我坚信深圳这批现代企业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前进方向。以30年为一个尺度——万科33年,平安和华为明年30年,事实是最好的说明,那些坚持商业文明道路的企业总是能够不辜负社会期待,令人放心和尊重。
2
四个公司四种局
现在来说说2017年,它会以独特的内涵载入中国商业史册。
这一年,阿里和腾讯的市值或许会冲击4000亿美元,它们都已成为世界十大市值的公司。
这一年,中国商界更关心的是——万科大结局,万达大变局,乐视大困局,安邦大险局!多少个头条啊!
万科大结局
长达两年的万科股权和控制权之争结束,6月30日,新一届董事会产生,11名董事中的7名非独立董事,深圳地铁和万科管理层各占3名,形成主导。王石告别董事会,郁亮接棒。王石最后说,我给万科选择了一个行业,房地产;确定了一个制度,就是规范,就是透明,就是依靠团队;我说过我成功的时候就是万科不再需要王石的时候,我很欣慰,万科真正稳定的黄金发展期才开始。
万达大变局
7月19日,万达商业、融创集团、富力地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万达将77个酒店转让给富力,将13个文旅项目转让给融创。在637.5亿的资产大出让之后,王健林表态,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他说,企业发展总要顺势而为,去杠杆、降负债不仅是国家政策,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安邦大险局
6月13日,安邦集团公告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先生因个人原因暂不能履职,已授权集团相关高管代为履行职务。仅仅一年前,主要依靠万能险的狂飙突进,安邦人寿的总保费规模甚至超越平安人寿,位居寿险行业第二。短短一年后,安邦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从1月的852.58亿元狂跌至5600多万元。
乐视大困局
乐视体系的财务危机和信用危机不断深化,贾跃亭辞去乐视网一切职务。7月21日,在以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的乐视网董事会上,孙宏斌当选为乐视网董事长。乐视网发布的上半年度业绩预告,预亏约6.4亿元,而去年同期还盈利2.84亿元,2010年上市后更一直给市场“画”出一条近乎美妙的持续增长曲线。无论未来如何给这家“网红型公司”定性,乐视危机已经给“颠覆”、“梦想”、“生态”这些词语蒙上了阴影,新的创业者再这么讲PPT,收获的更多是质疑。用概念创造高估值,这个时代结束了。
每个企业都会遇到挑战,但性质并不相同。今天,万科的挑战是,如何在保持过去优势和无形资产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万达的挑战是,如何尽快与一部分的过去进行切割,然后重新出发;乐视的挑战是,疯狂编织的梦想无人埋单后,还能不能重建信用;安邦的挑战是,不知道公司创始人何时能再次站在自由的蓝天下。
请商学院研究一下2017年夏天的这四个案例吧。为什么万科管理层的声音政府愿意知道?为什么万达廉价处置资产的心痛只有自己知道?为什么安邦的神秘无人知道?为什么贾跃亭因屡屡失信已让人不想再知道?
有的企业,像平安、华为、万科,企业家为了企业而存在;有的企业,富豪型的企业,企业为了富豪而存在;有人觉得,只要有梦想企业就应该存在;有人认为,某些政策就应该因我的特殊背景而存在。
有什么因,结什么果。是什么因,现什么形。
3
万达变局解析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曾雄踞中国首富榜多年的王健林。
在人们心目中,从1989年下海经商起,28年间王健林主要在买,在全国乃至全球买土地等资产,或开发销售,或持有运营,或作为长期投资。有失败的,但总体是大赢家。这一次他是大卖家,卖的规模如此之大,速度如此之快,谈判如此快刀斩乱麻,给人一种不得不做、又坚决要做的印象。
不得不做,似乎是短期的急迫压力所致。坚决要做,则是长期战略选择使然。
先说短期压力。最近一周搜索公开报道,压力从三个地方浮现出来:
一是,监管部门突然要求对万达境外投资所涉及的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业务进行核查分析,严控一些境外投资项目的融资。(注:内保外贷是指境内银行为境内企业在境外注册的附属企业或参股投资企业提供担保,由境外银行给境外投资企业发放相应贷款)
二是,万达商业私有化时募资的对赌压力。万达商业2014年12月在香港上市,因估值低和融资能力受限,2016年9月退市,退市总代价为345亿港元左右,由9家机构完成。根据协议,如果退市满2年或2018年8月31日前未能实现在境内主板市场上市的目标,万达集团以每年12%的单利向A类(境外)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以每年10%的单利向B类(境内)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目前看,预期的目标要实现存在压力,那就意味着要支付一大笔资金回购万达商业股权。
三是,马来西亚大马城项目的复杂性。大马城原址是吉隆坡市中心一座占地200万平方米、闲置了20年的空军机场,2015年全球竞标,要建设总建筑面积约840万平方米的吉隆坡交通枢纽和国际经济中心。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马来西亚依海控股集团组成的联营体中标。但2017年5月3日,马来西亚财政部下属企业发表声明,称联营体未能满足2015年所达成协议项下的标准,大马城的股权销售协议失效。按原协议,联营体占大马城权益的60%。该声明还称,马来西亚财政部现将保留所涉地块的所有权,并开始寻找其他有意向的潜在开发商。而中马联营体随后发布的公告则表示,马方公司单方面的宣布违反了双方协议条件,他们对此保留一切权利,并称联营体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确保大马城发展顺利。
