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原創] 1895年台湾民主国实为中国清政府的属国

  [复制链接]
观弈书童 发表于 2015-6-18 19: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0 金钱

一定收复琉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6-1-18 06: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弈书童 发表于 2015-6-18 19:48
一定收复琉球

中国拿回台湾问题点不是台湾是清政府的一省,
真正得以拿回台湾岛的核心词,中国拥有台湾岛的宗主国身份,于是1949年后数年,才有毛泽东提议“”一国两制“”。



中国对藩属国的宗主权与欧美俄日殖民地宗主权有着本质上不同!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hread&tid=51362

(甲)主权(宗主权之领土权益)。
(中国政府对藩属琉球国之琉球列岛的宗主权的领土权益)。



(乙)治理管辖权(藩属地方自治权益)。
(中国政府授予琉球国王对琉球列岛的地方自治的治理管辖权益)/。
(日本于1879年单方面废除中国藩属琉球国,觊觎另改名设置为日本冲绳县给予殖民。然而,日本以军警武装力量占据琉球后,但确在未经琉球国的宗主国(中国)签署割让、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权益,所以日本是非法的获得琉球列岛‘殖民治理权’)/。
(盟军美国于二战的冲绳战役后,将日本自1879年非法的’殖民治理权’驱逐出琉球列岛外,并依法设立‘美国军事占领区琉球政府’的‘军事治理管辖权’)/。
(然而,美国却利益熏心企图拉拢日本成为其反共反苏意识形态一员,美日两国狼狈为奸违反战后协议的在1951年旧金山对日合约后,1953年“”美日两国之奄美群岛议订书“”、1968年“”美日两国关于小笠原群岛的议订书“”、1971年“”美日两国关于大东群岛及琉球列岛的议订书“”,私自将美国军事占领区琉球的治理管辖权擅自交付给予战败国,促使了日本重新获得违法的再殖民治理管辖琉球列岛‘施政权‘ )。

按近代国际法原则性:
我们不能用后产生的国际法规法条概念,去限制、否定、甚至于剥夺“”早已合法产生当事国国家主权领土。“”

割让是指一国将其对国家领土的主权移转于另一国。

割让一般通过“”双边条约“”作出安排。
割让分强制性割让和非强制性割让两种,在此先就(强制割让)讨论。

“”强制性“”割让是指一国通过使用武力以签订和约的形式迫使他国将其领土移转给自己。这种割让通常是战争或战争胁迫的结果。通过武力缔结割让条约的做法目前已被摈弃。

(甲)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52条,违反《联合国宪章》所载的国际法原则,通过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而“缔结的条约”是无效的。

(乙)1969年《条约法公约》第51条规定,缔约一方同意受条约约束的表示”是通过对其代表实施强迫“而取得的,”其同意的表示应无任何法律效果“。

(丙)第52条又规定,违反《联合国宪章》中所包括的国际法原则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而缔结的条约无效。

事故,1895年中国清政府甲午战败与日本明治政府签署的马关条约内
(1)放弃朝鲜半岛的宗主权权益。无效!
(2)割让台湾岛澎湖岛。无效!
(3)割让辽东半岛。无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八重王 发表于 2016-1-18 08: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泊人生 发表于 2015-5-3 11:33
台独与昔日的台湾民主国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台独是皇民汉奸,而台湾民主国是优秀的中国人,是爱国英雄。

唯有声张中国的宗主国权益,才能破解琉球列岛、台湾岛、南海岛礁被、藏南、等等被“”它人(国)“”长期窃占殖民、或拒不归还的谈判。
而后,中央政府才能名正言顺发动军事保卫战,驱逐外敌的入侵我们固有主权领土。
随后,再将战后的地方自治治理权,在中央政府监督下交还给予当地人民,实践所谓“一国两制”。
主权领土在中国中央政府。
治理权益在中国自治政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6-4-15 15: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殖民与台湾光复巡回特展第五站花莲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hread&tid=56244

1895年日寇採取警察、憲兵、軍隊三者合作的嚴厲「討伐」,鎮壓台灣人民的武裝抗日運動。
但鎮壓越是殘暴,台灣人民的反抗就更加激烈。
據不完全估計,在乙未反占領戰鬥中,台灣人民犧牲的人數至少達數十萬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6-4-17 11: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歷史上的今天】
1895年4月17日
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予日本。

中国对台湾及琉球列岛尚有宗主国主权领土权益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hread&tid=53995


中国拿回台湾的问题点,不在于台湾是否为中国清政府的一省。追根结底,真正得以拿回台湾岛的核心词,“”中国中央政府拥有台湾岛的宗主国身份未曾消失。同时也符合了毛泽东所提议“”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1895年台湾民主国实为中国清政府的属国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hread&tid=36785

台湾民主国基本上虽有国之名号,以及总统的爵位,但仔细探究台湾民主国在当时欧美奉行的“万国公法”(国际法则)规范下,台湾民主国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之实。

简言之,
(1)台湾民主国依照1895年的万国公法规范只能归为中国清政府宗藩制度内的属国(行政区域管理制度框架内的地方自治省、州等级)。

(2)年号定为「永清」,表示虽然是自主立国,但仍将「永远服膺於中国清政府之下」;

(3)旗帜设计「蓝地黄虎」旗,是因为中国清政府使用的是「龙旗」,一表示遵从中国清政府,且不敢冒犯龙威、二强调台湾民主国与中国清政府之间「尊龙虎卑」的特殊君臣政治从属关係。

