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1029|回复: 11

[轉載] 《邓小平觉醒中国人民的历史照片》

[复制链接]
一片绿叶就是我 发表于 2019-11-12 11: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伟人事迹网近日报道了,《人民日报》1958年10月8日头版文章和照片,而这篇文章和照片,是我早在1958年时就有很深刻印象的,原因是那时我父亲从区里回家时,给家里买了一大包芝麻饼回来,我们吃完芝麻饼后,我就发现了那张报纸头版上就有这张照片。这次我又看到了这照片,我很想原版转发给大家分享,可是我转发不来,就只有抄转文章,照片就无法转出来了,希望大家能谅解!
       编者按
       (照片)这张照片可能令你怀疑人生
       上图有我们熟悉的大人物吗?设看错!小平还有尚昆都在画面中。这可不是一张简单的合影,它挑战的绝不仅仅是我们的智商底线,且挑战了我们的道德底线。我们不想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但却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本文可能会引起部分人不适,但我们有了解历史真相的权利。
       (照片)站在稻穗上的孩子们
       据新闻照片《站在稻穗上的孩子》报道:湖北麻城县建国第一农业社的1.016亩早稻,创造了亩产36556斤的高产纪录。看,稻子长得多么的稠密,孩子们站在稻穗上就像站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似的。
       当已经退居二线的毛泽东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几位小娃娃嘻戏地站在稻穗上的照片时,摇头风趣的说:“娃娃,下来吧,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
       毛泽东还曾说:“吹牛,靠不住的,我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么”!(见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第138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出版)
       (照片)站在稻穗上的大人物
       小平不服,他与一线一号刘主席用 “狗肉汤” 创造的亩产万斤奇迹,岂容已经退居二线的毛泽东怀疑与指责?于是他带上自己的心腹爱将,亲自爬上了亩产11万斤的稻田。你不是怀疑娃娃站不上去吗?我带着林铁\刘澜涛\杨尚昆等四位大人站上去了,有图有真相(见上图),看你还能说啥?
       另据《人民日报》1958年10月8日头版报道:林铁\于彤轩陪同小平\尚昆\刘澜涛来到天津专区蓟县参观亩产11万斤的稻田,并兴高采烈爬上去合影留念。
       当年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曾派专家组来中国,面对 “真能亩产万斤吗”?的质疑,刘主席回答苏联人:“我们只担心没有地方放”。亩产11万斤了,感觉粮食都吃不了放不下了,于是小平当年书记处的名义下令全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2亿亩,造成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严重后果大家都是晓得的!
       根据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吴冷西的回忆,大跃进时退居二线的毛泽东先后五次找他谈话,严肃批评《人民日报》扳道的大跃进高指标和浮夸风,但一线领导就是听不进去。(吴冷西《忆毛泽东》新华出版社1995年出版)
       好在小平当年清晰的照片洗清了泼在毛泽东身上大跃进的脏水,让今天的年青人知道了大跃进时期的历史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11-12 12: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造假先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一片绿叶就是我 发表于 2019-11-13 0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11-12 12:06
造假先驱

