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1260|回复: 0

[轉載] 明《郑开阳杂著》琉球国图实属中国一部分

[复制链接]
八重王 发表于 2017-5-20 17: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皇朝「郑若曾」《郑开阳杂著》的「琉球图说」并不涉及中琉疆界议题,而「钓鱼岛、琉球」还是属于日本吗?
文:刚铎的阳光。二次编辑:八重王



郑若曾《琉球图说》内的钓鱼岛、琉球是属于日本吗?

日本为抵消「郑若曾」《筹海图编》中关于钓鱼岛属于中国的铁证,试图例举,郑若曾《琉球图说》中出现钓鱼岛的地图为反例:“在《郑开阳杂著》的第七卷「琉球国图」中,他把钓鱼岛画在了琉球国的地图中。「琉球国图」这个名字比「万里海防图」更加带有主权的意味。若以同一标准,岂不是证实钓鱼岛属于琉球国?”


那么,到底《琉球图说》中的「琉球国图」中所涉及所有土地都是日本?钓鱼岛出现在「琉球国图」中,就意味着钓鱼岛属于日本吗?《琉球图说》可以抵消《筹海图编》的证据效力吗?

为了不像日本人企图用小图糊弄人,我们讨论前先展示大图。




下图:一、《琉球图说》的目录。





下图:二、《琉球图说》目录第二页与「琉球国图」东半页。





下图:四、《琉球图说》与“山川”。





下图:五、《琉球图说》的”风俗”。





下图:六、《琉球图说》的「琉球国图」西半页放大版,含钓鱼岛。






三、《琉球图说》左边的「琉球国图」西半页与右边的琉球考:(下图)





放大版可以很清楚看到其中包含钓鱼岛,但仔细分析本图就可以发现,本图的重点在中间那霸港所在大琉球岛,这张地图的体例并不是以地图所绘为中琉疆界表示领土,更无法以钓鱼岛出现在本图就断定,钓鱼岛属于琉球。原因如下:

第一、地图中出现了中国“西南福建梅花所”这样一个大陆的一角。地图中没有任何标识将大陆与琉球区分开来。
相反,其标注大陆的文字体例和作者均明确琉球是属于中国的国土(参见“山川”部分)的「彭湖岛、高华屿、鼋鼊屿(yuan-bi-yu)」等的文字体例完全都一致:地名+距离 琉球 路程。因此,除非读者脑补,地图中没有任何明显标识表明中国大陆与琉球国是各自分离。由于明朝称臣纳贡永世服膺的琉球是中国大陆主权国土的一部分,所以绘制「琉球国图」明显表现出琉球与中国是一体的国土,因而本地图的描绘体例不是以地图所绘为疆界表示领土,也就无法以钓鱼岛出现在本土就断定,钓鱼岛属于琉球,因为当时琉球属于中国领土领海一部分。

第二、本书山川部分作为重要的信息,仅仅收录「古米山、彭湖岛、高华屿、鼋鼊屿」。这个收录原则很奇怪,也不包括本岛“大琉球岛”,也不包含琉球其它岛屿。
一个可能的原则是收录作者略知信息多于地名的琉球外岛,这些体现在地图中,就是地图中有方框注释的小岛。
另一个可能原则,就是收录整个出使琉球航线中,进入琉球国之后的航线部分,因此从「古米山」开始收录。但以此原则理解,则少了「马齿山」。因此,第一个可能原则的理解较为可靠,这个“山川”部分无法给出更多为收录土地的领土主权信息,但至少钓鱼岛不在其列。
第二、如果本地图的描绘体例,不是以地图所绘为界表示领土,那这张“琉球国图”中作者对“琉球国”的理解到底是什么?

我们仔细看地图会发现,明明按照书中“山川”部分,至少入「古米山」后就进入藩属“琉球”,但是三个岛屿注释却反复提醒读者仍然未达琉球:
「彭湖岛东离琉球五日、高华屿东离琉球水程三日、鼋鼊屿东离琉球水程一日」。
这似乎对于这张地图的作者而言,只有大本岛才算是“琉球”,这个意味的“琉球”难道指的就是图题的“琉球国”吗?少一个“国”字,我们仍然无法确定。







但我们很快在本书“福建使往大琉球 针(鍼zhen)路”部分找到线索:
七、《琉球图说》“福建使往大琉球针路”、第一页。(下图)





八、《琉球图说》“福建使往大琉球针路”、第二页。(下图)






在(上图)第二页“回针(鍼zhen)”之前,有一句:
“行二更进那霸内港以入琉球国中”。
这句意思是通过进入那霸内港,以进入琉球国中,换句话说,只有进入了那霸内港,在作者的眼中才算进入琉球国。于是「郑开阳」对地图中“琉球国”的理解有了印证和解释。

很明显,郑若曾《琉球图说》中的这幅“琉球国图”在郑若曾的眼中,重点为的就是画出作为“琉球国”的大琉球岛。同时为了配合后面的叙述,将福建驶往琉球的航路绘制其间。
这可以理解为什么「郑若曾」对大琉球岛以外的领图信息不甚在意没有明示。

这些地图和书中文字信息的“内证”能够反映出,在郑若曾对琉球所知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郑若曾对“琉球国图”的主题、体例和意图究竟是什么。而对这些体例主题等意义的界定,进一步帮助我们界定钓鱼岛出现在地图中的含义。
另外,这个“福建使往大琉球针路”中,入程和回程路径的描述大不一致,唯有共同点就是提到“古米山”。回程路径自“古米山”之后回大陆有另外一条路径,但“古米山”到那霸的航线在回程路径一概略取,
可见“古米山”在整个航线中的重要节点左右。这似乎和“山川”信息结合在一起暗示,“古米山”是琉球的国境界点。当然,这都是暗示,“福建使往大琉球针路”乃至整部《琉球图说》中,版图问题都没有明确说明。
总之,这副“琉球国图”根本不能表明,其中出现的钓鱼岛属于琉球,更不能证明郑开阳曾有此理解。由此,我们仍然可以断言,在郑若曾眼中的钓鱼岛属于中华,这在他的各部著作中是前后一致的。











备注:
「郑若曾」,字 伯鲁,号 开阳。明皇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三十三岁考取秀才,后被推荐入 国子监 就读为 贡生。仕途失利后,即归居乡里,潜心钻研学问。然而他胸怀大志,凡天文地理、山经海籍无不周览。适逢嘉靖中期(约公元1550年间),东南沿海地区频遭倭寇侵扰,官军在御倭战争中退败。此时朝廷命「胡宗宪」任剿倭总指挥,由于「郑若曾」自从倭患发生后绘辑沿海形势图12幅,交由 苏州府 刊行,胡宗宪获知征聘幕中襄赞平倭军事,平倭时又增辑成《筹海图编》——筹划沿海防务的专著,13卷。此书地图114幅,文字约26万,图文结合。凡沿海地理形势,明代海防部署,海防方略,海战装备器材,中倭历史的交往,倭寇劫掠沿海的历史,倭寇入侵的时间和路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以及平倭之功绩等叙述。此书注重地理形势,认为“不审形势,不可以施经略”,详细描述了自广西至辽东的沿海厄塞形胜,或当巡哨之海域,或为设防之要地,一目了然。其《沿海山沙图》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而又详备的沿海地图和海防图。

《郑开阳 杂著》,明皇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著述的汇编成书,以抗倭为主体,内容包括《万里海防图论》、《江防图考》、《日本图纂》、《朝鲜图说》、《安南图说》、《琉球图说》、《海防一览图》、《海运全图》、《黄河图议》、《苏松浮粮议》等十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17 10:12 , Processed in 0.49389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