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837|回复: 1

[轉載] 黄家祥:闽南与琉球

[复制链接]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6-4-28 11: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闽南与琉球
作者:黄家祥    ,文章来源:闽南日报

二次编辑:猎户人  



核心提示:
琉球位于福建以东洋面,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
从1372年(明太祖洪武5年),琉球中山王向明洪武皇帝”奉表称臣”,直到1879年(清德宗光绪5年),日本(单方面)灭中国藩属琉球国、(擅自)改置日本殖民地冲绳县,中国明清皇朝与这个岛国的宗藩关系延续了500多年,其间福建省福州是琉球王国那霸通华的唯一口岸。在特定的历史、地理背景下,闽南于两国友好交往有着突出的贡献,民间的血缘、商缘、文缘亦非同一般。


迁徙与遗传
琉球,地界万涛,由蜿蜒上千公里的列岛组成,若虬浮水中。
明洪武五年(1372年),当大臣‘杨载’奉明太祖之命往致国书时,接见他的琉球中山王尚-‘巴志’其祖上便为闽籍,之后,琉球来华的使臣则“多系福建逋逃之徒”。由此可见,至迟在宋代,已有闽人迁徙该岛。明初的琉球,尚处战乱中,相当贫穷落后,岛民“缚竹为筏,不驾舟楫”。
为便于两国交通,明太祖先是慨赠巨舟,复于洪武二十五年,应琉球之请,赐“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因福建沿海“素通番舶,其人多谙水道,操舟善计,皆漳泉福宁人
漳之诏安有梅岭、龙溪、海沧、月港,
泉之晋江有安海,
福宁有桐山……
船主、喇哈、火头、舵公皆出焉”。
中山王将其安置在王城附近的唐营(俗称“久米村”),“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贡谢之司;习海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 数十年后,是处闽式房屋鳞次栉比,成为琉球四大邑之一。


  
据《球阳》载:
“洪武以来,唐营之人,或入闽,或赴京,读书学礼,不定回限,通于诸书,达于众礼,待精神日后归国”。还有一些人,则来闽拜师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这些人学成回国,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闽人三十六姓中蔡姓的始祖蔡崇,乃泉州府南安县人,宋朝鼎甲、端明殿大学士蔡襄之后。其11世孙蔡温出生于1682年,15岁中秀才,19岁任通事。27岁被国王任命为“进贡存留役”,驻福州负责涉宗主国事务3年后,回国出任琉球世子‘尚敬’的教师。次年,国王去世,尚敬继承王位,蔡温被任命为“国师”,后位居“三司官”。蔡温博学多才建树良多。曾继其父蔡铎修编《中山世谱》,并任史书《球阳》总编。
(今日本殖民地)冲绳县现任知事‘仲井真弘多是蔡温的后人。


到明万历朝,闽人三十六姓因丁口不旺或死于海难,以及年老归闽之故,出现缺姓。
琉球国王请求中国再赐姓,于是又有人“奉旨迁于中山,以补三十六姓。” 其时出任通事、朝贡之类的漳州人王立思、阮明、毛国鼎等,后人在琉球落籍定居。王立思是漳州龙文区上苑村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被安排住“唐营”,多次护送高级官员往返中国,后裔数千人,改用小渡、国场、大田、新崎等姓氏,族人几次回来寻根谒祖。明末清初,国王又安排本国有闽人血统及婚合的姓氏迁入久米村,再补三十六姓之缺。数百年间,琉球贡船的大夫、长史、都通事、通事、伙长、直库,几乎都由闽人担任。


  闽南人还有因故滞留琉球,而被委以职务的。如万历二十二年,中山王尚宁差人进贡迷途,明廷派漳人阮国护送回国,尚宁赐阮国“都通事色目”;漳人黄某被虏掠到倭国,幸乡亲凑银两赎身,万历二十五年逃入琉球外山,次年中山王世子尚宁派遣报信船往中国,委其担任管船冠带舍人;漳州人林元流落琉球,被充任为看针舵工;还有龙溪人陈华,万历四十五年遭台风飘至庆良间,越二年充都通事特遣赴闽。


  历史上,中国文化对琉球有着多层面的影响。100多年来,尽管日踞当局处心积虑涂抹中国痕迹,但还是有所存留。就以闽南有关者而言,如雕刻,一些石雕、木雕带有闽南风格,琉球圆觉寺的石雕群即出自惠安匠人。其他:如音乐,琉球的三味弦系由闽南音乐蜕变而成;如绘画,漳人陈惟邦、陈少逸父子促成琉球绘画技巧、寓意的转变。而存留较多的,还是民间风俗,如尊孔圣、敬妈祖,过农历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送神迎神、赛龙舟、盂兰盆会和踏青、拜月、登高、祭灶,以及讲究阴阳、风水,用“石敢当”、“风狮子“止煞;又如饮茶、做面食、爱吃多油菜肴的习惯……琉球的一些作物如甘薯、荔枝、甘蔗、冬瓜等也是从闽南引去。


