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菜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HANG737

[點評] 818《改革最终大失败之四:GDP是什么的狗的屁???》

[复制链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17 10: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了,GDP主义!多省市自曝GDP“注水”,背后的真相是……
2018年01月17日 09:15:03
来源:华尔街见闻网 作者:华尔街见闻网

15人参与 4评论
来源:华尔街见闻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很多重大的变革,都起步于微小的改变。

最近,多个省份“自曝家丑”,承认经济数据存在“水分”。为什么这些地区主动给自己的GDP“挤水分”?

多省自曝GDP造假

日前,不少省市公开承认GDP虚增或造假。

首先是内蒙古:1月3日,来自新华社的消息说,内蒙古承认GDP数据有假。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约占16年内蒙古GDP总量的15.6%。

接着是天津:1月1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人大会议上,政府公开承认:“挤掉水分之后,滨海新区2016年GDP从超万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2017年预计7000亿元,同比增长6%。”

值得一提的是,主动挤水分的“开创者”,则是去年两会时的辽宁——在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省委书记李希代表讲到,辽宁曾存在严重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并举了两个例子:有一个镇,一年财政收入160万元,最后报成2900多万元。一个市,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81家,却上报成1600多家。

GDP造假原因何在?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造假?

有评论认为,统计造假,其实是一场博弈,如果风险小于收益,造假就变成“划算的买卖”。一段时间内,“唯GDP论英雄”的考核机制,给了地方官员以追逐数据的动力。“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调侃,即来源于此。

造假,成为政绩最简单最直接的来源方式,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风险呢?遗憾的是外界约束并不健全。

《半月谈》曾做过一次调查报道,发现部分地方干部为了数据好看,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干扰统计工作,手段包括“下达”指标、“威逼利诱企业配合造假”等。地方统计部门人、财、物均归各级地方政府管理,国家统计局只是进行业务指导的背景下,干扰就难以避免。统计部门工作人员也很无奈:“你不听,人家就换掉你,更别想升迁调动了”。

法律呢?《统计法》对于统计数据造假的处罚力度大多是“通报”、“处分”。

“收益”和“风险”严重不匹配,诱惑太大,笼子太弱,自然不可避免大面积的造假。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也表示,以往地方政府政绩“唯GDP论”,存在做高GDP的冲动,经济数据的水分也长期存在,如各省GDP增速加权均值远高于全国GDP增速。

“财政收入—融资来源—工业投资—GDP—财政收入”的循环难以持续,在高增长的目标下,做高GDP和财政收入似乎成为地方政府不得已的选择。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也表示,以往地方政府政绩“唯GDP论”,存在做高GDP的冲动,经济数据的水分也长期存在,如各省GDP增速加权均值远高于全国GDP增速。“财政收入—融资来源—工业投资—GDP—财政收入”的循环难以持续,在高增长的目标下,做高GDP和财政收入似乎成为地方政府不得已的选择。

从辉煌到没落

地方史无前例地主动“自揭家丑”,这是什么逻辑?

经济数据的虚高并非孤例。根据新京报报道,审计署已披露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存在虚增财政收入问题,中纪委巡视反馈结果也点名批评内蒙古和吉林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指出,存在问题的省份其实具备某些共性:

首先,这些省份其实大都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但近些年来由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显得后劲不足,经济增速也纷纷回落。随着这些省份增长的后劲不足,可以观察到在每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的GDP增速目标也是一降再降。

其次,这些省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投资。而投资拉动经济面临资金来源的问题,因此这些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普遍偏高。如16年辽宁和内蒙古两省地方政府负债率分别达38%、31%,排名位居全国前列,被点名的云南省以43%的负债水平高居第三名;

最后,经济数据“掺水分”似乎也并非毫无端倪,宏微观数据的背离有时值得仔细推敲。比如辽宁12年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在短暂下跌后迅速企稳,甚至有所回升,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却全年保持负增长。这似乎是“注水”宏观经济数据时,微观企业利润没有相应“调整”。

下修影响几何?

地方主动给自己的GDP“挤水分”,会对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一是短期经济承压,修复需要时间。经济数据下修势必对短期经济形成冲击。以天津和内蒙古为例,16年下修部分占到全国GDP的0.8%。若算上此前下修和已点名的辽宁等7省市,16年GDP占全国比重将达到17.6%。要经过长期的调整才能缓慢恢复,以辽宁为例,15年之后辽宁GDP增速就降至2%左右,16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到17年才重新恢复到2%左右。

二是债务压力上升,倒逼财税改革。但经济和税收数据下修削弱了偿债保障,令地方债务压力上升。GDP下修后,天津、内蒙古地方政府债务/GDP均显著上升。在有限的财政收入下,传统依靠举债支持工业投资大幅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而推进财税改革,扩充地方税源,显得刻不容缓。

行动:从中央到地方

经常学家张其佐指出,经济数据造假影响党和政府的相关判断和决策,是一种违背政治规矩和纪律的严重腐败。这种腐败不除,损害的是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认同。

去年3月7日,习总书记到辽宁人大代表团参加座谈时就告诫,“经济数据造假,不仅影响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而且严重败坏党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败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

随着我国经济由过去追求增长的高速度转向注重增长质量,GDP增速目标也被逐渐淡化,很多省份开始着力挤压过去经济数据中存在的水分。内蒙古、天津GDP 数据回归真实的个案背后,中央一场宏大的改革布局早已悄悄拉开序幕,地方也在行动:

