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955|回复: 15

[原創] 慧眼818《中国七十年发展----“十大动力”!!!》

[复制链接]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09: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七十年发展十大动力!


1;国家统一;

2;社会主义制度;

3工业化;

4;人民勤劳;

5:党的领导;

6:人口红利;

7:土地财政;

8:投资拉动;

9;开放出口;

10:学习型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10: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彻底的改革开放为经济现代化铺平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8-12-29 08:47:58



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征途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中评社北京12月29日电/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近35倍。

  经济参考报发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文章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成功有四个因素非常重要。一是政府和自由市场的有效结合,通过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同时激发了底层活力,合力建立一个大规模市场,使得大规模生产和产业的崛起成为可能,进而完成工业化进程。二是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布局,逐渐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三是持续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激发经济主体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四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宏观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根据数据模型预测,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时候,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可达到3.5万国际元。这是高收入国家大约在2000年前后达到的水平。

  文章分析,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征途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完成工业化进程后,如何保持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2014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大概是美国的43.3%,发达国家达到现代化水平时,即人均GDP3.5万国际元的时候,TFP大概是美国的80%到90%。如果2035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要达到美国的65%的话,每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要比美国高1.95个百分点,即全要素生产率年增速要达到接近3%。另外,2035年,若希望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假定届时GDP增速是4%,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则需要至少每年1.6%。

  第二,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2035年当人均GDP达到3.5万国际元的时候,中国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占3%,工业占32%的,第三产业占65%。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保持比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我们需要保持一个GDP占比较高的制造业,不能让产业空心化。

  第三,劳动力的重新配置。经济学认为,农业就业人口将越来越少;工业就业人口在工业化过程中逐渐上升,但最终会降下来;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将不断上升。预测,到2035年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低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就业占比分别为4%、26%、35%、35%。到2035年,农业的GDP占比可能只有3%,只有4%的就业人口。现在占到整个就业人口27%的农业就业人口将不得不向第二和第三产业重新配置,第二产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将上升。

  第四,未来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2035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33%-36.9%,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23%以上,达到3.4亿。人口老龄化带来诸多问题,在消费端,对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等提出很多要求,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储蓄率的下降,这对中国未来实现较高水平的投资会带来不利影响。

  第五,城乡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这里面最大的变化是城镇化率的上升。我们做了一个谨慎的预测,2035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5万国际元的时候,城镇化率将达到74.4%。这意味着未来十几年里,中国将有2.58亿人由农村迁到城市,剩下3.69亿的人居住在农村,其中2亿以上是60岁以上的人,对应着第一产业大约3%的GDP占比。

  第六,如何应对高端人才缺口,提升研发效率。未来中国发展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培养这么多高端人才,从而改变经济增长动能,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近些年,中国研发投入规模逐年增加,2015年研发占GDP的比重已达到2.1%,基本相当于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也要看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5万国际元的时候,研发水平也是比较高的。日本在2016年就明确提出研发支出占GDP的4%以上。日本还非常重视基础科学、基础技术研究,2001年,日本提出要在21世纪前50年获得30个诺贝尔奖。过去十来,日本基本每年都有人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中国的研发对基础科学和基础技术的投入仍然不足。未来如何提高在基础科学和基础技术方面的投入?如何提升研发的效率,摆脱产业供应链关键环节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形成产业供应链上的相对闭环?研究发现,中国研发的GDP占比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达到90%以上,提升研发的GDP占比,优化其结构非常重要。

  第七,中国未来投资还有很大的空间。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资本存量(含建筑),合在一起大概也只有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时水平的1/3,这意味着未来十几年中国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但是,如何提升投资效率,提升投资资本收益率将是不得不长期面对的挑战。