(4)首任总统唐景崧在其总统就职典礼上,让台湾绅民对他行以「两跪六叩」的中国清政府朝仪,以有别於对中国清政府皇帝的「三跪九叩」礼;这也是代表台湾民主国的成立绝不僭越中国清政府皇权的政治从属关係。



注:甲
中国对藩属国的宗主权与欧美俄日殖民地宗主权有着本质上不同!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hread&tid=51362

(甲)主权(宗主权之领土权益)。
(中国政府对藩属琉球国之琉球列岛的宗主权的领土权益)。
中国拥有琉球群岛主权一脉相传。中国五百年来的"属国"琉球国,凡其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国王"。
未经册封以前称琉球"世子",权国事;未经中国中央皇室政权承认其政治治理地位受封前,绝对不敢僭越自称为 琉球国 "王"..
过去在中国宗藩制度区域行政管理框架内,虽有"蕃属国"的"国"名称及其"国王"的爵位,但“”它“”不是个完全独立自主国家,“”它“”的外交军事领土变更则是必须受到中国中央皇权监督而有所节制,事故“”它“”与中国中央皇权的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简而言之,“”它“”藩属国与中国中央皇权是地方自治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治从属关系。

(乙)治理管辖权(藩属地方自治权益)。
(中国政府授予琉球国王对琉球列岛的地方自治的治理管辖权益)/。
(日本于1879年单方面废除中国藩属琉球国,觊觎另改名设置为日本冲绳县给予殖民。然而,日本以军警武装力量占据琉球后,但确在未经琉球国的宗主国(中国)签署割让、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权益,所以日本是非法的获得琉球列岛‘殖民治理权’)/。
(盟军美国于二战的冲绳战役后,将日本自1879年非法的’殖民治理权’驱逐出琉球列岛外,并依法设立‘美国军事占领区琉球政府’的‘军事治理管辖权’)/。
(然而,美国却利益熏心企图拉拢日本成为其反共反苏意识形态一员,美日两国狼狈为奸违反战后协议的在1951年旧金山对日合约后,1953年“”美日两国之奄美群岛议订书“”、1968年“”美日两国关于小笠原群岛的议订书“”、1971年“”美日两国关于大东群岛及琉球列岛的议订书“”,私自将美国军事占领区琉球的治理管辖权擅自交付给予战败国,促使了日本重新获得违法的再殖民治理管辖琉球列岛‘施政权‘ )。

按近代国际法原则性:
我们不能用后产生的国际法规法条概念,去限制、否定、甚至于剥夺“”早已合法产生当事国国家主权领土。“”

割让是指一国将其对国家领土的主权移转于另一国。

割让一般通过“”双边条约“”作出安排。
割让分强制性割让和非强制性割让两种,在此先就(强制割让)讨论。

“”强制性“”割让是指一国通过使用武力以签订和约的形式迫使他国将其领土移转给自己。这种割让通常是战争或战争胁迫的结果。通过武力缔结割让条约的做法目前已被摈弃。

(甲)根据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52条,违反《联合国宪章》所载的国际法原则,通过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而“缔结的条约”是无效的。
第51条规定,缔约一方同意受条约约束的表示”是通过对其代表实施强迫“而取得的,”其同意的表示应无任何法律效果“。
第52条又规定,违反《联合国宪章》中所包括的国际法原则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而缔结的条约无效。

事故,1895年中国清政府甲午战败与日本明治政府签署的马关条约内
(1)放弃朝鲜半岛的宗主权权益。无效!
(2)割让台湾岛澎湖岛。无效!
(3)割让辽东半岛。无效!


注:2
唯有声张中国的宗主国权益,才能破解琉球列岛、台湾岛、南海岛礁被、藏南、等等被“”它人(国)“”长期窃占殖民、或拒不归还的谈判。
而后,中央政府才能名正言顺发动军事保卫战,驱逐外敌的入侵我们固有主权领土。
随后,再将战后的地方自治治理权,在中央政府监督下交还给予当地人民,实践所谓“一国两制”。
主权领土在中国中央政府。
治理权益在中国自治政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7-5-9 22: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藩属国》

中国历史上,虽有「琉球王国」之称,但他不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它只是古代中国皇帝册封的王土。

中国历代朝廷的皇帝给予封号爵位:
如「百户、千户、男、子、伯、侯、公、王」等,有些时期又称”国”[ 如,东汉时期的 魏 国/蜀 国/吴 国 、唐朝、五代等等], 而中国历代的藩属[国] 行政区域制 度;则与现在的省权、或自治州区、或特别行政区相当。完全不是欧美近代政治的「国与国」关系,实为是「中央与地方」的君臣关系。

因此,中国明清两皇朝历经五百多年来,琉球列岛是中国皇帝领土的一部分,也就是中华民族祖宗的遗产,由此琉球的主权是琉球人民的、也是中华民族。明清朝代时期琉球统称是「琉球国」=「中国藩属琉球」。
而今天在新中国则称「琉球(冲绳)」=「中国琉球特别行政区」,中国政府拥有合法的琉球群岛的主权不容质疑。