  册封与朝贡


  在中国的藩属国中,琉球当称关系较密切的一个。500多年间,我国派往琉球的使节共有30多次,举行了23次册封;琉球使团来华达884次,其中明代537次,清代347次。而历次来往使船发泊的口岸皆在福建,明成化八年(1472年)前设于泉州,之后移置福州。


  不少册封使留下了使事记录,其中潘荣所著《中山八景记》,为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部册封使录。潘荣乃龙海颜厝官田村人氏,进士出身。天顺六年(1461年),琉球国中山王三子尚德遣陪臣来朝,为两年前逝世的父王尚泰久告讣,并请封袭继位。潘荣时任吏科给事中,明英宗念其为人“宽平和易,不言人过,而风规肃然,遇事无所苟,纲厘目举。”钦定册封正使。在京领命后,潘荣依例到福建筹备造册封舟,招募兵丁,并延请文士、僧人、医生、天文生、书画家、琴师及工匠做从客。天顺七年六月,一切就绪,乘一艘大型封舟,于福州马尾港起航,航行七昼夜到达琉球国。遵旨谕祭故王尚泰久,并册封世子尚德为中山王。在停留守候信风期间,他细心访查,发现年轻的嗣王虽然“资质敏捷,才利过人”,但“知谋自用,不纳贤谏,巧言饰非,擅杀良民”。因此,潘荣多次劝说新王广开言路,省刑薄敛,治好邦国。惜尚德未纳良言,六年后琉球果发生宫廷政变。潘荣于十月回朝复命,累升至南京户部尚书,殁后追赠太子少保。明王朝出于政治考虑,通常不选福建人任册封使,潘荣算是例外。清代则无此禁,八次册封琉球,由闽籍官员担任册使的四人。


  琉球来华使团除进贡者外,另有接贡使、庆贺进香使、谢恩使、报丧使、请封使、接封使及护送难民的使臣等。明代琉球进贡使团人数多为150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后,清廷恩准增至200人。使团人员由福建官员负责安排在驿馆休整,同时督抚上奏皇上,择日起程进京。按规定,“正副使从人十有五名入京,余留边听赏”。使团人员每人每月给米三升,蔬薪银五分一厘;跟伴水梢每日给米一斤、盐菜银一分。回国之日另给行粮一个月。据明清《礼部则例》,琉球使臣进京,福建地方官须委员伴送全程。沿途各地方官必须负责各自境内使臣的行程、车马、食宿,并派专人护送与交接。使臣回程仍与进京时一样,由闽省伴送官陪同。“贡使回国,由各该省伴送官护送行兵部换给勘合,经过各省仍邻委干员更递护送。”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廷下旨,规定外藩使节“务于十二月二十日以前到京”,参加元旦庆典,若未能依限到京,伴送官将受到惩处。


  从福建到京城,一来一回行程万里,伴送使臣的官员之辛苦可想而知。福建地方官员大都能尽职、不辱使命,更有以身殉职者。如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琉球贡使紫金官毛国栋,副使正议大夫毛廷柱,都通事郑文英,从人20名,土通事1名等来华,就由厦门海防同知黄奠邦等负责伴送。途中,都通事郑文英及从人一名重病,黄奠邦给予悉心照料,但由于条件限制,最终病故,虽受此耽误,黄奠邦一行依然在十二月初五日准时到京。不辱使命。又同治九年(1871年)琉球国王派贡使耳目官杨光裕,副使正议大夫蔡呈桢,都通事蔡呈祚等来华。由泉州知府章倬,惠安县知事吴同盛负责伴送。由于隆冬风雪,路冻难行,尽管一路催趱,仍未能按时抵京。鉴于闽南官员一向勤勉负责,皇上“著免其议处。”


  琉球使臣在华病故,朝廷概以厚恤,道光时“照例给与棺价银贰拾两,恤银叁百两”,交付该家属承领。使臣王怀楚病故,康熙帝特颁旨祭葬,并撰碑文。琉球人在闽墓葬,有些被完整保留至今。


  官贸与民贩


  琉球地理位置优越,却长期商贾难通,导致“东瀛之岛凡十数而琉球最贫”。随着中琉建交及闽人三十六姓介入,局面很快改变,成为“海舶行商为业”、“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的贸易中转国。