  文章指出,要解决上述七方面长期挑战,只有依靠更加彻底、更加果断的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要求我们,未来要以更加彻底的体制改革和更有效率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基础科学和基础技术投入,再加上大力发展若干大工业,保持一定比例的制造业,以此实现较高水平的TFP增长;与此同时,迫切需要进行要素市场改革,让市场在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分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实现国家战略和自由市场更有效的结合,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重新梳理中国的人口政策、城镇化战略、大力保护企业家精神,大幅降低企业税负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10: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猥琐的美国
2018-12-29 03:18:01大公报 作者:施君玉
字号
分享
猥琐者,举止扭捏、拘束、不自然也。凡猥琐之人,皆体貌气质不佳,内心阴暗狡诈,行为龌龊粗暴,给人一种不好的观感。岁末年初,回头看美国,昔日“世界一超”正在失却应有的大国“范儿”,形象变得越来越猥琐。

过去,美国还是讲究尊严和形象的。打伊拉克,灭塔利班,围剿“基地”,美霸气十足,气吞山河,虽在其中暗藏“私货”,但也算得上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现在,美少了份“自信”,却多了些狡诈。许多事不再摆上枱面,却在背后搞小动作。如在对华关系上,美除出尔反尔、轻诺寡言外,还常常背后插刀,各级高官所到之处,竭力渲染“中国威胁”,挑唆双边,搅浑南海,甚至用上了“毒丸条款”,干了许多鄙陋卑劣的勾当。就连从叙撤军,美也要睁眼说瞎话,找个“ISIS被消灭”的借口。

过去,美国还是讲究规则和秩序的。联合国、北约、欧盟等等,虽常被美玩弄于股掌之间,但必要时还要当旗帜打,否则内心会有不安,总感到名不正言不顺。现在,美已无所顾忌,一言不合就“退群”、“毁约”,把国际社会搞得天翻地覆。迄今为止,美已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全球移民协定、伊朗核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联盟、维也纳外交公约强制解决争端之任择议定书等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未来还要废除《中导条约》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可能会退出WTO,甚至联合国。美国的逻辑是“合则用,不合则弃”,简单粗暴,全然不顾外界观瞻及影响。

过去,美国还是讲究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的。美深知干涉他国内政、玩弄“颜色革命”,是不光彩的鸡鸣狗盗之事,总要披上件民主、人权的华丽外衣。现在,美已不再伪装,“普世价值”一文不值,弃若敝屣。特朗普在国内外的民主、人权纪录劣迹斑斑,身下一屁股“屎”臭气熏天,却仍不忘搞“双标”、“多标”,对他国说三道四,批专制骂滥权,动辄惩罚和制裁。

过去,美国总统还是讲究包容和胸怀的。作为大国最高领导人,总统选才、用人看能力,慎之又慎,即便分道扬镳,人情、友情还都在。现在,特朗普用人唯一标准是“忠诚”,正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两年下来,白宫“走马灯”般换将,当年一起打江山老臣悉数离去,不离不弃的只有第一夫人、女儿、女婿等几位“家臣”,以及任何情况下都会逆来顺受的“愚忠臣子”。

有猥琐之人,必有猥琐之事。猥琐的君主,往往会造就一个不可理喻的国家。霸道,令人生畏,猥琐,让人生厌。2018年的美国,集霸道与猥琐于一身,正变得越来越可怖,越来越不可预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片绿叶就是我 发表于 2018-12-29 17: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17: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明年将走出底部       
http://www.CRNTT.com   2018-12-29 09:01:14


  中评社北京12月29日电/中国经济走出“底部徘徊”阶段现曙光
  
  2012年底,笔者提出中国经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底部徘徊”阶段论断。中国经济转型“三期叠加”的界定,实际上只是转型期中国经济运行的表象;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中国经济完成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位置的重塑,以及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的分工调整。转型道路的漫长,决定了中国经济会经历较长时期的“底部徘徊”阶段。

  从经济增长动力角度,经济转型是经济体主动将旧增长动力转换到新增长动力上的过程。转型过程中,新增长动力的培育通常要慢于旧增长动力的放弃,因此,经济转型必然伴随有经济增速“下降——走平——回升”的三个不同阶段。在整个转型期间,经济增速会有2次拐点、2次转变过渡期。中国经济自2012年进入走平阶段后,目前已在底部平稳运行了6年,从国际经济格局演变态势和国内经济运行格局演变态势看,中国经济2018年已临近“底部徘徊”阶段尾声,预计2019年将走出已延续6年的底部时期。