《宗藩体制》框架内的「朝贡仪试」,是中国古代皇权朝廷特有的一种「普天之下,力所能及,莫非王土。」行政区域制度下宗藩体系,其立足点是 传统君臣政治思想的中心大国的定位。
(甲)政治面以藩属国遣其使臣按期赴京述职报告的“”称臣纳贡、永世服膺、代职镇守海疆“”的朝贡体制为主,
(乙)经济面则採年度审核发放“”勘合贸易“”利益为辅的框架,
从而以政治经济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朝贡体制共同体”的贸易经济初始的形式,在当时的政治、 经济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朝贡制度形成于先秦时候,其 体系是以天子(皇帝)为中 心,将 四周分封领土之诸侯分 为侯服、甸 服、男服、采服、 卫服、要服,而 “九州之外, 谓之番国”,亦即东夷、 北 狄、西戎、南蛮,又可分为夷 服、镇服、蕃服,是为“九 服”之制。 进入“九服”体系的 各诸侯、各藩属均 要向天子履 行朝觐和贡物的义务, 天子应 当以礼相待,并进行回赐。

中国明清两朝五百年拥有对藩属库页岛、虾夷岛、琉球台湾列岛等地区的宗主国权益未曾改变,虽倭国趁中国明末清初朝政更迭短暂数十年间藩属国“”库页岛、虾夷、琉球“”曾经被倭国所侵蚀占据,但随着清朝政权稳定后,对倭国施加压力以”军事以战逼退威慑”与经济以勘合贸易封锁制裁”等手段,最后上述三个中国的属国又陆续对中国称臣纳贡永世服膺镇守海疆,倭国短期窃据中国宗主国权益终放弃。

清朝
吉林将军,管辖藩属库页虾夷的事务。
闽浙总督,管辖藩属琉球台湾的事务。

《1944年蒋介石:日本主权不及虾夷岛(北海道)》
日本主权《不及于 虾夷岛/北海道》的记载,是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前,
在中国相关文献记载日本 的本部领土只限于:“本州 岛”、四国 岛“、九州 岛”早在:

日本三岛是清末民初时常 用的对日本的别称指当时日本 的本部领土:“本州 岛”四国 岛“九州 岛”,而且常常和英伦三岛相提并 论后来随著中国清朝腐败,日俄战争后,日本军国的崛起,日本趁势窃取原属於中国的北海道/虾夷的主权,从而殖民虾夷岛,并掩耳盗铃更改为北海道殖民地,就不再是日本三岛,而是四岛了。

清末水师军事专家“陈伦炯”:”海国闻见录“ 已见“日本三岛”的讲法 。
清末外交官员“黄遵宪":1877年,曾随主官出使日本,写"日本国志"说:"日本三岛之国"有似乎英……兵志。
http://www.liuqiu-china.com/portal.php?mod=view&aid=990



备注:
中国政府享有对琉球国的“”宗主领土权“”的权益。
琉球国王享有琉球列岛的“”治理管辖权“”的权益。

中国对于琉球的宗主权,从未签署任何放弃、或割让等协议书文件给予它国。虽然日本殖民政府于1879年后单方面废中国藩属琉球国,从而改设置日本冲绳县给予窃占殖民。
但中国历届的政权从未、也未曾正式签署放弃对琉球宗主权领土。
故此,美日两国必须将其窃占的琉球列岛,以和平协商谈判归还与中国,并且必须遵循港澳地区回归模式。

中国拥有琉球群岛主权一脉相传。中国五百年来的"属国"琉球国,凡其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国王"。
未经册封以前称琉球"世子",权国事;未经中国中央皇室政权承认其政治治理地位受封前,绝对不敢僭越自称为 琉球国 "王"..
过去在中国宗藩制度区域行政管理框架内,虽有"蕃属国"的"国"名称及其"国王"的爵位,但“”它“”不是个完全独立自主国家,“”它“”的外交军事领土变更则是必须受到中国中央皇权监督而有所节制,事故“”它“”与中国中央皇权的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简而言之,“”它“”藩属国与中国中央皇权是地方自治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治从属关系。

《1879年,中国官府照译横滨西字报论琉球事》
清季 申报 台湾纪事 辑录  一十七
光绪五年八月二十日(公历十月初五日——礼拜日)/1879年,
照译 横滨西字报 论 琉球 事

日前,有人自北京寄书来,证明琉球所以属日本之故;作者"巴洛佛尔"受日本"宍户"公使之托,自不得不如是云尔。
察 作者之意,不外言公历一千六百十年(1610年),日本征服琉球以及一千八百七十四年(1874年),中国认琉球为日本管辖两端已耳。
一千六百十年,"萨摩"征球,人所共晓,即"华人(倭寇)",亦无异词;

而谓,一千八百七十四年(1874年),中国认琉球为日本管辖,则未免过当也。
夫琉球进贡中国,球王即世、中国遣使往封,事在"萨摩"征球前二百余年。
当萨摩入球时,封贡曾否停止,吾不知也;历年来琉球仍进贡中国,其陪臣子弟仍入北京国子监读书,球王即世、中国仍遣使往封:事事如初,众目共见、众耳共闻。
谓"琉球既隶日本"?封也、贡也,彼何以不知;知之,又何以不禁!
为日本者?  既攻琉球,则当废琉球之主、更琉球之政,以示君威;乃一一听其自治、一一率由旧章,行之二百余年矣。

