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1541|回复: 1

[轉載] 黄裔:三探琉球汉诗

[复制链接]
八重王 发表于 2017-2-25 2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探琉球汉诗
文:黄裔,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二次编修:猎户人






上图注:
明朝《使琉球录》-卷上,明皇朝钦命:户科-左给事中,临安「萧崇业」为正使、行人司-行人,长乐「谢杰」为副使,渡海册封琉球世子为中山王,两人返京述职后,同编的《使琉球录》恭呈朝廷典藏的截图。



「琉球汉诗」, 是掠过冲绳(琉球)文学天空的一颗流星。琉球汉诗究竟有多少诗人诗作, 至今仍是一个哑谜。主要原因是琉球汉诗资料尚处于不断钩沉之中。虽琉球几经覆巢毁卵,琉人亡、物被焚、几经劫难的汉诗,寻觅之难自不待言。中国东海疆域琉球列岛,今为美日两国所非法窃占的冲绳县。据史料,1879年前曾为中国藩属国琉球, 历经五百年间对华称臣纳貢、永世服膺、世袭罔替、代职镇守海疆、虽三度被人入侵窃占治理,但仍是中国主权领土之一。



一是、1 6 0 9 年(明皇朝万历三十七年)以后,华人海商武装集团为主伙同倭人等先入侵琉球列岛北段-大隅群岛、吐噶喇群岛(宝岛群岛)、奄美群岛(大岛群岛)、琉球群岛等地,导致琉球各地及首里中山王府的宫城被焚毁殆尽,而成千上百的王亲臣民华裔被盗匪所屠戮、被虏到九州。

二是、1 8 7 9 年(清皇朝光绪五年)以后,日本以军警武装力量片面入侵中国藩属琉球国,挟持琉球中山王府的王亲臣民到日本软禁,并以违反欧美俄奉行的「万国公法」片面宣布「废琉置县」,此时因清皇朝廷正处内忧外患交困无心故及琉球,对于日本窃占中国琉球列岛采取「搁置争议、拒不签署割让或放弃琉球主权协议文件给予日本侵列者」。

三是、1 9 4 5 年(民国三十四年)以后,二战后期盟军执行驱逐驻琉的日本军队,遭遇日军顽强抵抗执行「护日皇,弃琉球台湾的玉碎令」,虽战火将琉球几近焚为废虚,而纯琉人被杀殆尽。虽琉球列岛战后原应交还给予中国政府接收的主权领土,但无奈中国内战加剧、美军全球势力独霸崛起觊觎垄断刮分战后亚洲,不惜与战败后的日本侵列者狼狈为奸、私相授受,先后于《旧金山对日和约》上演非法“交还”琉球列岛北段给予日本,换得《美日安保条约》日本则非法承认美军久占琉球列岛中段的驻军管辖权。



