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1949|回复: 31

[轉載] 慧眼818《討台獨檄文(文言文版)》

[复制链接]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1: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明仁:(转载)
楼主:天下无马20182 时间:2018-01-07 20:03:25 点击:1116 回复:20
冲榜
守护
脱水打赏看楼主设置
  魏明仁:討台獨檄文(文言文版)

  【討台獨檄文!】
  《聲討逆賊,台獨妖孽!》
  2018/01/06
  魏明仁

  檄文,古代,用於:征召、曉諭、聲討、揭發罪孽……等等,政府的公告文書。
  現在,則指:準備展開戰鬥之前,強烈的批判和聲討;也稱:最後通牒!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社會主義民族思想愛國教育基地】

  《原文》
  蓋聞兄弟鬩牆而御其侮,遊子悲鄉而思其歸;是以,有蔣公絕“兩中”之策,於公賦《國殤》之詩者,不敢裂祖宗之土,無忘思故鄉之愁也。
  此乃人之常情,天性使然耳。
  家望全口之親,人畏手足之斫者,亦為同理焉。

  中華多難,曾哀七子之歌;
  臺灣孤懸,歷悲四離其苦。
  明珠沉碧,嬌子浮波;易渡一窪之水,難聚兩岸之歡。
  明主仁厚,隆恩浩蕩,招攜以禮,懷遠以德。
  助其匱乏之需,撫其不周之憐,忍其頑劣之態,待其和平而還。
  離離相望己久,殷殷致盼亦遠。
  若父母之苦心,期兒女之痛切。

  然今值民族復興之際,強夷圍堵之時,正應兩岸齊心,兄弟合力,壯吾中華於宇內,光吾炎黃於海外。
  而臺灣當局者,倒行逆施,變本加厲,悖天道而逆人性,忤祖宗而易姓名,否認九二之共識,欲逞獨立之野心。
  加利刃而割母體,棄天良而為狼子;
  天地為之而同怒,人神為之而共憤。
  親者痛而仇者為快,
  是可忍而孰不可忍。
  其心何其毒也,其志何其妄也;
  罄南山之竹,濡滄海為墨,而難盡其罪也!

  曩昔臺灣流毒之肇端,啟於效顰美國之體制。
  小蔣發軔而輕舉,奸李助瀾而重視。
  照貓畫虎,依匏描瓢,行無拘之自由,任妄心之民主。
  民生奸佞而夥聚,群立草黨而叢生。
  其有民進黨者,幕府狐奔,黨首狼立,圖權柄而鷹顧,陰臺獨而蛇吞。
  初心即為濁毒,終志必為罪惡。
  走狗持力施暴,爪牙擁眾為亂。
  洶湧成勢,瀰漫為禍!

  同有李登輝者,性亂情偏,狡詐善變;前共產党之叛徒,後國民黨之廢渣;本身乃客家之後裔,自騸為倭奴之皇民。
  認賊為父,屈節附敵,棄釣島而媚日,搖狗尾而為奴。
  拔擢無賴,優渥惡徒;
  獨心二意,為虎作倀。
  倡兩國之論調,為獨黨之薦枕。
  易一域之權柄,委鼎重於同類。
  期群小之劣行,全自己之鄙志。

  再有陳水扁者,牙尖舌利,貪夫黠棍。逞蠱惑之能事,得偽臨之高位。
  掌權行分裂之政,執柄攫一己之富。
  饕餮貪墨,鯨吞資財,身受桎梏,為民唾棄。

  而其甚之極者,非蔡英文莫屬。
  貌似文弱,性實刁鑽。
  牝雞司晨,雌猴執柄。
  為女身而不嫁,斷祖嗣而絕後。
  不為人母,豈知父母之恩?
  無衍後嗣,難解祖宗之德。
  先拜奸李為教父,後結阿扁為摯友。
  近墨復黑,伴虺逾毒。

  獨立之心早興,悖祖之志彌堅。
  前有三通之阻,今有分裂之逆。
  執政自始,逢中必反;
  兩岸和局,頓陷冰封。
  黨意自意稱民意,性獨身獨專臺獨。
  竟絕九二之共識,甘冒天下大不韙。
  大防既決,不言自明;此乃,無語之獨立,不宣而為戰也!
  其惡昭昭,若鬼火之夜行。
  其罪滔滔,如禍水之橫流。

  習總明主,睿智剛毅,奮四代之餘烈,指一統而假時。
  文韜兼武略,懷柔而心堅。
  雄視臨天下,輕動傾乾坤。
  況王師執重器,虎賁佩天劍。
  航母壯觀,戰機駭目,波盪神盾,雲穿導彈。
  天眼看地三千空,北斗察毫八極遠。
  敵欲動而我已知,敵槍響則我彈至。
  武器之精良,技術之先進,美日相顧而失色,北約抱團而驚心。
  蕞爾臺灣,何以抗拒?
  肖小奸黨,何以怙恃?

  明主厚德,豈興無名之師?
  臺獨狡頑,先移炯戒之檄!

  台灣列島,乃吾中華之聖土。
  黎民眾庶,乃吾炎黃之神胄。
  蠢蠢獨派,曷敢自立?
  泱泱九洲,豈容一缺!
  汙毒己久,濁亂亦遠,鷹犬擾擾,爪牙洶洶。
  嗟爾有眾,棒喝自省!
  懸崖勒馬,尚有一線生機;
  浪子回頭,可恕終身壽食。
  凡有德民眾,開明士紳,可發正聲於群聽,早促迴歸於大統。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中華一統,其福海盈。
  執迷不悟,必受烽火之炙;
  怙惡不悛,俟貽後至之誅。
  此招尤則替,自取其咎也。
  .
  檄至如律令,知行而無忽!
  .
  二O一七年歲次丁酉元旦 王湃 記
  2017年1月1日 王湃 聆訓恭記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度 +10 金钱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gujiaguareno + 10 + 10 + 10 中華一統,其福海盈。執迷不悟,必受烽火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3: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中国如何应对外部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8-01-08 09:44:51



2017年1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签署总额约7000亿美元的2018财年国防授权案前讲话。新华社/路透
  中评社香港1月8日电/2018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年份,这个国家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全世界都知道,这40年是中国走出文革阴影,步入高速增长轨道,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40年。伴随中国的崛起, 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也随之而改变。

  美国《侨报》1月4日载文《2018年,中国如何应对外部挑战?》,文章说,在当下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世界,同时,世界也在多个方面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中国。在此情势下,外界看待中国的心态也相当复杂——有期待,也有担忧。已经开启的新的一年,中国在满满的发展机遇中,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与坎坷。

