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1050|回复: 2

[轉載] 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三编、汇编、续编

[复制链接]
八重王 发表于 2017-2-15 23: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汤重南:《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 续编》序
文:汤重南



《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 汇编》于2000年10,月出版面世,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及读者的关注和重视,他们纷纷表示希望出版者能继续发掘琉球有关资料,再出续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应社会及读者之需,组织人力,查阅大量馆藏有关琉球资料,并进而扩大范围,与许多兄弟图书馆联系,查阅收集其馆藏资料,又经专家学者认真鉴别筛选,最后确定出版这部两卷本的《琉球资料续编》。有关琉球、琉球与中国、琉球与日本的交往等历史状况,已在《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之“出版说明”中作了简述,本文仅就“续编”所收录的资料作简要介绍及说明。?

《琉球国中山世鉴》五卷首一卷。该书是琉球王国“三大国史”之第一部,为琉球国按司「向象贤」所撰,成书于中国清皇朝顺治七年(1650年)。《世》正文前面有「序、三部分」内容。序为「向象贤」所作,主要说明此书为琉球国中山王「尚圆」公七世嫡孙时王「尚质」公,命摄政 金武王子 朝贞三法大里良安 宜湾正成国头重仍会博古 旧僚 取其议论格言,以使臣「(尚)象贤」撰自古所无之世系图矣”。
另三部分,则首先是琉球国中山王舜天以来世后图,其次是先国王「尚圆」以来世系图,最后是琉球国中山王世继总论。总论从琉球开辟神话天孙 阿摩美久筑岛植山石草木,次生人说起,简述了直至「尚质」公之历史,最概括地记叙了正文五卷的内容。

正文五卷:
卷一,为“琉球开辟之事”,显然多为神话传说之记述;
卷二,为“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庚申英祖王御即位”;
卷三,为“明皇朝永乐二十年(1422年)壬寅「尚巴志」御即位”;
卷四,为“明皇朝成化六年(1470年)庚寅「尚圆」王御即位”;
卷五,为“明皇朝嘉靖六年(1527年)丁亥「尚清」御即位”,在本卷中还原文记录了“明皇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之夏,大明世宗皇帝钦命正使 给事中「陈侃」、副使 行人「高澄」往琉球封中山王世子「尚清」为中山王期间的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八月,之 “添继御门之北之碑文、新筑石墙记”等。?

《琉球国中山世鉴》是「向象贤」1650年编辑而成,“谨誊写进呈”,“以达圣览”的琉球国史,十分珍贵。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适逢清皇朝廷钦定翰林院检讨「海宝」为正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为副使,赴琉球册封世子「尚敬」为中山国王期间,钦使「徐葆光」获知并查阅了这部由前明朝时期琉球王国秘藏的《琉球国中山世鉴》。?

而现在据以影印出版的底本则是一钞本,书前三页 文字分别叙述于1879年日本殖民者即将以非法单方面「废琉置县」窃占琉球列岛前夕,日本殖民官府往来文件,则可说明了此钞本之来历。
第一页,是日本殖民者掩耳盗铃窃占琉球前后,明治十二年(1879年) 三月六日,日本外务省书记官 致 内务大书记(大丞)「松田道之」的照会,说明外务省需用“中山世鉴”,请求再即将第三次出使琉球的「松田道之」设法借回、或买回日本,誊抄即可还给内务省。
第二页,是松田 内务大书记官 于同日致 外务书记官 之照会,说明内务省亦无此书,且此书为非卖品,自己到琉球一定借到,抄写交外务省用。
第三页,为1879年7月9日,松田致 外务书记官 照会,称其已于琉球借到“中山世鉴”,抄写完毕现送外务省存用。表明本钞本为日本政府于1879年派内务大丞「松田道之」代表政府实施「废琉置县」吞并中国藩属琉球国之际,设法“借原书”,“誊写完毕”,送存外务省的。
据笔者所知,“中山世鉴”已收入日本「伊波普猷」等编《琉球史料丛书》第五,由日本名取书店1941年出版。但在我国,此次是首次正式出版,很有意义。此钞本是否为日本内务大丞松田道之请人“誊写”的原抄本,或是再抄本,如何被收藏于中国的图书馆,均不甚清楚,有待考察确定。本钞本琉球文、日文及草书汉文相杂,阅读有一定难度,不过抄写得十分工整,不会有辨认不清之虞。若此钞本确为松田大丞的原抄本,则其价值更高,弥足珍贵。?

