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台灣獵戶人

[轉載] 1721年[琉球]中山传信录 徐葆光--1

[复制链接]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3-7-23 17: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兰色凡尘 发表于 2013-7-16 11:27
楼主辛苦了

数据中了解了琉球的历史------------赞

网路文章 ::


中国明朝洪武5年[西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恩威并施的意思,因为在甚至在清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总理衙门也惯用将台湾琉球等岛外的原住民称之为生番,并无将其归为国外之地,凡是力所能及的土地,皆吾皇之地。

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见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足见此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的琉球实是中国的属国。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即使是日本(1609)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于琉球人民,因为在此之前当地只有名字,并无姓氏之分。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从明洪武五年(1372)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直至清朝光绪五年(1879),日本强行“废琉置县”为止)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臣服于中国之意。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改穿唐服。


琉球还配合中国抗倭,《明史》就有记载,如嘉靖三十六年(1557),“先是,倭寇自浙江败还,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至是送还。”   1609年,萨摩“以劲兵三千入其国,掳其王,迁其宗器,大掠而去”(《明史》)。当时琉球王侍从写的《喜安日记》记载:“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尽失无遗!”萨军将琉球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达三年五个月,逼迫尚宁王屈辱地承认向其“进贡”。同时还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变中琉关系。


如据《明史》记载,万历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其地名台湾)”,当时忍辱负重的尚宁王在国家残破的情况下,依然不忘“遣使以闻”,通报中国防备日本侵略。清朝入主中原后,中琉册封关系继续保持,贸易和文化交流还更为扩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天培 发表于 2013-7-28 18: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544desdl868 发表于 2013-7-28 13:46
Thank you for accessing our new site,cheap oakley sunglasses sale,discount oakley sunglasses. We wil ...

广告宣传,敬请移到生活广告版面刊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琉球我的群弟 发表于 2013-7-29 08: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就是历史,谁也篡改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花木兰从军 发表于 2013-7-29 08: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兰色凡尘 发表于 2013-7-30 16: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球的历史源远流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3-8-2 19: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球我的群弟 发表于 2013-7-29 08:03
历史就是历史,谁也篡改不了

截取自,乾隆22年 1757年,翰林院侍讲臣  周煌 恭 辑     琉球国志略卷十四  物产  
记载::





徐葆光「球刀歌」:

我本书生弄弱毫,恭承天命驾海涛;介事勉将授玉册,礼成宴列嘉宾敖。

主人双佩刀,黝鱼皮室象鼻绦。蛟身拔鞘乍尺许,晶英射目寒生毛

灯前转侧铦光幻,折铁圆纹细相间。采得扶桑十日华更着鬼工千日炼

薄相何缘应此祥,腰间玉櫑愁难绾。

我闻日本最精刃逾一尺威成;挟之出境禁死,此何以吹笙

中外一家通玉帛,三十余世皆销兵;旄头寸铁不加饰,枪槊木具存其名。

铸就名刀赠华客归与上国为干城;方今西寇正跋扈,嘉峪顿刃劳经营。

与宴诸君尽材武,决拾命中力如虎得此输君意气雄,早为庙画收边功.



注::
嘉峪[关]是中国明代长城西端的重要关隘。今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征西将军冯胜在嘉峪山西麓置关设防,筑土城周二百二十丈。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至清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政府为完成国家的统一,同国内各种分裂势力,以及外国势力的侵扰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外国扩张主义势力插手边疆民族地区,使多民族国家内部存在的民族矛盾与问题,改变了以往的性质。
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为解决西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
西寇]问题,前后历时一个世纪,其间经历了多次大战。如若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算起,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阿睦尔撤纳走死俄国,也有七十余年,历康、雍、乾三帝始告结束。

翰林院编修臣 徐葆光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出使琉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谷之兰 发表于 2013-8-2 23: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的资料,一次性看不完,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3-8-2 23: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谷之兰 发表于 2013-8-2 23:04
这么多的资料,一次性看不完,晕!

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足见此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的琉球实是中国的属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统一中国大联盟 发表于 2013-8-19 16: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古代中国为雄性,那么1840年之后的雄风需要恢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统一中国大联盟 发表于 2013-8-19 16: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琉球如果收复,中国需要一位领军人物,需要一位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3-8-19 18: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谷之兰 发表于 2013-8-2 23:04
这么多的资料,一次性看不完,晕!

承蒙回复,再次谢谢,可以将此帖列为收藏,往后慢慢阅读,当作史料依据,加以参考...

