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820|回复: 9

[轉載] 凤凰新闻:香港记者协会,50年不变的反中本色

[复制链接]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8-15 22: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记者协会,50年不变的反中本色”
凤凰新闻客户端

在香港近期的连串极端暴力事件中,发生了多起针对新闻工作者的暴力行径:先有中通社女记者被激进示威者包围,要求删照片,后有环球时报记者在香港机场被殴打。

面对这些暴徒的恶劣行径,“香港记者协会”14日避重就轻地发了个声明称,对内地记者拍摄受阻表示遗憾。声明对激进示威者围殴记者的恶劣行径只字未提,却特别“提醒”道,“两名记者事发时,均没有配戴记者证”。

而提到记者证,香港知名媒体人屈颖妍在“点新闻”7月18日发布的视频节目中介绍说,想加入“香港记者协会”,只需要交150港币的费用,然后填个表、交个照片,就可以获得“记者证”,门槛很低。

关于香港记者协会,香港问题观察者王若愚早在2018年12月就撰文指出,过去50年里它一直保持着“反中”的本色,而且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妖魔化”香港和内地关系的“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8-15 22: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记协发声明,不提极端示威者暴行

《大公报》11日报道,一位中通社女记者在拍下乱港分子恶行后,被团团包围要求删除照片,出示了记者证也没用。一位香港电台的男记者,也帮腔要求女记者删除照片。

今天(14日)凌晨,《环球时报》发表声明称,该报旗下环球网派往香港执行采访任务的记者付国豪,遭暴徒围困、禁锢、殴打。

这一系列针对内地记者的恶劣行径发生后,“香港记者协会”今日避重就轻地发表声明表示遗憾。声明没有提及极端示威者殴打记者的恶劣行径,却特别“提醒”,“两名记者事发时,均没有配戴记者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8-15 22: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明原文如下:

香港记者协会对于近日两宗内地媒体记者拍摄示威者时受阻表示遗憾,并谴责暴力对待记者的行为。

过去一周,前后发生中通社记者被示威者要求删片及环球时报记者被示威者围困、搜身及捆绑事件。两名记者事发时,均没有配戴记者证。

记协呼吁市民,对于清楚展示其记者证明文件,并忠诚地履行其第四权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予以尊重,不应阻碍其采访,以免干预新闻自由。

为了避免引起误会,记协亦呼吁内地新闻工作者,在港采访大型示威活动时,应该清楚展示其记者证件,以方便市民辨认,市民亦可行使其权利决定是否接受有关机构之采访及拍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8-15 22: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记者质问林郑月娥“几时死”?

8月13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举行媒体见面会,期间屡次被干扰打断。最令人愤怒的是,记者会结束后,一名记者竟大声喊叫:“林太,很多市民都在问你,你什么时候会死?”

8月14日《文汇报》评论文章称,新闻自由,记者可以任意提问,但绝不代表可以作出恶毒的辱骂和人身攻击。而记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秉持客观立场,公正报道事件真相。

评论文章表示,“你什么时候会死”,这种毫无做人道德底线的“问题”,除了证明提问者本身的人格低劣,更是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香港传媒生态之恶劣。

“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离谱情况屡屡出现。前日警方记者会,一些所谓的记者赤裸裸地站在暴徒立场上,不断提出极其荒谬的问题;暴力示威当中,反中乱港媒体的记者故意阻挡警方执法;更多情况是,以各种所谓的报道、采访方式,造谣抹黑甚至是侮辱警队。”

“为什么香港理性声音出不来、为什么传媒如此偏激,昨日这个问题已经给出了最佳答案。因为一些记者已经失去基本的职业操守,假公济私、挟带私货、贩卖政治毒物。再加上外国势力、黄丝学者、社交网络的各种煽动和鼓励,再客观的记者,也难逃被“洗脑”的下场。”

《文汇报》文章指出,这名记者或许会自鸣得意,或许会心中窃喜“成功出位”,但他已经成为全世界媒体人所耻笑的对象,这种人不配被叫记者,根本就是黑衣暴徒,也让全港乃至全世界,看清楚这些记者的素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8-15 22: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来说一个记者证的成本是150元

