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清康熙四十(1701)年刻本。二十六卷。本书部分内容“由作者儿辈记录整理而成。” 全书近一千三百条,分成四目: 一、谈故,记叙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衣冠胜事等; 二、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烈女等事; 三、谈艺,评论诗文,采撷佳句; 四、谈异,记叙神怪传闻故事。 四目中,前三目以史料价值受人重视,唯第四目较富文学色彩和小说特点,所记故事亦颇能引人入胜。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殁后,因避雍正帝讳,被改名“士正”;乾隆时赐名“士祯”。十一岁时应童子试,以聪颖过人,县府道皆第一。二十二岁时会试中式。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扬州府推官。历任乡会试考官,礼部、户部主事、郎中等职。清康熙十七(1678)年,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并充明史纂修官、三朝国史副总裁、国子监祭酒等职,最后任刑部尚书。一生勤于著述,各类著作三十六种、二百七十卷之多。 注: “池北偶谈”作者“王士祯(王士正、王士禛)”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奉帝命出使琉球册封琉球世子为王的正使给事中”夏子阳”、副使行人”王士祯”,回京后著《奉使琉球录》的“王士祯”为不同时期人。 琉球入学 清康熙二十三年册封琉球,翰林院检讨“汪楫”、中书舍人“林麟昌”等疏言:“中山王”尚贞“亲诣馆舍云:‘下国僻处弹丸,常惭鄙陋,执经无地,向学有心。稽明洪武、永乐年间,常遣本国生徒入国子监读书,今愿令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受业。’”云云。 事下礼部。部覆:“史载:唐贞观中兴学校,新罗、百济俱遣子入学。琉球自明初始内附,《会典》载:大琉球国朝贡不时,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学读书,礼待甚厚。” 又载:“(明)洪武、永乐、宣德、成化间,琉球官生俱入监读书。今该国王”尚贞”,以本国远被皇仁,倾心向学,恳祈使臣”汪楫”等转奏,愿令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受业,应准所请,听其遣陪臣子弟入监读书。”云云。 时予为祭酒,咨覆礼部,略云:“查《太学志》载: 洪武二十五年秋,琉球国遣其子及陪臣之子“日孜”等入监,命工部给罗绢为秋衣。 冬,琉球中山王遣其舅“仁悦慈”等至。 永乐二年,琉球中山王从子“三五良”等九人以谢恩至,奏请入监,给赐一如洪武中故事,令工部建王子书房于监前以处之。 三年,琉球山南王遣寨官子“李杰”至。 四年,中山王遣寨官子“石达鲁”等六人至,其后“李杰、石达鲁”等每在监三年,得乞归省。 九年,中山王遣王相之子“怀德”、寨官子“祖鲁古”至。 十一年,遣寨官子“周鲁”等三人至。是年有奏归省者,命礼部厚赐,以荣其归。是后乞归省,或令候其使者还国以行。 (明)永乐以后至于“(明)正德”,常三四遣。 至“(明)嘉靖”五年,中山王遣官生“蔡廷美”等四人至, 十一年,归国。 十七年,遣梁炫等四人至。 二十三年,归国。寻又遣“蔡朝用”等五人至,今在南雍(南京国子监),处以光哲堂,岁时给衣物如例。 向慕文教,琉球于诸国为最笃,国家待之亦为最优”云。 (清)康熙二十七年,琉球国王遣耳目官“魏应伯”等恭进朝贡方物,又遣陪臣子弟“梁成楫、郑秉均、阮维新、蔡文溥”等四人同贡使赴京,入监读书;于正贡方物外,敬加屏风纸三千张、嫩蕉布五十疋。 图备注: (1)池北偶谈作者“王士祯”。 (2)明朝初年的国学旧址(南京夫子宮庙)。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2-22 00:07 , Processed in 1.67809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