意味着中国长久以来在面对世界各国的国际公法,经常性质不由自主自我矮化,退让妥协避免纷争,断尾求生,罔顾自己民族生存空间的遗珠之憾.

我久违的琉球群岛,该是回归于母亲怀抱

中国东海琉球特别行政区

19世纪欧洲的"万国公法",是中国清政权的总理衙门在列强们争相瓜分我藩属的仰仗外交和平协商手段的法律,在面对众多蜂拥而至的英法俄荷西葡德意日等军事侵列中国领土【安南、广东、缅甸、天津、海参崴、琉球、朝鲜、西藏、台湾、辽东、外东北等等】之guaf时,但无奈中国清朝政权之上之下大部官员充满,惧战议和妥协搁置争议调养生息为首的氛围思想主导,再加上外交部门体系迂腐守旧制度,缺少海内外媒体舆论的宣传中国特有行政体系“宗蕃制度”:藩属虽有国的名称及王的爵位,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中央对地方关系


但无奈,别有用心之低劣狡诈诡计的日本欺瞒世界舆论,硬是活生生染成中国的宗蕃制度是虚设的,且各藩属是单独个体主权独立的国家,而广为在欧美各地渲染造谣成中国的藩属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最后形成各列强们纷纷对军事入侵窃占各中国藩属进而产生中国宗蕃制度倾覆。。。

而当时在19世纪同时期欧洲的万国公法,

1815年德意志帝国的皇帝行政框架内就有39个国王,而这又是是何种关系?难道在欧洲的德意志帝国与其它39各属国[邦国]等,原本的中央对地方关系,在欧美俄日眼中也是国与国关系?

帝国皇帝的权力范围颇大,例如他能够调停自身能力所及的邦[国]之间的争论,或者是解决邦国的继承权问题
作为帝国首脑的皇帝手中集中了巨大的权力。皇帝有任免国家官吏之权,有法律的创制权,是帝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媾和,与外国缔结同盟和签订条约,委派驻外使节。
但同时对于德国境内的区域行政体系内各联邦[省/自由市/王国/公国/侯国/亲王国/帝国领地],成员在对外关系上仍然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

巴伐利亚直到1918年时还在奥匈帝国、法国等地派驻外交代表机构。帝国的军队也是由各大、中、小邦国分担的份额军队组合而成的。巴伐利亚和符滕堡有它们自己的陆军部。虽然皇帝是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巴伐利亚的军队只在战时才听从皇帝的命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统一中国大联盟 发表于 2013-8-20 15: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东海琉球特别行政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谷之兰 发表于 2013-9-28 19: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3-8-19 18:49
承蒙回复,再次谢谢,可以将此帖列为收藏,往后慢慢阅读,当作史料依据,加以参考...

意味着中国长久以来在 ...

看见文字轰炸就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谷之兰 发表于 2013-9-28 19: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3-8-2 23:21
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 ...

琉球实是中国的属国很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4-3-11 20: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台灣獵戶人 于 2014-3-11 21:11 编辑

1721年[琉球]中山传信录 徐葆光--1
file:///C:\Users\CHENCH~1\AppData\Local\Temp\%W@GJ$ACOF(TYDYECOKVDYB.png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65&fromuid=18
回复第31楼层,介绍琉球群岛各名称



1721年琉球共计 三十六岛
=姑达佳(译 久高)=津奇奴(译 津坚)=巴麻(译 滨岛)含"南岛、北岛"=伊计=马齿二山=东马齿山,含"大小五岛"=西马齿山,含"大小四岛"=姑米山=度那奇山(译 渡名喜岛)=安根尼山(译 粟国岛)=椅山[亦曰 椅世麻、亦曰 伊江岛]=叶壁山,[土名 伊平屋岛]=硫黄山[又名 黑岛;亦名 鸟岛]=由论=永良部(讹为 伊阑埠)=度姑(译 德岛)=由吕=乌奇奴=佳寄吕麻=大岛[土名 乌父世麻]=奇界[亦名 鬼界]=太平山[一名麻姑山(始为 宫古,后为 迷姑;今为 麻姑)]=伊奇麻(译 伊喜间)=伊良保=姑李麻(译 古里间)=达喇麻=面那=乌噶弥=八重山[一名 北木山;土名 彝师加纪,又名 爷马]=乌巴麻(二岛,译 宇波间)=巴度麻(译 波渡间)=由那姑呢=姑弥=达奇度奴(译 富武)=姑吕世麻(译 久里岛)=阿喇姑斯古(译 新城)=巴梯吕麻(译 波照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6-14 12:59 , Processed in 0.37404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