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949|回复: 3

[轉載]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註和谈话

[复制链接]
八重王 发表于 2016-8-10 10: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列宁、毛泽东为什么特别警惕“修正主义”?
习近平为什么把救“党”提高到了主要地位?
甚至严重至有“亡党亡国”这提法?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基本纲领?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註和谈话》摘要:  

(一)
“这本书的基本缺点,是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认社会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承认他们国内还有阶级斗争,还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不敢像我们这样大讲阶级斗争,大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註和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印,第800页。以下引此书只注页码)

毛泽东的这一批评,“提纲而眾目张,振领而群毛顺”。40多年过去,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之所以在1991年“轻易地自取灭亡”(前美国驻苏大使马特洛克:《苏联解体亲历记》),其理论根源,正是毛泽东当年指出的这样一个错误。跟著苏联跑的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纷纷被葬送,也莫不如此。列宁早就说过:“这种理论上的混乱是决不能容忍的。我们要是在我们的军事活动,我们的国内战争这一基本问题上发生一点点这种理论上的混乱,那早就被人打垮了,打垮也活该。”(《列宁选集》第4卷第122页)惨痛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无產阶级政党,如果违背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错误,执意不改,就必然致命,必然葬送社会主义事业,葬送自己。前车之覆,后车之鑑。

重温毛泽东对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有关批评,实可使我们“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 



(二)
中国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毛泽东倾其晚年全力於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死而后已。

尼奇、高尔察克、弗兰格尔、彼得留拉等国内反革命分子勾结美、英、法、日、意等帝国主义对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发动武装进攻,企图把社会主义政权消灭在革命摇篮里,结果却以失败告终。1941年6月,法西斯匪徒再次向社会主义苏联发动武装进攻,结果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再次歼灭了敌人,保卫了十月革命成果。——促成了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

随著东欧和朝鲜、越南、中国、古巴等国家的解放,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壮大了世界革命力量。共产党对人民群眾的影响加强了。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规模更大了。

——推动了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对法西斯的胜利,将民族解放斗争提高到了新阶段。殖民主义体系的危机尖锐化,开始分崩离析。这一革命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援下,形成了世界革命的相对优势。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是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后起之秀,一直傲然屹立在世界的西半球。

——加深了资本主义总危机。随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德国、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彻底失败了。老牌帝国主义英国和法国受到严重削弱,美国在朝鲜和越南也连连遭到失败。帝国主义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资本主义的总危机在不断加深。  

历史证明,帝国主义列强、国内反革命分子对苏联两次发动武装进攻,特别是法西斯德国的突然袭击、“闪击战”,都没能征服苏联人民,反而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不可逾越的规律。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篡夺了党和国家领导权,推行现代修正主义路线,鼓吹所谓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宣扬什麼民主化、公开性、多元论,结果是:列宁、斯大林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復辟了资本主义,堡垒从内部被攻破了。

1991年11月16日,宣布共产党非法,停止活动。1991年12月25日19时30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国旗降下,苏联的国徽摘下,苏联的国歌停唱,最高苏维埃变成国家杜马。苏联人民重又沦入资本主义的苦海。
但是,“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这是人民在斗争中不可逾越的规律。

毛泽东说得对: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圣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也还是没有什么'先知先觉'。……开始我们也不懂得搞社会主义,以后在实践中逐步有了认识。认识了一些,也不能说认识够了。如果认识够了,那就没有事做了。”(第382页)  


毛泽东在肯定这本教科书关於过渡时期经济的基本矛盾的提法之后,坦率承认:
“我们在一九五六年,八大第一次会议的决议中说,主要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朝力之间的矛盾,这个提法不对。
半年以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突出起来,我们很多同志就觉悟了,并且採取了正确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第121页)

这种觉悟,集中显现於毛泽东的光辉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们必会注意,毛泽东这个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正是总结了苏共二十大以后,特别是”波、匈事件”之后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鲜经验,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特别是击退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之后的新鲜经验,作了重要修改,于1957年6月19日,才正式发表的。  

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强调了,
”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採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划时代地第一次系统、明确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在针对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说:
中国“'谁战胜谁'的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地解决了,……在政治思想战线上也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批註曰:“当时我们自己也只是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第295页)

毛泽东还指出教科书有关段落,
“只说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展开谁战胜谁的斗争,这是很不完全的。我们的提法是,在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战线上,都要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第121—122页)
诸如此类的认识,显然都是从新的实际经验中获得的。  