评论文章提到的“香港传媒生态之恶劣”已经屡次被曝光。此前,香港知名媒体人屈颖妍在一档名为“点新闻”的视频节目中就介绍说,这些经常挡在暴徒前面,滥用“新闻自由”阻拦警察执法,令执法者“投鼠忌器”的“记者”,他们获得记者身份的方式其实很可笑。

屈颖妍说,这些人只要加入一个名为“香港记者协会”的组织,并交纳大约150港币的费用(100港币入会费与50港币记者证申请费,学生入会只需20港币),然后填个表、交个照片,就可以获得“记者证”。而且加入该协会的门槛则很低,比如写博客的自由职业者只要在媒体上发表过几篇文章,或是香港高校里新闻系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加入。

接下来,这些人就可以穿上那个写着“记者”两字的荧光黄背心,耍弄着新闻媒体的“第四权利”,成为暴乱现场的“指挥官”了。

查询“香港记者协会”的官网发现,也证实了屈颖妍对于加入该协会的门槛极低的说法。

不过,在今年7月15日,该协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个“澄清有关申请记者证留言”的声明,称网上所说的该协会“入会没有门槛”是谣言。

声明称,加入“香港记者协会”还需要经过其他会员介绍,并通过协会的执行委员会审批才可以——尽管这一要求并未被写入其官网上入会所需的申请材料中。

但当进一步查询“香港记者协会”的“执行委员会”名单时,可以发现:这帮握有可以批准让谁入会、以及谁获得“记者证”的人,绝大多数都来自同一个政治立场的媒体。

在其执行委员名单中,一直明显在报道中倾向暴徒一方、更常年在香港和台湾支持港独台独的《苹果日版》,有两人是其执行委员。另一家同样立场倾向暴徒一方、并有香港所谓的“本土派”背景的《立场新闻》,也同样有两人是执行委员。至于香港电台虽然是香港公立媒体,也同样在报道中表现出明显偏向暴徒一方,攻击警方的立场。

同时,“香港记者协会”的主席杨建兴以及他所来自的“众新闻”,也同样在报道中持有明显偏袒暴徒和攻击警方的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8-15 22: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记协,50年不变的“反中”本色

2018年12月,香港问题观察者王若愚就撰写长文《香港记协:50年不变的‘反中’本色》,详细讲述了“香港记者协会”的历史。

王若愚称,这家协会其实立场是一贯的,在“反中”上始终未有动摇,这样的立场,也就决定了它在香港内外重大事件上的态度。

并且该协会发布的“年报”“妖魔化”香港和内地关系,一直保持着“反中”的本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8-15 22: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溯香港记协发展史 《年报》24年不换味

香港记者协会成立于1968年,宗旨是“维护新闻权益”“提高新闻从业员的专业水平”“留意传播媒介违反新闻道德的事件”。成立之初以外籍记者居多;后来华籍记者人数不断增加,管理层也转由华人担任。

港英时期,殖民统治者在新闻管制方面拥有较大的权力,新闻自由度并不高。比如,香港记者的记者证一律由政府新闻处核发,那些“不听话”的记者将得不到记者证,乃至被判监、驱离。港英当局还曾以“载煽动性文字”罪名控告《大公报》所有督印人费彝民等人,并判《大公报》停刊六个月。

此外,香港警务处政治部在组织秘密监控上有很大的权力,可以随时毋须任何手续进入工会、社团及私人住宅拉人,只要认为有可疑就行。所谓可疑者,指的是有破坏及危害港英政府管治的行为,甚至言论,他们都可随时执行任务。在香港回归前,政治部遭到遣散,其掌握的秘密档案材料均运回英国。

台湾资深传媒人、名嘴张友骅的经历,或许可以说明殖民地时期的香港新闻自由度。

1991年,台湾新闻记者团赴港采访,当时恰好香港社会在热火朝天讨论《基本法》和“直通车”问题。张友骅在演讲中,批评印巴分治、中东乱局、缅甸问题等都是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果。尽管他发言中并未涉及香港,但第二天警务处政治部就发来“最后通牒”,限他48小时以内离境,理由是他发表了有关英国历史的言论,即是违规宣传政治主张。

