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765|回复: 6

[討論] 慧眼818《中国的“教育改革::无耻无知无下限!!!!》

[复制链接]
ZHANG737 发表于 2018-3-10 11: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玉村:北京一流的高中毕业生经常选择学经济、学法律

2018-03-10 09:55:00环球网 余鹏飞 分享 参与


  【环球网报道】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2018年3月10日上午8:45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二层多功能厅第三场记者会,主题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新华社记者:我想提问刘玉村委员。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7次提出到了“医”这个字,并且明确提出要下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现在新医改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进入深水区,想请问您觉得最大的难点在哪里?谢谢。

  刘玉村:首先感谢记者问了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世界上一个共有的难题。在当今的世界上,说的最多、声音最响说医改有两个大国,一个是发达国家美国,另外一个就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大家可能从各种媒体上都看到,美国三任总统都非常关注医改,克林顿总统甚至让夫人牵头来做医改,一直到现在的总统仍在持续关注。我觉得美国的医改还在路上,当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作出特别多的努力,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难题。如果说难在哪儿?我个人归纳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有限度的财力投入与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刘部长在这儿刚说完教育,我个人认为学前教育,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教育,从小一直到大学毕业到底得花多少钱,我觉得有一个基本标准,可以算得出来。但是,医疗是个无底洞,同样一种疾病可能花不多的钱,也可能花未知数的钱,因为医疗方面涉及到健康问题,很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来评价、来说。比如,我们遇到一个病人,他说要不惜代价救治父亲。现在科技的含量、新的材料、新的生物制药产品的出现,给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世界上大概分三类国家,美国投入了它GDP的15%到17%也没有完全解决好这个问题,还有4000多万没有医保的人。我在美国期间,在急诊室看到穷人没有医保,一直把病养成了一个能到急诊看病的阶段,坐到急诊室里可能等好几个小时才能看上病。还有一类国家,就是大概投入10%左右的GDP,比如说日本、加拿大,但是他们国家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效率也同样存在问题。我听到这么一个笑话,在某个国家,一个人摔伤以后去看病,认为可能有锁骨骨折,医生跟他说,你回家等着什么时候通知你来拍片子。三个月以后通知他拍片子证明锁骨骨折已然愈合了,所以它有一个效率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国家,大概的投入水平在5%到10%之间,所以看财政投入的增长,似乎赶不上需求和期望值的增加。我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经济的问题对医疗来说,这个钱永远不够用。这是第一方面的原因。

  第二,社会评价跟个体感受之间是有差异的。比如说,对医疗卫生体制方面所带来的成果,社会评价的指标,中国优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发达的国家,高于它的平均水平。比如说,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这十来年长了一岁多,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都控制得相当不错,医保覆盖的人群在13.5亿,这都是非常大的成果。还有一条,每当我们国家遇有重大灾难的时候,我们医务人员的反应速度,救治的能力和水平我个人认为是世界第一的,这跟我们国家的体制是有关系的。再有,大家还记得2003年,“非典”突袭中国的时候,政府部门在应对上还是有些措手不及,在社会百姓人群当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恐慌,到当下的中国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吗?比如说非洲出现埃博拉疫情的时候,疫情非常严重,但我们国家守住了我们的国门,没能让这个疾病进入到中国。同时,我们国家派驻的救助队伍帮助了非洲,控制了这个疾病。所以,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的成就。但是老百姓去看病的时候,他评价的是每一个环节,他想明天去看病,去挂谁的号,怎么出门诊,住院、手续等等还是有一些难题。我觉得这方面,就是个体的感受跟社会评价的指标之间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社会群体中包括我本人在内,我们普遍的心理还是有一点着急,恨不得一天就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另外,我们改革开放也有一些副作用,大家互相之间的信任度还是有点问题。所以,我希望我们大家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急躁,可能个体的评价也会高一些。