第三届《中琉关系国际学术会议》上, 中国台湾学者李酞论文说, 王家鸿教授著外交诗话“ 寻觅不得” 程顺则的《雪堂燕游草》诗集,中国台湾大学教授陈捷先到美国也只觅得“ 游草” 中的1 0 余首诗。对于琉球最大诗人程顺则的主要诗集尚且如此, 一般诗作者零星诗作散失, 更不在话下。笔者多年锐意穷搜, 痛感钩沉搜求工作之难。拙作《琉球汉诗: 中国诗歌移植的硕果》( 1 9 9 4 年第五届中琉历史学术会议论文, 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 9 9 5 年第3 期) 撰写之后, 发现琉球汉诗人群是一个至少由6 0 多人构成的庞大队伍。现将新近所得资料呈献读者, 并求指正。以下按诗人成长途径, 分三大系列介绍。
一、“ 官生” 诗人
琉球国自1 3 9 2 年与明朝建交起, 至1 8 6 8 年被日本“ 废藩置县” 止, 共派遣9 7 名“ 官生” 至明、清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司礼,也习练汉诗。据现存资料, 其中1 2 名“ 官生” 有6 种诗集和零星汉诗传世。
(一) 蔡文溥、梁成揖、阮维新。清康熙2 5 年( 1 6 8 6 年, 琉球尚贞1 8 年) , 琉球王遣其子弟梁成揖、郑秉均, 阮维新、蔡文溥4 人至北监( “ 北京国子监” 的简称) 读书司礼1 。康熙帝十分重视, 特谕礼部: “ 着安置得所,寻选取肄业贡生上人, 令其教习博士一员, 专司董率祭酒司业, 时为稽察, 傅之讲习有成焉’,o 。康熙29 年, 4 年学习期满回国。1 、梁成揖( 1 6 6 8 一1 7 0 2 ) , 字得远, 久米村人, 梁篙9 世孙。祖父梁应材, 字绍江, 正议大夫;父邦翰. 字艳江, 正议大夫, 充康熙21 年( 1 6 8 2 年) 贡使, 诗收人《中山诗文集》。邦翰有6 子, 成揖排行第3 。成揖1 6 8 6 年人北监就读, 1 6 9 2 年学成归国后, 与阮维新、蔡文溥同为久米村讲解兼读书师。历任顶戴黄冠、座敷、朝京都事。康熙36 年, 同紫金大夫蔡铎等纂修《中山世谱》。康熙38 年, “王世孙命为讲解师, 日夜在殿中初讲《四书》” . 。康熙4 0 年任接贡使都通事来华, 翌年回国时在海上遇难。《皇清诗选· 七言律卷之二十四》录梁成揖《凤尾蕉》1 首。2 、阮维新(? 一? ) , 字天受, 其先祖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明万历时有阮国, 字我萃, 与毛国鼎同奉命移居琉球, 官正议大夫, 充万历34 年( 1 6 0 6 年) 谢封使, 传4 世至维新。维新1 6 8 6 年人北监就学, 学成归国后累官紫金大夫, 充康熙5 3 年( 1 7 1 4 年) 贡使。《皇清诗选· 七言律卷之二十四》录其诗《凤尾蕉》1 首。3 、蔡文溥( 1 6 7 1 一1 7 4 5 ) , 字天章,号如亭。蔡朝用曾孙蔡应瑞, 为正议大夫,《皇清诗选. 五言律卷之十六》录其诗1 首。应瑞有5 子, 文溥为长子, 1 6 8 6 年至北监就读。文溥从小笃志问学, 成绩优异, 能诗善文, 被誉为“ 中山第一才” 。他奉命为王世子尚纯、世孙尚益讲授《四书》、《诗经》、《纲监》等。为国学大师。著有诗文集《四本堂集》、《同乐苑人景》及《中山学校序》。《中山诗文集· 雪堂纪荣诗》中存蔡文溥诗1 首。
