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846|回复: 0

[轉載] 寻找北京张家湾琉球人墓地

[复制链接]
liuqiu1919 发表于 2016-8-13 17: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找北京张家湾琉球人墓地

发布:2013-04-22 08:58:47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本社见习记者 叶 俊



核心提示:不知情的人,谁也不会想到,其中有一块琉球人墓碑。这块迄今为止北京发现并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块琉球人墓碑,被正面朝下搁在那里。

  北京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块琉球人墓碑,静静躺在通州博物馆里,其背后有怎样的历史?墓碑的主人是什么人?琉球人为何要把墓地建在北京?当时的中琉关系如何?这块残缺的墓碑,引人深思。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闸桥西南侧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二进四合套院——通州博物馆坐落于此。

  4月3日,博物馆南北两侧大门紧闭,门外贴着“闭馆修整”的告示,院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整理各种文物。

  从南门进,第一个院子,西厢房门外,几块硕大的“石头”静静躺在那里,很不起眼。

  不知情的人,谁也不会想到,其中有一块琉球人墓碑。这块迄今为止北京发现并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块琉球人墓碑,被正面朝下搁在那里。

  墓碑主人王大业(汉名),琉球国陈情都通官,死于1888年12月25日。

  墓碑由深灰色容积岩所制,旧为一块台基条石,代为碑料,首身一体无座。虽遭凿磨严重,但铭文依然清楚。碑首横刻楷书题额“琉球国”三字,碑身居中纵刻楷书首题“陈情都通官王公大业墓”,卒葬时间“光绪十四年戊子十二月廿五日卒”等14个小楷字均分刻于首题两侧。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就在不久前,有几个日本人专门到博物馆来看了这个碑,原来是正面朝上,是他们把墓碑翻过来的。

  张家湾的琉球人墓

  1985年的一天,北京市通县(现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工作者周庆良例行工作,在各地走访,寻找县里存在的文物古迹。

  自1982年,北京市进行第二次全市文物大普查以来,周庆良寻找文物进入第三个年头。

  当他走访到张家湾镇张家湾村时,一位年迈的村民告诉他,当地有一个琉球人墓园。

  周庆良根据村民指点,找到了张家湾镇立禅庵村东南角的一块高坡。经村里老人确认,这里以前是琉球国墓,但此时已经不见坟冢与墓碑,只有高坡与平地上的一条沟,除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墓地被破坏,有其历史原因。

  1935年12月25日,日本在通州成立以殷汝耕为首的傀儡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被称为“小伪满洲国”。

  日本侵略者以此为据点,在通州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

  1945年,抗战结束后,一些愚昧的通州百姓,把琉球国墓当作日本人墓,全部推倒,有的墓碑被砸坏,有的被用来做墓地南侧水沟上的小桥,后小桥废弃,墓碑就被村民用土掩埋。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周庆良在1985年6月5日的《北京晚报》上,发表《张家湾有琉球人墓》一文,详细介绍了琉球人墓的一些基本情况。

  此文引发北京文物界及研究中琉关系的学者注意,好多北京人也是这时才知道,在北京原来还有琉球人墓地。

  时间转至1996年,张家湾村文物爱好者刘春找到了周庆良。

  刘春向周庆良报告,在张家湾镇康小庄村一王姓村民房后的护坡上,发现了琉球人墓地上早已不见的一块墓碑——王大业墓碑。时任通州文物管理所所长、博物馆馆长的周庆良立即带人前去查看,并把墓碑运回保存。

  墓碑的发现再次让周庆良感到兴奋。1996年,周庆良在《北京文物报》上发表《张家湾发现琉球人王大业墓碑》一文。“此碑不仅证实了京郊古运河码头张家湾的琉球人墓碑另有新制(相对于1985年发现墓地首位入葬者杨联桂而言),而且补充了史料记载的不足,还同时说明了中琉在历史上的亲密友好关系。”周庆良说。

