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1321|回复: 1

什么是“九二共识”

[复制链接]
追风逐浪 发表于 2014-6-15 20: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九二共识”

来源:中国网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度 +4 金钱 +3 收起 理由
doctor200869 + 4 + 3 感谢转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追风逐浪 发表于 2014-6-15 2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二共识”不能被误读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张华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特有的政治词汇,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词汇。因为它涉及到台湾政治定位这一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鉴于长期以来 “九二共识”在岛内被不同的政治势力错误解读乃至否认,从而造成人们认知上的混乱,因此,必须还原“九二共识”的真实内涵,以达到澄清事实、消除偏颇的目的。
  一、“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
  “九二共识”是海协、海基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共识,其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九二共识”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意涵。
  在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础上,祖国大陆考虑到两岸固有的分歧难以短期内消除,因此主张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采取搁置争议的做法。但是祖国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态度是明确的。同时,祖国大陆对于未来“中国”的选项是开放的,正如海协会会长汪道涵1997年11月16日在上海会见新同盟会许历农等人时表示,一个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缔造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应是一个尚未统一的中国,共同迈向统一的中国”。
  在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中,虽然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但是祖国大陆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知也在不断调整。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建交时,建交国必须遵守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也就是著名的“老三句”。1995年1月,江泽民主席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中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一个中国”原则是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2000年8月24日,钱其琛副总理在会见台湾《联合报》系访问团时,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我们主张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此后,这一说法基本固定下来,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即采用了这种表述方法。
  二、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表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国民党承认“九二共识”,是认为它是两岸和解制度化的关键。
  在民进党执政期间,国民党不断呼吁民进党接受“九二共识”,并在此基础上与祖国大陆展开协商谈判,认为当时两岸关系之所以陷入紧张状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认为“九二共识”是两岸涉及主权争议的解决方案,是两岸和解的核心。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海峡两岸迅速展开协商谈判,并在四年多的时间内达成了18项协议,使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的轨道。2012年的台湾大选中,马英九在最后关键时刻猛打“九二共识”牌,得到台湾企业界和民众的高度肯定,致使蔡英文节节败退,最后顺利实现连任。
  但是,国民党误读“九二共识”,将其异化为“一中”和“各表”。“九二共识”的发明人苏起曾称,“九二共识”实际上指代的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马英九多次声称,“国民党与我个人都认为‘九二共识’是存在的,两岸在香港会谈后透过函电往返达成了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民进党否定‘九二共识’存在的做法是不对的”。但国民党认为,对于“一个中国”的内涵,两岸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双方可以各自表述自己的看法,而国民党“接受的‘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2012年3月22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访问祖国大陆,在与胡锦涛主席的谈话中称,国民党在大陆政策上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国共两党重要的政治互信。海峡两岸并非国与国的关系。根据双方现行体制和相关规定,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同的是“两岸同属一中”,对于异的部分我们正视现实,搁置争议。
  上述阐释中,明显与海协、海基两会当年达成的“共识”有异,一方面只强调“各表”,而这种“各表”并非海协会在当初所认同的;另一方面是上述阐释明显缺少了“共识”的另一重要内容——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只强调“各表”,不谈国家统一,甚至回避国家统一,这是违背“九二共识”基本精神的,也是人们所不能认同的。
  三、民进党否认“九二共识”
  以“台独”为神主牌的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存在。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之初,在各界的压力下,陈水扁抛出所谓的“四不一没有”承诺,对“九二共识”的态度也比较暧昧,甚至称“如果要说有共识,那就是‘没有共识的共识’”。对于陈水扁表现出的弹性,台湾大陆事务主管蔡英文立即踩刹车,发表声明加以“修正”,否认存在“九二共识”。之后,陈水扁的态度也开始变得明朗,指称“九二共识”是由当时的台湾大陆事务主管苏起杜撰的名词,根本不存在,从来没有人看过或听过“九二共识”这四个字。陈水扁之后的民进党领导人,不论是谢长廷、苏贞昌还是蔡英文,都认同陈水扁的主张,即否认“九二共识”存在。
  诬称“九二共识”是“投降共识”、“国共共识”。陈水扁称,“九二共识”是“一中”的共识,没有“各表”的共识。如果接受“九二共识”,就意味着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2004年11月,陈水扁称,“九二共识”是以“一个中国”为原则的共识,会让台湾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省份或特别行政区,是“投降共识”。当前,民进党对“九二共识”似乎又有了新的说法,那就是“国共共识”。2011年9月,民进党角逐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蔡英文在接受台湾三立电视台“大话新闻”专访时称,两岸根本没有“九二共识”,若有也是“国共共识”,并非经由民主程序凝聚而成的“台湾共识”。
  提出各种山寨版的“共识”。民进党不接受“九二共识”,为了争夺话语权,不断提出各种新的说法。2000年至今,民进党领导人提出过各种各样的主张,包括“九二精神”、“九二香港会谈基础”、“台湾共识”、“宪法共识”和“九六共识”等等,其中“九二精神”、“九二香港会谈基础”和“台湾共识”曾在民进党内部产生过一定程度的影响。“九二精神”是2000年6月16日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在会见蔡英文时首先提出来的。当时,蔡英文一口回绝了佩里的建言,但后来陈水扁捡起了“九二精神”的牌匾,以此来对抗国民党主张的“九二共识”。2004年10月,陈水扁抛出了取代“九二共识”的新论述——“九二香港会谈基础”。时任台湾大陆事务主管的吴钊燮阐释称,“九二香港会谈基础”最重要的精神在于搁置争议,先协商双方关切的实质问题。2011年,蔡英文又提出了所谓的“台湾共识”,但是其无法阐释“台湾共识”的具体内涵。
  四、“九二共识”: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自2008年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会谈以来,两岸关系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如两岸“两会”签署的一系列协议,达成的一系列共识,为两岸的交往确立外在规范,提供了机制保障。这些都已成为两岸共有的理解与认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岛内不同的政治势力对“九二共识”的异化和误导,使得目前两岸在政治议题协商、军事互信建立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障碍。而这些障碍又对两岸的和平发展带来影响。因此,应该对“九二共识”正本清源:第一、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第二、两岸均谋求国家的统一,第三,两岸在坚持民族大义的基础上,形成“一中共表”。
  “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石。两岸美好前景的建构,必须以坚持“九二共识”为前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以坚持“九二共识”才能实现。只要两岸坚持以发展的视野去认识台海问题,以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不断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必将继续引领和推动两岸关系开辟新的前景,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新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6-8 08:26 , Processed in 0.58260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