( 二) 郑孝德、蔡世昌。乾隆25 年( 1 7 6 0年, 琉球尚穆9 年) , 蔡世昌、郑孝德、梁允治、金型4 人人北监就读, 潘相为教习. 。此时允治( 1 7 32一1 7 6 0 ) 2 9 岁, 于4 人中最长。金型( 1 7 4 2 一1 7 6 0 ) 时年1 9 岁, 为4 人中最少。金型废寝忘餐, 埋头读书, 因用功过度,人监月余, 积劳成疾, 太医院诊治无效, 遂卒。允治为学亦极勤奋, 诗文甚可观, 因读书辛苦, 加以为金型料理丧务过分劳累, 病卒于馆。皇上恤赏梁允治、金型各30 0 两白银。乾隆28 年( 1 7 63 年) , 琉球王尚穆书折,奏请郑教德、蔡世昌学成归国。1 、郑孝德( 1 7 35 ~ ? ) , 字绍衣。祖士绚, 正议大夫, 充清雍正4 年贡使; 父国观, 少有志趣, 1 7 22年北学于闽, 1 7 28 年始归, 乾隆9 年( 1 7 4 4年) 充朝京都通官, 没于馆, 葬京师通县张家湾。乾隆2 5 年(1 7 6 0 年) , 孝德人北监就学, 昼夜刻励, 孜孜问学不怠, 手抄《四书五经》儒先语, 一衷于朱子, 尤玩味《小学》、《近思录》等书, 善书法诗文, 皆有规矩, 教习潘相为郑孝德座右铭日: “欲为海国无双士, 来读天都未见书” 。学成归国, 官至紫金大夫‘ 郑孝德现存诗仅见18 首: 《辛巳(1 7 6 1 年—笔者) 十一月十五日皇上(乾隆帝—笔者) 恭迎皇太后圆明苑进宫, 恭庆万寿, 诏许陪臣孝德等用本国衣冠随班接驾,恭纪一首》、《恭庆圣母皇太后七十万寿诗八首(之一) 》、《二十四日(1 7 6 1 年阴历n 月—笔者) 承恩赏赐缎正, 貂四张, 恭纪》. 、《冬夜书怀》、《秋雨叹》、《游陶然亭》、《赋得秋色正清华》、《有感口占》、《成均望家信》、《接家信志喜》、《酬高丽李伯祥》。 另外, 散文有《瑞泉记》、《那霸港记》、《重修泉崎桥记}) 。2 、蔡世昌( 1 7 37 一1 7 9 8 ) , 字汝显, 蔡文溥之弟, 蔡天章从孙。其先世自宋端明殿学士, 君漠以文章政事显, 厥后6 世孙葵崇生为南安县移民, 奉明太祖命人琉球, 传数世, 子孙着绿者数十人, 人太学者强半。世昌为崇生1 3 世孙。世昌之祖父、伯叔, 皆官上大夫。父光君为正议大夫, 娴礼法, 笃志洛闽学。世昌“ 胚胎前光, 耳濡目染, 早铮铮有才声” 。1 7 6 0 年, 世昌人北监就学, 刻苦力学无间, 酷爱韩愈文, 教习潘相赠联云:“ 人在海邦推俊杰, 学从京国问渊源” 。学成归国, 官至紫金大夫。世昌现存诗仅见n 首:《辛巳( 1 7 6 1 年— 笔者) 十一月十五日皇上恭迎皇太后自圆明苑还宫, 庆贺万寿, 诏许陪臣世昌等用本国衣冠随班接驾, 恭纪一首》、《恭庆圣母皇太后七十万寿诗八首( 之一) 》、《二十四日( 1 7 6 1 年阴历1 月—笔者) 承恩赏赐缎三正, 貂四张, 恭纪》. 、《游陶然亭}) 。
( 三) 毛世辉、马执宏。嘉庆1 6 年( 1 8 1 1年, 琉球尚颧8 年) , “ 琉球国王遣其子弟陈善继、马执宏、毛世辉、梁元枢至监, 本监选取副贡生黄景福为教习, 以训迪之。” á 1 、毛世辉( 1 7 8 7 ~ 1 8 30 ) , 童名真山户, 号笔山。1 8 1 1 年人北监, 学成归国。1 8 28 年( 清道光8 年) 来华任进贡使节正使。著有《毛世辉诗集》, 手抄本藏冲绳县立博物馆。2 、马执宏(? 一? ) , 首里人, 贵族子弟。1 8 1 1 年人北监就读, 学成归国, 任“ 御物奉引” 、“ 双纸库里” 、“ 国学奉引” , 工书法绘画。
( 四) 阮宣诏、东国兴。清道光21 年( 1 8 4 1 年, 琉球尚育7 年) , “ 琉球国陪臣子弟阮宣诏、向克秀、郑学楷、东国兴人监, 选取贡生教习( 孙衣言—笔者) 。并派博士助