今乃忽然昌言曰:「当是时,吾既灭其国,而有之矣」;谁则信之!
查琉球官吏上书有曰:「历奉日本严戒,勿以萨摩一事显告中国」;
又曰:「使臣进北京时,必令其盟誓勿泄」。
苟琉球既为己有,何不直禁其遣使,而私相盟约不敢告人?;
可见一千六百十年以来,琉球一岛,日本并未视为己有也。
至日本并球、击台等事,并未知照中国,而谓「琉球为其所为」;是与一千六百十年,萨摩谓「琉球为其所为」,无异也。

公历一千八百七十四年,日本兴兵至台代球民复仇;中国过问,几动干戈。
日兵至台时,统领"西乡从道"照会"闽浙总督"李内称:『日前台湾生番劫杀备后民四人,后又惨害琉球难民五十二人;特此兴兵复仇』云云。

闽浙总督覆文内称:『琉球,中山故国也;臣事中国巳数百年,极其恭顺。而中国待之,不分畛域。是以本大臣札饬台湾地方官严拿凶犯,秉公办理』云云。

闽浙总督二次照会,更属了然;内称:『球人是我属民,其被生番惨害一事,自应由本大臣饬令地方官查办,不必贵国费心。况贵国之备后四人未遭惨戮,不过被劫』云云。

吾读此文吾,已知"巴君"之谬,然尚未知成立之约何如;
及取阅之,乃知"太久保"与"总理衙门"所定者,曾无一「琉」字、一「球」字,第言「有国当保护己民」而已。此一役也,中国自始至终皆不直日本所为,谓其"藉端滋扰"。

http://www.liuqiu-china.com/portal.php?mod=view&aid=97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天培 发表于 2017-10-2 18: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民主国」,即是因台湾人民为反对《1895年中日讲和条约》于日本马关割让台湾,而群起抗日所创立。

1895年5月初,盛传法国有意出面干预台湾岛让于日本一事。5月19日,适逢法国巡洋舰抵基隆,该舰长与「唐景崧」会晤后,表示:「为中国讨回台湾很难,然为台湾保台则较易,但台湾必须先脱离中国,自成一国才行」。然远在京师的清廷,此刻已决心割台,虽知台湾人民反应强烈,但不再与日本议约。

1895年5月20日,朝廷 下《诏》:「解除「唐景崧」之台湾省巡抚职务,着立即进京陛见,及命台湾省所有文武官员内渡」。


「唐景崧」原定即刻奉诏内渡回闽,但面对台湾各界地方仕绅一再恳求,勉强应允留下。
日本原本希望中国清廷能令台湾省兵员全数缴械、和平移交公务文件、并尽速离台。不过当日本委派的台湾首任总督「樺山资纪」得知台湾部分官民积极备战抗拒日本接收后,心知和平接收台湾已无可能,于是一面派兵监视台湾。另方面则调派原预计进攻北京的日本近卫师团转进入台湾。

由于台湾独立自主已势不可免,「丘逢甲」等地方仕绅,号召以民主共和的方式独立建国。并由曾经留学「巴黎政治学校公法律例」的「陈季同」则协助起草《台湾民主国自立宣言》,「唐景崧」于1895年5月25日,正式对外发表,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唐景崧」,被公推为首任总统,驻守台北;
「丘逢甲」,为副总统兼义军统领,防守新竹、台中一带;
「刘永福」,原黑旗军将领任台湾南部守备大将,防守台南;
「林维源」,台湾首富担任台湾民主国首任国会议长(但他未及就任,便私自潜行回大陆)。

台湾民主国定年号为「永清」,意「永戴圣清」。并以刻有「民主国宝印」文字为国璽。建都为台北。制作「蓝地黄虎旗」为国旗,呼应中国清朝的「黄地青龙」国旗图样,以示不敢僭越,随即并分送淡水海关、基隆炮台悬掛。


「唐景崧」亦即电奏清廷,声明台湾独立的原因是在同日本的战斗中,已不能再用中国大清国号、龙旗,故不得不改名易旗,而成立民主国的主要目的在对抗日本,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即「今之自主,为拒倭计,免其向中国饶舌。如有机,自仍归中国」。并表明对中国清朝「恭奉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的政治宣誓态度。然而,「唐景崧」就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后,即下令所有台湾文武官员三日内决定内渡与否,从而掀起了第一波台湾官员内渡逃跑。

5月29日,日本军近卫师团由澳底(新北市贡寮区)武装登陆准备接收台湾,但北部各军防务整合出现问题,原驻守台湾北部的河南兵不堪一击,湘、淮两军更是无心硬战,未见日军便自行溃散。
5月31日,日军攻三貂岭(新北市瑞芳区),守军也一样未见日军就溃散。
6月2日,清廷派割台特使「李经方(娶日本女)」为「李鸿章」之子在基隆外海的「日本军舰」上,与首任台湾总督「樺山资纪」完成了台湾割让的文件交接仪式。
6月3日,日军继续挺进、未发一枪一砲,迅速攻取基隆港制高点,狮球岭砲台。
由于日军持续逼进台北城,首任总统「唐景崧」则急召中部各军驰援,但远水近火,各军不至。眼见日军迫近台北。
6月4日,「唐景崧」在就任民主国总统10天之后,奉诏内渡领命,以视察前线之名,乔装成老妇乘德籍运煤船至厦门。台湾民主国内部也因此群龙无首,随即台北城陷入混乱。过去所招募而来的广东兵(广勇)眼看薪餉无著,便趁机烧杀劫掠。台北各界士绅则为保全性命与家产。
6月11日,台北各界士绅在群龙无首后,为了避免被战火屠戮、保全性命与家产,共推台湾鹿港(中国闽省泉州籍)商人「辜显荣」为代表,以恢复台北城战乱秩序之名,出城恭迎日军入台北城,辜家也自此得到往后日本在商业上多发达。
6月14日,日军不战而下台北,日本委派台湾首任总督「华山资纪」亲率文武官员入城。
6月17日,日本随即先举行「始政典礼」,日本正式开始统治台湾。
然而,随着日军由北往南推进到新竹接管。沿途虽陆续遭遇台湾各地抗日民兵的顽强抵抗,但却被日军逐一增员军队所攻破。由于日军逐步逼近台中,「丘逢甲」见事不可为,于7月25日,奉父母命内渡大陆,其行前写下六首著名的《离台诗》,其一以抒发他对清政府割台的悲愤和对事实无奈。