  从经济成长的阶段论角度,经济转型使中国经济由起飞阶段发展到成熟阶段。从5-10年的长期视野看,中国经济仍然处在经济起飞阶段的后半期,但是经济增速将从前半期的高速下降到中高速。

   国际经济现新格局迹象渐趋明朗

  虽然当前国际经济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化,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方向未变,变的仅是发展的形式和路径。2008年金融危机前,全球经济和金融按照货物、金融的双闭环方式循环。在国际经济格局中“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的定位和分工,是大家熟悉的模式。这一单向循环模式显然注定有走到头的宿命。但在维持阶段,却是中国等生产国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实现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危机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重构经历了“脱钩论”与闭环位置“变换论”的争论,近几年的发展表明,国际经济不会“脱钩”,各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也不会是简单的“互换”。2016年后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表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群”虽然矛盾增多,但各国积极建“小群”的趋势却并未减,显然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多边主义倾向正在得到强化。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看,区域一体化是第一步,区域一体化规模扩大后才会升级到全球化。2008年前,各区域经济体争相外延扩展,力图使本组织扩展为全球性组织;2008年后,国际经济格局先是经历了一段混乱期,国际社会甚至一度怀疑欧元会解体,但2016年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趋势是,全球化停顿甚至面临倒退威胁的同时,更多的区域一体化得到了发展——中美双方都在努力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各类区域经济组织,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美国退出TPP和另建“美加墨”新贸易协定等。

  中国投资增长 新动力逐渐形成

  现阶段,中国经济的第一增长动力仍是投资,中国经济仍然是投资型经济体。中国经济在底部阶段增长的乏力表现,实际上是投资持续回落的结果。从中国投资的构成看,工业投资(主要是制造业投资)占据了近1/2的份额,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占了1/4-1/3的份额。工业投资显然具有顺周期性,主要由民营企业驱动,对民营经济前景预期直接决定着这部分投资前景的预期;尽管2018年制造业投资已表现出了显着回升的趋势,且远高于整体投资增速(超出50%以上),但由于民营经济运行困难的局面,使得市场对这部分投资增长预期反常向下。对于房地产投资,出于严厉调控下对楼市泡沫前景的忧虑,市场对楼市投资的预期也是向下;实际上,中国经济进入“底部徘徊”结构后,中国房地产投资在中国投资中的份额处于逐渐下降态势,自进入底部之初的约1/4,下降到了约1/5,投资增速自2016年呈现了回升走稳的态势,投资增速水平处在高出整体投资水平60%以上的水平,即10%左右;按近2年的平稳增长态势看,这一增速可看作是现后城市化阶段,已下台阶了的、稳定的增长水平。对比基建投资,近2年投资持续下降的局面,直接拉低了整体投资增长,进而使得经济持续维持了“底部徘徊”状态。对于基建投资前景,市场认为,基建投资是政府主导投资,受政府债务可持续增长的制约,未来增长将继续萎缩。实际态势看,基建投资占比在中国经济进入底部后逐渐上升,现已占到近1/3,投资模式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管理下的PPP,政府债务制约因素实际上已大为下降。综合PP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看,2010年PPP开始进入政策视野,2014年开始大规模推广,2015年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2017年进入成熟后法制化轨道;2018年基于前期的PPP高速扩展情况,政府结合债务管理对PPP项目库进行了清理规范整顿,使得基建投资短时失速,由2017年底的超过17%,下降到9月末的近0、甚至负增长状态;进入四季度后,PPP清理工作结束,PPP重新启动,基建投资回升,并带动了中国整体投资增速回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17: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明年将走出底部       
http://www.CRNTT.com   2018-12-29 09:01:14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国投资低迷的基础是工业投资不足。从现象上看,中国投资近几年的回落,是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回落的结果。经济现象给市场的直观感受是:楼市调控和城镇化进程本身的放缓,带来了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的回落;由于基建投资主要是政府主导投资,政府投融资能力受制于债务问题,导致了基建投资的回落。从投资增长速度变化看,中国整体投资增速远低于楼市和基建投资增速。可见,中国当前的投资低迷态势,主要是具有顺周期特征的工业投资低迷的结果。