  中琉贡赐贸易几与明清相始终,据《明实录》载,仅1372年至1472年,琉球经泉州直通口岸入贡就达248次。所得大明皇帝赏赐,超出贡品价值数倍或数十倍不等。货物除部分作贡品外,还可于泉州来远驿、京师会同馆内与华商交易,离开时则从中国采办货物转售他国。福建市舶司“遴委贤员验明入馆,如募妥实商人公平交易,官为存案,倘有勒肯稽延照律治罪,监看之员如敢徇隐立即查参”。 中琉贸易的开展,闽人三十六姓功不可没。 据琉球《历代宝案》载,尚巴志王至尚质王(1422~1668年)在位期间,共有27姓824人参与其中。


  大凡外国入贡,往往有批次、额度之限,本来规定琉球两年一贡,然王室为利益计,一年来二、三次,且货物多进少报。据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奏陈:“乾隆八年贡船来闽,每船亦上报银五千,而查其返棹货册,约计不下十万两”。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月,琉球2艘贡船至闽,报称“共带银一万两置买货物”,但实际“带银两竟十倍于所报之数”。琉球国在贡赐贸易外,派遣的庆贺进香使、谢恩使、报丧使、请封使、接封使等,也顺便带货交易,不会空船来回。诸如此类,官府并不加计较,所谓“情不可却也”。


  琉球利用中国政府在海禁中对其网开一面,上下其手,左右逢源。琉球王船不仅往来那霸与泉州、福州之间,而且出入东洋、南洋一些国家,将从中国获得的物资卖出同时又采办货物卖给中国。中国海禁愈严,琉球来贡愈频,反之则稀,故泉州100年接待贡船次数多于福州400年。由于“惟琉球入贡,一关白之,而航海商贩尽由漳、泉。”这种朝贡活动,客观上使闽南地区得以纾解海禁对民生的影响。


  从现存的清单看,明宣德五年(1430年)贡品是金缎2疋、金纱3疋、白缎20疋、刀剑5把、大号蓝色花瓶20个、小号蓝色花瓶400个、小号蓝色碗2000个。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有金银罐、金银粉匣、金缸酒海、泥金彩画围屏、泥金扇、泥银扇、画扇、蕉布、苎布、红花、胡椒、苏木、腰刀、火刀、枪、盔甲、马、鞍、丝、绵、螺盘,额外增加的朝贡之物无定额。因皇帝让把奢侈品免去,只要土特产,以后的朝贡中,就只有马及熟硫黄、海螺壳、红铜等。中国政府所给的赏赐,通常有丝织品、瓷器、金银器和钱钞。


  中国与琉球交往,经济上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重政治互信、文化交流,而日本则不然。1609年,日本军队入侵琉球,一路杀人放火大肆抢劫,首里城宫殿和那霸金库所积存的金银、丝绸、珍贵物品和典籍悉数扫尽,逼迫尚宁王答应每年交纳贡米六千石、芭蕉布三千段、上等布六千段、下等布一万段、唐芋一千三百斤、绵子三十石、棕榈绳一百捆、黑网一百条、牛皮二百张、席子三千八百张。一位琉球知名人士感慨地说:“六百年来,中、琉交往,中国从未自琉球取得一钱一物。中国对琉球一向是予而不取,而日本则恰恰相反,取而不予。”


  同官营贸易相比,民间的贸易规模更广、时间更长。从琉球群岛出土的大量宋代闽窑青瓷器分析,说明当时已有闽商涉足。“琉球圣人” 程顺则1708年撰写的《指南广义》,记录明初《三十六姓所传针本》内容,上有福建往返琉球的针路及“钓鱼屿”等望山。亦可证早在明代之前,闽人就熟悉此航道。入明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从国防考虑,诏令禁民私自出海。然而,还是不断有人十百成群,通过琉球闽侨,交易东南海国。使得明英宗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命刑部出榜约福建沿海居民,毋得收贩中国货物、置造军器,驾海交通琉球国”。入嘉靖朝,走私之风更炽,诏安梅岭港、龙海月港成为重要走私港口,武装走私集团亦应时而生。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漳州人陈贵等率由26艘船组成的船队到琉球贸易,可见规模不小。清初,朝廷也实行海禁,但海商“厚贿守口官兵,诸通郑氏,以达厦门,然后通贩各国”,“其中经琉球往日本的航路上,舶船络绎,航海人员多为漳人”。


  救助与协防


  帆船时代,开航须视风信,从闽南往琉球在农历三至五月;回程则在农历八至十月。往昔不论是从泉州还是从漳州出发,均须经平潭北之东痒岛出外海,过台湾北端之富贵角。而后沿鸡笼山、花瓶屿、彭佳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姑米山、麻山、马齿山至琉球那霸港。从该港返漳、泉大体顺原路。航道所经为台风多发海域,时有海难发生。仅清乾、嘉、道三朝,就有海难事件记录283起,其中渔船漂至福建的70起。