       是的!大跃进中造假;“改革开放” 中造假就更是胆大妄为了,说自己是第二代领导人。“第二代领导人” 是哪届党的会议选举的还是任命的?是哪届人大会议选举或任命的?他在党中央担任主席还是担任国家主席?所以,他是一生造假为生。
       “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一切的造假成风,都是由他引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水黄连 发表于 2019-11-13 21: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年谱》:
   1 9 5 8 年7 月 3 日 晨,阅赵紫阳六月八日给中共广东省委的信,写批语,题为《介绍一封信》。批语如下"广东省委书记赵紫阳同志最近率领北路检查团到从化县,经四天工作,给省委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三个问题:一、对早造(3)生产的看法问题;二、群众路线问题;三、大字报问题。这些都是全国带普遍性的重要问题,值得一切从中央到基层的领导同志们认真一阅。
  《红旗》半月刊应当多登这样的通信。这封信的风格脱去了知识分子腔,使人高兴看下去。近来的文章和新闻报道,知识分子腔还是不少,需要改进。这封信在广东党内刊物上发表,由新华通讯社当作一份党内文件发到北京的。其实,这类通讯或文章,完全可以公开发表,无论对当地同志和全党同志都有极大好处。我同意赵紫阳同志的意见,早造每亩能收三百斤已经很好,比去年的二百斤增长百分之五十,何况还有三百五十到四百斤的希望。原先的八百斤指标是高了,肥料和深耕两个条件跟不上去。这是由于缺乏经验,下半年他们就有经验了。对于这件事,从化的同志们感到难受,这种难受将促使他们取得经验,他们一定会大进一步。
  群众路线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全党注意的问题。其办法是从全省各县、全县各乡中,经过鉴定,划分为对于群众路线执行得很好的,执行得不很好也不很坏处于中间状态的和执行得很坏的这样三大类,加以比较,引导第二、第三两类都向第一类看齐,到第一类县乡去开现场会议,可以逐步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但农村有,城市也有,故是全党性的问题,仍然需要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方法去解决。"并批示"小平、彭真、震林、伯达同志:你们看这封信是否可以发表?我看发表毫无害处。请伯达打电话给广东省委,问一下这封信是否已在党内刊物上发表,或者是用单个文件发到各县,或者并没有发去?再则告诉他们,我们拟在《红旗》上发表,他们意见如何?以其结果告我为盼!"赵紫阳的信发表在八月十六日出版的《红旗》杂志一九五八年第六期,题为《从化四日一一给广东省委的一封信》
《人民日报》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新华社 (1958.08.13)
    新华社武汉12日电 湖北省麻城县的早稻生产又放异彩。根据湖北省、黄冈专区和麻城县三级早稻高产验收团联合查验证实,这个县的麻溪河乡建国第一农业社,在一点零一六亩播种“江西早”种子的早稻田里,创造了平均亩产干谷三万六千九百五十六斤的惊人纪录。截至目前,这是我国早稻大丰收中放射出的大批高产“卫星”中的“冠军”,它比安徽省枞阳县石马乡高丰农业社及本县平靖乡第二农业社先后创造的早稻高产纪录高出一倍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水黄连 发表于 2019-11-13 21: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绿叶就是我 发表于 2019-11-13 08:28
是的!大跃进中造假;“改革开放” 中造假就更是胆大妄为了,说自己是第二代领导人。“第二代领导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水黄连 发表于 2019-11-13 21: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一片绿叶就是我 发表于 2019-11-14 10: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水黄连 发表于 2019-11-13 21:20

       对!这就是邓小平(穿黑衣服那个)和杨尚昆(前面戴帽子那个)等几位大人物在当的领导的陪同下站在稻穗上合影,这张照片就刊登在《人民日报》1958年10月8日的头版头条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一片绿叶就是我 发表于 2019-11-14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水黄连 发表于 2019-11-13 21:20

       为什么那么多大人站在稻穗上都不掉下去呢?据当地群众介绍,是用几张桌子放在稻田里,把其它稻田的稻谷移植到桌子周围让稻谷把桌子隐藏在中间,人站在桌子上,拍照刊登在报纸上的。
       他们的造假,那能骗得过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是农民出身又种过地,亩产量多少心里完全清楚。而刘少奇大资本家出身,邓小平大地主出身,他们对亩产量有多少根本不了解,所以,他们认为这样的造假可以蒙骗毛主席相信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水黄连 发表于 2019-11-14 20: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绿叶就是我 发表于 2019-11-14 10:18
为什么那么多大人站在稻穗上都不掉下去呢?据当地群众介绍,是用几张桌子放在稻田里,把其它稻田的 ...

邓小平故里要为清代翰林祖先恢复“德政坊”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24日17:16 四川新闻网-四川日报
  本报讯 记者昨(23)日从成都市文化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获悉,由该公司负责设计施工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建设工程”中的德政坊工程于本月8日奠基,并于近日全面动工。这是该公司承担的小平故居保护区建设工程中的“德政坊工程”、蝉房院子、清水塘石拱桥和神道碑四项工程中最早动工的一项。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恢复新建的德政坊建在老牌坊原址上,用广安青石制作,建成后
高12米、宽10米。据了解,德政坊位于小平故居北东约300米处,是当年小平到协兴北山小学堂读书的必经之处。邓家祖先邓时敏在会试中考中进士,入翰林院,授以编修、侍讲学士,他一生刚直不阿、政绩斐然,告老还乡后,卒于家,诰授通奉大夫。为表彰他的德行,嘉庆皇帝下旨为其在家乡敕造了神道碑和德政坊。牌坊村因此得名。文革时期,德政坊被炸毁。牌坊村也曾三易其名,改为“伟大大队”、“反修大队”,1978年以后应村民要求恢复了牌坊村村名。
  德政坊工程是广安“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建设工程”的核心部分之一,恢复德政坊可寻访、纪念小平同志青少年活动的足迹。为恢复邓小平故居的这一文物,相关人士实地考察,走访了当地年纪比较大的村民,详细了解德政坊历史,并搜集全国各地大量牌坊资料。他说:“施工技术将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文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牌坊上的人物、动物、花草、文字图案采用中国传统雕刻技法制作。工程将于明年上半年竣工完成。”(本报记者张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水黄连 发表于 2019-11-14 21: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网>>文化>>城市地理>>人文地理