  更为深入的经济学分析,从国民经济循环的角度,投资=储蓄,中国近几年投资持续回落的态势,正是储蓄率和储蓄增长双下降的结果。在同期社会消费增长也逐步放缓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下降,主要是房价高涨带来按揭支出刚性增加的结果。由于高房价构成了中国家庭的现实压力,导致居民既不敢消费,也无法储蓄,从而直接导致了企业投资的低迷。可见,表面上的货币和债务问题,并非是造成中国投资低迷局面的原因,中国投资低迷的根源是储蓄不足。

  从中央对楼市的定位和调控决心看,中国储蓄回升可期,从而投资也将逐步走稳回升。从与工业投资有直接关联的民间投资增长看,中国民间投资2016年就已见底回升,回升步伐正好合拍于中国储蓄增长的回升节奏。

  中长期看的投资增长前景,还得看中国储蓄的变化前景,这意味着过度鼓励消费和提高消费率,实际上是有损中国长期增长潜力的。中国经济在转型阶段和新常态时期,仍然需要高储蓄率;而中国储蓄的回升前景如何,基本上取决于楼市调控的前景。当前中国政府把“稳预期”增加到楼市调控目标体系,无疑是往正确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展望未来,中国楼市调控的前景决定着中国投资的前景,这并不是指房地产投资对中国整体投资的带动作用,而是指房价运行前景和预期对中国居民储蓄和消费的变动影响。从现行楼市调控的总基调“房住不炒”看,随着具体细化政策的逐步出台,高房价对居民储蓄和消费的侵蚀将逐渐下降。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胡月晓(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18: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那些撼动全球的世界经济大事

分享
2018-12-29 14:55:13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郭庆娜
核心提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即将逝去的一年是真正的压力测试。
参考消息网12月29日报道 俄媒称,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即将逝去的一年是真正的压力测试。在这12个月里,世界遭遇了贸易战、股市暴跌、货币和数字加密货币市场崩盘、欧盟内部分裂情绪上扬以及油价大起大落。与此同时,一些出乎意料的变化也出现了:美国与朝鲜关系升温,以及许多国家纷纷转向放弃美元。
12月24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盘点了2018年世界经济最重要事件。
报道称,对世界经济来说,2018年因出现大量新纪录和严峻挑战而被人们铭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幅仍与去年相近,但专家预测的若干风险终于兑现。
英国艾福瑞研究与分析公司分析部负责人罗伯托·安布罗西奥在接受“今日俄罗斯”记者采访时回顾说,今年初,世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程度明显下降,这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有利。
但他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增强、资本撤离新兴市场、欧洲怀疑论者在欧盟地位上升等情况引起专家界对全球GDP增长放缓的严重担忧。
美中关税战
美国与中国开打贸易战是对2018年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专家们认为,两国之间的关税对抗首先对全球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18: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那些撼动全球的世界经济大事(2)

分享
2018-12-29 14:55:13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郭庆娜
核心提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即将逝去的一年是真正的压力测试。
据报道,今年初,美国指责中国非法窃取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据白宫的说法,中国的所作所为导致美国对华贸易出现3750亿美元的巨额逆差。
两国于5月商定和平解决冲突,但美方仍决定发动大规模贸易战,对价值2500亿美元(接近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一半)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作为回应,中国对价值6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随后华盛顿威胁要对中国所有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11月,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再次相互批评。结果,该峰会参与者第一次无法签署最终宣言。12月初在阿根廷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令观察家料想不到的是,美国和中国商定“休战”——美国承诺不会在2019年1月1日提高关税,双方同意在90天内达成贸易协议。
报道称,接受采访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希望贸易冲突能获得解决。随着中国GDP增幅预计会下调,经济学家们指出,美国经济也因为关税战而增速放缓。
BKS证券经纪公司首席分析师安东·波卡托维奇说:“在近期的表态中,特朗普呼吁美联储在2019年软化货币政策以支持美国经济增长。在这些评论里,白宫主人实际上第一次承认贸易冲突对美国经济的破坏性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18: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那些撼动全球的世界经济大事(3)