中国藩属琉球王国的第二部国史即此次影印出版的钞本《中山世谱》。“世谱”由琉球紫金大夫、加授法司品御、国师「蔡温(华裔)」重修编辑而成,十三卷。在正文前有序、表、图等。序为「蔡温」于清皇朝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上旬,所撰写说明《中山世鉴》始用中国字汉语所著, 「尚弘德」等改以汉字重修世鉴,颜曰中山世谱”,再由「蔡温」之父紫金大夫「蔡铎」奉命手修世谱”,至蔡温时奉命改修是谱,「蔡温」从康熙年间的册封副使「徐葆光」处获《琉球沿革志》及《使录》等书,始知「(尚)象贤」所著世鉴果有误差,兼多缺阙”,故改修世谱。“昔之所误,今始正之;昔之所缺,今始补之。”另有《中山世谱》原序二篇,一为向象贤所撰,一为蔡铎(温之父)所撰;纂修司及人员名单,凡例十条、琉球舆地名号会纪及琉球舆图。还列有六幅国王世系图:历代国王世统总图、舜天王世统图、英祖王世统图、察度王世统图、「尚思绍」王统之图、大琉球国中山万世王统之图。
卷一,为历代总纪及传说等。
卷二,为中山万世总纪。
卷三,为天孙氏纪。
卷四,为「尚思绍」王、「尚巴志」王。
卷五,为「尚忠」王、「尚思达」王、「尚金福」王、「尚泰久」王、「尚德」王。
卷六,为「尚稷」王、「尚圆」王、「尚宣威」王、「尚真」王。
卷七,为「尚清」王、「尚元」王、「尚永」王、「尚宁」王。
卷八,为「尚丰」王、「尚贤」王、「尚质」王、「尚贞」王、「尚纯」王。
卷九,为「尚益」王、「尚敬」王。
卷十,为「尚穆」王、「尚哲」王。
卷十一为「尚温」王、「尚成」王。
卷十二,为「尚灏」王。
卷十三,为「尚育」王、王世子「尚泰」、王世孙「尚典」。
世谱十三卷所记每位王之传,多少详略不同,一般均列其生平、传说、即位时间及亲属系列,而且涉及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教诸方面大事,特别是对外关系赐赠、往来、礼仪等项更详记之。?这部琉球官方正史,用汉文写成,从琉球角度记叙了本国历史,在琉球王国历史上,这部国史的修成,亦是件大事。这部重要典籍正文前,附有唯一的图绘,即「琉球舆图」,清楚地标出了琉球本岛及周围三十六岛。在“琉球舆地名号会纪”中详细记载了三十六岛之名称及俗称。最后总括道:「凡管辖之岛,星罗棋布,环国如藩,皆隔海之地也,衣服容貌,自古至今,总受中山一统之制而与他国不类。自明(皇朝)以来,中华人所称琉球三山六六岛者,即是也。因此图涉及琉球疆界,往往受到特别关注。但本钞本所绘琉球舆图不知是钞者失误?还是另有原因,三十六岛却少绘了 津奇奴岛(俗称 津坚岛)。因在“琉球舆地名号会纪”中明确记载了此岛,故可断言是钞者之误,而不会是「蔡温」之误。此点望读者特别注意。
据笔者所知,《中山世谱》已收入日本伊波普猷等编《琉球史料丛书》第四,由日本名取书店1941年出版。但必须指出的是,日本出版的《中山世谱》,在一些关键地方的用词做了改动,如对「蔡温」的序言所记:“特命按司「向象贤」始用‘国字’(指琉球语),著中山世鉴一部”,出版者竟将“国字”改为“番字”,其用心昭然若揭。

《中山世谱》在我国正式印刷出版,尚属首次,十分珍贵。若有学者能据此钞本,仔细核对日本出版的文本,使日本出版文本所存谬误得以纠正,则更能显示其资料价值之所在。?
2000年出版的《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首次刊印了大量我国明清时期有关琉球的著述,弥足珍贵,但琉球国人自己所著则过少。此次“续编”,推出琉球三部国史中的两部,应是我国琉球问题研究界的一大盛事。?

