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881|回复: 1

[轉載] 古代泉州与琉球渊源颇深

[复制链接]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6-5-4 1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泉州与琉球渊源颇深,钓鱼岛曾由泉州管理
文:东南早报(福建)
2011-05-27





海上历险面不改色
泉州文库办专家”杨清江”先生就《待赠伯台王先生墓志铭》、《明郡庠生伯台王公行状》二方石刻内文进行了断句和综合解读。文中称,”王应元”在南京将渡扬子江,夜中梦见神人(关公)告诉他,明晨你渡江时会发生翻船,但因为你有孝德,我将会拯救你。
次晨,王应元搭渡,坐在一破船的舱中,船上人多,他刚拿出《韵经》要理诗帙,舟盘旋而沉。他于水中伸出手臂,上空果有神人,将其救出。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皇帝遣给事中”夏子阳”、行人”王士祯”往琉球,册封琉球世子”尚宁”为琉球中山王。
“岁丙午夏,适逢册封正副使给事“子阳”、王行人”士桢”奉命往琉球,求诗客可语者”,有人向二位将赴琉球的册封使推荐了泉州人”王应元”。
“求诗客可语者”,今天可理解为:册封使正寻找一位善于诗词歌赋且有口才者做伴,以免航海途中旅途寂寞。至于这位王应元是否通晓其他语言,从“可语者”中,暂难以知端倪,只能说,有这可能。就这样,王应元随二位命官册封使往琉球,册封琉球世子为王之后,在返回的航海途中,“海风大作,有二巨鱼(鲸鱼)夹舟,长数十丈,目光如电,舵拆舟旋,二使者面无人色。”这种情况下,唯有王应元自如,二位册封使感叹说:“命止此乎?!”


王应元道:“二公奉天威而来,何波臣之敢灾?”但见他“盥手焚香”,拿出皇帝诏书向船头宣读,于是大海恢复风平浪静。人称王应元,“福人也”。

记者查询史料获悉,泉州人”王应元”随正使”夏子阳”、副使”王士桢”二位册封使赴琉球是在万历皇帝时,出发年是1600年,万历34年(1606)启航五月初四,回航十月十五日》,奉命册封琉球世子为中山王”尚宁”。
夏子阳著《使琉球录》,王士祯著《琉球入太学始末》。





新出土的墓志铭
早报讯 (记者朱彩云 文/图),“海风大作,有二巨鱼(鲸鱼)夹舟,长数十丈,目光如电,舵拆舟旋……”这是2011年3月底泉州考古发掘的一方墓志铭的内容,由明朝史家”何乔远”所撰,记载的是赴琉球册封使在返航途中遇到的惊险场面。


据悉,这是泉州首次出土与琉球有关的墓志铭,是泉州文史界的重大新发现,为琉球列岛、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属地之一。

明代有泉州人曾往琉球
泉州市博物馆陈建中馆长介绍,今年3月底于江南考古发掘的一座明代古墓内,出现记载明代泉州人“”王伯台“”随命官册封使往琉球的墓志铭。
记者在博物馆看到了地上躺的相关巨大墓碑——“厝云处”。
首先,这就是一奇,墓碑不写长眠者姓名、生卒年,而写“厝云处”,有人猜测,这是主人心高气远的一种表示,死后居住于云端。

第二奇——“厝云处”出土了三方石刻(二方为墓志铭,一方为行状),有二方提及墓主人曾随册封使往琉球之事!

这三方碑记分别为《待赠伯台王先生墓志铭》、《明待赠孝庄王母郑孺人墓志》、《明郡庠生伯台王公行状》。

经考,“厝云处”墓主人为”王应元”,名元卿,号”伯台”。喜诗好酒,诗词往来的朋友中,有不少人先后显达,成为名家名宦之流。他的墓志铭还是明史家——泉州人”何乔远”撰文的。




琉球进贡使曾经在”刺桐港”上岸,”泉州城南”修建有接待琉球进贡使的来远驿
下图:泉州来远驿遗址,来远驿又称琉球馆。(翻拍)






下图:海交馆陈列的《奉使琉球图卷》局部图





东南早报讯,记者朱彩云 文/图。
古代泉州与琉球交往颇深,有着许多渊源,非常可惜的是,如今在已知墓志铭中,仅最近出土的王应元墓志铭中有关于泉州与琉球往来的记录。
古代泉州与琉球渊源颇深,“”琉球原是中国明、清两朝五百年间的藩属国,向明、清两朝俯首称臣、永世服膺、镇守海疆、按期朝贡“”,明、清两朝均派遣使臣对琉球世子进行册封为王。而钓鱼岛位于前往琉球必经的航海路(针路)图上,册封使臣往册封琉球世子为王,常以这些岛屿为航海图沿路目测标志。
明代《筹海图编》中,将“台湾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都划在福建海防范围以内。