分享
2018-12-29 14:55:13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郭庆娜
核心提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即将逝去的一年是真正的压力测试。
资本外流潮
据报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给世界经济造成了额外压力。美联储在2018年四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至2.25%到2.5%的区间。这些举动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并引发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
俄菲纳姆公司分析师谢尔盖·德罗兹多夫强调,土耳其、阿根廷和南非的经济处于高风险之中。自今年初以来,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下跌近40%,阿根廷比索币值腰斩,南非兰特也贬值15%。作为全球新兴市场风向标的明晟新兴市场指数在过去12个月里下滑近20%。
有意思的是,美联储的政策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对美国股市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投资者踊跃抛售美国公司的股票,为了保护资金安全,将其投资于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债。
报道称,在美朝关系升温后,投资者对地缘政治威胁的担忧在夏季有所减弱。但在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和华盛顿与北京之间冲突加剧的情况下,股票的抛售仍在继续。安布罗西奥表示,2018年最倒霉的是美国科技类公司的股票。
油价大起大落
对世界石油市场而言,2018年是一个创下一系列新价格纪录的阶段,但总体而言形势并不轻松。9月,布伦特原油价格在最近四年里首次超过每桶87美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18: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那些撼动全球的世界经济大事(4)

分享
2018-12-29 14:55:13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郭庆娜
核心提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即将逝去的一年是真正的压力测试。
波卡托维奇说:“与2017年一样,‘欧佩克+’的减产协议对油价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6年底,欧佩克和其他11个国家(包括俄罗斯)商定将石油日产量削减180万桶,以平衡市场的供需水平。2018年6月,供需达到了平衡。为了维持这一平衡,各方决定增产100万桶。
据报道,到了秋季,由于沙特、俄罗斯和其他一些“欧佩克+”协议国家的石油产量增加,油价开始一路走低。从10月到12月,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近35%,降至每桶56美元。有鉴于此,出口国再次开始讨论减产事宜。
根据达成的协议,各国将于2019年上半年实现每天减产石油120万桶。
然而“欧佩克+”的决定暂时未能阻止油价下跌——自12月初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近15%,自2017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每桶54美元。但专家们并不排除“欧佩克+”协议将促使2019年油价升至每桶65到70美元的可能性。
货币乱局
报道称,在过去的一年里,去美元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领导人和企业界代表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在世界经济仍依赖美元的背景下,许多国家拟在将来逐步弃用美元,向与合作伙伴在交易中使用本币支付过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18: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那些撼动全球的世界经济大事(5)

分享
2018-12-29 14:55:13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郭庆娜
核心提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即将逝去的一年是真正的压力测试。
2018年第一批走上去美元化之路的是一些欧盟国家(开始推动以欧元与伊朗交易以规避美国制裁)。华盛顿对伊朗能源行业的限制以及将德黑兰踢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的威胁,可能严重打击欧洲国家在伊朗的商业活动。出于这个原因,欧盟着手发展自己的结算机制。
报道援引英国艾福瑞研究与分析公司分析部负责人罗伯托·安布罗西奥的话说:“从理论上讲,过渡到以欧元为基础的结算系统是可能的,技术上也不算复杂,但这种变化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它将重创美国主宰世界其他地区的最重要支柱。因此,美国将尽一切可能捍卫美元的全球地位。”
加密货币崩盘
报道称,谈到过去一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大事,专家们认为数字加密货币市场大规模崩溃也应归入其列。世人犹记得,2017年底数字加密货币市场呈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疯狂。比特币成为世界五大货币之一,单价超过2万美元。在价格飙涨的背景下,许多经济学家开始严肃警告,这是又一个金融泡沫。
报道认为,专家们的担忧在2018年1月得到证实。数字加密货币市场崩盘,任何企图让其价格回归高位的尝试都以更大幅度的下跌而告终。数字加密货币价格下滑的原因还包括全球监管加强、经常遭到黑客攻击、知名互联网公司被禁止给这种货币做广告,以及一批大玩家撤资变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18: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那些撼动全球的世界经济大事(6)