教董率稽察如定制。二十五年, 琉球王国题请官生归国, 部议如所请, 赐筵宴如定制”。。这批官生, 汉诗写作成绩优良, 教习孙衣言将课堂习作辑评刊行, 题为《琉球诗课》。向克秀于归国途中病故,石不久郑学楷亦亡故。1 、阮宣诏( 18 11 一1 8 8 5 ) , 系久米村阮国9 世孙。道光21 年, 人北监留学, 归国后, 三度出使人京, 历任正议大夫, 紫金大夫。阮归国1 0年, 充人贡副使至都, 得便探望恩师孙衣言,孙赋赠2 首@ 。“ 琉球处分” 后, 阮持对抗态度, 与日本内务大臣抗争甚烈。后亡命清国,直至去世。2、东国兴(? 一?) , 首里人, 贵族子弟。在北监学习声绩优良。直至1 0 年后,教习孙衣言赋诗还说他“ 门下东生最妙年, 当时文笔亦飘然” 。学成归国后, 曾任侍讲,在王宫授王世子经。明治政府“处分琉球” 时,他支持“ 废藩置县” 政策。著有《琉球诗课》( 与人合作) 与《东国兴诗稿》。
( 五) 林世功、林世忠。清同治6 年( 1 8 6 7年, 琉球尚泰20 年) , “ 琉球国王尚泰遣陪臣子弟葛兆庆、林世忠、林世功等四人( 另一名, 毛启祥于赴监途中病故, 皇上恤赏白银三百两—笔者) , 入监读书” ; “ 十一年( 1 8 7 2年— 笔者) 奏准, 琉球官生葛兆庆、林世忠病故, 恩赏银两, 照雍正二年成案办理” ;“ 十二年奏准, 琉球国人监官生林世功等( 实仅林世功一人— 笔者) 期满回国’,。林世功、林世忠人监次年( 18 6 8 年) , 教习徐斡为他们辑评并刊行《琉球诗课》、《琉球诗录》各两卷。此为琉球国向清国派遣的最后一批官生。1 、林世功( 1 8 4 1 一1 8 8 0 ) , 字子叙, 久米村华裔, 为抗议“ 琉球分割” 而殉国的忧国诗人。1 8 6 7 年, 至北监就读, 学习成绩优异, 优善赋诗, 教习徐斡将其诗辑评为《琉球诗课· 卷一》、《琉球诗录· 卷一》, 同时于1 8 6 8 年( 伺治7 年) 刊行。1 8 7 4 年学成归国,翌年任国学大师。同年, 明治政府勒令琉球与清国断绝关系, 次年琉球密遣林世功、向德宏等偷渡福建, 呈文报替, 要求维持现状。同时亡命来闽的还有蔡大鼎等, 计19 人。清廷自顾不暇, 使林、向羁留福州待命达3 年之久。1 8 7 9 年, 明治政府宣布“ 废藩置县” ,林世功、向德宏、蔡大鼎见主辱国亡, 乃改装逸奔北京, 长跑乞师求援, 无效。1 8 8 0 年1 0 月, 琉球分割条约缔结, 林世功为抗议“ 分割” , 于n 月20 日自刃, 留下遗票与绝命诗2 首。诗曰: ( 其一) “ 古来忠孝几人全,忧国思家已五年。一死犹期存社樱, 高堂端赖弟兄贤。” ( 其二) “ 廿年定省半违规, 自认乾坤一罪人, 老泪忆儿双白发, 又闻噩耗更伤神。” 林世功死时, 上有衰亲, 下有妻儿,而背负无力补天的十字架, 跌撞冲向生命终点。他站在孔孟思想制高点上, 声称自己渺小卑微, 忏悔负罪的人生。面对顾家与忧国的矛盾, 孝亲与忠君的对立, 他为了社视, 牺牲家庭。但终以“上不能救君, 下不以存都” , 无以对国人, 而“一死泣请天恩, 迅赐救亡存国, 以全臣节” , 足见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的观念已溶人其血液之中。林世功现存诗14 7 首, 擅长五律五排, 情真意切, 熔铸词采, 不见痕迹。2、林世忠(? 一1 8 7 2 ) , 字子翼, 久米村华裔。同治6 年人北监就读, 成绩优良。不幸的是, 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却病逝于风华正茂之年。著有《琉球诗课· 卷二》与《琉球诗录· 卷二》。