港英统治时期,香港记者协会并没有太大实权,仅仅是行业人员的一个交流平台,始终秉持亲近港英政府、服从管理约束的立场。然而,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香港政治社会秩序将要发生巨大变化时,该协会“突然民主”,要求港英当局大幅度修改各项法规条例,以确保“新闻自由”。

1993年1月,香港记协发布《当前急务:香港,言论自由与一九九七》。1994年,香港记协发布首份《言论自由年报》,认为香港在向1997年过渡期间,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受到严重的威胁”。为此,该协会决定每年6月30日发布《言论自由年报》,目的是“通过定期和具体地记录香港言论自由的状况,令当局和公众注意到情势的紧急。”

1994年的《年报》,透露了协会的基本主张,那就是充分利用回归前3年这最后的机会,香港立法会大幅度修改与保安有关的法律,并拟订广播条例,把港英当局拥有的新闻审查权、紧急事务管制权、镇压煽动叛乱权、官方资料保密权等权力进行缩减,以免回归后特区政府继承这些权力,并进而进一步制定严苛的法案。

从1994年至今,该协会共发布22份《年报》(1995、1996、1998年共3年未发布)。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立场,如:

2003年,紧跟“抗议23条立法”发布《虚假的安全——香港国安法严重威胁言论自由》;
2007年,发布《空间收窄——回归十年以来的香港言论自由》;
2011年,发布《一国进、两制退——香港表达自由岌岌可危》;
2014年,发布《新闻自由,危城告急》;
2016年,发布《一国两魇——港媒深陷意识形态战》。

这些《年报》基调都是消极、悲观、恐惧,以控诉“中央和特区政府对新闻自由的打压”为主题,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政治议题进行发挥,可以说是从未更改主题、变换频道。

由于香港记协打着“守护言论自由”的幌子,其炮制的年报常常被外媒引用,作为攻击香港新闻自由的“有力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8-15 22: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缺乏透明的“泛民派对”

内地不熟悉情况的读者一听“香港记者协会”,可能会感觉这个机构很权威,充分代表着香港记者群体。实际上,香港记协只是香港记者行业众多工会中的一个,其他的还有香港外国记者协会、香港报业公会、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香港体育记者联谊会、香港经济记者协会、独立评论人协会等,以及各报业集团的协会,数量是很多的。香港记协对执委的要求非常低,并非必须是记者,只要是跟新闻工作扯上点关系就可以了。

就入会人员而言,香港记协会员多年以来维持在548至643名之间,不足香港记者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去年,香港记协流失的会员更多达179名。因此,这个协会并非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不能充分代表业界声音。

前面我们介绍了,回归前香港政府新闻处负责核发记者证。但随着回归的临近,和很多领域一样,港英政府有意识地把各种官方权力下发、消解于民间。回归后,香港政府新闻处只是特区政府的公共关系顾问和政府出版及新闻机构,不负责签发记者证。记者证主要由媒体机构自行发放,香港记协也拥有签发权。

但香港记协还有一个重要的权力。它是国际记者协会的成员,可以核发国际记者联会记者证。香港本地记者要去其他国家或地方采访,就得向记协提出申请,并缴纳600港元,才能办理证件。这一权力,保证了其会员数量有了一个“基本盘”。

香港记协的权力层是执委会和主席。2017年,香港记协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执委和正副主席。但在记协官网上,只有关于选举结果的介绍,并没有公布有多少会员参加大会,以及如何选举权力层,被香港部分媒体批评为缺乏公开和透明,是一个“泛民派对”。

香港记协对执委的要求非常低,并非必须是记者,只要是跟新闻工作扯上点关系就可以了。在本届10名执委中,有3人是自由工作者,1位是传讯经理,1位是专栏作家,1位是港台电视部助理节目主任,大都不是一线记者。

而本届香港记协共有12名正副主席,其中一半都不是记者。

现任主席为《众新闻》主笔杨健兴。《众新闻》创刊于2017年元旦,是一家通过众筹来维持运转的网络媒体,以“传媒监察”的名义,尖锐批评政府各项施政方针。

前任主席岑倚兰改任副主席,她是中大专业进修学院兼任讲师,《苹果日报》的创业元老之一,与黎智英掌管的“壹传媒”关系十分密切。

再前一任主席麦燕庭,则是法国国际广播电台香港特约记者,在众新闻亦有撰写专栏。

总之,香港回归以来,记协权力层始终被泛民把守,其中多人与“壹传媒”有深远的关系,因此记协也有了“壹传媒记者协会”的外号。维基百科干脆将记协介绍为:“(记协是)著名的泛民团体,宗旨是鼓励亲泛民报道,要求改善香港泛民记者的工作条件和解决泛民记者新闻采访时所遇的障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8-15 22: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性“发声”