丘逢甲《离台诗》: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此地(台湾)非我葬身之地也,须变计早去,父母在世,应求自己平安。」
有人因而批评「丘逢甲」自己临阵脱逃的内渡找理由辩解。对于「丘逢甲」的历史评价也呈两极化。有人讚扬他是抗日英雄、爱国诗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但也有人说他是未战而逃,所言与所行表里不一。
接著,日军渡过淡水河,继续向南方推进。但是,在淡水河以南,一直到八卦山,日军便受到了抵抗。在桃、竹、苗地区,一些地方上的仕绅、武秀才、垦户、头人等,却凝聚成一股同仇敌愾的势力。他们靠著地形的优势,进行游击作战,比较有名的抗日者,有新竹的「胡嘉猷」、北埔的「姜绍祖」、苗栗的「黄南球」、头份的「徐驤」等。因此,使得日军遭受相当重大的损失,这是日本人始料未及的。他们原以为已与中国清廷缔约取得治理台湾权益,就可顺利的接收却没有想到由北到南等着他们却是各地村民自组的武装力量抗日起义,从而加剧阻碍日军顺利接收。

据悉有位美国籍随日军接收的记者「J.W. Davidson」曾说日军在台湾打了一场比在中国北方甲午战争更艰苦的战争。原本日本初期将台湾总督府定位为民政官衙,但在台湾岛各地陆续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后,便在1895年8月,宣布把民政改行军政,总督府也被改为军事官衙,表示将台湾的接收定位为战争,并且向本国再要求军队增援持续加入战斗。


乙未抗日战败,台湾民主国的终结路程
日本军队一路南下的结果,凭借训练有术军人与新式武器装备等优势便逐渐的把盘踞台湾各地的抗日零散武装势力,推往中、南部逼退,最后在台湾中部彰化的八卦山,抗日组织计划与日本进行一场大规模决一死战的战斗。而往南退守抗日者差不多也在这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中,虽北、中部抗日组织全军覆灭,但也给予日军部队重創打击。适逢迈入台湾的雨季气候,日军前进部队不得不停留于中部,等待增援日军师团,一方面重编伤亡惨重的战斗部署。随后,日本军队部署计划,预计兵分三路。一路由陆上往南部推移;另两路则走海路 ,一由恆春半岛登陆往北打;一由嘉义的布袋港登陆;此三路夹攻当时的台湾重镇台南。

当时台湾南部的防务,尚有曾经在越南打赢过法军的「刘永福」的黑旗军防守。但「刘永福」实际上是按兵不动,也未直接参战。据悉当「唐景崧」逃回大陆时,台北城的台湾民主国随之溃散,在台南的「刘永福」则各界推任为台湾民主国第二任总统,并改以台南为首都,大天后宫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府。

虽然日军分三路夹击,意图对台南形成包抄之势。从南部恆春登陆的日军往北推进时,在打狗(高雄)遭遇当时驻守的「刘永福」儿子「刘成良」炮击阻拦,但未坚持与日军苦战,随即就弃守。从陆路往南推进的部队,沿路除了几次各地抗日组织武装突袭遭遇外,也没有受到较大武装突袭的抵抗。
10月19日,随即「刘永福」也弃守台南,奉诏内渡领命。

11月18日,日本首任驻台湾总督「樺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全岛悉予平定」。不过,台湾人后续仍有一些零星的抗日活动。估计台湾抗日起义军伤亡逾万人,日军伤亡则报以病死者多约5000人。由于随后的日本采用军事镇压手段血腥残暴,导致台湾人民对日不满,仍伺机反攻。1895年12月,北部各路抗日义军由「胡嘉猷」任总指挥,再次集结会攻台北城内日军,惟仍不敌陆续增援之日军而功败垂成。失败后「胡嘉猷」也内渡。台北反攻之役,亦可视为「乙未战争」之尾声。乙未之战,因仓促成军,各地人民军事训练不足,缺乏军事重武器,但是能独自对抗日本制式军队拖延时间长达6个月,即使台湾各地人民死伤十分惨重,但也可歌可泣。


日本接管台湾后,给台湾居民2年的国籍过渡期,台湾人可以自由变卖财产及离开台湾,否则期限届满,即成为日本国籍。

1897年5月8日,期限届满,台湾仅4456人申请离台,占台湾当时人口(约250万)极小比例,这是因大多数的台湾人都以务农为生,已数代扎根于台湾这片土地,不愿放弃辛苦所经营的基业。