二、“ 勤学” 诗人
这些在福州柔远释(琉球国宾馆) 延师受业的自费留学生, 学成回国后作出多方面贡献。据现存资料, 这类诗人有6 位, 著有诗集1o 种。
(一) 蔡铎(1 6 4 4 一1 7 2 4 ) , 童名思德, 字开将, 号声亭, 史学家, 诗人。系久米村蔡氏8 世, 本是琉球血统, 过继给久米村人。2 3岁时来闽“勤学” 。他是编修史书的先驱者,编纂《历代宝案》、《中山世谱》、《中山世鉴》。他又以“ 宏才伟抱, 博学多识” 闻名遐迩。16 9 0 年春, 奉贡京师归国, 著《观光堂游草》, 陈元辅曰: “ 缠绵恺侧, 一往情深, 经营惨澹, 出以风雅殆兼之矣。”
(二) 曾益( 1 6 4 5 一1 7 0 5 ) , 号虞臣, 久米村曾氏第六世。1 6 6 3 年至福州学文习礼,1 6 6 5 年归国后, 屡任使臣赴闽至京, “历齐楚燕赵吴越之区, 见闻既广, 落笔惊人” , “ 况言言典雅, 不为花鸟空谈; 字字清新, 堪作云上实录’,呼。1 6 8 7 年, 将途次吟作, 结集《执圭堂诗草》, 后收入《中山诗文集》刊行。累官紫金大夫。
(三) 蔡荤功(1 6 5 6 一1 7 3 7 ) , 童名思五郎, 号绍斋, 久米村人。造历官, 汉诗人。曾5 次来华。1 6 7 8 年奉命至闽“ 从薛一白而学历法” , 历4 载学成归国, “ 以掌历法而造大清时宪历, 颁行国中” , “ 从此琉球开始使用大清时宪历’,。著有诗集《寒窗纪事》。
( 四) 程顺则( 1 6 6 3一1 7 34 ) , 字宠文, 琉球人血统, 过继久米村华裔。1 6 8 3 年, 作为谢封使船通事滞留福州, 师从朱子学家陈元辅学习4 年, 学成归国, 任教久米村。1 6 8 9年, 任接贡存留通事, 滞留福州3 年, 再从陈元辅研习朱子学与汉诗。时捐资购得《十七史》1 部1 5 9 2 卷, 回国赠孔子庙。后奉命为世子、世孙讲解《四书》、《唐诗》。1 7 0 7 年,奉命为进贡正议大夫到京, 捐资购得《六谕衍义》与《指南广义》各一部, 重刻数百部携回琉球。前者系康熙帝圣谕十六条之简称,内容为忠孝节俭、明礼守法之类。顺则将它献给琉理王与鹿儿岛藩主, 国王、藩主如获至宝, 定为全国国民修身课本, 前后历20 0 ~30 0 年。此为程顺则以中国教材教育琉球与日本之一大贡献。经程顺则建议, 琉球开始建立学校。他又是琉球汉学奠基人。他还捐资购得《皇清诗选》数十部, 献给王府、圣庙及师友。他为孔孟学说及中国文化传播琉球, 为推动琉球汉诗创作与汉学研究, 为中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及两国人民友谊, 作出巨大贡献。时人誉之为“ 名护圣人” , 至今名市政府前还盗立着程顺则塑像。台湾琉球学家杨仲撰誉为“ 孔孟思想的伟大传人,@ 。程顺则又是伊波普酞、真境名安兴著《琉球之五伟人》中论列人物之一。程顺则的汉诗创作, 在冲绳文学史上, 占极重要地位。在清国诗坛, 他也是周边国汉诗人中最有影响的一位。仅就琉球汉诗集而言, 《中山诗文集》中1 / 3 为程顺则诗文; 《皇清诗选》人选琉球2 5 位诗人汉诗7 0 首, 程顺则竟占21首; 1 9 9 0 年日本出版的岛民胜太郎选《琉球汉诗选》, 仅选8 位诗人作品, 程顺则占1 / 4强。程顺则现存诗1 1 4 首《雪堂燕游草》7 9首, 附送别诗6 首, 《雪堂杂组》28 首, 又《奉答诸公宴集雪堂赋诗纪荣》一首) 。程顺则兼擅七绝七律。《雪堂燕游草》7 9 首中, 七绝七律共68 首, 占86 % ; 《雪堂杂组》28 首中, 七律七绝共2 4 首, 占8 5 % 。他的诗体物工致, 抒情深切, 其师陈元辅评程诗“ 咏物之工, 颂扬之美, 兼而有之’,。他三至闽、两人都, 纪行揽胜、即景咏物诗篇, 占4 4 . 6 % ;在外交、学术活动中, 诚挚结交清国文士官员, 酬赠答对诗占21 写。
( 五) 周新命( 1 6 6 6 一1 7 1 6 ) , 字熙臣。1 2岁若秀才, 1 6 岁秀才, 22 岁任通事, 翌年附贡人闽, 滞留7 年间, 师从竺天植3 载, “ 读书之暇, 雅好赋诗” , “ 见闻既广, 落笔沉酣’, , 其诗情兼有屈原之怨、贾谊之激、稚康之愤、阮籍之狂 , “时发泄于诗歌, 以抒其不平之慨’,。陈允溥评周诗“ 雍容而尔雅,和易而人人, 彬彬有中州气习’, @ 。他的《翠云楼诗笺》计32 首, 后悉数收录《中山诗文集》。周新命归国后曾给王世孙尚益讲解《四书》、《诗经》, 直至尚益为中山王为止。1 7 1 1年, 周为久米村讲解师。周历任都通事、中议大夫、正议大夫。
( 六) 蔡温( 1 6 8 2 一1 7 6 1 ) , 字文若, 父蔡铎为琉球血统, 过继给久米村人。蔡温为琉球杰出的政治家与科学家。1 0 7 8 年, 任进贡存周留通事, 在柔远骤滞留3 年期间, 专攻地理、天文、气象学, 任琉球历史上第一位国师。1 7 2 8 年, 任法司官兼国师职。1 7 3 5年, 洪水泛滥, 他奉命到羽地决川以定百姓,并修民田, 民得以安居乐业。为此, 琉球王亲至浦添释迎其归来, 赐御笔奖状一纸, 金织锦带一条。他还奉命以西方科学测量法绘全国地图, 为琉球农业生产和地理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蔡温“ 治术与治绩为琉球古今独步。而著述17 种, 至今传为琉球‘ 国书’ 。其对琉球, 可谓‘作之君作之师’ , 其影响之深远, 可想而知’, 。。著有《澹园诗文集》、《澹园全集》、《蔡温选集》、《蔡温全集》。