《琉球往来》三卷,日文钞本,是日本自己记载与琉球往来的较早的文献资料,但是日本记载的史料正确性则有待多方查证核实。
卷之一,为琉球人来朝先例。详细记述了日本庆长十五年(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宽永十一年(1634年,明崇祯七年)、宽永二十年(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正保二年(1645年,清顺治二年)、庆安二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庆安三年(1650年,清顺治七年)、承应二年(1653年,清顺治十年)、承应三年(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琉球国王、琉球国的使臣随同日本萨摩藩主岛津赴京都二条城(德川将军邸)拜见德川幕府将军的情况。具体的时间、地点、使者姓名、琉球上进物品及日本将军回赐物品均有明确记载。
卷之二仍为琉球人来朝先例。记述的年代为宽文十一年(1671年,清康熙十年)、宽文十二年(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延宝元年(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延宝九年(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
卷之三亦为琉球人来朝先例。记述了延宝九年(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天和二年(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日琉交往之事。所记延宝九年之事与卷之二有重复。在此钞本中,琉球王给日本的书函均有汉文、日文两种文本;复函亦有汉文、日文两种文本。本钞本仅三卷,且内容均是“琉球人来朝先例”,似为记述以往的历史往来,书名却未明确,在卷之三下有一“止”字,是否表明只此三卷,或还另有他书记载当时往来?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
从该钞本所载可知,历史上的日琉关系,其交往还是频繁的,本书仅记述了1610——1682年间的日琉交往,有时一年中即有多次往来。日琉的地位、关系也是清楚明确的。因此该钞本资料价值不可忽视。?
此钞本亦留下一些问题,如该书作者、编纂者是谁?其记述的目的何在?原件存于何处?全书是否仅有三卷还是钞本仅三卷?等等,均有待进一步探究。该钞本在我国是首次影印出版,颇为珍贵。?
《续琉球国志略》五卷首一卷,清翰林院编修齐鲲、工科给事中费锡章辑撰。嘉庆武英殿木活字本。该书各卷前有本卷内容说明,首卷收有御书、诏谕祭文。卷一收录表奏、国统。卷二内容有封贡、典礼、学校、政刑、官制、府署。卷三则为祠庙、风俗、人物、物产、针路。卷四为艺文上。卷五为艺文下及志馀。本书的收录是对“汇编”所收《琉球国志略》、《续琉球国志略》二书的补充和完善。?《(重编)使琉球录》,钞本,明吏科左给事中郭汝霖、行人司行人李际春编。此书实为明代陈侃、高澄所撰《使琉球录》之重编本。郭汝霖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作为钦差正使、李际春为副使出使琉球册封国王尚元,首访陈、高所撰《使琉球录》,所获极大。但最新变化及陈、高二公之成书的状况需要增补,故决心重编是书。郭汝霖在所写序中,言明正是在陈、高所撰之基础上,重编此书:“原录云云者,列于前,而是岁所行者,附于后。”陈、高所撰《使琉球录》,是国家图书馆藏最早记录琉球情况的珍贵图书,已收录于《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此次“续编”收录郭、李重编本,不仅补充了相当的新情况,而且纠正了原书的一些错讹,其价值之高是无可争议的。?
《琉球小志并补遗附说略》,(日本)中根淑等撰,姚文栋译,清光绪九年刻本。前有“琉球地理志序”、“琉球小志序”及“琉球说略序”,为张焕纶、陈允颐等所撰,阐明姚文栋翻译日本当时有关琉球的著述资料之宗旨,多有赞许,并预言其作用影响深远等等。正文首篇为《琉球地理小志》,篇名下有“照日本明治八年(1875年)官撰地书译出”附语。文中更附有姚文栋参考当时日本海军省实测图说,从而使其价值大为提高。第二篇为《琉球立国始末》篇名下有“译日本人中根淑稿”附语。此篇文章言词简略,多按日本政府观点表述。而在正文上边姚文栋写有眉批,针对正文谬论,言简意赅地予以批驳,充分反映出姚文栋的学识见解。此后各篇译文之上,亦多有这类眉批。极而言之,姚氏所译日文资料确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往往作为批驳的靶子;本书之价值体现与其说在于日本人所写之内容,不如说更在姚文栋所作的眉批。第三篇为《琉球形势大略》,译自日本人中根淑稿。第四篇为《冲绳岛总论》,译自日本人中根淑稿……姚文栋在六篇之后写有跋文,称“予译琉球小志既成,附录彼中人士论著,而析其诞妄如右”。署名为“光绪壬午(清光绪八年, 1882年)夏四月出使日本随员上海姚文栋”。