  首先,在总体外交上,中国的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但毋庸讳言,国际上不少国家、不少人对中国道路的选择仍旧停留在“冷战思维”中,采取不认同、不支持的态度,对中国日益发挥着的影响力不适应、不接受,基于此而对华有意无意渲染“威胁论”和“渗透论”。怀疑、猜忌与质疑相信新的一年中不会减少。

  其次,在大国关系上,美中关系乍暖还寒。美国刚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定位为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首要竞争对手(rival power)。这是自克林顿1998年访华以来,美国政府第一次将中国作为其最主要的外部威胁。

  根据人们熟知的、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铁律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中国领导人一再表态,国强必霸的逻辑不适用于中国。尽管如此,我们从长达68页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可以看出,当特朗普在推行“美国优先”政策,极力维系美国独霸世界的时代时,是把中国和俄国作为其对手,尤其是把中国作为头号对手,假如不是作为敌人的话。

  因此,美国2018年一面与中国合作,另一方面将会继续扮演阻遏中国崛起的国际角色,虽然美国政府也知道这最多只能增加中国崛起的困难,却无力颠覆中国的崛起。因为中国的崛起原动力来自于内部,外部的牵制力量最多只能通过一些策略在安全和政治领域给中国制造一些麻烦。但这也意味着,在与美国的大国关系的处理上,合作将是基调,但冲突也会此起彼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3: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中国如何应对外部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8-01-08 09:44:51


  
  第三,在周边局势上,中国的四邻风波不止。中日关系、中印关系、中韩关系、中朝关系,都在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与外交智慧。过去一年,中日在历史问题上博弈不断,中印洞朗对峙一度处于擦枪走火的边缘,中韩在“萨德”部署上陷入危机,中朝在“平壤核试”模式下阴雨连绵……

  上述情况表明,未来一年仍会有潜在的周边问题被激活。中国在解决、管控周边问题的资源需要增加。

  此外,中国还将继续面临分离主义的挑战。“台独”和“港独”势力都有抬头的迹象,因此,2018年,分离主义对中国崛起构成的安全挑战不是在下降,而是在上升。

  此外,人类社会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中国也难以置身其外,如世界经济增长疲弱,贫富分化严重,地区冲突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持续蔓延。

  新的一年,中国如何应对重重外部挑战,能否有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值得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3: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十大经验可供发展中国家参考       
http://www.CRNTT.com   2018-01-07 11:54:5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绘就了乡村全面振兴蓝图。图为2017年10月13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在展示收获的谷子。
  中评社香港1月7日电/现在,中国似乎准备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存在感,幷提供一种西方长期以来所推崇的模式之外的发展模式。

  《美国利益》杂志网站1月3日载文《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文章说,从贡献中国智慧的角度看,需求似乎不断上升。担任埃塞俄比亚领导人21年的梅莱斯•泽纳维2012年去世前就常表示希望本国效仿中国的经济战略。他指出自由市场的局限性,幷将就建设埃塞俄比亚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基础求助中国。正如不久前《卫报》文章引述一位埃塞俄比亚官员的话称,“我们落后中国20年,我们要效仿他们,赶上他们。”这样的国家不只有埃塞俄比亚。其他如卢旺达、哈萨克斯坦和玻利维亚等国都想要复制中国的经济巨变。

  理解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制定本国战略。这甚至能有助于美国真正使自身再度伟大。解释中国的成功有不同方式,但有十大经验可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和决策者参考。

  1.改革从小农和农村开始 中国领导人不是如西方推荐给发展中国家的那样,简单地开放农业市场。他们集中于国家政策确保农民具备产量最大化所需的资源、技术和动力。国家仍然牢牢控制价格(幷以提价鼓励)、分销系统和化肥供应。同时,改善扩展服务、基础设施、投资农业科研和大规模教育培训项目,这些做法产生了巨大的收益。只有在农业得到加强后,中国才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10年引入更广泛的市场自由化改革。

  2.大力投资于知识基础设施 中国对教育和创新进行大投资,培养出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人口和高技能专业人士,他们推动了国家经济向前发展。1949年时中国有4/5的人口是文盲,而今天不到1/10。改革时代前上大学的人少之又少,上世纪90年代末不到1/10的适龄学生入读高校,而今天逾1/4(3000万人)。中国还建立了从农业到计算机的各个领域的先进研究中心,广泛传播有关新科技和生产战略的信息。这造就了英国一份报告所称的“吸收发展期”,日益能够驾驭全球知识和创新网络。

  3.先有凝聚力后有参与度 中国常被批评“专制”,但相比许多定期选举的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中国领导人对人民更有责任感。对这个看似反常观点的首要解释是中国高度的社会凝聚力和强烈的国家归属感。中国经验表明社会凝聚力和精英的责任感是发展的关键部分。

  4.建成一个致力于包容性发展的能干政府 在中国,政府具有3个任何发展专家都会点赞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解释为何中国表现优于几乎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其一,中国有一个强势政府——笔者所指不是其专制特点,而是执政能力。其二,中国有远比其他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具包容性的制度。国家确保所有公民参与和受益于经济增长。其三,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推动发展,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吸引投资、促增长和出口及发展技术和人力资源。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这些努力均表现出信心,为此过去30年向中国经济投入数万亿资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3: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十大经验可供发展中国家参考       
http://www.CRNTT.com   2018-01-07 11:54:54


  
  5.大力投资基础设施 中国对基础设施各个方面投入巨资,这是最基本的,但很少有发展中国家做到。这对中国吸引投资者及其经济增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6.先试点新政策,然后逐步实施改革 在其他国家,政府往往不经试点即引入政策(因为过度自信或国际压力),而中国向来采取的是试错、实证的做法,先试验政策好坏再推广到全国。渐进方式既降低了风险,也缓和了反对。最初的成功使许多人转而支持改革。

  7.重视改变激励措施及消除增长障碍 中国没有像1990年波兰那样采取所有价格和市场同时放开的“大爆炸式”改革。相反,中国把重点放在“大问题”如“激励、流动、价格弹性、竞争和开放”上。

  8.利用金融市场促进发展和稳定 西方政策往往假定对金融市场采取放任做法,加上稳定的宏观经济和法律制度将产生最优结果。但中国则通过反复干预,以确保金融市场推进发展和稳定。

  9.利用政府的政策提升经济竞争力 中国政府优先发展可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某些领域和公司。然后确保它们获得资本、土地、技术、人力资源和监管方面的支持。中国也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利用经济特区吸引外国投资。所以,中国是有所选择地战略性使用保护主义措施。

  10.提高自主能力 中国战略性地使用改革维护其自主,把开放视为捍卫本国利益和发展其经济的关键。中国领导人没有采取国际社会所主张的放任政策,而是自己决定外企进入其关键市场的条件,大力投资发展新科技以及打造能国际竞争的龙头企业。有了合适的技术、本土公司和能干的国家机构,中国把全球化视为能赢的博弈。

