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1017|回复: 0

西藏珞巴族 轉載

[复制链接]
贏政 发表于 2013-5-13 09: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藏珞巴族
珞巴族的根在珞瑜地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所谓“珞瑜地区”就是“印占区”。这块东起察隅西到门隅的广大地区,据史料记载,自公元七世纪起,即归入吐蕃王朝建制,此后一直在西藏地方政府统辖之下。但从19世纪开始,盘踞在印度的英帝国主义的势力开始侵入我国西藏的珞渝地区,假借各种名义到这里刺探情报,妄图蚕食我国边疆领土。虽然珞巴人民数次武装反抗,但实际由英方控制的“军事缓冲区”还是成为了即成事实。 1945年,英殖民地印度独立,印度领导层没有放弃对原“军事缓冲区”的控制,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暇顾及。1947年西姆莱会议强行划定“麦克马洪线”,制造了中印两国长期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直到目前,“麦克马洪线”以南仍为印军所占,印方将之称为“北部特区”。
米林县委宣传部安排我们到南伊珞巴民族乡采访,提前一天通知该乡副书记格桑洛布接待我们,帮助我们寻找采访对象。可我们与格桑见面聊不到10分钟就决定把他作为采访对象。
29岁的格桑是西藏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生,据说,这是珞巴族第一个拥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格桑从小就生活在珞巴族聚居的南伊村,至今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依然生活在这里。南伊乡一共3个村,另2个村是才召和琼琳。格桑虽然刚从县中学调任南伊乡副书记不过俩月,但全乡3个村81户432人,没有一家他不熟的。他通晓珞巴族的历史,谙熟并热衷于整理发掘珞巴族的传统文化。这样理想的采访对象真令我们大喜过望。
格桑告诉我们,他们一家1962年以前一直生活在珞瑜地区。那一年中印之间爆发了战争,中国称之为“自卫反击战”,格桑的父亲达国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民工,扛子弹箱。战争结束时,达国带着妻子、妹妹跟着解放军撤回了“麦克马洪线”以北,在米林县南伊乡附近的山上安了家。
格桑说,米林、墨脱、隆子等县的许多珞巴族都是那一年从珞瑜地区跑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之前为了逃避血亲复仇、逃避氏族婚姻等原因跑过来的。
有一种说法,珞巴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按照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珞巴族仅有2312人。格桑个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有资料表明1965年对珞巴族的估算为30多万人。只不过绝大多数珞巴人现在生活在“印占区”,无法进行人口普查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格桑说,他家的大部分亲人留在了麦克马洪线以南。但40年来,没有任何办法取得联系。
米林县是珞巴人数最多的县,也只有区区几百人。藏区其他地方就更少了,常常是十里八村就一户两户,民族文化的氛围已经基本消失了。
“珞巴族的根在珞瑜地区。但现在,这条根已经断了很多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6-9 15:02 , Processed in 0.554729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