注:
唐景崧,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法战争期间,自荐前往越南,成功招抚天地会首领「刘永福」及其黑旗军,并迎战法军侵列者,挫敌锋芒,因杀敌有功,赏花翎,加二品秩,出任 福建台湾道。后因建立 台湾民主国 的决定和最后的奉诏内渡领命,几乎改变他一生的评价和官途。甲午战争爆发,「唐景崧」刚署理台湾巡抚不久,曾七次上书朝廷,坚决反对割台。但换来的却是朝廷的「著即开缺内渡进京」命令。由于形势所迫被台湾各界拥立做台湾民主国的首任总统,却因对台湾民眾抗日的悲观想法,导致他最终选择奉诏内渡领命。「唐景崧」内渡后,朝廷念其旧功未降罪,仅命其退休返乡,但声望从此一落千丈。晚年他隐居桂林,创办体用学堂,亲自编写剧本、促进清末桂剧艺术的发展,曾支援「康有为」的维新变法,企图挽回声望。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卒于桂林,享年63岁。



丘逢甲,1895年,反割台运动期间,曾经刺血上书反对割台,尔后却提前内渡,其前后言行不一,使后人对其抗日事蹟有所褒贬,但都肯定他对教育的贡献。在台中设立了逢甲大学、丘逢甲纪念公园,并关有逢甲路等为纪念。逢甲大学是他的儿子「丘念台、杨亮功」等人努力奔走成立。据悉内渡后,一度鬻文维生,后来专心在广东、福建、南洋一带办学,在广东任兴民中学首任校长,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西式学堂)、体育传习所、岭东同文学堂。他认为「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1911年后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 1912年2月,病逝于广东镇平县淡定村,年仅48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7-10-3 04: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1894年8月1日,日本侵列者为了肢解中国对朝鲜的主权领土的权益,不惜于朝鲜半岛发起突袭中国海军舰队引发中日两国战端,是为甲午战争。

1894年12月,日本侵列者眼看胜利在望,前枢密顾问「井上毅」,向首相「伊藤博文」递呈汉文意见书,陈述:

“世人皆知朝鲜主权必争之,却不知台湾之占有尤为必争。朝鲜究竟无力独立。而且,为其保护国虽有义侠美名,并无富殖实益,台湾则然。不但能扼黄海、朝鲜海、日本海航权,亦可开阖东洋门户。况且与冲绳(琉球)及八重山群岛相连,一臂伸处,得以钳制他人出入。若此一大岛落入他人之手,我冲绳诸岛将受鼾睡之妨碍,利害相反不啻霄壤。若失此机会,二、三年后台岛必为他一大国所有。不然又必成为中立而不可争之地”,井上说明领有台湾的重要性,并指出如失此良机,再没有机会。


日本当时,兼任海军教授、隶属大本营的「中村纯九郎」,也向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提出“有关占领台湾岛的建议”,极力主张:“台湾为南中国海的咽喉,日本非把它纳入版图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天培 发表于 2017-10-6 11: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内部早就有向外侵吞中国的土地,也可以从下列叙述得知,我国的虾夷岛、琉球列岛、台湾岛、澎湖列屿、朝鲜半岛等地都不曾属于日本的领土。
如:清同治九年(1870),日本外务省官员「佐田白茅」在其《征韩论》中,更是露骨指出:「若以日本为一大城池,那么「虾夷、吕宋、琉球、满清、朝鲜」,皆可为(日本)皇国之藩屏也,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琉球可唾手而取也。」

日本以国土狭窄,每每其国力稍加兴盛伊始,便开始向外扩张侵略。他们首先将侵略目标对準中国边远疆域「琉球列岛、虾夷岛、朝鲜半岛、台湾岛」。

先是鱼目混珠混肴视听的质问(一)其本州岛冈山县民四人遭风难漂到台湾被生番所劫伤、(二)同原属中国官府管辖的琉球船民遭风难漂到台湾被劫杀。

日本侵列者把两件属地、属权不同的船民遇难事件迷糊事实焦点,把中国藩属琉球国,偷天换日成为《琉球列岛两属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天培 发表于 2017-11-6 21: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臺湾民主国之《蓝地黄虎旗》 修护成果特展:
黄虎旗的故事



甲午战争末期的中日两国议和会议

清朝军队在甲午战争期间,无论是在哪个战场都节节失利,因此清廷早在 1894 年 11 月,就开始企图藉由西方势力的介入来与日本讲和。首先是1894年的 11 月 26 日( 光绪二十年十月廿九 日),派遣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催琳,Gustav von Detring 」前往日本神户谈判,但遭到拒绝。之后 1895 年 1 月 31 日(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六 ),再次派遣人员去广岛议和,又因委任状不全而中断。

1895 年 2 月 13 日(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九 ),清廷任命「李鸿章」全权代表赴日议和。他在 3 月 19 日( 二月廿三 ),时抵达了日本的马关港,立即从 3 月 20 日( 二月廿四 ),起展开长达五次的会谈。

在 1895年3 月 24 日( 二月廿八 日),中日议和的第三次会议中,双方讨论到臺湾问题时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当天下午,「李鸿章」受到日本籍的反对议和份子的枪击,而一度造成紧张; 2 月 30 日( 三月初五 ),清、日签订停战协定,但停战范围不包括臺湾与澎湖,到了 3 月 31 日( 三月初六 )该和约生效。
4 月 10 日( 三月十六 ),举行第四次,
4 月 15 日( 三月廿一 ),举行第五次会议。
直到  4 月 17 日( 三月廿三 ),双方签订《 讲和条约 》( 即《 马关条约 》 )。其中的第二条的第二、三款载明将「 臺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 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 格林威治 )东经百九十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永远让予日本。