三、崛起于琉球的诗人
这类诗人, 虽未到北监、柔远释留学, 却是在琉球国内读写汉诗的大环境中崛起诗坛。它包括王族、官员、学者、神童等4 3 人。蔡大鼎乃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据笔者所知, 他们有9 种诗集传世, 还有许多零星篇什见之于《中山诗文集》与《皇清诗选》待。
(一) 王明佐( 1 6 2 2 一1 6 8 4 ) , 号怀楚, 久米村王氏3 世。官至紫金大夫。1 6 4 5 年, 南明隆武帝朱幸键在闽即位, 琉球王奉谕派王舅及王明佐等前来庆贺, 事毕归琉, 途遇海盗, 折回福州。清“ 贝勒将军特召琉使, 谕以归顺之命, 更吩咐赴京朝勤磅。王明佐等在明、清政权交替之际, 随机应变, 向清投诚。顺治帝嘉其归诚, 并命通事赴琉招抚。明佐存诗1 首《送汪检讨舟次还朝兼祝封翁八十大寿》, 收《皇清诗选· 五言律卷之十六》,孙思九评“从容冠冕, 赠名佳品” 。此诗以《咏松》为题收《中山诗文集》。
(二) 程传万(1 6 8 9 ~ 1 7 0 2 ) , 程顺则次男, 不幸1 4 岁夭疡。“ 早岁能诗” , 年虽幼而力于诗, 纵卧病在床, 亦手不释卷。程顺则编选《中山诗文集》时, 录传万n 岁至14 岁时所作诗10 首, 谓《焚余稿》, 并请陈元辅作序。陈元辅从传万联想诗仙李白、鬼才李贺, 赞拎万诗“ 明白流畅, 字字欲仙, 非鬼才也” , 满怀悲坳地慨叹“使天假之以年, 窥杜陵之堂奥, 大程氏之家声, 正未可量” , 哀叹惋惜“ 白雪之歌未终, 考兰之花已谢” 。琉球失去这位神童诗人, 确是诗坛损失。
(三) 魏学贤(1 8 0 6 一1 8 5 0 ) , 又名学诚,字有正, 久米村魏氏9 世孙。书法家, 诗人。12 岁为若秀才, 历任都通事、中议大夫。他与尚元鲁、郑元伟合著《东游草》诗集, 1 8 4 4年(清嘉庆21 年, 琉球尚温1 0 年) 刊行。
( 四) 蔡大鼎(1 8 2 3 一? ) , 安汝霖, 久米村华裔。天资颖敏, 学力过人, “ 工于诗文,笃好于学” 。2 5 岁, 印行早期诗作《漏刻楼集》。1 8 6 0 年, 任进贡存留通事, 出使中朝,滞留福州3 年多, 赋诗结集《闽山游草》。1 8 6 7年再随谢恩使团来华驻闽, 于是又有《读闽山游草》问世。“ 游草” 正续集于1 8 7 3 年同时镌刻。1 8 7 2 年, 任进贡都通事人京, 途次吟作结集《北燕游草》。1 8 7 5 年, 明治政府严令琉球与清国断绝关系, 次年, 蔡大鼎等受遣来华, 请福建巡抚转呈朝廷。1 8 7 9 年明治实行“ 琉球处分” , 蔡等求援心切, 乃化装逸奔京师, 在东华门长跪不起。林世功殉国前,将呈递总署察词与绝命诗托付他。蔡大鼎《北上杂记》写着他和林世功、向德宏的请愿活动, 文中燃烧着满腔悲愤。蔡大鼎诗作, 可谓琉球汉诗最终之绝响。清人赵翼诗云: “ 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 , 蔡大鼎确已“ 赋到沧桑句亦工” 。只不过“ 国家诗家两不幸” , 其创作生命与琉球国寿命同时告终,人们在怜悯琉球国三遭覆灭的时刻, 也痛惜这颗巨星的陨落。