  成功没有一套固定的公式,源自华盛顿和别处的不胜枚举的失败模式就是例证。中国在改革时代始终务实,采取根据结果评估的战略,不照搬现成的政策,从多方吸收理念和技术。其他国家也可能受益于这种非西方正统的方案。如今,中国影响力上升,及西方霸权减弱,而特朗普政府对发展中世界毫无兴趣。这种形势下,非洲、拉美和别处的国家更有可能向中国取经。它会奏效吗?全世界正拭目以待。(作者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教授级讲师 赛思•卡普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3: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方位       
http://www.CRNTT.com   2018-01-08 09:29:37


  把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了几代人的夙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令人振奋。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中准确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方位,明确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和定位,可以以高度自信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现代化的起点在西欧。西欧在中世纪是一个落后地区。从15、16世纪交接前后开始,西欧进入现代化进程。人们通常认为,西方的力量来自工业化,因此把工业化看作现代化的唯一内容。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现代化不等于工业化,现代化的起点也不在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发生之前的西方社会已经历了许多变化,推动它走上现代化道路。我们今天知道的许多历史事件,如城市的再生、商业的兴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殖民扩张等,都在深刻改变西方社会的过程中推动了现代化进程。最重要的变化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它结束了中世纪的分裂,完成了国家统一,清除了导致西欧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其在强大国家的保护下开始走向现代化。可以说,没有民族国家就没有西方的崛起,也没有西方国家的现代化。

  西欧早期民族国家执行重商主义路线,把各国带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奠定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18世纪,英国开启工业革命,巨大的财富被创造出来。到19世纪末,西欧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变革和社会改造,初步转型为现代国家。几百年的变化完全改变了西方面貌,把它从中世纪的农业社会转变成现代的工业社会。变化的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行为等方方面面,因此是一个全方位的转变。正是这种变化让西方在世界力量格局中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全世界的引领者。

  但西方的崛起伴随着野蛮扩张,其强制性和暴力色彩令人发指。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一个血与火的过程在全世界展开:在那些非西方社会,原有的生活方式被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摧毁,原有的本土文化遭洗劫,原有的土著居民要么被消灭、要么被奴役、要么成为被征服的对象。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当他们思考西方为什么如此强大时,把目光锁定在工业生产方式上。于是,为了自救,为了生存,他们也开始追求工业化。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对世界多数国家而言,现代化是一个被强制的过程,所有非西方国家都是被迫进入现代化的。

  然而,事实让非西方国家意识到,丧失主权的国家不可能实现工业化,受人统治的殖民地更不可能发展。因此,摆脱西方控制、建立自己的国家是所有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就没有这些国家的现代化。从19世纪初开始,反抗西方统治的斗争就时有发生,到20世纪已成燎原之火,燃遍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波涛汹涌、势不可挡,最终使西方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而且意味着社会的全方位变化。19世纪,当工业革命在英国如火如荼时,工业化的社会影响就开始显现。英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环境污染、道德败坏、治安恶化、人际关系冷漠,原有管理模式失效,国家功能不足以应对新的社会需求。英国的情况在其他西方国家重复出现,那时人们才意识到:现代化需要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也就是建设现代社会。对非西方国家而言,建设现代社会是更艰巨的任务,会使现代化进程更加曲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3: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方位       
http://www.CRNTT.com   2018-01-08 09:29:37


  
  写到这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任何国家来说,现代化均包含三项任务:一是建立现代国家,二是发展现代经济,三是建设现代社会。这三项任务相互衔接又彼此重叠:没有现代国家就不能发展现代经济,现代经济发展又必定呼唤建设现代社会。比较成功的现代化国家都是能将这三项任务有机配套的国家。认识到这一点,就明白了什么是“全方位的现代化”。

  以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为三大坐标轴,可以看出中国在恢弘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方位。从建立现代国家看,如果说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卷入世界现代化,那么,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便基本完成了建立现代国家的任务,形成统一、独立、多民族的现代国家。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巩固。从发展现代经济看,中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奇迹,仅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体系完整、产能巨大的工业体系,具有日益强大的科学技术能力,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快速缩小。从建设现代社会看,中国正处在既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又要解决大量社会问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社会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如同经济建设一样,中国的社会建设显示出巨大的制度优势:以科学理念为引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回顾历史,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来者,但用远少于西方的时间取得了巨大的现代化成就;聚焦现在,中国现代化呈现出赶超西方的强劲势头;展望未来,中国现代化必将为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现代化的成就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表明我们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了一大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次,它雄辩地证明实现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一条道路,也不存在“标准的”和“唯一正确的”模式。事实上,不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也是不同的,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多样性更加明显,找到适合本国的现代化道路是成功的关键。第三,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现代化是和平的现代化、包容的现代化、共赢的现代化。在国际比较中,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显示出明显优越性。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依法治国、公平正义、崇德向善、民生幸福、社会和谐、中国美丽等日益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深层次内容。随着各项事业顺利推进,中国将一步步走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钱乘旦(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5: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庆东:从文化视角解读中国梦
原创 2017-12-31 EMBA国际联盟 EMBA国际联盟EIC
1712243068.jpg
孔庆东:
EMBA国际联盟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北大十佳教师”之首,两岸文化论坛主讲人,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启蒙和教育工作,“当今影响最大的思想者之一。”

中国梦这个概念,是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所谓中华民族复兴,复兴是什么意思,复者,再也,兴者,起也,复兴就是再一次站起来,说明我们曾经兴盛过,复兴这两个字本身就已经否定了那种历史虚无主义。这个国家真正站起来是1949,从1949年到1979年是我们这个国家重建雄风的30年。总结之前的历史,我们为何失败,过去我们经常说我们武器落后,但北洋军队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我们不是败于船尖炮利,1840年,我们财富占世界三分之一以上,全世界10亿人口,中华占了4亿多,压倒性的优势,买到世界一流的北洋水师,所以也不是败于国力虚弱。

中华民族缺了一个字叫梦,美国原来也是非常贫困,有一个词叫美国梦,精神变物质,我曾经有一个汉唐雄风,就是汉唐梦,我们想想唐朝汉朝,梦寐以求的并不是金山银山,而是”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建功立业,充满着无穷的梦想,我们看李白游遍祖国大好山河,没有人去想谁给他出的经费,没有人去讲经济问题,一个国家整天到晚在想经济问题的时候,说明这个国家不是一个强盛的国家。