香港记协经常就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发声,频频进行谴责,试图以专业角色作出评判、引导舆论。但如果把记协近年来在哪些事件上发声、哪些事件上不发声对比起来进行研判,他们的屁股坐在哪一边,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了。

今年8月初,“港独”陈浩天在香港外国记者会(FCC)上,肆无忌惮地辱骂自己的国家与民族,散播极端“港独”主张。香港广播处处长梁家荣随即向新闻部下达命令,表明当日不可直播陈浩天的演讲,明言不可让他有平台播“独”。对此,香港记协主席杨健兴公开予以批评,担心此举是“政治凌驾专业”,对于港台自我审查感到遗憾。

香港记协在批评中央、批评特区政府上一向表现得“义正言辞”。在他们心目中,为“港独”“台独”提供传播声音的渠道就代表“言论自由”,否则就是“政府打压”。为此,他们会为所谓的“流亡作家马建香港讲座取消”一事发出“极度关注”声明,也不停地为陈浩天“播独”撑腰鼓劲。

然而,在新闻自由真正受到侵犯时,记协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回顾一年多前的情形——

2017年6月4日晚,壹传媒老板黎智英在香港参加反对派集会时,突然急步走到《东方日报》的一名男记者面前,一边用右手指着对方的脸,一边以类似“X你老母X”等粗口辱骂对方近距离拍摄自己。黎智英还威胁记者说,“我一定搞你(对付你),我现在告诉你,我已经拍了你的照了”。

随后,这名受恐吓的记者立即向警方报案,警方迅速将之列为刑事恐吓案处理,起初打算交给东区警区刑事调查队跟进,但后来决定“升级”转交港岛总区重案组,反映警方相当重视。

事件发生后,有团体要求记协公开谴责黎智英,但记协声明只呼吁受恐吓的记者报警。为免得批评旧老板的“尴尬”,时任记协主席岑倚兰足足两个星期没有露面,时隔多日才发出简短声明,回应龟缩,又以警方跟进为由,拒绝谴责黎智英。

香港传媒界也经常谈到这样的两个案例——

2015年法国发生《查理周刊》枪击案,导致12死11伤。事后,香港记协会同多家香港记者行业协会,一起在中环皇后像广场搞了个烛光悼念活动,人人手拿一支笔、抱个写上“我是查理”纸牌,向全世界宣示:香港新闻界坚决捍卫新闻自由!

3年后,2018年10月,《华盛顿邮报》记者哈苏吉在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内被残忍杀害并肢解。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摆出了不予追究的态度,香港记协对于这一起发生于异国的骇人听闻、侵害“新闻自由”的事件,只是作出一纸简单的声明了事,并没有高调地出来进行集会声讨。

一位政府高官,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极不耐烦地回答问题,勒令记者放下话筒,随后持续用侮辱性词语攻击记者,并威胁吊销这位记者的记者证。如果是中央或者香港特区政府高官有这样的言行,想必香港记协第一时间会跳了出来,猛烈抨击这是威胁民主体制、严重破坏“新闻自由”,呼吁全民抵制。

然而,作出这个举动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遭到辱骂的是CNN的记者。对此,香港记协又出奇的“静悄悄”,不仅没有任何谴责声明,其核心成员也没有在社交账号上谈论此事,仿佛事件完全没有发生过,更似乎特朗普如此行为是“理所当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百合花 发表于 2019-8-15 22: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香港记协在批评中央、批评特区政府上一向表现得“义正言辞”。

在他们心目中,为“港独”、“台独”提供传播声音的渠道就代表“言论自由”,否则就是“政府打压”。

王若愚说:“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们的猛冲猛打,他们的义正言辞,他们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都是有选择、有方向的。”

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6-16 01:37 , Processed in 0.45726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