5月9日,媒体传出消息,万达集团正与马来西亚当局洽谈开发大马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希望在5月14-15日访问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与万达完成签约。但到了6月23日,马来西亚财政部再次公开招标“马来西亚城发展计划”(即大马城),声明说,参与投标的公司或联营企业必须符合财政部三项标准——《财富》世界500强公司、过去三年在房地产和相关业务累积的生产收入不少于500亿林吉特(1林吉特相当于1.58人民币元),以及拥有开发国际房地产项目的经验。
大马城重新招标,而不是和万达签约,说明双方合作已经搁浅。王健林的最新表态“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也意味着他不会再投资此类大项目。万达为何介入又退出,和中铁之间是何关系(中铁也是万达商业私有化的9家机构之一),不得而知。至于中铁参加的联营体能否重启大马城,既取决于中铁的意愿,也取决于政府的态度。
如所周知,万达最近出让资产是为救急。急从何来?我认为,“急病”是过去数年很多因素叠加、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爆发的。这些因素既包括万达在境外投资扩张力度太猛、指标性太强、杠杆较高,也包括“中国首富”不断上头条的效应,最后,很可能是围绕大马城的博弈,成了形势急转直下的导火索。
要理解今天中国商业的很多深层次复杂问题,有一把钥匙,那就是读懂王健林的2017。
4
大环境变了
从我远远的观察看,虽然遭遇了强往肚里吞的巨大压力,但这种短期的阵发性的压力,反而加快、加强了王健林更彻底地推进长期战略转型的坚定性。
斩仓,切换,快转,军人出身的他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他一定看到了某些大趋势的深刻变化,才义无反顾。
这种大趋势是什么呢?就是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要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演进。
粗放增长和简单的外延扩张是中国经济的老问题,1995年中央就强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20年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最近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
在中国,过去对增长最有效也最粗放的拉动模式就是投资,圈地,大兴土木。我们三年可以用掉美国一百年所用的水泥,中国开发商两周能建起一座罗马城的面积。而土地作为基础资产,在地方政府的眷顾下,价格一直处于主升浪,也让开发商形成了对外延扩张的强烈依赖。
大规模储备土地,项目开发利润和土地重估利润两头吃,这是中国房地产的基本商业模式。在这个大结构中,的确是“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尤其是有银行壮胆之后。没有银行支持,房地产首富们造就不了。
但当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已高于大部分欧洲国家(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当高房价引发的社会和经济矛盾越来越深、房地产的资产繁荣和实体经济的艰苦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房地产相关行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的1/3以上、发行的信用债存量占非金融信用债总量的近1/2、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也存在大量房地产相关融资的时候,“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必须结束,“涨涨涨、买买买、贷贷贷、炒炒炒”的上半场必须结束。在下半场,从国家层面,会考虑通过长效机制,通过租售并举等多个层次化解中低收入者和年轻人的居住难题,提供更多“可支付住宅”,并力除房地产的投机属性。从开发商角度,在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的同时,则要想方设法进行结构调整。
去泡沫、去杠杆,释放一些小风险,防止其继续累积,聚成无法承受的大风险,这是时之所至,势所必然。
最近和一位国际投资家交流,他说中国的投资让他有三个看不懂:
第一个,是看不懂中国的银行为什么要给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项目放那么高的杠杆?国外银行一般按企业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3到4倍发放贷款,中国的银行可以给到6到7倍乃至更高。这意味着海外并购的企业要有非常高的利润成长性,而在成熟市场这很难做到。“中国的银行在改变游戏规则,完全看不懂。”
第二个,是看不懂中国的资本市场为什么对一些明显存在业绩美化倾向的公司给那么高的估值?乐视为例,“乐视刚上市的时候,一个视频网站有几千万利润,已经很让人吃惊,但由于有运营商支持,故事还能基本成立。后来用那么多的关联交易支持利润扶摇直上,只要有学过财务知识的人都应该会质疑。为什么中国的监管部门看不出来?”
第三个,是看不懂中国的地方政府,对一些在债券市场上明明还不了钱的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它们进行“刚性兑付”,从而拖累更多企业和政府信用进来,让问题越滚越大?
这些问题不应该解决吗?这些繁荣能持续吗?