  几年之后,身为《通州县志》副主编的周庆良,把通州张家湾发现异国人墓写进了《通州县志》。在其主编的《通州文物志》中,也专门开了一节介绍“琉球人墓”。

  艰辛的朝贡之路

  琉球人为何把墓地建在北京?这得从历史上中琉两国的关系说起。

  根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中国与亚欧各国在音乐舞蹈的交流方面,日益频繁。明清允许琉球、泉州互市,史书记载琉球的察度王时,已向中国朝贡,琉球人崇尚汉学。

  1392年,琉球国开始派人前往北京国子监学习,此后继续不断。

  公元1405年,明成祖在泉州车桥村建立附属于福建市舶司的来远驿,专门在泉州设立管理外国来航船舶的政府机构市舶司,用于接待琉球人。

  琉球进贡使一行,在琉球馆休整居停半年后,于当年的秋冬之际,启程前往北京紫禁城朝贡。

  为了保障一行人员及贡品的安全,明清政府规定,凡琉球国使臣进京朝贡,沿途地方官府必须负责各自境内使臣的行程接送、车马、食宿,并由专人负责护送与交接。

  从福州到北京水路兼程近3000公里,日夜驱赶也要两个多月。

  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琉球国贡使和留学生,总是取道京杭大运河,在张家湾水陆交会处转换舟车,前往紫禁城。

  张家湾镇,位于北京市通州城区东南5公里处,是通往华北、东北和天津等地的交通要道。

  公元1293年,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开挖的通惠河于张家湾入潞河。从此,河运、海运成为元代走向繁荣的命脉,也使张家湾先于通州而成为重要的码头和物资集散地。

  由于中琉航道艰险,使船经常遭风遇难,再加上生活、气候不适等因素,不少琉球使臣不幸在中国病故或遇难。

  史料记载,康熙帝对琉球使臣给予很高的礼遇,对琉球国在中国病故或遇难的琉球使臣极为厚恤。

  墓中埋葬14名琉球人

  在长达500年的中琉关系史上,有多少琉球国人历经长途跋涉,后又客死北京?

  据《历代宝案》和《久米村系家谱》统计,康熙朝在华病故或往返途中遇难的琉球使臣达9人,仅正议大夫以上的使臣,就有7人。

  而日本学者和平彦的研究资料显示,张家湾琉球国墓共葬有官员7名,官生5名。如加上新发现的2名,共有14名琉球人葬于此墓地。

  最早葬此是琉球国朝贡副使、正议大夫杨联桂。杨联桂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在北京病故,“蒙恩选择吉地”,选中张家湾运河客船码头的南侧厚葬。

  周庆良表示,琉球国人死于北京者都葬在这里,就是便于往来的琉球国人祭拜。

  杨联桂是张家湾琉球国墓安葬中第一位立碑者。他的死还得到康熙的谕祭御碑,后通州知州黄成章还曾有通告保护墓碑。

  最早葬此的琉球国官生叫蔡宏训(汉名),他被琉球国派到北京国子监研读汉学,雍正二年(1724)累病而逝,也择此埋葬。

  另一位被世人知晓的墓碑主人是林世功(汉名)。

  1879年,日本入侵琉球国,琉球国陈情通使林世功前往北京请求清廷援助。由于清廷与日本之间谈判陷入僵局,林世功愤然写道:“古来忠孝几人全,忧国思家已五年;一死犹期存社稷,高堂专赖弟兄贤。”

  林世功写下绝命诗后,壮烈自杀,以死抗议日本侵略,被誉为“抗日烈士”。

  光绪14年,琉球国陈情通使王大业病逝,也选择在此安葬,成为张家湾琉球国墓地最后一位立碑者。

  中琉关系的使者

  历史上,中琉关系十分密切。在周庆良看来,这些葬于张家湾的琉球国人,都是中琉关系的使者。

  据史料记载,位于中国台湾省与日本之间的琉球国,从明代开始,与中国的关系先后绵延了500年。

  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八年,福建三十六姓移民到琉球国那霸久米村定居,传授航海和造船技术,同时带去中国《龙舞》和《狮子舞》《大鼓凉伞》等艺术。