分享
2018-12-29 14:55:13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郭庆娜
核心提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即将逝去的一年是真正的压力测试。
报道称,如今,比特币的交易价格在3800美元左右徘徊,但专家们并不急于预言“埋葬”加密货币。有专家认为,在业余投资者和投机者离开市场后,专业投资者和大型金融机构对加密货币越来越感兴趣。
欧盟出现裂痕
2018年,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起宣布,旷日持久的希腊危机结束。但让人惊讶的是,作为该地区增长最快经济体的保加利亚,在通胀率飞涨之后失去迅速进入欧元区的机会。
专家们指出,某些欧盟国家的反欧盟情绪明显上扬。这首先指的是意大利。该国领导层违反了欧盟委员会的指示,批准将2019年的预算赤字增加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4%。据欧盟委员会评估,意大利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之间的鸿沟将继续推高其本已庞大的债务,并危及其金融稳定。
西班牙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马德里也拒绝遵守欧盟的严格要求——首相桑切斯没有削减预算赤字和债务负担,反而批准增加社会支出。
欧洲第二大经济体法国也打算走上抵制欧盟委员会要求的道路。为了阻止大规模抗议活动和缓解民众对改革的不满,巴黎有意提高工资并减税,这将增加近100亿欧元的预算支出。因此,法国再次冒险将预算赤字提高到GDP的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29 18: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那些撼动全球的世界经济大事(7)

分享
2018-12-29 14:55:13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郭庆娜
核心提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即将逝去的一年是真正的压力测试。
在反欧盟情绪与日俱增的同时,欧盟地区开始呈现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从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18年第三季度,欧盟GDP仅增长0.3%——这是自2016年年中以来的最低值。俄菲纳姆公司分析师谢尔盖·德罗兹多夫认为,最严重的负面因素是德国经济增长放缓。三季度德国GDP增长1.1%,而去年同期为2.6%。
转折点到来
IMF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将对2018年和2019年的全球GDP增长预期从3.9%下调至3.7%。德罗兹多夫称,目前全球经济正走向又一个经济周期的顶点,之后可能陷入新的减速期。
据IMF预测,经济放缓首先波及发展中国家。在其最新报告中,该组织下调了巴西(从2.3%降至1.4%)、墨西哥(从2.3%降至2.2%)、南非(从1.5%降至0.8%)、印度(从7.4%到7.3%)、土耳其(从4.4%到3.5%)、阿根廷(从2%到-2.6%)和其他一些国家的2018年GDP增长预期。
全俄外贸学院世界和国民经济系教授亚历山大·贝尔丘克在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记者采访时总结道:“IMF预测的3.7%本可被视为一个极好的指标和乐观的理由,而如今,人们普遍情绪悲观。显而易见,世界经济的增速放缓在所难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31 11: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奮進 中國!奮鬥 我們!

2018-12-30
奮鬥的征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正如新年的鐘聲,永遠是又一次出發的號角。迎著2019年的第一縷陽光,我們站在新的起點眺望未來……

風雨兼程中,我們一起走過極不平凡的2018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億萬中國人民寫下了新的奮鬥篇章。這是我們頂住壓力、實現經濟穩中有進的亮麗業績,是1000多萬人脫貧、一百多個貧困縣摘帽的喜人碩果,是復興號奔馳大地、港珠澳大橋跨越滄海、嫦娥四號九天攬月、北斗系統服務全球的壯麗畫卷,是改革持續深化、開放不斷擴大的鏗鏘足音,是法治建設不斷推進、公平正義陽光灑照大地的生動實踐,是「打虎拍蠅」不松勁、從嚴治黨不停步的清風正氣,是大江南北一個個勤勞的身影、千門萬戶裡飄出的幸福笑聲……