强国都是有梦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尽管这些今天都不存在了,习主席说我们中华民族是没出现断裂的,所以他当面对特朗普讲,意大利文艺复兴是什么,是复兴一个梦,尽管那个梦今天被质疑,有人说古希腊历史完全是被伪造的,这个问题暂且放在一边,人家反正是有梦的,能够无中生有。
中国也有梦,中国梦跟美国梦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美国梦就是你死我活,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我比你强你就不配活着,这是美国梦的核心。中国梦不然,中国梦是以仁义为本,威仪为根,我们今天这片土地,这十几亿人口,不是我们抢来的、打来的,中华民族善于做的是防守反击,我有一个讲课,叫有仁有侠是青春,中华两个字本来意思就是正确的文化道路,中国文明讲仁和侠是待人之本,作为一个国家,对内要仁,对外要侠,行侠仗义,不能趋炎附势。革命这个词不是从西方来的,是从《尚书》来的,是从《易经》来的,革命是替天行道,我们的革命不是说夺了政权你下去我上来,革命背后是替天行道,中华传统文化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重建了中华王道。

所以在毛泽东共产党的体制下,完成了六亿神州尽舜尧,儒家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儒家、道家、佛家都讲人人可以成佛,因为这个党是有根的,这个根是2000多年的根,十九大报告里面把大同和小康两个核心概念发挥的非常精彩,人民一定要有最终梦想,100多年前,许多主义来到中国,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就因为最接近孔孟之道,共产主义在中国人看来就是孔孟之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可是最高目标不容易实现,但也不能留于空想,建不成大同,先实现小康,我们这40年来尽管有腐败,有环境污染种种问题,但是我们在建立儒家思想第二个等级——小康。

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习近平同志。我们看十九大报告有一个关键词叫“决胜”,他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思维是典型的儒家思路,是典型的从孔到孟到韩愈到范仲淹的思路,一直到曾国藩思路,十九大报道的结尾又一次提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也就是习主席在打通从孙中山的国民党到毛主席的共产党,到邓小平理论,到特区发展观,把这条路一直打通下来,很多人对于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不理解,因为现在网络舆论两极化,有极左有极右,都是应该批判的,他们都是不看好中国。继承孙中山不是从五四开始的,毛主席一直高举着孙中山先生这面旗帜,而孙中山写遍全世界唐人区的,那句话就是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联系着共产党与儒家文化之间的纽带,当初老百姓为什么支持共产党,老百姓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不懂社会主义,老百姓看到来了一支队伍,不但不杀不抢帮着我干活,我丢掉的土地人家给我拿回来了,我让人抢走的媳妇给我领回来了,这就叫仁义道德,老百姓亲眼看到这支队伍仁义,今天老百姓对很多领导干部为什么不满,也并不是因为你不讲马列,是因为你不仁义,所以恢复仁义之道就是恢复马列毛真正的传统。

我们看看十九大跟十八大之间的关系,也是一脉相承,十八大报告讲了五位一体,十九大继承,所以这个中国梦的实践在我们看来就是要胸怀大同,建好小康,五位一体,无欲则刚。今天的形式是美国着急了,所以美国把他最厉害的政治家特朗普推出来,险招迭出。用足球做比喻,美国大部分时间都在控球,但最后临门一脚几乎没有一次不出问题的。作为一个文化研究者,我担忧的是小康决胜之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一系列、当年汉文帝到汉武帝所面临的那些问题。而那些问题或需要在座各位同仁,同心努力,让中华民族不仅仅止步于小康,奔向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前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5: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铭清:中华文化是两岸各民族共同文化基因       
http://www.CRNTT.com   2018-01-01 00:21:48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社会平台主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中评社 兰忠伟摄)
  中评社福州1月1日电(记者 兰忠伟)第五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29日上午在福州开幕,此次论坛以“两岸族韵•中华一家”为主题,围绕“两岸少数民族文化渊源与传承”和“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等议题展开研讨。开幕式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社会平台主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以“中华文化:两岸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基因”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把文化提高到事关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来认识,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和深思的。

  一、文化基因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中华文化是人类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有文化自信,就是因为中华文化为我们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精神高地,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中华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精神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中华文化的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伦理等,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为中华民族共同认可、普遍接受、一脉相承、相传的优秀文化。中华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经磨难,仍能团结统一,奋勇前行,自强不息,与中华文化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砥砺、激发着中华民族有直接关系。正是中华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思想精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险阻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尽管有过多种政权的并存,有过不同民族居于统治地位,有过短时间的分裂,但是国家统一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始终保持着一个独立国家存在。中华民族之所以没有分裂,正是因为中华民族这一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不仅如此,中华文化还以巨大的影响力,向周边国家辐射,在东亚形成了儒家文化圈,而且一直保持到现在。

  文化是创造力、生命力、凝聚力的源泉。它能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依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为支撑的。当代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因素。

  文化是人是生命活动发展的特殊方式。人对自然创造了物质文化,对社会创造了制度文化, 对自身创造了精神文化。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载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延绵五千年不断,创造了人类文明史的奇迹。

  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心灵归宿。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一定的历史沉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的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建设好民族共同点精神家园,对于增强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具有巨大的作用。把高度重视民族共同家园建设作为战略任务,体现了对文化繁荣发展的自觉性和历史责任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5: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生产力、生产方式的情况,揭示人类从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不同路径。他把人类古代社会比喻为三种“儿童”:古希腊社会是“正常的儿童”,古印度社会是“粗野的儿童”,古中国社会是“早熟的儿童”。他还把古希腊文明称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婴儿”。恩格斯在谈到文化传承时也说过近似的话:“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 他们说的“婴儿”、“胚胎”、“萌芽”是指古希腊文明蕴藏着人类文明发展最需要的丰厚基因。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身份归属的标志,生存发展的支撑,维系民族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源自文化基因这个根,还像酿酒的酵母,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生发出新的物种,变得活跃起来。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酵,才产生了越来越醇厚的优秀传统,而且它的文化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使得我们的精神家园春意盎然。

  “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崇尚和平、和睦、和谐,早已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价值观,始终是我们的价值观追求。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包括和平、包容、开明、开放等多重内容。“和而不同”就是多样性的统一,求同存异是我们处理各种关系,包括国际关系、民族关系、族群关系、人际关系的立场和主张。面对各种难题、各种利益,我们提出打造“生命共同体”的主张,以中国智慧贡献了处理同、异、与和的关系,就是不仅要求同存异,而且要聚同化异,找准各种关系的同,减少或化解异,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血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5: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铭清:中华文化是两岸各民族共同文化基因       
http://www.CRNTT.com   2018-01-01 00:21:48