  自公元1404年至1866年460年间,有20次册封使乘御冠船从中国到达琉球,中国使节带去了大量的音乐舞蹈节目。

  自17世纪初始,琉球国多次遭受日本的入侵。

  公元1609年,日本的萨摩藩入侵并在一个时期内控制琉球国北部,此时的琉球国仍然对中国朝贡。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日本借清朝自顾不暇时,出兵占领了琉球国。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将琉球王国改称冲绳县,部分国土被日本强行改设为冲绳县,北部诸岛则划入鹿儿岛县。

  同时,日本政府把琉球王宫内外所有汉文的诏令、诏书、公文、账册统统销毁,以掩盖其侵略琉球的事实。

  当时,琉球国曾派使臣到清朝求援,清朝因四面受敌不敢出兵,使臣林世功十分失望,触柱自杀殉国。此后,日本企图通过与清政府签约永久占领琉球,清政府始终没有签约承认。

  日本将其占领的琉球改设冲绳县后,又将在病中的琉球国王尚泰和他的儿子尚典强行移居到东京,琉球国自此灭亡。日本将这段历史称作“琉球处分”。

  自此,中琉关系中断。

  虽然琉球国灭于光绪五年,但王大业墓立于光绪十四年,也是在琉球国灭亡之后的第九年,而碑上仍然明白刻有“陈情都通官”。
  “这就充分表明琉球人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且十分怀念中琉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周庆良
说。

  消失的琉球人墓地

  在中国,从泉州到福州、杭州、南京等琉球人北上经过的地方,均留下了琉球人的足迹,沿途散点着埋葬琉球人遗骨的坟冢。

  福州的琉球人墓地,位于福州市长安山一带。此地从清代时即为安葬琉球来华亡故人员的墓区。

  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历史上的渊源,福州市与那霸市结为友好城市。

  那霸市的琉球人后代提供相关历史档案,求人助其寻找祖先在福州的墓葬。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老师接下了这个任务,经过一番查勘,共寻得10余座“琉球人墓”。

  1986年,福州市把寻得的8座“琉球人墓”迁葬到长安山,连同长安山原地的2座建成琉球墓园,并划入保护范围。

  琉球墓园建成后,经常会有琉球人来此掩面痛哭。这一切都被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恭生记录于心。

  此时,恰好周庆良在《北京晚报》发表了张家湾发现琉球国墓一文。徐恭生得知后决定,北上寻找琉球国墓。

  1986年,徐恭生找到了周庆良,两人随即一同前往张家湾寻找墓地。

  然而,满怀信心的徐恭生经历几番周折之后,并没有发现墓地,甚至连墓碑都没有发现。他看到的还是周庆良在上一年看到的一幕,一块高地,一块平地,一条水沟。

  徐恭生发现,在众多的琉球人墓中,张家湾琉球国墓埋葬的人地位最高,学问最大,其他地方的琉球国墓埋葬的以凡夫俗子、艄公商贩居多。

  徐恭生带着遗憾返回。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青年教师,如今已退休在家,不过说起当年寻找张家湾琉球国墓和中琉关系史时,仍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在徐恭生看来,了解中琉交往的历史和琉球国曾经的繁荣,有助于明确钓鱼岛问题。

  “当年中国与琉球国是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双方明确规定了各自的领土范围,明确规定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徐恭生说。

  同样意识到琉球国与钓鱼岛关系的,还有北京的建筑工程师王建。中日关于钓鱼岛争端开始后,退休在家的王建开始关注琉球国。为此,王建特意去通州寻访琉球国墓地。

  王建询问了众多的张家湾人,但却无人知道墓地的事。为此,他感慨万分,写了一篇寻访张家湾琉球国的文章发在了自己的博客里。

  “琉球国墓地消失是件十分遗憾的事,我希望修复琉球国墓地。”王建说。

  如今,在张家湾镇的张家湾村、立禅庵村、唐小庄村等地,在接受本社记者随机采访的5个人中,尽管年龄从50岁至70多岁不等,皆无人知道他们的附近有琉球国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18 22:37 , Processed in 0.87351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