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查看: 1081|回复: 12

[點評] 慧眼818《习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复制链接]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10 09: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8-01-09 16:15:51


  中评社北京1月9日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作者:王东京(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行动指南,对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确立了主线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在2016年7月8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他又强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

  建设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首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作《资本论》从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出发,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交换、分配过程,揭示剩余价值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经济根源。正如列宁所说:“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评分

参与人数 2好评度 +28 金钱 +25 贡献 +20 收起 理由
88888 + 8 + 5 文章给力
兰色凡尘 + 20 + 20 + 20 文章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10 09: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并且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系列论述延续了我们党一脉相承的政治主张,同时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确定了主线。

  2、“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引领,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框架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总结提炼出的规律性成果,是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讲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他特别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创新发展是动力;协调发展是原则;绿色发展是方式;开放发展是路径;共享发展是目的。如果把发展经济比作做蛋糕,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发展是解决怎样将蛋糕做大;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怎样把蛋糕做好;而共享发展是解决怎样分蛋糕的问题。从理论构建的角度看,新发展理念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框架。

  关于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速快而不优,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然而这种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转向创新发展。如何实施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思想,既要通过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又要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体制创新。

  关于协调发展。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以后,经济就能克服生产的盲目状态,可以实行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既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也不会出现供给短缺。可是实践证明,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仍然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改革开放前,经济不协调主要表现为供给短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又出现新的不协调,主要表现是供给过剩与需求不足,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10 09: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突出的是结构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关于绿色发展。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曾发出警告,要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人类要“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做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众所周知,欧美国家曾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走欧美国家的老路肯定行不通。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关于开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一论断,是基于对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到了明末清初,中国开始“闭关锁国”,经济也就渐渐落后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 年开始改革开放,到2010年我国就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践证明,以开放促发展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关于共享发展。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享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终体现。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曾经讲:“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明确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为研究资源配置确立了基本范式

  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曾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两只手”。他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关键是发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只能履行“守夜人”的职责,主要是维护市场自由竞争。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虽然指出市场有可能在某一时间偏离均衡状态,但同时又说价格机制会让经济恢复均衡,无需政府干预。到了20世纪30年代,国际上围绕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展开了一场大论战。1908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巴罗内论证了全部经济资源归公共所有、整个经济由国家生产部集中管理的合理性。俄国十月革命后,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于1920年发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计算》一文,指出中央计划无法确定某种产品最终是否符合需求,也无法计算某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10 09: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耗费的劳动和原材料,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可能合乎经济原则。米塞斯的观点,得到了哈耶克和罗宾斯等学者的极力推崇。

  1936年,波兰经济学家兰格撰文论证,通过“模拟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一时期,凯恩斯针对1929—1933年西方经济大萧条,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指出单靠市场无法解决失业问题,主张国家干预经济。1949年,萨缪尔森对新古典和凯恩斯理论进行了综合,得出的结论是:若一国经济未实现充分就业,就适用凯恩斯理论;若已实现充分就业,国家不应对经济进行干预。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陷入“滞胀”后,又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靠价格机制不能实现市场出清,政府应通过经济政策修复市场机制。

  从中国的实践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学习苏联模式,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开始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探索。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个提法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伴随农村改革的初步成功,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关于市场的地位与作用,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解释说,这一改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并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重要思想,对我们研究资源配置有三点启示:

  第一,计划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机制,与社会制度无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第二,市场并非万能,在有些领域市场可能失灵。正是由于市场会失灵,我们不仅要研究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市场失灵。我们知道,西方经济学也承认市场失灵,但认为只在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10 09: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种情况下才会失灵:一是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二是经济活动有外部性;三是在公共品与公共服务领域。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市场其实还有一种失灵,那就是市场分配容易导致收入差距过大,形成两极分化,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政府应该加以调控。

  第三,政府也并非万能,政府管理经济也可能失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并强调“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思想,实际上明确了政府作用的原则与方法。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为经济学理论创新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经过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们要将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从中低端转为中高端;动力要从投资、出口拉动转为创新驱动。怎样成功地完成这种转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为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其核心要义是,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政府管理经济的重心应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要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政府管理经济的着力点是在需求侧。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措施都是扩大内需。可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不仅是需求不足,更主要的是生产体系与需求结构不匹配。一方面,生产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价格上涨,生态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另一方面,产业升级缓慢,过剩产能累积,需求外溢较为严重,企业效益下降。面对这些问题,仅扩大内需虽能实现总量平衡,但却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问题变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要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10 09: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经济学说史追溯,早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重视供给管理的。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就提出“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的观点,这一观点被后人称为“萨伊定律”。可是1929—1933年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大萧条”后,“萨伊定律”不攻自破。1936年,凯恩斯在《通论》中用所谓“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论证了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是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于是提出政府要干预经济,主张通过刺激投资和消费扩大需求。从此,政府管理经济的重心就从供给侧转向了需求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显然不同于凯恩斯理论,也不同于西方供给学派,更不是对“萨伊定律”的回归,而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综合研判全球经济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可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结构性问题也有借鉴价值。

  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要抓住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改革”。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这里讲的改革,强调的是改革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具体讲:就是要通过改革要素市场体制化解产能过剩;改革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改革行政审批体制与财税体制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改革金融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革投融资体制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

  第二个关键词是“供给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供给侧,所以改革必须从供给侧发力。首先要从生产端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供需错位问题。同时,还要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提升供给质量,并通过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供给,以此创造和引导新的需求。