  
  二、中华文化在台湾源远流长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的要求,结合当前台湾政局的变化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实际,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对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发挥中华文化这一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的作用,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共筑中华文化的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同心相系、同情相融,是血脉相连、砸断骨头连着筋的骨肉兄弟,都是共同的中华文化的传人和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把中华文化比作一棵大树,台湾文化就是这颗大树的分支。正因为台湾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这颗大树,在台湾才能根深叶茂,同时台湾文化在发展中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两岸同胞一家亲,植根于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共同的历史文化。早在远古时期,源自大陆的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已经传播到了台湾。随着大陆先民向台湾迁徙和开发台湾,大陆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宗族制度等全方位地在台湾生根壮大。由于大陆移居台湾的先民主要来自闽粤,所以台湾的方言主要是闽南话和客家话。据台湾人类学家的统计,台湾人口中98%是汉族,其中75%是闽南人,14%是客家人,8%是大陆其他省籍人。台湾的民间信仰、饮食习惯、节日习俗、婚丧嫁娶、祭祀祖先的礼仪也与闽粤相同。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

  正因为文化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所以侵略者和殖民者为了维持自己的殖民统治总是从文化入手,都是“欲灭其国,先灭其史”的套路。在日本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50年间,曾经强力推行“皇民化”,企图湮灭中华文化,但是,台湾同胞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牢固的中华文化情感。日本殖民者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广大台湾人民的强烈抵制而无法得逞。在日本侵占台湾的50年间,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从未改变。

  抗战时期,辅仁大学教授陈垣先生在办刊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自费坚持办《辅仁学志》。他说:“从来敌人要消灭一个民族,必从消灭它的民族历史文化着手。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被消灭,也是抗敌根本措施之一。”

  历史学家连横以10年心血撰写的《台湾通史》写道:“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于是乎在。故凡无法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求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姓。”他以史的意识强化国家民族意识和认同,可见,中华文化在民族认同上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

  台湾作家吴浊流在《亚细亚孤儿》中塑造了一位具有中华文化熏陶的彭秀才,他为云梯书院写的一幅对联:“大树不沾新雨露,云梯仍守旧家风”,隐喻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根基深厚、枝繁叶茂,古老的、传统的中华文化这个“旧家风”,一尘不染“皇民化”,是根本不会去沾染日本文化的“新雨露”的。这幅对联是台湾同胞坚定地维护中华文化的决心形象写照。

  叶荣钟在《台湾民族运动史.序》中,谈到在日本统治时期,“台湾同胞处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之下,不但未尝一日忘怀祖国,且能以孤臣孽子之心情,苦心孤诣,维系固有文化之不坠。”

  连日本殖民者也哀叹:“台湾改隶虽然已经过了40余年,但现在保持着以往风俗习惯信仰。这种汉民族的意识似乎不易摆脱,盖其故乡福建、广东两省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且交通来往也极频繁。这些华南地方,台湾人的观念,平素视为父祖墓坟之地,思慕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5: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铭清:中华文化是两岸各民族共同文化基因       
http://www.CRNTT.com   2018-01-01 00:21:48


  
  三、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

  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相互融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价值观念。虽然历经改朝换代、政权更迭,出现过地方割据,遭受过外敌入侵,特别是近代史上曾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瓜分,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每一次分裂之后都复归统一,并且都赢来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深深地根治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就是中国必须统一。文化认同比政治认同更为持久。“和为贵”、“大一统”的思想,可以为中国统一提供思想资源。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正如国学大师钱穆说过的:“中华文化是中国走向统一的最大基础”。台湾政治老人陈立夫先生也有过“中华文化统一中国”的说法。
 
  无论从上层士人文化的儒家传统,还是下层的民俗文化的方言、宗教、信仰、习俗和民间工艺,台湾都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和规范构建起来的。

  文化的功效就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化入内心。所谓“去中国化”,就逻辑而言也是谬误、荒唐的。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既然是“化”了,能够去得了吗?正如鲁迅先生讽刺的“抓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的人”那样可笑。

  文化就是生活。了解某种文化可以在走街串巷中得到答案。到过台湾的大陆同胞发现,中华文化在台湾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存,有人认为,在保留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台湾甚至比大陆做得更完整。学者们以推崇儒家文化为荣,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传统的艺术形式,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中医中药、琴棋书画、特色小吃、穿衣打扮等等在台湾举目可见。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说:“在台北,当你真正深入下去就会发现,中华文化传统正在这里一脉相传:榕树下,大庙旁,你会看到拉着二胡唱戏的老者;学校里,课堂上,你会看到吟咏唐诗宋词的学子。”

  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反抗外国侵略台湾的斗争中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历史证明,不管台湾遭遇什么风雨,不管两岸关系历经什么沧桑,两岸同胞始终心心相印、守望相助,没有什么力量能把骨肉同胞割裂开来。这就生动地证明: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牢不可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5: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铭清:中华文化是两岸各民族共同文化基因       
http://www.CRNTT.com   2018-01-01 00:21:48


  
  四、 “文化台独”不可能得逞
   
  台湾的“台独”分裂势力,为了达到他们分裂祖国的目的,也是从文化入手。

  一个“台独”作家这样露骨地说出了“文化台独”的“台独”本质:“何以要从文化层面来主张‘台独’呢?简言之,因为这才是‘台独论’的根本,这样的‘台独论’才有效,这样的‘台独论’才能使台湾真正独立,亦即台独有意义。”

  他们与日本殖民者推行“皇民化”一样,鼓吹“台湾本土文化”,大搞“文化台独”。他们否认台湾文化是源自中华文化的的一部分,称台湾文化是糅合了荷兰文化、日本文化、原住民文化、汉文化、西洋文化的多元的海洋文化。将中华文化说成仅仅是台湾文化的影响因素之一。污蔑中华文化是必须淘汰、彻底抛弃的有毒的文化。

  很显然,他们搞“文化台独”的目的就是妄图切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脐带,以改变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进而改变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从他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鼓吹“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的谬论就可以洞察他们分裂祖国的图谋。

  “文化台独”从历史文化上“去中国化”,污蔑、丑化中华民族“残忍、落后”,“台湾人要幸福,必须离中国越远越好,必须脱离中国”。他们通过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在学生中建立台湾本土的主体意识。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他们对从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中,挑出几千条“去中国化”的“不适用词”:把原来包括两岸范围的“全国、国内、我国、中共”改为“中国”,把大陆各省都加上“中国”;把“中国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统统删除; 把“台湾光复”改为“战后”;“国画”改为“中国画”,把“国语”改为“中国语”,把“国父孙中山”去掉“国父”等等,不一而举。

  马英九执政后,把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去中国化”的“不适用词”,部分进行了修正、勘误,在局部进行了拨乱反正。增加了“两岸同属一中”表述和 “去皇民化”的内容。把“日本统治时期”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接受台湾”改为“光复台湾”等等,但对“海南岛是 中国的第一大岛”,“李白是外国人”之类“去中国化”的内容还没有订正,被称为“课纲微调”。但是,仅仅是“课纲微调”,民进党当局也不能容忍,他们上台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撤废了“课纲微调”。