《蓝地黄虎旗》的诞生

在《 马关条约 》议和期间,臺湾人民始终笼罩在割让的阴影裡。条约签订之后,更是让清廷在臺官吏与住民陷入恐慌与不满。各地绅商与知识分子在积极争取朝廷大吏的重视,以及谋求列强干涉的举动皆告失败之后,逐于 5 月 23 日( 四月廿九 ),发表「 臺湾民主国自主宣言 」,希望藉此推翻于马关签署的《 中日两国讲和条约 》里的割臺条款。




蓝地黄虎旗的修护工程
要修护黄虎旗这样的平面织布文物,首先得做出检视纪录,以确认它的尺寸、层次结构、制作工序、织品材质、採用何种顏料绘制、背纸以及劣化状况等等,然后拟定修护概念与着手执行修护计画。
修护工作的流程大致上分为十一个步骤:

1. 表面除尘
以吸尘器配合软毛刷,使用物理性方式清洁,并使用纱网包覆集尘管口,以避免织品脆弱处或残片不慎吸入。

2. 清除异物
透过实体显微镜放大观察,使用手术刀、针锥小心刮除,并辅以吸尘器清洁。

3. 揭除背纸
以软毛刷沾水涂刷于覆背纸上,待湿气软化浆糊后再以镊子或刮刀揭除背纸;局部无法溶解处辅以酵素片湿敷后移除。揭除后,竟然显露背面尚有一只黄虎彩绘,为本案的重大发现。

4. 彩绘层加固与清洁
加固:以鱘鱼胶于裂痕边缘以笔刷渗入缝中进行局部加固。
清洁:以唾液湿润棉花棒在彩绘表面滚动清洁后,再清除残留的唾液,并以吸水纸吸附残餘的脏污,并使彩绘层平整。

5. 部分缝补线移除
缝补线的移除,使用镊子搭配手术刀进行,移除后的缝线用夹链袋进行保存,可作为日后分析检测之用。

6. 织品清洁
使用软毛刷沾水局部逐区清洗,网框下方垫吸水纸吸附脏污,并藉由下方抽气桌适当的吸引力将脏污溶出。

7. 摊縐整平
建立微湿润环境,以超音波加湿器适量的水分使纤维澎润后,使用适当压力调整縐褶回復到较为平整的状态。

8. 支撑托衬
将染色好的紓薄绢铺在 PE 胶布上,整理经纬线后以刮刀涂敷压克力系黏著剂 Lascaux 制成热塑性胶膜,待乾燥后裁切备用。胶膜定位后撕去 PE 塑胶布,并以小头熨斗以适当温度熨烫黏贴托衬。

9. 修饰与收边
小托完成后再以乙醇间接加湿软化黏著剂,以调整光泽感并提高胶膜与文物之间的黏著力。边缘预留 2 cm,裁去多余胶膜,反摺至黄虎旗正面固定以包夹边缘。

10. 染制衬布
备制与黄虎旗主体相近色调之衬布,正反两面各一幅供展出时选用衬于下方,衬布以三幅棉布横向连接,并仔细于边缘处收边。

11. 捲收典藏
黄虎旗修復后以加大圆俓捲收收存。捲收时以黄虎旗旗甬平行、正面朝内捲收,收存之保护和选用梧桐木。




臺湾民主国的瓦解

台湾民主国成立不过短短数天,即面临失败瓦解的命运。1895 年 4 月 17 日,中日于 马关签署《讲和条约 》后,日本于5 月 10 日,擢升海军中将「樺山资纪」大将,授命为臺湾首任总督,负责交接臺湾军政大权。5 月 24 日,他自九州岛广岛啟程,与近卫师团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于琉球会合后,亲王遵照总督的指示,于 5 月 29 日,成功地从台湾北部海岸三貂角登陆。

6 月 2 日,清朝代表则是选择了「李鸿章」曾纳日本妾的儿子「李经方」去与日本首任臺湾总督「樺山资纪」在澎湖海域上与日舰上完成交割的手续,日军并于次日,攻佔台湾岛北部重镇基隆港狮球岭砲台,隔日《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即搭乘英国船渡海返回内地领命厦门,日军于 6 月 11 日,顺利进入臺北城。

自 1895 年 5 月 25 日,举行台湾民主国成立典礼,到 6 月 4 日,唐景崧奉命渡海返回厦门领命,《台湾民主国》只曇花一现的维持了 11 天。




相关史料记载的重点
从许多的相关史料纪录中,大致可以归纳为几个重点:

第一是关于黄虎旗的制作。
以上这些记载中,完全没有提到这面旗帜究竟是谁提议、设计、制作,也没有提出制作的时间,以及为什么要以「 蓝地黄虎 」作为象徵等等问题。但从「唐景崧」的佈告看来,黄虎旗从设计到制成的时间应是极为急促的: 5 月 15 日,台湾各界士民齐集商议、 5 月 24 日,便已有旗帜的成品送至台湾北部海关及各炮臺悬掛; 5 月 25 日,捧官印、旗前来送给「唐景崧」。因此可以推断旗帜制作的时间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天之内完成的。