  第三个关键词是“结构”。解决结构失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构性改革的近期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不仅是为了调整供求关系、缓解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而且也是为了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而降成本、补短板,则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增强经济增长能力。结构性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体制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治本良药,因此“现阶段推出的短期调控手段,也要注意同改革目标一致起来,推动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10 09: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中国是赢家,印度却走不了多远?       
http://www.CRNTT.com   2018-01-10 06:11:21



当地时间2017年12月11日,印度总统科温德在总统府会见正在新德里出席中俄印外长会晤的外交部长王毅。(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
  中评社香港1月10日电/印度外交总是从地缘政治视角看阿富汗,很少去关注经济方面。可以说,特朗普政府对巴基斯坦最不满的可能是后者默许中方的计划,把中巴经济走廊延伸到阿富汗和中亚,幷与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相连。中国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纳入“一带一路”,这一影响深远的举动使美国在该地区建永久基地彻底丧失意义。不论美国人能否打赢阿富汗战争,中国人都将成为真正的“赢家”。

  印度《论坛报》1月8日载文《为什么中国是赢家》,文章说,显然,印度连连遇挫——不论是在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国还是在阿富汗——因为印度老是眼盯着中国,从地缘政治角度制定以安全为轴的地区战略,这与德国人所讲的“时代精神”相脱节。而中国却在下一盘大很多的棋。基本上讲,中国不太可能利用军力确立霸主之位,更可能的还是依靠经济手段。“一带一路”倡议或许不是做慈善,但也绝非高利贷剥削。应当承认,它含有“双赢”的内容。我们预料中国可能会侵蚀人为支撑的美元世界货币地位,当这个进程加速时,美国的衰落也将大大加快。“一带一路”通过建立一个新的供应链创造一个平台。1月2日巴基斯坦央行宣布将批准中国的人民币作为贸易和投资外币便是一个信号。

  可以说,在印度外交政策“军事化”的情况下,我们走不了多远。我们全副武装却走投无路。在我们所在的地区,美国注定会败下阵来,因为美国没有能与“一带一路”倡议抗衡的计划。美国似乎陷入了时间错位,精英们不愿承认自己国度的正在溃败。

  显然,印度也无力抗衡“一带一路”,后者具有惊人的全球化属性。既然如此,我想印度的当政者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一带一路”为印度争取最佳利益。既然中国能说服巴基斯坦让中巴经济走廊经开伯尔穿过有争议的杜兰德线进入广阔的中亚草原,北京应该也有可能提出一条小环线,向东延伸进入我们的旁遮普。在笔者看来,处理有问题的两国关系的最好途径向来是使对手成为利益相关者。(作者巴德拉库马尔系印度资深外交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10 09: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8-01-10 08:26:38


  中评社北京1月10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所决定的,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逻辑

  光明日报发表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戴木才文章称,历史是刻画时代发展的客观记录。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从而使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要求中华民族必须重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

  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但是都失败了。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以正确理论为指导,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基本制度基础,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这一时期尽管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建立了根本制度基础,但从历史阶段上说,还处于由落后挨打到重新站起来的发展时期。

  在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兴国富民之道。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站起来的基础上,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持续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一时期,尽管从物质文化上为中华民族富起来和强起来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但从历史阶段上说,还处于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发展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标志着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这一时期意味着中华民族将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将步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逻辑

  文章分析,思想是指导时代发展的行动指南。在探索和完成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的奋斗进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正确指导思想,科学并与时俱进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积贫积弱的大国,如何取得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如何完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回答与解决时代课题、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开拓新境界。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充分展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理论逻辑。

  毛泽东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从落后挨打到站起来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10 09: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8-01-10 08:26:38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地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为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逻辑

  文章指出,实践是推动时代发展的真正力量。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与其他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不同,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同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进程中,还必然要经历若干具体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分三步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而在实践上推进了中华民族持续快速发展、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充分展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践逻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近30年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这一曲折的发展历程,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重大的挫折,还有严重的失误,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国际环境基础和经济发展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从而为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和走向富起来奠定了坚实根基。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并着手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推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影响世界形势和发展变化的举足轻重的发展中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中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经济总量于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744127亿元,是1978年的204.15倍,展现了中国基本富起来和初步强起来的新形象。

  党的十九大立足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愿景,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并不是要改变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而是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种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党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要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动员令,意味着我们党开启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征程,意味着中国将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兰色凡尘 发表于 2018-1-10 15: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把自由贸易挂嘴上,实际他能向你贸易自由,进入你的市场,你进入他的,不行了
西方就是这种奸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88 发表于 2018-1-10 15: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最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12 17: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2-22 10: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评:弘扬奋斗精神,投身“两个伟大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8-02-22 09:55:10


  中评社北京2月22日电/大地回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新年预示着新的希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说,“今天,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这一重要讲话,从“两个伟大革命”的深远视角,道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和奋斗目标。

  欲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必须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改革开放40年来,凭着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然而,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能够辉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的继续。

  要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工作部署变为现实,以新的更加优异的成绩不断开创新局面。

  欲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必须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铁必须自身硬,改造社会必先改造自身,勇于自我革命,才能做到从严管党治党。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伟大的自我革命是伟大的社会革命的重要前提和坚强保障。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级党组织要继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冷静,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刮骨疗毒、祛病强身、凝神聚气,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党的领导干部要以更加自觉的意识、更加勇敢的担当、更加主动的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以“伟大的社会革命”和“伟大的自我革命”的实际行动,带领党员群众开创历史新篇章。

   (来源:新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4-25 17:02 , Processed in 0.45442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