所以,毛泽东在读这本教科书时,把他的主要注意力集中於关於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论述方面,是自然而然的。毛泽东也正是藉此进一步思考和阐发了这个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
从方法论而言,毛泽东批评这本教科书,没有运用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样一贯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事物。”(第423页)
毛泽东指出,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像是生产关係,但是要研究清楚生产关係,就必须一方面联系研究生产力,另一方面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係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422页)

这也就是说,
“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第170页)

“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第803页)

总之,尽管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还很简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不成熟,现在就要写出一本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还受到社会实践的一定限制,但是方法必须对头。
“我们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係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係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第422页)

而问题也就在于:
“列宁死后,苏联的辩证法少了。是说少了,不是说没有。他们有时强调斗争不讲统一,有时强调统一不讲斗争。这两种片面性都是《形而上学》,都是《缺少辩证法》。
他们具有
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不承认矛盾的发展和转化,
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是矛盾,
怕讲社会主义社会有阶级斗争。这本书的缺点就在这裡。”(第742—743页)


“这本书虽然有些地方也承认矛盾,但不过是附带地提起。说明问题不从分析矛盾出发,是这本书的一个特点,一个最大的缺点。当作一门科学,应当从分析矛盾出发,否则就不能成为科学。”(第712页)

如,“这本教科书,只讲物质前提,很少涉及上层建筑,即:阶级的国家,阶级的哲学,阶级的科学。”(第170页)

“这本书提到了国家,但没有加以研究”(第422页),等等。这样,这本教科书的一系列理论错误,它的论述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也就是势所必然的了。  



(四)
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矛盾而言。毛泽东批评了教科书中:
“只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团结一致,十分稳定',不说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
说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社会发展动力,不说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毛泽东则鲜明地指出:
“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第273页)

教科书说,在苏联,“'谁战胜谁'的问题,无论在城市、或农村中都'完全地、永远地'、有利于社会主义地解决了。”
毛泽东批註曰:
“说得太死,不合乎实际。”(第260页)

至于说:“在国内,资本主义復闢的最后根源被消灭了。”
毛泽东则批註曰:
“完全不对”。

毛泽东特别指出:
斯大林“他曾经说过,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发展到冲突的程度;搞得好,就可以不致发生冲突。斯大林的这些话,讲得好。教科书比斯大林退了一步。”(第346页)

根据苏联的实际经验,特别是我们自己的切身经验,毛泽东除了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敌对势力以外,还特别反復强调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对人的改造》问题。

毛泽东则是指出:
“任何新的东西出来,或者因为不习惯,或者因为不了解,或者因为同一部分人的利益有抵触,它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阻碍。”(第373页)

“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时期都会有一部分人力求保存落后的生产关係和社会制度。”(第341页)

毛泽东指出,
“'机器拖拉机站是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工具'。教科书在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强调机器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但是,如果不提高农民的觉悟,不改造人的思想,只靠机器,怎么能行?”(第227页)

“教科书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尚未完全克-服。这么多年了,老是不'克',怎么能'服'呢?”(第429页)

“重要的问题,是要把社会主义革命搞彻底,坚持反对资产阶级影响的斗争。……我们对资产阶级的影响,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批判得愈彻底,就愈能使人民群眾从它的威胁束缚下解放出来。”(第718页)

“搞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也是不知道怎样革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资产阶级右派的猖狂进攻,使我们搞出了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个提法。现在看来,这方面的革命是非常重要的。”(第719页)  


总之,毛泽东认为,“教科书说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说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都说得不完全,都没有提到对敌人的镇压,也没有提到阶级改造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第97页)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有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有保守的阶层,还有类似'既得利益集团',还存在著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工人和农民的差别。要解决这些矛盾,消除这些差别,不经过斗争是不行的。”(第341页)  

概而言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用社会主义思想训练人和改造人的问题,在我国是个大问题。” (第227页)  



(五)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涉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时,毛泽东提出了高薪阶层——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他说:
“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即使消灭了旧的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影响还会长期存在,阶级意识形态还会长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这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每一个时期,总会有这样一部分人,保持旧制度对他们有利,用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对他们不利。他们安于已有的制度,不愿意改变这种制度。……任何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总要对旧制度有所破坏,不能只有建设,没有破坏。要破坏,就会引起一部分人的抵触。
苏联有个高薪阶层,在农村中还有富裕农民阶层。对这些人来说,保持和扩大物质刺激,对他们是有利的,取消物质刺激对他们不利,他们就会进行抵抗。”(第276—277页)  

毛泽东深刻地指出:
“赫鲁晓夫完全没有辩证法,只有形而上学。社会原因,是他们那裡的生产关係、社会制度停顿的时间太长,多年来已经形成一个高薪阶层,农村中出现了富裕农民。因此必然有反映这种社会基础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就是这些人的意识形态。”(第743页)