第二是黄虎旗的设计。
以「 黄虎 」为图腾的构思,是由相对于当时中国大清国旗「 黄龙旗 」而来( 龙虎相对 ),但这个说法在当时的文献中并没有出现,反而是后来日据时期的日文资料中多有提及。
事实上大清的黄龙旗,也不过是为了能与欧美俄各国交往期间,在 1872 年由朝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批准才诞生的。先是出现以黄羽纱制成( 龙以蓝羽纱制成 )的三角旗帜,后来在 1888 年清政府才明定大清国旗为长方形,纵高三尺、横四尺的尺寸。并在次年,才正式使用,距离黄虎旗的诞生也不过相隔大约六年的时间。关于旗帜的大小,在一些记载中有提及「 长方五幅 」。而这里的「 幅 」不是长度单位,而是织布机布的宽度。根据布料店和裁缝的说法,「 幅 」有分为「 大幅 」和「 小幅 」,一般是 3 尺或 2 尺 4 。而大小的另一种说法是一丈× 八尺,一尺是 0.32 公尺,换算起来是 320 cm × 256 cm ,与目前台湾博物馆藏的黄虎旗 330 cm × 264 cm 的差距不大。

第三则是另一个重要的象徵物:官府印璽。
这场仪式中印与旗一起出现,以作为新国家的象徵。对于「 印 」的内容,包括「唐景崧」在内的所有文字纪录者都十分的讲究,显然「 文字 」还是具有不同的力量。除了印文的内容之外,印章的大小、材质也都随着台湾民主国组织架构的各官阶与地位的不同而有严格的规定,不得僭越。印璽的材质也有学问,大部分当时的纪录都说民主国用印是银质的,但根据日本方面的纪录,臺湾民主国的印信有数颗:

一、「 民主国之宝 」,方形、金质。
二、「 臺湾民主国总统之印 」,金质。
三、「 臺湾民主国将军之印 」,银质。
四、「 臺湾义民总统之印 」,铜质。
五、「 臺湾义民总统官防 」,长方形、木质。




成立「 臺湾民主国 」的意义

「 臺湾民主国 」之所以成立,主要是考虑到,清朝已经在合约中割让臺湾,除非不惜毁约再战,或是引来西方列强的干涉,否则已无挽救之可能。而引诱列强干涉的作法有二点:
一是将立权开放给列强,使臺湾问题国际化。
二是以臺湾民意为名义来表示与中国无关,呼吁国际的各界援助。
如此便必须有一个「 代表 」臺湾民意,且与中国无关的组织架构设计。台湾民主国就是在这样的构想中成立的。成立之后,由於各国无意再出面干涉,而且日本前来接收的大军已经来到,而朝廷也下《谕》台湾各官员近期渡海返回内地领命,于是「唐景崧」与其他核心人物皆于成立前后纷纷奉命渡海返回内地,所以以原台湾各官府成员为组织的台湾民主国,因此很快地就人去楼空的落幕了,只留下台湾岛上各地民众独自舍命抵御日本军事接管。这样的「 臺湾民主国 」与其说是抗日政府,倒不如说是《三国干涉还辽》运动的尾声;它不是一个具有实质内涵的国家,只是利用台湾民众热爱祖国的热血,虚有其名的「 外交设计 」牺牲者。



备注参考资料:

1 、《 臺湾民主国蓝地黄虎旗修护报告 》臺湾博物馆,2012 年 10 月 。
2《 臺湾民主国旗历史调查研究报告 》臺湾博物馆,2007 年 9 月。
3、臺湾民主国蓝地黄虎旗修护成果特展《 黄虎旗的故事 》互动影片内容。
4、臺湾民主国蓝地黄虎旗修护特展介绍文宣品。
5、臺湾博物馆网站。
6、《 百年传承 走出活路:台湾当局对外关系史料特展 》展览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 年 10 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9-10-8 10: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1895年、台湾民主国は中国清の属国となった。


1879年、日本の侵略者によって不法に片付かれた「廃琉置県」の中国藩領琉球王国は中国の宗主権の領土の所有ではなかった!1895年には中国の藩領であった「台湾民主国」も中国の主権下に入ることになった。

台湾民主国は基本的に国の名称と総統の爵位を有していたが、当時欧米が奉行していた「万国公法」(国際法)の規範の下で、台湾民主国は完全に独立した国家ではなかった。

簡単に言えば、
(1)台湾民主国は1895年の『万国公法』により中国清政府の宗藩制度の属国(行政区域管理制度の枠内の地方自治省、州の等級)とされた。

(2)台湾民主国の年号を「永清」とし、自主立国でありながら「永遠に中国清政府の下に服する」とした。

(3)台湾民主国の旗のデザイン「藍地黄虎」は、中国清政府が使用している「竜旗」のためであり、一、中国清政府に従うことを表明し、しかも竜威を冒すことができない。二、台湾民主国と中国清政府間の「尊龍虎卑」の特殊君臣政治的従属関係を強調した。

(4)台湾民主国の初代総統「唐景崧」はその総統就任式で、台湾紳民に「両跪六拝」の中国清政府の朝儀を行わせ、中国清政府の皇帝に対する「三跪九拝」の礼と区別する。これは台湾民主国の成立と中国清政府の皇権を逸脱しない政治的君臣の従属関係でもあ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4-25 08:48 , Processed in 0.56428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