泡沫化的资产估值体系,头脑发热的企业,推波助澜的银行,脱实向虚的大资管的支持,这一切造就了许多地基不稳的“传奇”,如火箭般腾飞,好像都要飞出地心引力了,结果仿佛一夜之间,重归大地。监管从严了,空转套利很难了,带病上市要严防了,民营金融机构要完善法人治理了,风险内控机制要加强了,等等等等。
这个炎热的7月,对不少企业是严冬。如果习惯了高杠杆支持下的野蛮粗放生长,那么可能今后永远都是冬天。
企业要变,从做大优先到做强优先,从做快优先到做稳优先,而更重要的,是进行结构性的变迁。
5
结构性变迁
以万科和万达为例,来看看结构性变迁的含义是什么。
万科在从住宅开发商向城市配套服务提供商转型,从相对单一的快速开发周转模式,向增加自持比例、丰富物业类型(如商业、物流、轨道、养老)、通过存量改造实现长线升值(如广州花地湾)等方向变迁。万科在朝更重的方向走。
万达希望向更轻的方向走,选择“去地产化”,向服务业、轻资产、新兴行业方向转型。
王健林在2016年度工作报告中说,万达从地产开发退出不是对中国房地产看空,主要在于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性太强,基本上三年左右来一回调控,造成现金流不稳定,预期也容易经常发生变化。而万达已经可以靠品牌挣钱了,过去靠卖住宅、商铺的钱来建万达广场,现在别人拿钱下订单,我们负责找地、建设、招商和运营,或者对方出地又出钱,万达负责设计、建设指导、招商运营,净租金双方7比3分成。不出钱,靠设计运营就能分很大一杯羹,何乐而不为?他说万达商业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不当地产商,这个公司更值钱,“在资本市场上,地产的PE(注:市盈率)是10倍左右,商业租金的PE是30甚至40倍。”
万科和万达,一个更重,一个更轻;一个更注重大类资产的综合配置,一个更在乎净利润结构中的租金占比;一个要挣更持久的钱,一个要挣更值钱的钱。郁亮用资本工具频频出击,他押注的是中国在高速城市化后还有一轮“深度城市化”,他背后是资源强大的深圳地铁集团。王健林押注的是中国的消费及其升级,房价涨跌不是他太关心的事,他相信万达广场所代表的城市消费、服务消费会稳中有升,而品牌化的万达商业管理、万达院线、影视和体育,就在风口之上。
在整个政策环境、金融环境、产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考验一个企业的素质,其关键已经不是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来提升效率,寻求边际改善,而是能不能洞察结构性变迁的大趋势,推动结构变革,并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能力相匹配。
谈到中国的房地产龙头,不少人关心未来几年谁是“王者”?万科,恒大,碧桂园,绿地,保利还是融创?这都是以外延式扩张为特征的上半场思维。下半场的新思维框架可能是,如何在给定的资源和资产条件下,创造出可持续性的价值。规模扩张当然还是一个主旋律,但价值创新将越来越重要。
只是真的要告别过去的路径依赖,并不容易,特别是要放弃挣快钱、挣easy money的路径依赖。
6
大变迁需要更理性的氛围
大变迁也是大洗牌,注定有痛苦、矛盾和淘汰。从政府到社会,在落实去杠杆、去泡沫、防风险总体战略部署的同时,也需要以更加淡定和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过去我们在推动某些战略的时候,在具体实施时,往往不够平衡。今天同样要避免用力过度、过犹不及。
以最近颇受争议的对外投资为例,研究近年来出台的文件会发现一个问题,当初推动对外投资蒸蒸日上的时候,对本应提醒、平衡的方面,有一定忽略。中央高层曾说,“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大进大出新格局,但与之相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这是非常准确的判断,条件不完备,盲目地、一窝蜂地走出去,必定教训累累。
2012年,13个政府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提出“当前我国正处于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中的重要作用”。文件中有“做好境外投资的投向引导”一段,提到了一些引导方向,如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境外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境外基础设施、农业和服务业投资合作,等等。但缺乏限制性行业的规定。服务业投资具体指什么?文化、体育、俱乐部算不算?不清楚。
2014年发布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对境外投资项目基本上实行备案管理,只是“中方投资额10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不分限额”,由国家发改委核准。这里的敏感行业包括:基础电信运营,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大规模土地开发,输电干线、电网,新闻传媒等行业。体育、俱乐部、影视等属不属于核准范围,规定中也看不出来。
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这符合中国的利益,但过快、过猛、虚火过旺,利用中外市场的估值不同进行套利,就把正道走偏走歪了。日本在1990年前后对美国大举投资就交了惨痛的学费,那还是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
同时,对外投资和任何投资一样,本身就存在风险。国家审计署近日称,通过审计中国石油、中化集团、中船集团等20户中央企业发现,部分企业投资经营风险管控比较薄弱,具体抽查155项境外业务发现,因投资决策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调研论证不充分、风险应对不到位等,有61项形成风险384.91亿元人民币。可见,对外投资中的风险防控,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对外投资中的问题,就贬损“走出去”的意义,甚至妖魔化“走出去”。中国追求资金流入和流出的总体平衡,不是进来的越多越好,出去的越少越好。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指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主要是针对外商投资来说的,但新常态下“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并没有改变,中国对外投资的大趋势也没有改变。
目前对外投资中的一些“非理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先扣帽子。比如,在国外购买一些“软实力”资产,这种探索本身是有意义的,美国商品行销全世界,附加值很高,一个原因是靠好莱坞、NBA等软实力的“支援”,美国的文化娱乐产业、体育产业在全球放大了美国产品的影响力。“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是很重要的。但是,争购国外的内容制作公司和体育俱乐部,问题往往很大,因为文体内容的竞争很激烈,变幻莫测,投资者也会遭遇很多内容防火墙,无法影响内容的走向,这方面就不如版权合作和项目合作来的稳妥。而有些文体产业公司是渠道型和平台型的,比如院线或重要赛事的运营商,这些投资会更有价值,因为会对产业有更多掌控力,院线一旦形成,重要赛事一旦成熟,就有很高壁垒,难以被替代。
中国经济和对外投资出现一些问题不可怕,只要能及时纠正。问题导向往往是进步的动力。释放更多善意,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更加理性、全面和客观,这对整个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现在有一部分舆论充满极化的猜测,充斥着“逃跑”、“转移”、“骗局”之声,这样的假想和似是而非的逻辑,往往把没有那么复杂的问题搞的更复杂,更不可测。举例来说,商业主体间往往是相互依存的,银行防风险是对的,但要是企业抢着还你的钱、和你越走越远,对银行真是利好吗?