“苏联的社会科学不大讲辩证法,斯大林的后期,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就没有多大发展。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走下坡路,滑到修正主义那边去了。”(第744页)  


他把问题提到了政权性质的高度。
毛泽东批评教科书
“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
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
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首先就是劳动者有没有权利来克服各种敌对势力和它们的影响的问题。像报纸刊物、广播、电影这类东西,掌握在谁手裡,由谁来发议论,都是属于权利的问题。……人民内部有各个派别,有党派性。一切国家机关、一切部队、一切企业、一切文化教育事业掌握在哪一派手里,对于保证人民的权利问题,关係极大。
掌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手裡,绝大多数人民的权利就有保证了;
掌握在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或者右派分子手里,它们就可能变质,人民的权利就不能保证。

总之,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有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第275—276页)  


毛泽东特别强调了教科书中有一段对修正主义的批判是不正确的,指出:
“《现代修正主义者》,他们不是不要国家机器,他们要自己的国家机器可厉害呢,他们所仇视的是真正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他们所谓反对国家对经济的领导,实际上是一种欺骗。他们的目的是用这个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復辟资产阶级专政。”(第350页)  


同时,深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毛泽东看得极其深远。他尖锐地指出:
“事情要从两方面看。既有高薪阶层,就一定有低薪阶层,既有富裕农民,也一定有非富裕农民,而且后者总是佔多数。有低薪阶层、非富裕农民,必然会有反映这种社会基础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两种世界观、方法论的相互斗争,是必不可免的。
《辩证法》代替《形而上学》,也必不可免。我们对苏联的前途是乐观的。苏联是列宁主义的故乡,是十月革命的产物,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党是第一个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党。现在,他们完全走到了形而上学,将来一定会从形而上学走到它的反面,回到辩证法。低薪阶层、非富裕农民总是要起来代替高薪阶层、富裕农民。
辩证法总是要代替形而上学。
一种上层建筑如辩证法,代替另一种上层建筑如形而上学,
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
一个社会阶层的统治代替另一个社会阶层的统治,就要革命。
总的趋势是这个革命必不可免,但是目前革命的条件还不成熟。”(第743—744页)  

这正是石破天惊之论!先前,同是读这本教科书,毛泽东曾经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有革命,也是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第341页)

但这裡的论断,显然大不相同了。
这一情况,如果不是表明毛泽东在进一步思考之后,修改了他以前的看法,至少也是表明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反复的吧?  

总之,毛泽东认为:
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还要看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社会里的高薪阶层是有危险性的,……。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警惕,如果我们及早注意,是可以解决的。”(第742页)

这是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的“画龙点睛”之笔。这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的核心所在,要害所在。  



(六)
涉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外部矛盾,毛泽东指出:教科书的增订本“说现在苏联已经不再受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了。这个说法有使人睡觉的危险。”(第265页)

他列举眾目昭彰的事实后问道:“能够说,现在苏联已经不在导弹的包围之中吗?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吗?”(第266页)  

针对苏共二十大以后,日益膨胀的和平发展的幻想,毛泽东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和平与战争的问题。

毛泽东说:
“最近,一九五九年,欧洲十几个国家共产党的会议中说,现在出现了永远消灭战争的可能性,出现了把一切物力、财力利用来为全人类服务的可能性。这种说法,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阶级分析,没有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区别出来。
战争是阶级冲突的一种形式。有阶级就一定有阶级冲突。一般冲突方式解决不了的时候,就必然要用战争的方法来解决。不消灭阶级,怎么能消灭战争?世界大战打不打,不决定于我们。我们不是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不是麦克米伦的参谋长,我们说了不算数。世界大战还是有两种可能性。即使签订了不打仗的协定,战争的可能性也还存在。帝国主义要打的时候,什么协定也不算数。至於打起仗来用不用原子弹、氢弹,那是另一个问题。曾经有了化学武器,但是打仗的时候没有用。经过极大的努力,签订打仗的时候不打原子弹、核武器的协定,打起仗来大家都还用常规武器,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即使两个阵营不打仗,也不能保证资本主义世界内部不打仗。
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可能打。
帝国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可能打。
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现在就在打。  

历史的规律是,只有经过革命战争才能消灭阶级,只有消灭了阶级才能永远消灭战争。
不进行革命战争,要消灭阶级,我们不相信。
没有消灭阶级,要消灭战争武器,这不可能。……当然我们是希望不打世界大战的,我们是希望和平的。我们赞成用极大的努力来禁止原子战争,并且争取两个阵营签订互不侵犯协定。争取十年、二十年的和平,是我们最早提出的主张。如果能够实现这个主张,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是很有利的。”(第262—264页)  