备注:
中国政府享有对琉球国的“”宗主领土权“”的权益。琉球国王享有琉球列岛的“”治理管辖权“”的权益。
中国拥有琉球群岛主权一脉相传。中国五百年来的"属国"琉球国,凡其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国王"。
未经册封以前称琉球"世子",权国事;未经中国中央皇室政权承认其政治治理地位受封前,绝对不敢僭越自称为 琉球国 "王"..
过去在中国宗藩制度区域行政管理框架内,虽有"蕃属国"的"国"名称及其"国王"的爵位,但“”它“”不是个完全独立自主国家,“”它“”的外交军事领土变更则是必须受到中国中央皇权监督而有所节制,事故“”它“”与中国中央皇权的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简而言之,“”它“”藩属国与中国中央皇权是地方自治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治从属关系。




中国对于琉球的宗主权,从未签署任何放弃、或割让等协议书文件给予它国。虽然日本殖民政府于1879年后单方面废中国藩属琉球国,从而改设置日本冲绳县给予窃占殖民。


但中国历届的政权从未、也未曾正式签署放弃对琉球宗主权领土。
故此,美日两国必须将其窃占的琉球列岛,以和平协商谈判归还与中国,并且必须遵循港澳地区回归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7-4-11 21: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政府享有对琉球国的“”宗主领土权“”的权益。
琉球国王享有琉球列岛的“”治理管辖权“”的权益。

