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2677|回复: 2

[轉載] 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以来的台湾史?

[复制链接]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5-10-10 0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以来的台湾史?
文:石佳音
2015年10月3日



(台当局每年)在重建过后的日本总督府,纪念(前)中华民国开国,显得格外讽刺。
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当下。就台湾政治史而言,任何解释观点,必须能一贯解释以下四个重要事件/史实,才可能成立:
  一、二二八事件在光復后一年多就发生;
  二、党外运动台独化;
  三、国民党独台化,放弃统一目标;
  四、全岛去中国化(绿化),类似太阳花那样的反中运动一触即发。

这四件事,都与(海峡)两岸关係有关。因此,我们必须从两岸关係的基本结构谈起,才能理解台湾的政治变迁。
 在两岸关係史上,有三件事决定了近百多年来两岸关係的基本结构。
一、从1895年迄今两甲子,两岸之间除了二战后短暂的4年以外,不仅长期分离而且彼此对立──先是1895-1945年,台湾被迫编入日本反华阵营,从与中国对立的一面参与了整个日本侵华的历程;后来在1949-1988年,国民党又将台湾作为反共(意识形态)的(美日两国前哨站)基地,使两岸对立加深,甚至彼此隔绝。

二、这种「分离、对立,甚至隔绝」的两岸关係,培育出相异於且对立於中国(大陆)的国族认同,即所谓「台湾主体意识」。

三、这段两岸分离且对立的历史,始於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我们先谈谈前一段两岸分离的历史。
 如果我们将文化传统按照是否需要经由有意识的读书学习而传承,便可区分為「大传统」(须经学习而得的思想)和「小传统」(只需耳濡目染便可习得的习俗)。那么,相对於大陆,台湾社会的中国文化是以小传统为主。这是因台湾社会是移民社会所致。
 在1895年以前,除了明郑(明朝郑成功)政权以外,台湾的汉人大多是因经济原因而渡海来台,带来的中国文化「大传统」较为浅薄。
清廷将台湾纳入版图后,虽然也奖励文风、开科取士,但因台湾本地汉人不热衷读书应考,於是大陆漳泉等地的考生来台“”冒籍应考“”蔚为风气,屡禁不绝。

因此,当日本占据台湾时虽是汉人为主的社会,但大传统根基并不厚实。在乙未割台之役中,许多上层仕绅(进士、举人)因奉旨或不愿臣服於日本而离开台湾。造成的后果有二:
一、在岛上的中国大传统被大幅削弱,对殖民者透过教育体系强加於台湾人民的日本大传统抵抗力降低,这是「(日本)皇民化运动」在台湾比在朝鲜成功的原因之一;
二、台湾失去了全岛性的本土领导阶层,以致在整个殖民时期无法出现如朝鲜三一运动那样的全岛性抗日事件。

日本人深知: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生活工具,它背后有其文化、价值、观点、立场。所以日据时期对台湾人的基础教育(公学校)特别著重日语教育。於是,在日据时期,台湾人只要想要受教育、读书、读报、听广播,基本上只能够从日本人的观点看待世界、中国、日本,和自己。在日据时代成长的台湾人察觉不到这一点,因為他们已经无从对照,不知道中国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

但是,用日文看世界,当然就跟中国对立,因为日本的崛起就是敌对於中国的。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以强兵为富国之本,强兵后的侵略对象就是中国。日本的富强,整个建立在侵略中国的基础上。促成日本经济起飞的第一桶金就是甲午战争勒索自中国的赔款,其后日本的现代化,就是建立在进一步剥削(压榨)、侵略和残害中国的基础之上。
但是,台湾社会自甲午战争后就被收编到日本的世界观里,让多数台湾人变得敌对於自己的祖国而不自知。这个事实,在李登辉当政以后,为了推行去中国化而逐渐能公开讲述。
例如,
(台当局主管)行政事务的新闻局发行的《光华》杂誌在1995年11月号中刊出陈淑美〈回到历史现场:台人眼中的中日战争〉一文,指出:对受日本教育的台湾人而言,「『九一八』、『一二八』及『芦沟桥事变』,是『满洲(事变)、上海(事变)』,及『支那事变』。从词汇到内容,他们与大陆籍老人对战争的理解,显然有所不同。芦沟桥事变,他们体会不到『全民奋起、对日抗战到底』的激昂,南京大屠杀,没人知道日军杀害三十万平民的残暴;相反的,(宜兰老人蓝金兴说:)『学校、机关放假一天,大伙儿分旗子、提灯笼上街去游行,吃红豆包子庆祝捷报』。」换言之,除了到大陆参与祖国对日抗战的极少数人,大多数台湾人只能从日本的观点和立场看待整个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但是,日本并不满足於使台湾人旁观日本侵华,还要积极动员台湾人参与这场对抗祖国的战争。