  第三,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您要知道香港医管局若干年以前,假如说他拿100亿港币投入在医疗卫生事业当中,其中70%的经费是人头费,是花在医务人员身上的,另外的30%是药品、设备等等。所以,人力资源如何保障,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是这一届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我希望这个改革来得更快、更彻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来学医。据我现在观察,北京一流的高中毕业生经常是选择学习经济、学法律,大家试想,如果未来中华民族的健康乃至生命,如果不托付给一流的群体,记者朋友们您们放心吗?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反思,一定要想办法让我们这个行业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来关注我们民族的健康,同时增加我们在生命科学领域在国际竞争力。我认为有这三方面的原因。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3-10 1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谈西部人才:“大学生跑出去一火车 回来一卡车”

2018-03-10 07:21:00北京青年报 分享

  近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许宁发言时提到,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关键,应从国家层面研究有利于西部地区吸引人才的政策。他说:“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对领军人才的柔性引进政策。我想指出的是,只靠领军人才,没有团队,没有基础性支撑型人才,人才引进仍然难以维系。”

  北青报:关于解决西部人才流失,您带来的建议是什么?
  许宁:西部人才在流失,特别是硕士毕业、基础性、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孩子。由此我想到能不能参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才政策。我国当时分为11类地区,宁夏是第11类地区,当时的工资明显比我的原籍浙江要高,但现在我们西部吸引人才却太难了。西部大学生跑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的现象比比皆是。

  北青报:能具体说一下吗?
  许宁:一是从国家层面抓好海外人才的引进。二是不允许各省市再出台自己的人才政策,而是由国家统一给西部出台人才政策,起码让西部的孩子回到西部,坚持在西部。
  因为现在一、二线城市安家成本非常高,能不能国家统一制定政策让西部这些孩子首先回到原籍,比如“支持安家政策”,给20万元利于他们回来安家。而不要各省自己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因为西部地区仍然竞争不过东部地区。

  北青报:西部人才流失是个老问题,在宁夏或西部有什么新变化?是公务员队伍还是企业吸引不来人才?
  许宁:公务员队伍的人才问题还不是最主要的。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有些企业缺乏技术人才。

  北青报:比如哪些企业?
  许宁:就是那些需要创新能力的企业,需要人才支撑。

  北青报:西部吸引人才战略还有哪些短板?
  许宁:还是需要有国家的政策吸引人才去西部,需要有吸引大学生回到家乡、回到西部的政策,去参与创新发展。

  北青报:如何评价抢人才难,守人才更难?
  许宁:这是企业用好人才的问题,让人才和企业一起成长是最重要的问题。

  北青报:时代不同了,您提到通过国家统一安排来留住人才,会不会最终还是留不住?
  许宁:不可能留不住。

  北青报:为什么不可能?
  许宁:举个例子,大学生现在留在一线城市会比较辛苦,而且大家都需要有一个创业、安家的基础。大城市是什么房价、什么租价?但如果你们到西部,或者让西部的孩子回到原籍,政府或企业给出30万元安家费,等于免了起步那五年的辛苦。你们为西部做出10年贡献,之后也可以再去选择。

  北青报:宁夏自治区政府有30万元安家费这样的政策吗?
  许宁:没有。但是人才政策不该是宁夏自己制定,留人才问题应是从国家层面采取措施。如果各省出台措施,就是零和博弈,西部省份并不占便宜。我们拿20万元,沿海拿20万元,人才还是到沿海,我们还是竞争不过沿海。

  文/本报记者 赵萌 供图/许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3-10 11: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静宜:赴大陆就学是不可挡潮流        
http://www.CRNTT.com   2018-03-10 00:45:48



林静宜。(中评社 黄文杰摄)
  中评社桃园3月10日电(记者 黄文杰)桃园海外留游学展9日登场,主办单位、扬名海外留游学中心负责人林静宜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台湾留学人数有增加趋势,主要还是为了就业,提早做考量。她也发现不少家长询问,怎样替小孩安排到大陆高校就学,看好大陆高校与欧美名校合作方案,可以一次拿双学位,赴大陆就学会是一股潮流不可挡。