  台湾的有识之士认为,“文化台独”是台独势力搞的一个对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洗脑工程”,是个根本不可能得逞的“假议题”、“伪议题”。
 
  2016年11月,台湾竞争力论坛发布了一项民意调查。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由今年上半年的46.8%上升到52%。其中有86%的受访者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民众对台独势力搞文化台独,企图把台湾中华文化连根拔起,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倒行逆施是不认同的。

  深植于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旗帜,并非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去除。“文化台独”企图削弱甚至切断中华文化在两岸的血脉相融,是刨根抽魂的无知狂妄行为,只会造成台湾社会精神缺失和错乱,严重损害台湾社会心灵和机体健康。

  台湾教授杨开煌认为,在台湾搞“文化台独”、“历史台独”,完全是枉然的,而且会产生强烈的中国化的反弹。因为台湾文化来自大陆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台独”分子搞“文化台独”不得人心。他们对把去大陆称为“出国”,把台湾称为“我国”这类“去中国化”的课纲毒害孩子忧心忡忡。他们说,这样去掉了中国的语言、文字、人名、地名、书籍、媒体、文学、历史、风俗、习惯等等,台湾还剩下什么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容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6: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伟哲:中华文化大复兴 儒道佛具强大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7-12-30 00:19:49



儒道佛文化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中评社香港12月30日电(作者 黄伟哲)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佛为主流与核心,与现代文化汇流于一体,形成中华文化新潮流。这股新潮流正激发中国文化大复兴,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儒道佛文化,创造于几千年前的农业文明,其中思想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化于中华民族的心灵之中,牢牢地注入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中!经历几百年的工业文明,跨过几十年的信息文明,又将面对未来的智能文明 而今,应当对儒道佛文化作时代、科学的演绎,才能抹去古旧的尘埃,令其精绝的智慧焕发出时代的光彩。由此,不仅推进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及复兴,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聚合,还能够激发中华文化与全球文化大融合;从而催生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新文化。

  儒道佛文化形成的年代与当今,在社会形式、生产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已经绝然变化,人的社会经历、生活实践、思想方式等已经绝然不同。因此,其思想内容、文化特色及表现形式等,也与今日存在巨大的差异。由于古今差异太大,令人认识儒道佛文化之时,好似总有迷雾遮眼的感觉。要拨开迷雾,唯有利用较丰富的现代知识作时代性的演绎,运用科学思维作创意性的阐释。这样,才能令人对儒道佛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及更深层的领悟,从而推动传统文化全面复兴,为中华文化大复兴注入磅礡能量。

  长久以来,儒道佛文化的继承,弘扬及发展受制于两方面:一.传承的局限,古代只有少数人有机会读书及认识儒道佛文化,多数人最多只了解其中通俗的内容,遑论其中深奥的经典。这必然阻碍其广泛的弘扬。二.知识的局限,古时的知识贫乏及科技落后,儒道佛文化未能得到更为科学、更为精确的演绎。特别是,其中深奥的内容,长期停滞于抽象、玄虚及其固有的诠释层面。至今,这种状态基本上没有改变,难怪会出现种种尴尬的议论。例如,有人说,佛教似宗教又非宗教,似哲学又非哲学,似科学又非科学。还有人,在争论阴阳五行是否科学等等。

  当今是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儒道佛文化能够得到广大民众的更多认识,也受到世界各国的人民的普遍重视。尤其在科学知识更为发达的今天,对其中某些深奥、玄秘的内容,可以做更加科学的阐释及解读。这正是儒道佛文化作时代性转化、弘扬与发展的空前有利的历史时机。

  笔者出自于对儒道佛文化的某些新理解及新领悟,赏试以时代的、科学的思维演绎其中某些内容。以比较通俗的理论为例,简浅论述一二,意在探索如何作时代性转换并且为儒道佛文化作出新的定性:儒家文化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道家文化是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的文化,佛家文化是人体系统、人与宇宙和谐的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6: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儒家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观。

  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文化核心是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的各种经典,无论是讲三字经或者是十三经,无论论述为人处事或者修齐治平;处处可看到儒家文化的和谐观。

  儒家提出的五伦、五常、八德是最为人熟知及最具代表性的和谐思维。儒家将人际关系划分为五个界别---五伦,并指明和谐相处的方式。现代的解读:父子有情---上下辈互相关爱,君臣有义---上下级有责任义务,夫妇有别---夫妻职责各有不同,长幼有序---尊长扶幼,互相爱护,朋友有信---朋友同事友爱诚信。五伦关系能够和睦,人际关系才会融洽。通过五个界别的和谐,集合家庭及群体的和谐,最终集成全社会的和谐。有趣的是,任何人在五伦之中均属多重的角色。这是超越狭隘的社会阶级和阶层观念,以包容的精神划分人际关系。

  儒家为了促成五伦的和睦,提出五常作为个人行为的准则。用现代的解读:仁---仁慈爱心,义---公平正义,礼---尊重礼貌,智---知识智慧,信---诚实守信。有高尚的行为---五常,才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五伦。所以五常是五伦和睦的必要条件。

  儒家还以高尚的思想道德指引五常的行为,提出树立思想精神上的八德。用现代的解读:孝---孝敬长辈,悌---同胞友爱,忠---光明正大,信---诚信精神,礼---礼貌文明,义---公道正义,廉---高尚廉洁,耻---爱憎分明。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才有高尚的行为。所以,八德是指导五常的思想精神。

  儒家提出了界定人际关系的五伦,践行人际和谐的五常以及指引高尚行为的八德。这三方面相联相承,是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除此之外,儒家还从政治、经济、道德等意义上,作出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些主张。例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政治意义上的主张,对维护人与社会和谐有重要作用。这应当成为现代自由、民主理念的前提条件,则可以令自由,民主理念更臻圆满。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享用,应当是制造者多,消耗者少;创造的人奋发,消费的人节俭,则社会财富才可保持充裕。这经济意义上的主张,不仅符合经济原则而且因为社会财富充裕促使人与人、人与社会更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6: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高尚的人,经正道获得财富并且有意义运用财富,成就自身的道德和事业。没有道德的人,从非正道摄取财富及肆意地挥霍财富,最终以贪赃枉法或付出生命为代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致富准则,在当今的经济秩序中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即,财富来源旣应合法也应合理 ,才属于有道德的致富方式。这种道德上的主张对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上的例子都是儒家关于人与社会的论述 。儒家各类经典中,说教均以五伦中的十种关系为对象;论述的内容均围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所追求的真理始终指向天下大同,即高度和谐的社会。
   