於是,从1937年起,日本在台湾推行「(日本)皇民化」运动。这场运动,目的在将台湾人从精神上打造成效忠日本天皇的「皇民」。
专门研究皇民化的独派史学家周婉窈指出:台湾人的「中国性」因为皇民化运动而「多少减低了,尤以青少年为然」。
这一段文字看似轻描淡写,却是今日台湾“”媚日“”台独的历史渊源。在皇民化运动中成长的台湾人习惯於从对立於中国的日本观点看中日关係和两岸关係。我的一位朋友的父亲在日据时代被拉去当军伕,送到海南岛修铁路。我在上世纪90年代时曾经听他说:我们被美国打败了。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是战胜国国民,终身都觉得自己是日本人,是战败国国民。
当时我对此种观点还觉得颇為讶异,没想到现在已经成为台湾岛上主流(台独)的标準史观。


当1945年台湾光復时,台湾人民很自然地因为战争及殖民统治结束而高兴,但是他们并不能立即与分离且对立了半世纪的中国大陆人民在心灵上接轨。他们完全没有思想準备,突然从日本手中被丢进中国国民政府的怀抱裡,难免感觉适应不良。并且因为台湾人此前听日本宣传(抹黑扁损),中国就是个落后、不卫生的国家,什麼都比不上日本,它居然打败「大日本帝国」来统治我们,当然看起来很难顺眼。所以「二二八事件」其实起於两岸之间意识底层的国族认同冲撞,在战后百废待举的困难时期,几乎难以避免出事。但此一事件加深了台湾人和大陆人的隔阂,再加上白色恐怖的强化,以致马英九年年要为二二八代表国民党道歉,犹不能免於绿营的批斗。

国民政府收復台湾以后,理所当然地会在台湾推行「去日本化」。但是,国民党的去日本化基本上是失败的。其原因有四:
 一、国民党为了反共,不惜利用、拉拢日本,不但在南京的战犯审判中将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寧次宣判无罪,并请他将参与侵华的日军军官组成「白团」,来台湾帮国民党策划、训练军队反攻大陆(打内战)。为了维繫对日关係,国民党在台湾也长期与本土亲日势力合作,打压具有民族意识的台籍人物(多為左翼的社会主义者)。於是,国民党不仅在1952年的中日和约中放弃了对日索赔,也未清除在台湾的日据时期代表「皇民精神」的建筑、遗址。结果近年来在去中国化大潮中,皇民史观成為主流,这些建筑、遗址又被大量恢復。
 二、在违”宪”的「动员戡乱」和长期戒严下,国民党政权製造的白色恐怖造成大量政治受难者(其中其实外省人受迫害的比例远高於本省人),使「中华民国」对许多台湾人来讲负面印象太强。
 三、国民党在台湾确实曾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包括2013年被大陆引进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最初叫做「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一字之差,可堪玩味)。但是国民党宣扬的儒家思想是秦以后「法家化」的儒家,将原始儒家的”民本精神”大幅淡化。而且,儒家的传承首重身教,二蒋靠违宪戒严和白色恐怖维持统治,讲起儒家的仁、义、礼、智怎麼会有说服力?所以国民党宣扬的中国文化很难感动人。

基於以上三点,台湾人支持国民党的都不见得认同中国,而反国民党的则自然以「不认同中国」为共同心理基础,并很容易反过来认同本省(台湾)人共有的历史记忆:被日本殖民。
於是,本省人为主的党外运动在1970年代兴起,80年代变转向台独,90年代在李登辉主导下开始去中国化,更逐渐显露出其再皇民化的本质。在这样的大潮中,国民党却只能顺应,原因在於:


四、国民党始终坚持无条件反共。两蒋的反共,出於民族主义的成分少,出於一党之私的比重太高,於是成为「为反共而反共」,以不共戴天的仇恨心来反共。结果,不仅不惜与日本战犯合作,而且为了反共而长期将两岸隔绝,丑化大陆的一切事物。如此无条件反共的后果,一方面使国民党在1971年失去联合国代表权后立即转向独台,开始抗拒统一;另一方面「无条件反共」与台独的「反中」、「仇中」难以区分,在事实上為李登辉开始推动的去中国化打下基础。当大陆结束文革动乱、走向常态、逐渐復兴时,受国民党反共教育影响的台湾人(包括外省人)并不是乐观其成、共策统一,反而很容易从习惯性的反共、疑共扩大成反中、仇中,使台独搞的去中国化在这个岛上几乎不分族群地所向无敌,媚日台独成為主流。在这样的氛围下,马英九连自己提出的和平协议都不敢推动,对台湾有利的服贸协议居然还惹出一场学乱,(对日)连抗战胜利及台湾光復70週年都不能堂堂正正的纪念。
 综上所述,从马关条约开始,两岸分隔且对立长达两甲子。半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种下反中仇中的「台独」种子;国民党的无条件反共,再种下「独台」的种子。前者使二二八成为难以避免,后者使台独成长茁壮,最终成为主流。最后在李登辉时期,藉著台独教改将反中仇中的意识藉著「国民教育」灌注到台湾年轻人内心深处,将台湾年轻人自幼教育成「非中国人」。去年7月,蔡英文宣称:「台湾意识」,这个认同台湾、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已经变成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
 最近大陆凤凰网历史频道製作的「走近台湾本省统派青年」纪录片在抗战胜利70年前夕播出。受访的10位台湾籍统派青年显示:「天然成分」可能纠正,台独教改可以破解。但是,要彻底拨乱反正,首先必须正视历史,尤其是正视历史中那些「不愿面对的真相」(inconvenient truth)。唯有真正认识了历史中的前因后果,才能对症下药。




《远望》杂誌总编辑、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中华琉球研究学会理事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度 +6 金钱 +4 收起 理由
小菜刀 + 6 + 4 文章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费尽周折 发表于 2015-10-10 11: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关条约》签署前,李鸿章被日本浪人刺杀,慈禧又觉得放弃台湾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仍一根骨头让倭寇去啃吧。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想放弃自己国家领土,你国民虽愤却伤!台湾,刘铭传苦心经营的中国地没有丢弃,因为台湾人祖祖辈辈和大陆一家亲。如果现在中国在统一问题上捉襟见肘,那么《马关条约》就是凝聚力。三贫三富不到老,中华民族5000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走过来了,没有民族仇恨没有民族歧视,只有包容与“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百年的被欺辱没有转换成“有仇必报”,反而变成中国儒家的“以和为贵”,这是一个有魄力有容忍和承担的大国风范。再看如今的日本,念念不忘曾经的军国主义侵略辉煌,右翼分子无处不在煽风点火的要“回归”。《马关条约》就是这些日本军国主义右翼分子的兴奋剂。
台湾岛的悲哀不是大清王朝的软弱和无力,是当时中国人整体的麻木不仁。台湾人觉得没有祖国的归宿感不意外,因为台湾人从来就没有祖国的概念。
“皇民化”不只是现在台湾人的梦寐,还是现在台湾年轻人追求的方向。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日本殖民台湾是“进入”,日本给台湾带来先进性的农耕和工业,当然,还有李登辉的“民主自由”。没有根就没有发芽,《马关条约》的警醒是:落后挨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菜刀 发表于 2015-10-10 19: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以强兵为富国之本,强兵后的侵略对象就是中国。日本的富强,整个建立在侵略中国的基础上。促成日本经济起飞的第一桶金就是甲午战争勒索自中国的赔款,其后日本的现代化,就是建立在进一步剥削(压榨)、侵略和残害中国的基础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10 21:31 , Processed in 0.562904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