每个人有更多理性,在狂热时勇于反思,在低迷时力求客观,中国经济就会有更多理性。对话永远好过对立。平等的沟通机制和法治化的途径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正途。当我们释放出更多善意,中国经济就能更接近善经济。这不是放松警惕,而是对大时代负责,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负责,对彼此负责。
人工智能让我们明白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希望我们在看待、理解和处理中国经济与中国公司的问题时,也能不断提高深度学习的能力。也许,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一场深度学习的革命,而不是一出现问题,就回到简单化的、非此即彼、帽子横飞的话语框架里。
商业文明的车轮永远向前。有的公司坚守初心,慎终如始,因而卓越;有的公司勇于自省,因而超越;有的公司迷途知返,因而重生;有的公司执迷不悟,因而毁灭。而万千企业家、创业者、经理人、投资者,将从这样的活生生的现实观察中,思考自己的命运,改善学习的曲线,不断向前,不断出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秦朔/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度 +10 金钱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加长打狗棍儿 + 10 + 10 + 10 文章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7-7-24 12: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经济走向与市场预期偏离会有多大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4 08:04:25


  中评社北京7月24日电/年中之际,回望过去,细思现在,市场的基准预期相较年初已有天壤之别。预期变化最剧烈的是人民币汇率坚挺和美联储的紧缩节奏。年初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快速破七,珍妮特•耶伦将继续把鸽派加息进行到底。然而,年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6.8:1左右,人民币贬值预期大幅削弱,美联储则以3月和6月连续两次加息稳定了鹰派加息的预期。预期变化较大的还有欧洲一体化与美元汇率。年初市场大多认为欧洲一体化倒退的逆流将愈发汹涌,美元汇率将在利率平价和避险需求刺激下持续上行。然而,法国总统大选并没有延续民粹主义的进击之势,美元指数年中也从此前的103高位一路下行至96左右,美元走强预期不断受到挑战。预期微变的则是经济周期和通胀走势。短周期反弹曾一度点燃市场激情,然而,从春到夏,周期回归和通胀复苏的预期已然消散,市场各方对经济下行和通缩逆袭普遍有忧虑。所有这些预期之变既是均衡力量显现的结果,又将对长期趋势产生极其微妙的影响。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本身。所以,总结过去的预期之变,恰是为了预判预期之变的未来。

  上海证券报发表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管、董事总经理程实文章称,预期之变体现了均衡之力。预期,归根结底是一种短期的市场主观感受。短期内,市场理性可能会被情绪所左右,但以中长期论,市场理性终将回归。

  文章分析,就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而言,当下市场预期很容易忽视,但又不得不滞后认同的两个长期事实在于:其一,国际金融危机演进十年,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下降,经济增长中枢长期下移。因此,任何短周期的反弹最终都将被长周期的增长困境所反噬。正是由于总需求在今年上半年透支了周期之力,因而下半年全球范围内都将出现经济增长动能下降的现象,而市场情绪也将随之从上半年的亢奋转为下半年的审慎。其二,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均衡,经济金融变量更是如此。而内在均衡并非静态不变,这就意味着客观看待经济现象需要动态眼光。例如,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经济运行在潜在自然率之下,产出缺口明显存在,这就使得新增非农就业的均衡水平一段时间内长期上移至接近20万人的水平。而自2015年末以来,美国产出缺口逐渐缩小并消失,失业率运行至自然率附近甚至以下,此时新增非农就业的均衡水平下移至15万人左右。如此背景之下,感觉日趋“疲弱”的美国就业数据实际上并不能构成对鸽派紧缩的有效支撑,美联储加速加息是必然的理性回归,市场最终也只能放弃对鸽派的不懈渴望。再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波动剧烈,在波动中把握趋势就格外需要认清人民币汇率的底线所在,即均衡水平所在。均衡水平不停在变,就趋势而言,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高估程度在过去两年里不断缩小,至今年上半年基本消失。因此,人民币汇率上半年的走强趋稳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贬值预期在不断碰壁、试错后自然也开始不断弱化。

  相由心生,身随心动。预期之变必将引发趋势微调。市场预期可改变市场行为,因此,预期一方面会通过改变自我向均衡靠拢,另一方面也会悄然、渐进地改变均衡的位置。就当下的市场而言,预期之变带来的趋势微调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第一,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变化正带来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调整。随着贬值预期大幅削弱,境内非理性资本外流得以抑制,境外对人民币资产的看法也日趋正面。此时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拾级而上的大好时机。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推进、债券通的适时开通、A股被纳入MSCI,及主要国家外汇储备投资币种向人民币的倾斜调整等,又给人民币汇率进一步稳定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强化提供了助力。第二,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持续调整在加速中国经济周期状态的转变。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中枢始终处于长期下行状态,所以资本市场很容易在短期内显得过于乐观。正因为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过去几年里几乎每季度一次调降对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这是一个整体趋势,今年也不例外。现在看起来,唯一的例外是中国经济走势。IMF在过去一年多里连续多次调升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最新的2017年增速预期升至6.7%,这实际上是与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持平的数据。而据观察,金融市场的确也几乎没有预测到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中国经济短周期反弹。虽说这一轮短周期反弹已接近尾声,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依旧面临不小的压力,但伴随着预期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经济长周期“L”形下行或正迎来筑底期。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新一轮长周期上行即便还未真正到来,但拐点正在加速形成。考虑到全球经济的长期蛰伏,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预期的这种正面表现,恰是我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始终谨慎乐观的根本原因。

  文章表示,人心易变,预期的偏离永远都是进行时,因而预期之变还将持续演变。依据有如下几点:第一,一些已发生的预期之变可能强化。随着人民币汇率围绕均衡水平的双向波动成为一种常态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再加速,贬值预期将继续趋弱。美联储加速加息和择时缩表的行动将继续增强紧缩的预期,美联储的鸽派时代或将一去不返。第二,另一些已发生的预期之变可能逆转。亲欧洲派的马克龙入主爱丽舍宫后,市场对欧洲一体化倒退的担忧暂时缓解,欧元由此迎来一波强势反弹。但是,欧洲一体化倒退的潘多拉之盒并未真正盖上,暂时的风平浪静只是由于新生黑天鹅在时序上略有距离而已,鉴于危险系数高得多的意大利、匈牙利和塞浦路斯大选几乎都集中在2018年,欧洲民粹主义今年秋冬有可能再掀高潮,进而使市场预期由松转紧。第三,一些尚未发生的预期之变仍需格外留心。虽然全球经济复苏的重心已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市场,且美国经济复苏的边际力度渐趋疲弱,但纳斯达克依旧录得上半年主要市场最高涨幅,全球市场始终对美股充满激情。据此判断,基本面趋弱的压力和高估值的挑战将渐次显现,美股的预期之变正在酝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7-7-24 15: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金融风暴卷土重来,帝国崩塌!