  历来,儒家文化普遍地被定性为仁、礼的文化。然而,倡导仁礼的最终目的均是为了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本质上,儒家文化是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 。这样的定性最准确也最客观。
 
  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总是在动乱与大治中交替运行,没有长治久安的和谐社会。历史的起伏,令人质疑依照家文化的理念,能否实现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实际上,和谐社会必须有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宇宙的和谐,三大条件缺一不可。而儒家所推崇的人与社会的和谐仅是其中之一。
 
  历史的经验,每逢人与自然或人与宇宙有冲突(自然灾害、天象变异等),导致人与社会和谐被破坏(灾难失控、演为人祸),并引致社会动荡甚至大乱。尤其,在智力愚昧、知识落后及訉息封闭的时代,社会和谐的状态更脆弱。这可以理解,为何儒家 文化最兴旺的时期,均出现于天人和顺、天下太平的历史时期,以及历来为何会有儒家适用于治世之说。
 
  不同历史时期,儒家文化受到不同的、极端的对待---尊儒或非儒、推崇或贬斥、肯定或批评。其中原因:一.儒家文化被视为政治工具。当社会处于安定繁荣的时期,儒家文化被利用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备受宣扬。当社会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儒家文化因为化解社会矛盾失灵而受非议或遭抛弃。二.儒家文化被时空错位地看待。儒家文化产生于几千年前,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资本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以某特定的社会背景为参照,来衡量儒家文化,必然出现偏见和误解。例如,儒家文化在近代曾被贬斥成为封建伦理道德及封建阶级专政的文化。
 
  当今,儒家文化再受到高度重视,儒家文化已经跨越国家、民族、文化的界限并且正推广至全球,受到世界性的推崇。儒家文化之所以受到广泛的追捧,是因为其精神理念具有普遍性的价值。现在,全球大趋势正朝向和平与发展,人类大趋势正形成命运共同体。因而,无论在国内社会或者国际社会,儒家文化的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精神,对建构更为理想、更高层次的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和谐社会必须有三大支柱支撑才能平衡与稳定。除了人与社会和谐之外,另外两大支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宇宙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指人与天地自然运行法则协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6: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道家的人与自然和谐观。
 
  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理念是以道为本,文化核心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道是什么?道家肯定“道”的确实存在,却未能明确其真正所名,所以直言:“吾不知其名,强字曰道。”以今日的科学认知及思维,可以给予比较明确的概念:道是宇宙的总法则,或称作总程式。道的总法则(总程式)主导天体宇宙的运行规律;同时,天体宇宙的运转制衡地球大自然及万物的运动。所以,道的总法则(总程式)支配着天地人运动规律(运行程式)。道家文化中,一切论述均由道而展开---无论是导人如何待人处事、经世致用或说教如何建功立业、治国理政等等。道家的始终目标是导人依天地自然的规律行事,以达成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许多例子均可印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道家的根本追求。

  (1)以天地自然规律行事
 
  道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大自然、天体、宇宙的出现与形成有后有先、出自同源,所以訉息相通、规律类同。人取法地即取法天、道的规律,终极是取法道的本源---自然。这样,人的生命活动过程才会有利而无害。
 
  “肆时有度,天地之理,日月星辰,天地之纪。”道家认为:肆时节律地变化是源于天地自然运行的结果;日月星辰的运转,制约天地变化的规律。所以,人的活动应依循时空节律,才能保证有良好的生存状态。古人依循自然界四季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征,相应地做好生养休息及养生保健。运用24节气于农事作业及衣食住行,从而获得丰盛收成及安适生活。这均是在时空上,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的体现。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道家认为,天体运行不仅带动大自然运动,而且制约人的活动。所以,天体变化关乎人事的顺逆、成败或存亡。古人仰观天象(日月星辰)的变动,俯察大自然事物(气候物候)的变化,发觉将因此引起人事和社会的变动,并作出预警及应对。这是在思想意识上,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的体现。
 
  对这种思想观点,虽然历来存有诸多的质疑,但是不可否定这是前人经过漫长的生活实践所做出的经验总结。近代,科学上对天体宇宙有更多认识,证实天体变动会波及大自然,同时会冲击人类社会。许多科学知识,都有力地说明道家的人与天地自然和谐思维,具有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6: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伟哲:中华文化大复兴 儒道佛具强大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7-12-30 00:19:49



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理念是以道为本,文化核心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家认为,人有欲望才会惹来麻烦,过度的欲望则会惹上祸患。古代,社会上层阶级为追求穷奢极侈的生活,过度地消耗社会财富及透支有限的生产力。最终引发阶级冲突及社会动乱,祸害众多百姓也祸及自己。现代,许多消费者为满足物貭欲望,过度地消耗天然资源及透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能力。从而破坏生态及污染环境,其后果正祸及自己并且遗祸全人类。道家认为:人的欲望适当才合乎道,知足才能常足。这是在思想行为上,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的体现。

(2)人与天地自然的互动
  
  道家指出:“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阴阳转换是事物变化的本质,阴阳协调是事物和谐的成因。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不是静态平衡的绝对和谐而是动态平衡的相对和谐。天体及大自然运动所产生的阴阳变化,既为人类提供生机也带来危机。从正面看,所有有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机。从负面看,所有自然灾害或恶劣环境都是人类生存过程的危机。然而,阴阳交替变化所形成的生机和危机,都是推动人类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人类既从生机中取得生存发展的空间,也从危机中激发出生存智慧及强化了生存能力。从而促使人类提升生存的适应力和应变力,推进人与天地自然达成更高度和谐。
 
  古代,人类科技知识贫乏、生产力薄弱,与天地自然良性互动及相对平衡的能力不足。每逢天地自然出现重大变故而引发多种天灾(风灾、水灾丶旱灾、地震等)。由于人们应对、化解灾害的能力疲弱因而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容易受破坏。如果再发生人与社会的和谐被打破(政权无道、贪污腐败等),则社会矛盾激化、引发动乱、爆发战争甚至更朝换代。人与天地自然失去和谐,会冲击人与社会和谐。这是人类历史上,朝代不断更迭、社会兴衰不息、循天地自然周期变动的根本原因。
 
  现代,人类科技及生产力有很大进步,认识更多天地自然规律并依循所知的规律与之良性互动,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这种和谐关系,所体现的简明的指标是人口数量与人均寿命大幅增长。人类因预测科技和防灾能力的进步,令生存能力大大加强。生产力和创造力的高速发展,令人类的生存貭素大为提高。无论是天地自然规律的有效运用或者各种资源的适当利用,都显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程度正在不断提升。然而,另方面因人类过于自信及过度物貭欲望,与天地自然之间正造成某些恶性互动。例如:人类肆意改变大自然环境---江河排污、地表采划、大气污染等。这如同破坏地球的生理健康---血脉、皮肤、呼吸系统等。反过来,大自然回馈给人类的是: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气候暖化等等。
 