中国蕃属琉球在按期向明朝皇帝称臣纳贡的进贡船,则由泉州”刺桐港”靠岸,在泉州城南则是修建有接待琉球进贡使的”来远驿”,而来远驿遗址则立有碑记。


当时在琉球国的首里(那霸)则建有专供其宗主国”钦命使臣官邸”《天使馆》即为奉帝命的册封正副使(天使)官府宅院,也是宗主国册封琉球世子为中山王的地方。
由于历届琉球中山王皆须经由中国皇帝册封袭爵授权而成,所以每当明清两朝的册封正副使臣抵达时会受到琉球上下隆重的欢迎仪式招待。

明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赐福建36姓移民琉球,帮助琉球列岛建设和开发,这36姓多来自泉州、福州。此后,泉州与琉球的交流一直保持着,所以琉球至今还保留着福建特别是泉州的许多闽南古老风俗习惯。
泉州海交馆“”刘志成“”先生介绍,曾经为明代思想家—泉州人”李贽”的祖辈则有人充当琉球语言翻译。

钓鱼岛曾由泉州管理
记者曾电话连线居于北京的“”鞠德源“”先生,他所著《钓鱼岛正名》一书有记载,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钓鱼岛列屿已被中国先民发现,与海山列岛一起称作“列姑射”。
隋朝时,正式给包含在“列姑射”中的钓鱼岛一个名字——高华屿,这也是钓鱼岛最原始的命名。
钓鱼岛作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历史上,钓鱼岛还有过不少其他名字,如,“”高英屿、钓鱼山、钓鱼台、花鸟山、鱼屿“”陆续出现在史册上等。


隋唐宋元明清六朝,福建与广东均掌握至琉球和通往日本列岛的航海针路,并对我国沿路的海山岛屿先后完成岛名核定,载入各地各种海防图籍文献,绘入海山沙舆图之内。尤其是元明清三朝经营中国东海岛屿主权领土疆域所记录下的岛屿名称,是具有权威性并独具中华特征的法定的主权领土标志。


《人民日报》发表过由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贾宇“”撰写的文章《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提及根据当时的国际法,中国通过先占取得了钓鱼岛的主权。他提及,钓鱼岛在”南宋”时由泉州管理。早在南宋”乾道年“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派驻舟船水师,遣将分屯各岛按期巡防轮调,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在军事上隶属澎湖统辖,行政上由福建泉州管理。





注:
明朝
万历二十九年秋,(琉球)贡使以状至,仍请遣文臣。帝乃命给事中“洪瞻祖”、行人“王士祯”往,且命待海寇息警,乃渡海行事。已而瞻祖以忧去,“”改命“”给事中“夏子阳”,以万历三十一年二月抵福建。
按臣“方元彦”复以海上多事,警报频仍,会巡抚“徐学聚”疏请仍遣武臣。
子阳、士祯则以属国言不可爽,使臣义当有终,乞坚成命慰远人。
章俱未报,礼部侍郎“李廷机”言:“宜行领封初旨,并武臣不必遣。”
于是御史“钱桓”、给事中“萧近高”交章争其不可,谓:“此事当在钦命未定之前,不当在册使既遣之后,宜敕所司速成海艘,勿误今岁渡海之期。俟竣事复命,然后定为画一之规,先之以文告,令其领封海上,永为遵守。”帝纳之。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帝命夏子阳为册封琉球国正使,赐一品麟服,筹备东航。
万历三十三年七月(1605年),乃命“子阳”等速渡海竣事。 当是时,日本方强,有吞灭之意。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五月初四,启航。
是年,六月底,始达。而后举行隆重的册封琉球世子为王典礼。他驻琉球数月,拒绝丰盛招待与送礼,令该国惊异佩服。
是年,九月,九州遣使来琉球,宜称贺新王,来琉贸易。夏子阳《原职为兵科给事中》特意布置严防倭寇,并以明朝天使身份接见倭首凸显大国风度,使倭寇不敢轻举妄动。
是年,十月十五日,夏子阳自琉球启程回航,归途风浪凶险,几乎丧命。
是年,十一月初三日,入朝复命。皇上见其不辱使命,甚是欣慰。赐与一品服,擢升通奉大夫太常寺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度 +6 金钱 +4 收起 理由
咏梅 + 6 + 4 文章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咏梅 发表于 2016-5-4 15: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泉州与琉球渊源颇深,钓鱼岛曾由泉州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6-15 09:37 , Processed in 0.57516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