  作者:龙天霸
  发布:红德智库
  时间:2017/7/19

  10年前,我曾在天涯社区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预测,就是预言2008将出现金融危机,原油有可能跌到30美元,美国对冲基金将因此损失惨重,最后美国也将因此遭受重创而跌下神坛。为此,后来我还得到了天涯社区发给我的“十大牛人”荣誉证书,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在网络上得到过的唯一一次荣誉。(笑)
  10年过去了,我一直都没有忘记当时有很多读者回帖问同一个问题,就是希望我能预测下一次金融危机什么时候爆发。今天,带着当初的承诺,我在此郑重的告诉大家,金融危机已经离我们很近了,我都已经听到了它的脚步声。
  2018年,新的一轮金融风暴将卷土重来。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帝国将因此崩塌!
  我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业余时间的最大爱好就是喜欢用模型方法但不局限于模型方法研究那些让我着迷的东西。预测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研究过程中我更多的是运用辩证法和系统论的方法,并为之独创了一套动态平衡理论。因为我相信,越简单的模型就越准确。
  再次申明:本文仅为个人业余兴趣所得,对外公开,仅供交流,以期抛砖引玉,博大家一笑而已。
  一、金融危机具有特殊的周期性

  现在国际金融活动日趋紧密,各个金融市场相互关联,一个局部市场的危机爆发往往会牵连到多个市场的联动,从而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我们所说的金融危机或金融风暴主要就是指那些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性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到底有没有周期性?这是金融界的哥赫巴德猜想,也是金融研究中王冠上的明珠。
  我个人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爆发周期大概就是10年。
  1、第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是 1987—198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其标志性事件就是“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也就是金融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在这一天,道指下跌22.6%,东京跌15%,伦敦下跌10.8%,巴黎下跌9.7%,悉尼下跌25%,新加波下跌20%。香港恒生指数在下跌300点后(跌幅超过10%)宣布停止交易4天,但在10月26日重新开盘的当天,直接大跌1120点,跌至2241点,跌幅超过30%。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性暴跌,整个市值损失高达一万四千多亿美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损失的三倍以上!
  但让人迷惑的是,时至今日,全世界的金融专家们也没有找出“黑色星期一”爆发的根本原因,或者说至今还没有找出幕后真凶。
  2、第二次金融危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1997—1998亚洲金融危机,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
  这场危机其实包括了四个主要阶段,或者说四个主要战场,但许多专家往往忽略了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华尔街危机这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1)亚洲金融危机。从香港回归的第二天开始,四小虎货币(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遭到最先做空,东南亚货币危机爆发;然后接着全面攻击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货币,引发整个亚洲金融危机,整个攻击路线图非常清晰。
  (2)俄罗斯金融危机。利用俄罗斯政治危机,先是资本外逃,接着引爆债务危机,然后就是全面攻击卢布和股市,企图吞掉了俄罗斯的全部外汇储备,最后俄罗斯不得不采用极端手段,才挽回一命。
  (3)香港金融保卫战。在俄罗斯遭到重创的国际炒家,一方面攻击联系汇率机制,一方面大肆做空恒指,最后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亲自下到市场,与国际炒家面对面肉搏,最后成功击退国际炒家,保卫了香港。
  (4)华尔街危机。长期资本公司在俄罗斯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不得不宣布破产,再加上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在香港大败而归,引发了华尔街的全面危机,特别三套马车所持的重仓股,遭到全面做空,华尔街雪上加霜。最后美国政府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让美林证券出面接下了长期资本公司的全部债务,拯救长期资本公司,拯救华尔街。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人们终于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以华尔街三套马车(长期资本公司、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美国对冲基金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真实面目。这与十年前无法抓到“黑色星期一”幕后真凶相比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3、第三次金融危机是指2007—2008因为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其标志性事件是一路高歌猛进的原油突然遭到做空。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原油就从147美元跌到33美元,无数美国对冲基金灰飞烟灭,华尔街陷入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最后美国政府前后花了近7万忆美元买下那些已经成为一张废纸的CDS债券,对华尔街注入资金,实施救援。
  2007年1月,面对华尔街174亿美元的逼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发次贷危机。
  2007年7月,标普公司突然调低CDS评级,引发金融动荡,华尔街开始大规模做空CDS债券,引爆全面危机,彻底动摇了美国整个的金融基础。
  2007年底,高盛再次将2005年首席分析师默提的报告推出,推动原油一路高歌猛进,冲破100美元,然后是120美元,然后是140美元……整个华尔街高呼要将红旗插上250美元。
  2008年7月,在高盛等的带领下,原油一路上攻到147美元的最高点,这个时候市场主力维多公司突然带头反手做空,原油开始掉头一路向下,先是跌破120,然后跌破100,最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跌到33美元,无数美国对冲基金灰飞烟灭。
  2008年10月,为了做空欧洲股市,以新老虎基金、绿灯基金为首,高盛、摩根等带领美国对冲基金围攻德国大众。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保时捷公司出面迎战,直接将大众公司股票从200欧元拉升到1000欧元,美国对冲基金损失惨重,仅在大众公司这一只股票上损失就超过300亿美元。
  可能和一些专家的观点不同,我个人认为:次贷危机是华尔街或者说犹太人故意引爆的,在原油上做多和围攻德国大众都是华尔街有组织有计划的阴谋。至于最后为什么华尔街一败涂地,输得精光,我只能说,那是因为对手。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最后,真正的关键和重点来了,我相信大家已经看了出来:第一次金融危机是1987—1988,第二次金融危机是1997—1998,之间相差10年;第三次金融危机是2007—2008,也是相差10年;那第四次金融危机,难道就是2017—2018?