中国拥有琉球群岛主权一脉相传。中国五百年来的"属国"琉球国,凡其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国王"。
未经册封以前称琉球"世子",权国事;未经中国中央皇室政权承认其政治治理地位受封前,绝对不敢僭越自称为 琉球国 "王"。由于过去在中国宗藩制度区域行政管理框架内,虽有"蕃属国"的"国"名称及其"国王"的爵位,但“”它“”不是个完全独立自主国家,“”它“”的外交军事领土变更则是必须受到中国中央皇权监督而有所节制,事故“”它“”与中国中央皇权的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简而言之,“”它“”藩属国与中国中央皇权是地方自治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治从属关系。

中国对于琉球的宗主权领土,从未签署任何放弃、或割让等协议书文件给予它国。虽然日本殖民政府于1879年后单方面废中国藩属琉球国,从而改设置日本冲绳县给予窃占殖民。但中国历届的政权从未、也未曾正式签署放弃对琉球宗主权领土。故此,美日两国必须将其窃占的琉球列岛,以和平协商谈判归还与中国,并且必须遵循港澳地区回归模式。




备注:
1879年,中国官府照译横滨西字报论琉球事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hread&tid=18632

清季 申报 台湾纪事 辑录  一十七
光绪五年八月二十日(公历十月初五日——礼拜日)/1879年,
照译 横滨西字报 论 琉球 事


日前,有人自北京寄书来,证明琉球所以属日本之故;作者"巴洛佛尔"受日本"宍户"公使之托,自不得不如是云尔。
察 作者之意,不外言公历一千六百十年(1610年),日本征服琉球以及一千八百七十四年(1874年),中国认琉球为日本管辖两端已耳。
一千六百十年,"萨摩"征球,人所共晓,即"华人(倭寇)",亦无异词;

而谓,一千八百七十四年(1874年),中国认琉球为日本管辖,则未免过当也。
夫琉球进贡中国,球王即世、中国遣使往封,事在"萨摩"征球前二百余年。
当萨摩入球时,封贡曾否停止,吾不知也;历年来琉球仍进贡中国,其陪臣子弟仍入北京国子监读书,球王即世、中国仍遣使往封:事事如初,众目共见、众耳共闻。
谓"琉球既隶日本"?封也、贡也,彼何以不知;知之,又何以不禁!
为日本者?  既攻琉球,则当废琉球之主、更琉球之政,以示君威;乃一一听其自治、一一率由旧章,行之二百余年矣。

今乃忽然昌言曰:「当是时,吾既灭其国,而有之矣」;谁则信之!
查琉球官吏上书有曰:「历奉日本严戒,勿以萨摩一事显告中国」;
又曰:「使臣进北京时,必令其盟誓勿泄」。
苟琉球既为己有,何不直禁其遣使,而私相盟约不敢告人?;
可见一千六百十年以来,琉球一岛,日本并未视为己有也。
至日本并球、击台等事,并未知照中国,而谓「琉球为其所为」;是与一千六百十年,萨摩谓「琉球为其所为」,无异也。

公历一千八百七十四年,日本兴兵至台代球民复仇;中国过问,几动干戈。
日兵至台时,统领"西乡从道"照会"闽浙总督"李内称:『日前台湾生番劫杀备后民四人,后又惨害琉球难民五十二人;特此兴兵复仇』云云。

闽浙总督覆文内称:『琉球,中山故国也;臣事中国巳数百年,极其恭顺。而中国待之,不分畛域。是以本大臣札饬台湾地方官严拿凶犯,秉公办理』云云。

闽浙总督二次照会,更属了然;内称:『球人是我属民,其被生番惨害一事,自应由本大臣饬令地方官查办,不必贵国费心。况贵国之备后四人未遭惨戮,不过被劫』云云。

吾读此文吾,已知"巴君"之谬,然尚未知成立之约何如;
及取阅之,乃知"太久保"与"总理衙门"所定者,曾无一「琉」字、一「球」字,第言「有国当保护己民」而已。

此一役也,中国自始至终皆不直日本所为,谓其"藉端滋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6-1 15:40 , Processed in 0.40869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