(名居探访)
亲切自然的小平故里
李汉城 文
2006年01月05日08:35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url=]关闭[/url]
    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里,坐落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

  牌坊村距广安市7公里,这里的邓小平纪念馆园区面积约830亩,园区大门前竖有一块长方形紫红色水磨石石碑,上面用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着“邓小平故里”五个白色大字,石碑两旁的太湖石把入口处点缀得庄重雅致。园区是国家一级园林标准,5米多宽的石板大道,有电瓶车行驶其间,给人一种宽敞清幽、赏心悦目、自然和谐之感觉。园区包括了邓小平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共有清水塘、洗砚池、神道碑、德政坊、放牛坪、蚕房院子等18处景点。园内树木葱茏,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罗干等领导人,都在园内植下树木。园区内共有各种植物150多种,500多万株(丛),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在一个三面环山、绿树环抱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邓小平铜像,他身穿短袖衬衫,坐在藤椅里,左手好像在默数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显得庄重肃穆、慈祥亲切。许多参观者长时间地凝视着这位为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立下丰功伟绩的伟人,久久不愿离去。

  由江泽民题写馆名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采用了川东民居特色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它寓意了邓小平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该馆左面的建筑,采用了“三个斜坡层面”的式样,三个上下的起伏屋顶格式,寓意了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设计独特,含意深刻。该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共分为“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永远的小平”6个部分。展馆内既有众多的图片,又有许多原始文件,还有邓小平使用过的物品,小到他最后穿过的一双黑面圆口布鞋,大到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他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时乘坐过的大型红旗牌轿车。在第三部分展室“艰辛探索”的前言中,有邓小平本人的一段话,内容是:“从1956年起,我就当总书记。那时候我们中国挂7个人的像,我就是一个。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前,工作搞对的,有我的一份,搞错的也有我的份。———邓小平。”这段话展示了邓小平为人坦荡、实事求是的人格魅力。在展出的实物中,有两件物品引起了人们的特别注意:一件是法文印刷的《劳动工卡》,是邓小平1920年17岁时在法国一家工厂打工时使用的“工卡”,在时隔84年之后,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时,作为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礼品赠送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另一件是一块黑皮表带白色瓷面显黑字的瑞士手表,时针停留在1997年2月19日21时08分,这是邓小平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人们在这块手表前,深情地默念这位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划时代巨大贡献的伟人。陈列馆内有世界一流技术的电影放映厅,播放着纪念影片《您好小平》,厅内座无虚席,场场爆满。

  邓小平故居是一座三合院,当地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15载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该故居占地833.4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平方米,有17间房,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40多年。故居系穿斗木平房,青瓦粉墙高门坎,古朴典雅,具有典型的川东风情特色,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都居住在这里。故居内还保存着床、桌、凳等生活用品,其中有一张邓小平父母生前用过的雕花红漆贴金老式大木床。故居出口的宽敞大道上,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名叫“德政坊”,是清朝嘉庆年间为表彰邓小平的先祖邓时敏的功德由朝廷赐造的。

  距故居东3公里,从公路边沿石阶而下是佛手山墓地。该地三面环山,满目翠绿,视野开阔,景色宜人,邓小平祖辈均安葬于此,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小平故里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从2004年8月22日对外开放以来,每日到邓小平故里来参观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平时每天有上千人,周末可达三四千人。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那天,参观者竟达到20万人次之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1月05日 第七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一片绿叶就是我 发表于 2019-11-16 1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水黄连 发表于 2019-11-14 20:44
高12米、宽10米。据了解,德政坊位于小平故居北东约300米处,是当年小平到协兴北山小学堂读书的必经之处。 ...

       可惜很少游客去而冷清。记者为此而采访当地群众,当地群众对修绾不满,更主要还有邓的家史丑闻是当地最为清楚的。所以,据当地群众介绍: 邓小平自小离家后从未回过家乡,因为没脸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一片绿叶就是我 发表于 2019-11-16 10: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水黄连 发表于 2019-11-14 21:12
[/td][/tr]

       络绎不绝?这就是吹牛了。
       我看有个记者因游客少而冷清专门去采访当地群众,而群众介绍了邓家的丑闻(邓的父亲是当地一霸,也害死不少穷人;邓的父亲娶了几个老婆,小平是大老婆生的,由于自己不正规被歧视而出走,出走后到死都没回个家乡)。另外,邓馆占地拆除不少老百姓的住房,引起老百姓仇恨,而且全国人民对他更是反感。去的只是少数富人,所以冷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18 15:16 , Processed in 0.513648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