第七篇为《琉球小志补遗》。篇后姚文栋又有议论,颇值得关注。? 第八篇为《琉球说略》,乃日本学校中幼童肄业之课本,简明记述了琉球地势,为文部省刊行本,姚文栋将其命名为《琉球说略》。本书为译著,且是以学校课本为主,十分简略,但亦十分清晰明确,对了解当时日本官方看法颇有参考价值,该译著还包括有当时其它日本人的论著的摘译,特别是收入了海军省实测图说之附录及译者所加眉批,使本书成为较为珍贵的琉球资料。?
《琉球入太学始末》,清王士祯撰,清道光间刻昭代丛书本。该书收入昭代丛书乙集卷十二,张潮为卷十二纂辑者,撰有《琉球入太学始末题辞》。本书所记主要为琉球国王尚贞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册封琉球使翰林院检讨汪楫等恳祈转奏清帝,允准其遣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入监读书,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方入监读书,不久即又归国之事。本书价值在于一件不漏地列记了琉球王子及陪臣之子于明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嘉靖年间历次赴京入监读书之事。
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钞本《琉球国向克让等禀》一书为“琉球国前任国相向克让、法司毛允良、马克丞暨众官众士民人等”向清廷“陈实情,奉请救君护国,以免忧苦事”的禀文。所记时间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五月。本禀文详细讲述了“日本国主遣拨松田道之”强令琉球国禁止向中国进贡的过程,特别具体记述了三月初三日,松田道之率日本官员、军队近500人到琉球,并于初五日侵入王城,废藩处县夺城,恣意强行吞并琉球及琉球国王世子尚典再三陈情,哀请延期赴日被拒,国王尚泰被迫于四月七日率同官僚舆病而去(赴日)等情势。泣请清廷能使国王世子早得回国并撤去日本军队以使琉球国得以安宁等复国要求。?
众所周知,日本政府于1875年派兵去琉球,命令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贸易业务等改归厦门日本领事馆处置,并禁止向清廷进贡及接受清帝册封等。1876年更强行接管琉球司法与警察权,琉球国名存实亡。琉球国王尚泰曾暗命国舅紫金官向德宏于1877年赴福州见闽浙总督、福州巡抚,呈递尚泰陈情书,述说日本吞并琉球国事,乞求助其复国。后来在中日两国交涉琉球国问题期间,向德宏于1879年7月赴天津向李鸿章及总理衙门,效楚国申包胥作秦廷之哭“长跪哀号,泣血吁请”,亦未改变李鸿章及总理衙门的态度。本奉禀不仅简述了琉球国向清廷乞助之事,而且详细禀告日本政府吞并琉球的具体情况及琉球国君臣士民态度,多次使用“泣请”、“哀请”等语,其情可感。
对日本政府遣派内务大丞松田道之到琉球行吞并之事的具体步骤及琉球国王、国王世子、百官及士民的反应态度的记述,以往资料尚不多见,颇值得关注。从此禀文用语来看,自然是呈送清政府的,细读后知为转呈禀文。收此禀文者为何人?是否已转奏清廷?此原件收藏于何处?经历了怎样的周折此文方收藏于国家图书馆?等等问题,尚待探究。?

《中山纪略》等七种,均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下简称“丛钞”)所收录。“丛钞”一书,为王锡祺所编清代地理著作之汇钞, 1877至1897年编刊,收录清代地理著作1400馀种,亦兼及各国见闻,多为作者亲历,内容较为详实,故向来为学界重视。








备注:

《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三编》(全二册)的内容简介(上图)

本书特别收录了《石泉山房文集》、《观海集》、《海舶三集》、《石柏山房诗存》、《还砚斋全集》等明清时期册封使别集中有关琉球诗文篇卷。该书从国图所藏明清时期十余位出使琉球的使臣及随从的文集中辑录整理出与琉球相关的诗文记载汇为一编,与我社此前已出版的《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正编、续编相互补充,同为研究中国对外关系史,尤其是中琉关系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ys 发表于 2017-2-16 12: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领土收复军团 发表于 2017-2-16 17: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6-14 14:25 , Processed in 0.458631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