  海外留游学展9日下午在桃园阳明公园活动管理中心举行,主办单位邀请9个国家、23所学校来招生说明,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纽西兰、瑞士、爱尔兰、德国及马来西亚,类型包括大学、高中、语言学校、还有饭店管理及音乐的专职大学,这在桃园第一次大型留游学展。

  主办单位也是留游学代办机构负责人林静宜解释,2017年台湾留学人数达6万3270人,比2016年5万8061人,成长幅度达9%。

  林静宜以“教育部”国际及两岸教育司统计数字,进一步分析,台湾留学生6万3270人,以赴美洲2万4349人最多,当中到美国求学2万1127人,其次是大洋洲1万8393人,当中到澳大利亚有1万6573人,第三是亚洲1万816人,日本就有9,642人,第四是欧洲9,712人,到英国读书有3,920人。

  她告诉中评社,留游学代办业务中,大约出国留学占四成,六成是以出国打工赚钱学语言。台湾年轻人这几年,就业普遍低薪现象,让不少家长提早替子女规划,可以的话就送出国读书,只要在当地国家拿到学位,拿到工作证,留在当地工作,普遍薪水都比台湾高,更加速出国留学意愿。

  被问到,大陆开放台湾学生赴大陆申请高校,从过去“顶标”放宽“均标”,是否掀起一股台生赴大陆读书风潮?林静宜表示,这部分似乎尚未发酵,可能家长对大陆高校普遍陌生,但是确实有家长跑来询问,怎样申请到上海读书?

  她说,他们代办机构有协助台生到上海理工大学,因为上海理工采取全英语教学,台湾至少英语程度要达到一定标准,语言机构可以协助如何被录取,等到台生在大陆四年毕业,可以拿上海理工与英国的双学士,相当划算,“这种需求量确实开始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3-10 11: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担心激进化 印尼两大学要学生勿戴面纱        
http://www.CRNTT.com   2018-03-08 22:55:50


  中评社香港3月8日电/由于印尼的基本教义派日渐茁壮,印尼两所伊斯兰大学正在推动,要女学生把全罩面纱“尼卡布”(niqab)拿掉,其中一所大学更扬言,如果不遵守将被退学。

  RTI消息,苏南卡利查加国立伊斯兰大学(Sunan Kalijaga State Islamic University)表示,该校已在这星期,对30多名戴着伊斯兰尼卡布的女学生下达命令,如果拒绝脱去面纱将被退学。

  在极端保守的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波斯湾国家,妇女戴尼卡布很常见;但在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印尼,却很罕见。印尼2亿6千万人中中,大约90%仍传统上过着温和的伊斯兰生活。

  对许多印尼人来说,覆盖全脸仅露出双眼的尼卡布,是一种不受欢迎的阿拉伯出口品,有些人还会联想到激进派伊斯兰。而印尼多年来一直在和激进派伊斯兰奋斗。

  苏南卡利查加国立伊斯兰大学校长尤迪安(Yudian Wahyudi)这个星期向媒体表示:“我们是一个国立大学,我们已被告知,要散播温和的伊斯兰。”

  这所大学位在印尼文化都城日惹(Yogyakarta),学生人数大约1万人。

  同样位在日惹的阿赫玛达兰大学(Ahmad Dahlan University),也宣布新规定,禁止女学生戴尼卡布,因为担心这可能鼓动宗教激进主义。最近以来,宗教激进主义已经在许多国立大学校园中死灰复燃。

  不过,这所大学并没有订定罚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3-10 11: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18-03-10 00:05:59