  未来,人类的科技及生产力更加强大,可以与天地自然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关系,也可能制造大冲突或大灾难。例如:核电利用不善,造成核辐射的生态环境大灾难。如何能持续的生存发展,又能保持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道家文化,可为全人类提供伟大的启示及指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6: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佛家的人与宇宙和谐覌
 
  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理念是以心智觉悟为本,文化核心是倡导人体系统及人与宇宙的和谐。这是以科学思维理解佛理,用时代的表达解读佛理,从而得出这种观点。这种讲法,有别于历来普遍认为佛教文化是慈悲文化的观点。虽然,玄秘的佛法难以从现有科学方法(科学分析及实验)中得到证实,但是深奥的佛理能够从科学新发现中逐渐获得更精准的理解。佛教具有潜在超前的科学观,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佛家的种种教理或法门,归根到底是引导世人如何达至人体系统的和谐及人与宇宙的和谐。佛家文化中,无论深奥难明的经典或是简明通俗的教理,都可以印证人体系统和谐及人与宇宙的和谐是佛家的终极追求。
  
  (1)人体系统的和谐
 
  佛教四圣谛中讲的苦谛---人生受到苦难的真谛。其实貭,就是人体系统不和谐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不和谐而造成的结果。如果,一个人的自身系统不和谐,必定会产生生理、心理及精神等方面不平衡。这时候,参与外界互动、訉息交流过程中,便会引起种种矛盾和冲突,从而造成各种痛苦。例如:
  
  生苦---人的生存之苦,根本原因是身心存在缺陷和不足,生存能力与生存环境不协调及不相称。人有某种生苦,意味着人体有某方面不和谐。在生产知识落后的时代,人类知识贫乏、愚昧无知及生产力低落。既不善于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又无力应付各种天灾引起的生存危机,饥寒交迫成为主要的生存之苦。在科技进步的时代,人类知识迅速丰富、思想开化又拥有较强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不仅能够更好的利用资源而且更有能力应对各种天灾,更强的生存能力而大大减少各种生存之苦。人类心智的提高,令生存能力与生存环境更加紧密的协调。这意味着人的心智和谐,促进人与天地自然更加和谐。
 
  病苦---人的疾病之苦,首要原因是人体自身的生理系统不和谐(体貭、功能、生理循环等不正常),其次是人体与外部环境不和谐(适应力、抵抗力等方面降低)因而导致疾病发生。同样生存环境,有人会患病和染病,而他人却能安然无恙。可见,人的疾病之苦,出于人体系统不和谐是主因,人与外部环境不和谐是外因。中医治病,首先调整病人的失衡系统,然后重构人体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和谐。从这个角度看,中医学是人体系统整体观及人与天地自然整体观的科学。
 
  五蕴之苦---人的种种之苦,究其原因是来自物貭世界的各种訉息,感应及干扰人体的身心,产生了各种不良互动而造成苦果。本质上是人体系统不和谐,不能与周围事物进行良性互动。人的心智受外界事物的訉息感应(接收、认识、反应及意识),被负面訉息入侵和干扰,因而形成恶性互动和因果循环。人体系统不和谐是五蕴之苦的根本原因,人与天地自然不和谐,从五蕴之苦中反映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8 16: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理念是以心智觉悟为本,文化核心是倡导人体系统及人与宇宙的和谐。
 
  人体系统的和谐,包含多方面---生理、心理、精神的内在活动,处于正常、良好的动态平衡状态。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为此,佛家指明建构人体系统及人与宇宙和谐的精妙之门---戒定慧。
 
  佛教教义提出戒定慧的根本目的,简单地说是为人体系统的和谐创造条件。持戒,实际是戒除那些破坏人体系统和谐的行为---戒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这些行为会改变人体的内循环、内分泌等等,进而破坏人的生理、心理及精神上的和谐。例如:饮酒,会强制性地加速人体血液循环,改变生理上原有的动态平衡;也由之改变原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动态平衡及和谐状态。禅定,实貭是为构建人体系统的和谐而进行自我调整---关闭五官的訉息感知,屏闭外来訉息的干扰,过滤人体体内的污染訉息。通过禅定,能够净化人体系统的讯息,重建人体系统的和谐。修慧,实厧上是在人体系统高度和谐的条件下,精准地接收及感知外来信息,即由定而生慧。经过深度的修持,令智慧与觉悟升华至超常的境界;不仅能够唤起人体超常的感知潜能而且可以打开悟知宇宙信息的法门。最终,经与人体系统的和谐进而达致人与宇宙的和谐。
  
  (2)人与宇宙的和谐
 
  人体的小宇宙,不仅是天体大宇宙的全息而且与天体大宇宙之间,时时刻刻保持信息交流。人的生命运动的本质,是人体系统内在的运行程式,与大自然、天体宇宙运行程式交感之下的运行过程。佛家的大智慧深刻地指出:人与天体宇宙的关系密不可分。人体系统的运行与天体宇宙的运行同步协调,是人与宇宙和谐的法门。

  例如:藏传佛教的时轮经,讲述外时轮、内时轮及别时轮的天人关系。外时轮讲宇宙结构,内时轮讲人体结构,别时轮讲人体与天体怎样结合;并指出人体结构与天体结构相对应,生理结构、机能变化与星体运行相联相通。作简单的类比:大宇宙类似巨大的时钟。天体的外时轮,类似其中众多的巨大齿轮;人体的内时轮,类似其中众多的微小齿轮;天人联动的别时轮,则类似两者之间的传动齿轮。宇宙中有各种星团、星系、行星周期地运转;人体中有各种生理循环周期地运行;两者透过引力场,能量场、辐射等形式,进行能量、讯息交换而产生传动。这三种时轮的结合,是形成天人感应的实貭。内时轮与外时轮的同步运行,意味人与天处于动态的和谐状态。
 
  古代,人们深知天体宇宙的运行,与大自然变化、社会变迁及人生历程有密切关系。前人从中创造了许多精奇的天人文化。从时轮经及其相关的天文、历法、星象、医药、文化等,都可以令人感悟到佛家文化中人地天的高深智慧及人与宇宙和谐的超凡悟覚。
 
  现代,人们以各种科学方法探测天体宇宙,更深广地了解天体运动对自然环境、人体的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影响,并应用天体运行规律于生存与发展。这均印证人类生存发展朝着人与宇宙和谐的路向靠近。
 
  古往今来,人类契而不舍地探究宇宙的奥秘,最终目的是为了明白天人之际的关系,为了打开通向人与宇宙和谐之门。这正是佛教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佛家的终极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4-20 04:36 , Processed in 0.55447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