毛泽东洞察至远至深:
“只要阶级斗争存在,战争总有一天不可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没有断过。美国帝国主义现在的战略是,在準备大战的条件下,搞局部战争,连锁反应,一个一个地吃掉我们。”(第797页)  

他还指出:“在两个经济体系之间,其实不只是竞赛,而且有激烈的、广泛的斗争。”他批评“教科书避开了这种斗争。”(第784页) 
他认为:“根本的问题是制度问题,制度决定一个国家走什么方向。只要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就决定社会主义国家总是要同帝国主义国家相对立的,妥协总是暂时的。”(第775页)  


根据这些客观情况,毛泽东强调:
一》、是要搞实力地位。“世界上从有历史以来,没有不搞实力地位的事情。任何阶级、任何国家,都是要搞实力地位的。搞实力地位,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军队是阶级的实力。只要有阶级,就不能不搞军队。”(第263页)

二》、是要善于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斗争,列宁看成一件大事,斯大林也看成一件大事,说这是革命的间接后备军。中国革命也吃这一碗饭。我国过去存在著地主买办阶级各派的矛盾,这个矛盾同时反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正因为他们内部有这样的矛盾,我们善于利用这种矛盾,所以直接同我们作战的,在一个时期中只是一部分敌人,不是全体敌人,而我们常常因此得到了迴旋的余地和休整的时间。”(第798页)  

毛泽东批评了修正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有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或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等等谬论。
毛泽东则尖锐地指出:
“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说话、写文章都尽量合乎帝国主义和敌人的口味。其结果是敌人舒服,自己的阶级被蒙蔽。这是欺骗群眾和欺骗各国共产党的行为。” (第96页)  


毛泽东矛头直指赫鲁晓夫,深刻地指出:
“把斯大林丑化,除了其他原因以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斯大林坚决同帝国主义斗争。
他们把自己和斯大林区别开来,是要得到帝国主义的赏识。赫鲁晓夫访美,他和艾森豪威尔都给对方脸上擦粉,但比较起来,美国人倒是有原则、有分寸些。赫鲁晓夫得意地说什么'戴维营精神'的划时代意义,但是一九六三年二月三日,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却说,他不知道'任何戴维营精神'。
赫鲁晓夫和王明一样,自己擦脂抹粉,送上门去,结果被人家一个巴掌打了出来。擦粉、和平过渡这一套有欺骗性,但要长期维持也困难。
因为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的策略可以改变,而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只有经过革命推翻它,打倒它。”(第797页)  




(七)
读过近时出版的”吴冷西”同志的新著《十年论战》,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觉察到,《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註和谈话》,实是“十年论战”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準备,是公开大论战前的厉兵秣马,箭在弦上,弯弓待发。
正是读教科书后不久,大论战公开爆发了。

1960年6月25日下午,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现在我们跟赫鲁晓夫的分歧,根本的问题是全世界除社会主义国家以外的三分之二的人民要不要革命的问题,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三分之一的人民要不要继续革命的问题,这是两条路线分歧的根本问题。赫鲁晓夫是代表老闆阶级,代表资产阶级,不要革命,不要继续革命,不要共产主义。”(《十年论战》第290页)  



回眸四十年历史更清楚。  
当今重温毛泽东对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评,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正如毛泽东生前反复讲过的,他并非圣人,他讲的并非句句是真理,并非是绝对正确的终极真理,难免偏颇有误,但从整体而言,他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批判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在开创和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后人留下了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我们看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共领导背离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向帝国主义讨好求赏,又坚持错误,执迷不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崩溃,恰如毛泽东当年所预料,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就我们中国而言,如果当年不是毛泽东这样坚持砥柱中流力挽狂澜,领导我们全党与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进行毫不调和的坚毅斗争,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坚持马列主义》、《反对和平演变》和《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教育,今天又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也是不言而喻的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度 +10 金钱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一片绿叶就是我 + 10 + 10 + 10 文章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片绿叶就是我 发表于 2016-8-10 13: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政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最重要的是首先自己应有高超的政治头脑和卓越的远见,不听从于那些所谓的"专家和精英"们的污言秽语,就能掌握航行的方向而绕过暗礁险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片绿叶就是我 发表于 2016-8-10 13: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主席就是一个举世无双的政治家丶军事家丶外交家丶经济家丶哲学家丶思想家丶科学家丶书法家丶诗人,所以他在各个方面都有着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指挥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清泉石 发表于 2016-8-10 21: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小平是修正主义,是投机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3-29 23:22 , Processed in 0.42043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