  中评社北京3月10日电/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任勇文章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政治立场,而且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党的领导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决定了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宗旨,以此来实现和加强党对国家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对于人民当家作主来讲,它不是虚幻的而是通过各种制度化措施得以实现的。当代中国,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使人民群众在有序政治参与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对于依法治国来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本质上就是实现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不断完善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从三者的关系来看,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无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正在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将其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从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价值、建设路径与重要保障等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在价值层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奋斗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进而体现新时代中国政治的新要求。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过程中,要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政治改革、促进社会发展的主体,充分考虑包括不同阶层在内的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作为执政党,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奋斗目标,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定地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保证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第二,在建设路径层面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活动规范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效保证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此来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三,在重要保障层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无疑离不开党的领导。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促进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互统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实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统一。同时,要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总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集中体现了新时代的本质要求与价值取向。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实践中优化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路径,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凝聚全体人民共同完成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3-10 11: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评:网红的成功不值得羡慕        
http://www.CRNTT.com   2018-03-08 00:34:30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网评:网红的成功不值得羡慕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高路
  
  《奇葩大会》上有一位00后美少女作家木汁,曾经是个学渣。被班主任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她是废物,“考这么点分,将来等着啃老吧”。后来她尝试做过很多事。当过Coser、写过悬疑小说、选过偶像女团、当过微商,最后写公众号红了,如今月入十万,高调逆袭。有90后自嘲“00后已经月入十万了,90后还在读研”,更是直接把自己拍死在沙滩上。踩着90后的背,花季少女被捧上了天。

  把所有网红都归到不学无术之列肯定是不对的,但确实有一些人莫名其妙地红了,莫名其妙地成功了。它跟传统价值观产生了背离,让人产生不读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辛辛苦苦反而不如游手好闲之类的印象。从小琴棋书画学到大,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可人家连大学都没读,就超过了你,感叹质疑都可以,但就此动摇自己的价值观,以为这才是成功人生、社会常态,这就想歪了。

  资源总有错配的时候,这恐怕是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避免不了的问题。网红经济本身有一套自己的游戏规则,有规律可循,更有非理性的成分和巨大的泡沫,这样的故事看看也就罢了,不能太当回事。如果把一两个人的成功当成榜样,把偶然当成必然,你就失败了。

  一个是数量的问题,这样的人是极少数的,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只要出现极小的比例,就绝对数量而言,就可能是个不小的数字。经过媒体放大后,又有了光环效应,让人感觉到这样的故事似乎无处不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先入为主的错觉。

  一些节目喜欢捧这样的人物,一些人喜欢听这样的故事,是因为其有卖点有槽点。一个偶然成功、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人身上有很多戏剧色彩,是饭后茶余的谈资,天然有炒作的空间,符合节目的胃口。而按部就班的人,人生没有意外,没有起伏没有波折,自然很难入炒作之风的法眼。形形色色的选秀舞台给了网红逆袭的机会,给了他们比普通人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但不代表他们就是时代的代言人。他们的成功是故事的一部分,但肯定不是故事的全部,把个例特例当成普遍的规律,这就犯了常识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3-10 11: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评:网红的成功不值得羡慕        
http://www.CRNTT.com   2018-03-08 00:34:30


  
  当我们一眼被这些故事迷住时,千万别忘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哪里。我们不应该忽视了,在北上广深杭这样的城市里,正有数量极为庞大的年轻人搭上新经济的快车,成为高收入人群中的一员。更有一批人,年纪轻轻就创业,短短几年内成为业内的大佬。腾讯和阿里的历史都不过二十年左右,可是他们制造的财富神话令人瞠目结舌。这样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而学有所成孜孜以求正是他们的群体写照。更不应该忘记,在更大的范围内,从城市到农村,一批批的年轻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栋梁。

  网红短平快缺少沉淀的爆红模式决定了其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而且,一时的所谓红并不代表一直红,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不要被这些所谓的励志故事给迷惑了,更不应该在所谓的“随随便便成功”面前,乱了方寸。应该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天道酬勤的道理是普遍适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6-10 04:05 , Processed in 0.505808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