這一年,有陽光燦爛的日子,也有風狂雨疾的時刻,但無論是晴是雨,我們從未懈怠、從未退縮。奮進,是中國的姿態;奮鬥,是我們的狀態。自1949年以來,自1978年以來,一代代中國人就是這樣風雨無阻地砥礪前行,就是這樣不可阻擋地奔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新的一年,我們迎來新的歷史坐標——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以優異成績迎接共和國的七十華誕,向著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起跳「關鍵一躍」,我們肩上的擔子無比艱巨,我們肩負的使命無比光榮。

新征程上,我們要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今天的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全球治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天的中國人民,已經告別幾千年來忍饑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等夢魘,過上了日益富裕的好日子。這一切,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我們黨帶領人民探索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築牢了基石、指明了方向。披荊斬棘成大道,闖關奪隘再出發。面向未來,我們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人間正道,就是要矢志不渝朝著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開拓進取,把一代代人為之奮鬥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新征程上,我們要有打硬仗、闖難關的堅韌。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今天所處的,正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愈進愈難而又不進則退的時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的任務艱巨繁重;打贏三大攻堅戰,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重點戰役要打;推進高質量發展,破除壁壘、釋放活力、轉型升級,每一步都不容易;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面臨人民不斷增長的新需求、新期待;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號巨輪必然要經受國際風雲變幻的洗禮。破解前進中的問題,除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別無他途。林林總總的「問題清單」,就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實踐所向。只要我們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就一定能化危為機,在艱苦磨礪中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新征程上,我們要有敢擔當、善作為的幹勁。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而是億萬人民一個汗珠子摔八瓣幹出來的。因為奮鬥,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將無數不可能變成可能。奮鬥,是解碼中國奇跡的鑰匙,也是通往偉大夢想的階梯。向著「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發,我們的國家要實現更大發展,人民要過上更好生活,更加需要拿出敢為人先的闖勁、一往無前的拼勁、久久為功的韌勁,咬定目標不放鬆,腳踏實地向前進。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奮鬥者。無論你是田野裡辛勤耕作的農民,還是流水線上忙碌的工人,無論你是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幹部,還是堅守在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無論你是懷揣「小目標」的創業者,還是日夜為生活奔波的工薪族……每個人都是這個偉大時代不可或缺的主角。每一滴汗水,都會為夢想之花注入生機;每一次拚搏,都將為共和國基業增添新的光華。

夢想,在我們心中燃燒;未來,在我們手中升騰。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中國人民為民族復興積聚的洪荒偉力已經充分爆發出來。

奮進,為了偉大的祖國!奮鬥,為了美好的明天!

來源:新華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31 11: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革命给社会主义提供的历史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18-12-31 03:27:42


  中评社北京12月31日电/战后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两件大事分别是信息革命方兴未艾和社会主义运动起伏跌宕。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抓住信息革命提供的历史机遇,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当今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 应该引起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们高度关注并作出正确的解答。

  一、信息革命的进程和实质

  信息革命萌发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到八九十年代以后出现高潮,在21世纪还继续深化推进。它起源于美国,波及欧洲、日本,并以迅猛之势扩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方面,1946年电子计算机正式诞生;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作芯片的微型计算机在美国制成;1976年美国又推出第一台“苹果电脑”,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到1998年美国宣布开发出每秒能运算3.9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太平洋蓝”;2005年英特尔的双核“奔腾D处理器”问世,含有2.3亿个晶体管,采用90纳米制程技术生产。此后,台式PC机和笔记本电脑利用“双核”、“四核”、“八核”甚至更多的芯片,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在网络技术方面,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建成,标志着光纤通讯进入实际应用阶段;1989年美国的因特网 (Internet) 正式命名,共有30万台电脑联网;1993年美国推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此后全球兴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1996年美国政府宣布投资1亿美元建设第二代计算机互联网。1997年欧盟发表绿皮书《迈向信息社会之路》,要求不同网络都应同时传输电话、电脑和电视数据和信息。

  在智能制造方面,1961年美国生产出第一个机器人;1974年,第五代使用微处理芯片和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数控装置研制成功。随着各种各样的微处理芯片嵌入各种制造设备,计算机网络将各种制造设备连接在一起,使生产过程不仅自动化,而且智能化、网络化。2002年Stratasys公司将第一台3D打印机投放市场,此后其成本与计算机、手机、风能及太阳能的成本曲线一样大幅下降,未来将以空前低的成本生产个性化定制的、更复杂尖端的产品,从而使信息化制造接近零边际成本。