  在此,我也无法去做过多的解释,我只能说,我已经听到第四次金融危机的脚步声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特殊的周期性,所以我个人认为:金融危机的产生绝非偶然和随机,而是源自精心策划和巧妙实施,所以我宁愿称之为金融战争。
  二、诱发第四次金融危机的政治性因素已经成熟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然更没有无缘无故的金融危机。
  就如每一场台风,都会有一个台风眼;每一次金融危机,或者说每一次金融风暴,也都有自己的暴风眼。所谓暴风眼,那就是金融风暴的诱因,就是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金融危机很像核弹爆炸,需要逐级引爆,由小到大,从点到面,最后全面爆炸,爆照当量和规模是逐步升级和提高的。所以找到引起第一次爆炸的触发点,就是找到了金融危机的根本性诱因。
  我个人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社会制度和金融制度没有根本性的关联。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本性原因还是因为政治博弈。
  我前面说过,从最近的三场金融危机来看,危机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因为精心策划,就是金融战争。金融危机不过是手段,政治目的才是动机,为了达到目的,完全不择手段。
  1、1987—1988金融危机:主要政治诱因就是广场协议。
  1985年9月,美国与德国等国逼着日本签下广场协议,联手让日元升值。在三年内,美元兑日元从1:250贬到1:120,美元贬值50%。
  “黑色星期一”的爆发,带动美元资产价格大幅走低,一切都是给日本人设的套。
  2、1997—1998金融危机:主要政治诱因就是中国收回香港。俄罗斯政治危机则是危机过程中突发的又一次高潮而已。
  攻击日选在1997年7月2日,也就是香港回归后的第二天,这天泰铢暴跌17%。这说明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和组织的大规模攻击行动。
  当时很多西方媒体都认为,中国收回香港以后,必将如虎添翼,而且中国在收复香港过程的强硬,也让西方强权如坐针毡。西方强权认为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打击挑战者,折断可能助其腾飞的翅膀,就是最大的政治诱因。
  3、2007—2008金融危机:主要政治诱因是撤军法案。围绕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美国白宫和国会之间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尖锐斗争。
  在研究2008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确定犹太人引爆次贷危机的原因,因为我们都知道,一旦引爆次贷危机,有可能动摇整个美国的金融基础,除非给出一个非常坚决的理由,才可以让犹太人不得不选择下手。
  对于这一点,我在《芙蓉城记》里用大量篇幅做了一些探索性描叙,大家有时间可以多去了解一下。我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
  犹太人对政治具有天生的狂热性。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以反恐为名,相继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摆下战场。这样的军事布局,其真实目的就是要最后夹击伊朗。这也是犹太人的真实想法:利用美国,将伊拉克和伊朗全部干掉,以色列就可以在中东一支独大。所以一直以来,犹太人都在白宫和国会做工作,通过了向阿富汗和伊拉克继续增兵的法案。而刚刚上台的民主党,却利用战争拨款之际,推出一个撤军法案,无疑是给了犹太人当头一棒。面对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以掌控的美国,犹太人深感自身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从前,所以它渴望改变一切,甚至不惜推倒重来。
  经过1998金融危机和2000互联网战役后,不但长期资本公司破产,而且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也相继或破产或清盘,这都极大的动摇了犹太人在华尔街的地位,极大的削弱了犹太人在华尔街的影响力。从1999年以后,保尔森开始带领高盛强势崛起,可以说是犹太人在华尔街的最后王牌。他们利用一个中国人提出的模型原理,在华尔街大投行的推动下,规模高达数十万亿美元的CDS债券冲向市场,既成为拯救华尔街的英雄,最后又成了摧毁华尔街的罪魁祸首。因为高盛和摩根参与了很多CDS债券的设计和发行,知道以CDS的庞大规模,足可以摧毁整个华尔街。现在只需要通过做空CDS债券,引发一场次贷危机,就可以摧毁华尔街的对手,让犹太人重新赢回在华尔街的主导权。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因为我个人觉得这个理由还是足够坚决,足够充分,足够说服力。
  因为第一个跳出来向新世纪金融公司逼债147亿美元的就是高盛和摩根。也正是因为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从而引发了整个次贷危机。再加上后来标普公司在那里推波助澜,故意调低CDS债券评级,于是整个危机就一发不可收拾,华尔街大部分金融机构包括投行和对冲基金都深陷次贷危机之中。但这个时候的高盛和摩根,却是踌躇满志的带着一帮小兄弟到处攻城略地,做多原油,做空欧洲股市,做空香港股市等,大出风头;所以我认为,在次贷危机里,犹太人可能是唯一的赢家。最后却在原油上输得屁股朝天,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美国国会的撤军法案激怒了犹太人

  4、至于2017—2018第四次金融危机,我个人认为政治诱因也已经逐渐成熟:
  (1)、特朗普被弹劾可能引发美国全面政治危机,重点是美元和美国股市。
  (2)、卡塔尔断交事件可能引发全面中东危机,重点是原油和黄金。
  (3)、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一些不稳定因素,重点是人民币和房地产。