  明清两代皆订有对外邦漂风难民救助条款。明廷规定:遇琉球难船漂失到境,“当蒙验实,官给豢劳费,驿道送至福建本省,逐名安插柔远驿舍,照口支给,虑饥给养,念寒授衣”,保证难民“无忧冻馁,完原到国”。清代规定,难民以到闽之日始,如系贡船遇风,正副使每员日给廪银二钱;夷官每员日给蔬、薪银五分一厘,口粮米三升;跟伴水梢每名日给盐、菜银一分,口粮米一升。其他遭风难民则每人日给米一升,盐、菜银六厘。起程返国之日,按名另给一月行粮。乾隆朝上谕加意抚恤琉球难民,于是闽省在上述待遇外,另每名发给蓝布四匹、棉花四斤、茶叶一斤及灰面、烟各一斤,并于留馆接贡水梢内拨熟识海道者2人,帮难民驾船归国。如乾隆十五年(1750年)琉球国一船32人被风刮到漳州电白,翌年又有19人遇风船漂漳州铜山:乾隆二十年再36人乘船遇风暴,在厦门头吊礁漂着。闽南地方官皆予妥善处置。每当琉球难民遣归,其随带货物进出关时海关循例免税,福建布政司具咨文知照该国。为表感谢,琉球国王往往派谢恩船专程来华。同样,闽南船只遭遇恶劣气候漂流到琉球,也会得到救助。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太仓、泉州等处商民先后有十条船漂至琉球,国王遣都通事阮超群(漳州阮氏后裔)将船身坚固的林仁兴等六船商人130名送回福建,乾隆皇帝为此赏赐阮氏缎12匹、锦2匹。乾隆五年,泉州同安人王同兴等21人到山东收买柿饼、核桃,返回时在洋面遭飓风,漂至琉球麻姑山,船只毁坏,人被捞救送往中山,“照例发馆安插,仍委官按日量给廪饩养赡,且赐衣服等件”,让其顺搭贡船归国,中国政府对此义举亦予嘉奖。


  1852年3月,美国包恩号货轮满载被诱骗的410名闽南华工,自厦门开往旧金山。当船驶近琉球时,船长下令将数十名生病的华工丢弃海中。华工奋起抗争,控制该船,船在驶至石垣岛崎歧洋面触礁。华工受到当地民众,美国人引英舰轰击,抓走23人。琉球国王派官员前往石垣岛慰问,安排遇难华工食宿治病。当地民众亦热情接待,并殓棺安葬92名染瘟疫亡故者。国王世子派船送华工回国,途中遭遇海盗,仅余125人生还。


  历史上,中琉两国曾共同应对倭患。明洪武七年(1374年),大败倭寇于琉球大洋。1557年,“倭寇自浙江败还,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至是送还。”万历年间 ,尚宁王派遣在琉闽南人王立思、蔡廛等,三次来报倭情。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进而图谋侵华。在琉球做生意的同安人陈申与琉球长使郑迥谋,具情预告,明廷得以从容应对。入清后,中琉继续保持宗藩关系及经济文化往来。日本明治维新后,胁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关系,遭到拒绝。1875年8月,琉球王尚泰在答复日方的信中道:不能“忘却中国累世之厚恩,失却信义”。


  当日本吞并琉球国将其改为冲绳县时,琉球臣民发出血泪抗议,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在北京自杀,抗议日本侵略。日据政权不但处心积虑消抹该国过往历史及中国痕迹,而且利用战争机器摧残当地土著岛民。如1945年1月,日寇牛岛满中将下令在冲绳挖工事,驻军第32军将首里城古王宫、宗庙乃至琉球人的祖坟都变成碉堡战壕,琉球国的珍宝甚至先人尸骨都被破坏。等到6月21日美军占领冲绳时,整个岛屿变成一片灰烬,1/4的琉球人被日军裹胁集体“玉碎”(自杀),数百年文物余者寥寥。


  1945年日本战败,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只能保有本土四岛”,之前它以武力吞并的琉球列岛应当交出,恢复原中国宗主国的蕃属琉球,应当交出归还给予中国政府接管,在一个中国宪法框架内成立中国琉球特别行政区,让琉球人自己治理琉球。。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度 +20 金钱 +20 贡献 +20 收起 理由
兰色凡尘 + 20 + 20 + 20 文章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兰色凡尘 发表于 2016-4-28 12: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球位于福建以东洋面,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
1945年日本战败,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只能保有本土四岛”,之前它以武力吞并的琉球列岛应当交出,恢复原中国宗主国的蕃属琉球国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17 12:30 , Processed in 1.04780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