  从本质上说,与工业革命相比,信息革命是一场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开辟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使信息科技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信息革命的深远影响

  全球性、全方位的信息革命,大大拓展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使人类由“电气时代”跨入“信息时代”。

  信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信息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劳动对象向广度、深度拓展,使劳动力结构由主要依靠体力向主要依靠知识智能转化,并为日益复杂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所有这些因素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发生巨大飞跃。

  信息革命改变产业和就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战后信息产业及研究与设计、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商业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并逐渐超过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与此同时,各类产业内部也发生了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转化。根据经济合作组织 (0ECD) 的研究报告, 其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的产物。与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相适应,战后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着变化,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逐渐减少,而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不断增加。到21世纪初,美国的劳动力结构是蓝领工人占10%,非专业白领工人占20%—30%,其余60%—70%的劳动大军由“知识型人员”组成。

  信息革命引起垄断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战后信息科技的开发往往超过了私人资本甚至垄断资本所能承担的能力,需要国家直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予以扶持,承担日益增大的风险,并且加强国际合作。西欧各国政府实施的“尤里卡”计划就推动了电子计算机、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以改变西欧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相对落后状况。美国和日本也加强科技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合作,以保持其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正是在信息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入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信息革命策源地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军事势力,制定和实施以“遏制东方”为基本目标的战略和策略,企图靠武力颠覆或“和平演变”的手段消灭社会主义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31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革命给社会主义提供的历史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18-12-31 03:27:42


  
  三、信息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前景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从工业革命中,就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认为“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统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资本家统治的社会的话,那么“电脑磨”催生的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

  第一,信息革命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不但改造传统生产部门的技术装备,使社会生产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迅速提高,而且催生很多新兴的产业部门,使生产力跃升到新的更高的水平。有的学者计算出战后产品的科技含量每隔10年增长10倍,即“10倍速变化”。列宁深刻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正因为信息革命使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涌现,人们能够从中看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产品极大丰富的曙光。

  第二,信息革命为社会主义自主劳动和计划管理创造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基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原有机器体系的发动机、传动机和工具机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四个部分——自动控制和调节装置,由此推动的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以及对社会生产进行计划调节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如果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得到高度发展,生产的自主性和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就能最终确立起来。

  第三,信息革命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完善准备必要的经济社会条件。信息革命日益催生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使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的主导性资源,并使人们逐渐接受信息具有共享性的观念。美国著名学者里夫金认为:“资本主义在未来50年左右的社会架构中仍将占有一席之地,但21世纪下半叶,它能否在经济体制中保持主导地位是极不确定的。关于经济模式的大转型,虽然在现阶段其迹象并不明显,但协同共享模式已进入攀升期。到2050年,协同共享很可能在全球大范围内成为主导性的经济体制”。(《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信息革命还推动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为人类在全球范围内更广泛、自由、迅速地沟通交流和互相往来,提供了前人难以想象的高效与便利。

  第四,信息革命展现人类解放和社会主义自主发展的前景。信息革命不仅将人们的直接劳动和简单的、重复的繁重劳动减少到最低程度,而且大大提高人类自身的能力。如果说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补充和延伸了人的双手, 是对人类体力的大解放的话,那么信息革命则补充和延伸人的大脑,极大地解放人类的智力。马克思把未来新社会称之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当今信息革命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人获得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目前,利用电脑和因特网等手段在家庭办公 (又称远程办公) 的劳动方式,不仅增强了劳动者的自主性,而且降低企业管理成本25%-75%。信息革命将打破人与人之间、产业之间、地域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界限,逐渐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生活体系和管理体系,最终达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社会。

  当今世界,信息革命、信息化的浪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把握信息革命的时代脉搏,作出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决策。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这是我们应对信息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抉择和必由之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罗文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研究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6-8 10:25 , Processed in 0.431054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