  我个人认为:以上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足可以引发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如果是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那完全可以引发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三、诱发第四次金融危机的市场性因素已经成熟

  我认为:诱发金融危机的市场性因素目前也已经成熟,下面5个市场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战场。
  1、美元
  美联储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将美元继续推高的根本原因乃是市场认为强势美元并不适合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最要命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是这么认为。特朗普和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的背道而驰为美元增加了巨大的做空风险。
  根据美元与日元的历史经验,我个人认为,现在美元指数爬上100,已经是一个相对高风险的区域,具备很强的做空动能。如果特朗普在货币政策上最终获胜,美元指数有可能回到75—80一线。
  做空美元,现在越来越成为国际投机界的共识,只等彻底引爆的那一天。到时候美元飞流直下三千尺,谁也挡不住。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美联储敢挡,就杀美联储。
  2、美股
  同样,为了吸引美元回流,美联储采取强势美元政策,推高美元资产,美国股市已经创下历史新高,成为目前风险最高的一个市场,孕育了巨大的做空动能。我相信,那些国际投机资金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美国股市很大可能会成为未来投机资金做空的主战场。
  如果特朗普被弹劾引发全面政治危机,刚看到一点希望的美国企业可能再遭重创,美股很可能被打回到10000点,也就是说暴跌50%以上。
  3、原油
  如果卡塔尔断交事件引发全面中东危机,那毫无疑问将给做多原油带来强劲机会。对于焦头烂额的沙特等产油国来说,原油价格上涨,肯定将是一针强心剂。来自海湾国家的庞大资金很大可能会在华尔街的带领下,一路推高原油,甚至推高到100美元,就像2008年那样。
  但对中国来说,原油的推高将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4、黄金
  最近几年,为了弥补头寸,高盛一直在做空黄金,渴望打下黄金。如果中东危机全面爆发,原油被推高,那么黄金就可以找到做空的最大借口。同时,作为黄金第一大消费国的印度目前在政策上的变化,也为高盛做空黄金提供了良机。
  目前大多数央行包括中国都在纷纷抛售黄金。
  5、中国
  现在的中国,的确面临着很严峻的金融风险。资本外逃,房地产存在泡沫,经济复苏不如人意,人民币贬值压力,金融系统自身的风险,再加上一些不稳定的政治经济因素,都有可能遭到别人的攻击。
  但和当年一样,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再加上A股市场,目前还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运行,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特别是当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时候,中国人民的觉悟还是会非常高的,房子按揭还是会正常还的,这都将给金融系统减轻无数的压力。
  四、结语

  曾经有人问我,金融危机可以避免不?我们中国能不能独善其身?对此,我只能说:金融危机无法避免,但可以转化。这个就跟乾坤大挪移一样,你打我一拳,我避不开,但我可以通过转化,将你打我的力量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最后我依然还是可以打你!
  总的来说,即将到来的第四次金融危机,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人类最后一个帝国将彻底崩塌;但对中国来说,还是机会大于风险,只要把握得法,应对得当,我们完全可以笑到最后。
  因为,天佑中华!!!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兄弟,这回我们亏得有点多哦!

  附录:触目惊心的2008金融危机美国损失名单

  摘自《芙蓉城记》
  9月29日,原油再次轻松击穿100大关。从此油价一路单边向下,飞流直下三千尺,中间连个停顿都没有。并于12月24日圣诞节前一天,直接跌到35,华尔街在风雨飘摇和人心惶惶中迎来了二战后最让人痛苦最让人难忘的一个圣诞节。油价随后在35上下震荡,并在一个月后创下了33.2的最低点。一直到2年半以后,也就是2011年2月23日,油价才重新站上100美元大关。
  从7月11日的147,到12月24日的35,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原油跌幅高达76%。无数的投机资金灰飞烟灭,无数的投行和对冲基金不得不宣布破产,无数的金融机构不得不跑到华盛顿到处游说,威胁利诱,砸钱送美女,就是希望能得到联邦政府的援助。
  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
  9月15日,第三大投行美林宣布被美国银行收购。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更是直接就宣布破产保护。而在这之前的3月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已经宣布被摩根大通收购。
  9月21日,美国最大的两家投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先后宣布改组成银行控股公司,以储蓄贷款为主要业务,取消投行业务。但华尔街的贪婪,又岂是终止了投行业务就可以改变的呢?
  9月22日,全美最大的储蓄和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宣布倒闭。
  9月27日,众议院否决总统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
  10月2日,参议院以74票对25票,通过了修改后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500亿美元,让整个援助金额达到了8500亿美元。
  10月10日,冰岛冻结全部外汇资产,宣布三大银行国有化,并与英国因为债务问题发生外交纠纷
  12月11日,美国三大汽车巨头获得150亿美元援助
  2009年3月,美国最大金融机构美国国际集团(AIG)正式宣布08年仅在第四季度就亏损617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亏损之最。
  .......
  每一个数据都让人触目惊心。但做为投机市场上的真正主力——对冲基金,它们的结局又怎么样呢?
  2009年3月18日,全球对冲基金行业分析信息机构Hedge FundResearch (HFR) 发布数据,2008年倒闭的对冲基金数量达到1471 家,占市场总数的近15%;比上一次在2005年创下的848家倒闭纪录增加了70%。其中三季度倒闭数量344家,四季度倒闭数量778家。如果我们把整个影响时限扩大到09年,那全球就有超过2/3的对冲基金倒闭,超过6000家对冲基金倒闭关门。也就是说,从2010年开始,全球的对冲基金基本上都是新面孔,都是新人新气象,当然也是新床新战场。
  没有人真正知道这里面输家到底输了多少钱,赢家到底赢了多少钱?这将是一个永远的秘密。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平时有几十万亿美元现金流动的市场突然一夜之间流动性严重不足,现金短缺。从小布什到奥巴马,联邦政府为了援助这些输得屁股朝天的金融机构,前后花了超过7万亿美元。
  那么在股市上呢?
  曾经是美国百年金融帝国象征的花旗银行,在2008年11月竟然跌至每股只有4元钱,2009年3月更是跌至每股1元钱。而在2006年下半年,它的最高价格可是60多元。
  曾经是美国政府金融战争马前卒的高盛,2007年年底前股价都还在200美元以上,是当时美国仅有的10多家股价在200美元以上的公司,但就在2008年11月,不到一年的功夫,它的股价就已经只有50美元了,跌幅高达75%。
  真是落花流水春去也,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在这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终极之战中,还伴随有无数的小战役。最为冯贝克家族所津津乐道的保时捷之战就是其中之一。美国对冲基金在老虎基金(新老虎)的带领下,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参与其中,集体围攻德国,做空大众公司。这个时候得到冯贝克家族全力支持的德国政府,在那个女总理默克尔的领导下奋起反击,以保时捷公司的名义,在大众公司股票上和其他市场上与美国人展开血战。最后仅在大众公司股票上一战,美国对冲基金就损失超过300亿美元,创下了投机历史上单一股票品种损失之最。当时大众公司股票价格从200欧元一路上涨到1000欧元,大肆做空的美国对冲基金是血本无归。以至于在2年半之后,2011年3月这些当时输得精光的美国对冲基金竟然要学当年在伦敦铜上围攻“铜先生”的下三滥招数,竟然在美国起诉保时捷公司,要求索赔数十亿美元。真是无耻之极,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五体投地。于是冯贝克家直接出面干预,最后曼哈顿地方法院判保时捷胜诉。
  就是这场让德国人无比骄傲的战役,也不过就是这场终极之战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浪花而已,也许除了无比兴奋和为之骄傲的德国人之外,其他国家根本就不会将它列入史册。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冯贝儿骑在我肚皮上上下腾跃时的一点兴奋剂而已。
  从2008年9月份开始,美国就再也没有机会过上一天的安生日子了。因为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这个时候惊讶的发现,市场上现金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以至于许多国家和银行都出现了挤兑风潮。曾经耀武扬威财大气粗的美国金融机构这个时候什么都顾不上了,纷纷跑到联邦政府诉苦,说我们现在没有钱了,我们需要现金。我们手上除了一大把已经成为废纸的次级债券外,已经是一无所有了。我们现在需要联邦政府的援助。
  在犹太人和各大金融巨头的重重压力之下,美国政府这个时候只好咬了牙齿和血吞,拿出巨资来购买那些一文不值的垃圾债券,从而给各大金融机构注入资金。这种便宜谁不占?联邦政府和纳税人的钱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在我的授意之下,经过罗格等人的活动,大伯他们也从联邦政府那里拿到了50亿美元援助款,阿波罗更是拿到了80亿美元,把几爷子简直都高兴坏了。远在瑞士的二叔听到了这个消息,很是生气了,后果很是严重。二叔亲自带着维克多高管跑到国会,说公司虽然远在瑞士,但怎么说那也是美国公司,而且还说受国会法律保护,联邦政府如果不支持,那肯定就没有天理;不表示一下,那绝对就说不过去。其他人都可以拿钱,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我们才是真正为美国冲锋在前。最后看到二叔得意洋洋的回瑞士,我们就知道,这一次维克多收获肯定不少。
  钱到哪里去了?美国的老百姓肯定是不知道的,反正超过50%以上的美国老百姓口袋里就从来没有过一毛钱,有的永远只是银行的账单。他们不用知道,也不能知道。
  钱到哪里去了?都让犹太人给输光了。对于这一点,华尔街和美国政府都是心知肚明。还是罗格说得对,与98年金融危机的结局一样,这次依然是纳税人买单,哪怕犹太人是输得屁股朝天;这次依然是联邦政府买单,只求渡过眼前难关,不管明天洪水滔天。
  我不得不说,罗格先生就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25 10:25 , Processed in 0.59426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