2016年10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对于统计数据造假的干部,要“一票否决”。



2017 年6 月26 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两个重要文件:《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

1月3日至4日,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下决心调整优化结构,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坚决不要徒有虚名、自欺欺人的“速”和“量”。“这笔大账早算清、早主动。……彻底甩掉单纯追求GDP增速包袱,下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于对于天津滨海新区的“挤水分”,天津社会科学院现代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明华表示,这对滨海新区和真正在天津生产发展的企业来说都是好事,可以实实在在促进经济发展,“如果老百姓的收入没有增加,那么GDP的增加没有任何意义。”

别了,GDP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0 18: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实质GDP规模
5407 次点击
38 个回复
傻湾小强 于 2018/1/17 11:49:2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指标,不外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就再加上汇率、有形的物产、年度财政收入、中国实际使用的外资额及注水分析等指标来综合评估中国真正的GDP规模。

    一,先看GNP;即哈日派说中国GNP比GDP低很多;

    世界银行数据库(WDI)中的所有GNI数据都等同于GNP。

    查了下2014年度各国GNI数据;

    Gross national income 2014 (millions of RankingEconomyUS dollars)

    1United States17,601,119

    2China10,069,180

    3Japan5,339,076

    4Germany3,853,487

    5France2,851,748

    6United Kingdom2,754,110

    中国第二,日本第三,英国第六。

    以上数据说明,中国GNP数据和GDP差距没有民主派渲染的那么大。

    二,所谓外资贡献了半数GDP论;

    看三十年来对华投资的外资额;

    中国从1979年开始引进外资,到2008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7,630亿美元.但去除后来又撤出中国的外资及假外资等因素,三十年来,中国真正利用的外资额在2500亿美元左右。

    1),中国引进的外资当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假外资,即中国人或中国公司将资金转至海外,在国外注册公司后,再以外资的名义回流中国。

    2),外资撤资;

    在这三十年间,有近半外资投资失败而黯然撤资者占来华外资的一半;

    另外,留在中国的50万家外资企业当中,有22万家并未正常运营。

    台湾发现:大陆商务部为了抵制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政策建议,向公众提供了一组通常情况下被视为绝密的数据。

    这两个政府部门为“两税并轨”(即中外企业所得税并轨, 2008年推行时改称为“两税合一”)一事发生争执。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引进的外资过多,已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主张取消对外资的 税收优惠。主管外资业务的商务部官员情急之下,于2004年12月中旬公布了一组数据:当时中国累计使用外资的金额是5,590.23亿美元,其中近一半资金已经撤回;

    当时在中国注册的外资企业共有504,568家,但实际运行的不到三分之二。

    透露这一数据的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公开发言中表示,由于中国 没有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统计,而被普遍使用的“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这一指标并不能反映外商投资企业终止运营及撤资等情况,到2004年底,中国利用外资的实际存量约为2500亿美元。

    而哈日派说中国GDP的半数为外资所贡献?

    就以2013年中国GDP为9.4万亿美元算,半数就是4.7万亿,而这2500亿美元外资的产值如何能产出4.7万亿美元的产值???

    所以,哈日派的说法就是在信口胡说八道!

    三,从汇率看中国GDP被低估;

    有一个错误的计算方法,就是按照汇率折算,来判断中国GDP规模。其实这种做法是错的,因为人民币的汇率并不是市场调节的,而是中国自己定的。

    中国的汇率GDP被严重低估了而非高估,一个基本道理,低估汇率GDP,会有利于提高出口竞争力,而大陆三十年来正是实行的压低汇率鼓励出口的政策。

    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中国于1993年主动将人民币大贬了50%。

    中国很长时间内不会允许货币自由兑换。日本当初在允许货币自由兑换后,日元升值了三倍。

    如果中国把对美元的汇率升值42%,中国GDP数额会提高多少?

    四,中国GDP注水论分析;

    质疑派一直说中国统计局数据不可靠,且各省的统计和中央的统计有很大出入。

    实际上,中国GDP数据只能低估而非高估!

    因为;

    1)存在沿海发达的省份为避税而有意低报GDP的现象。

    而发达省份所贡献的GDP数额却占总数的六七成。

    2)内陆不发达的省份为了政绩而虚报GDP数字,但也不敢太离谱。

    3,中国存在巨大的灰色地下经济;

    在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中,大量的地下经济为避税而隐身暗处;

    如,中国的餐饮等服务业很少有给顾客开发票的。甚至还有很多根本没登记注册的黑店及地下的赌博等非法经济活动,而这些都没有计入总GDP中。嫖娼开支,美日都计入GDP,中国都不计入。

    中国统计第三产业在核算方法上是能不算就不算(如黄赌毒不算),能少算就少算,如自住房租金、政府服务等,美国自住房租金占GDP的10%左右(其实 整个西方包括印度的GDP核算方法都一样,自住房租金一般都占GDP的10%左右,比如日本2011年自住房租金6221.25亿美元,占比 10.6%),中国约2%左右,美国政府服务占GDP的13%左右,中国约3%左右,尽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介入程度更深。仅此两项按相同口径中国就比美国 少算了近20%的GDP。

    因中国人使用现金结算量大,统计难度大,三产统计遗漏的多,比如家政服务,现在从农村出来从事保姆、月 嫂等职业的人越来越多,工资越来越高,这部分人的收入在国外也是计入GDP的,而中国是不计算的;餐饮业现金结算量大且很多私人消费不开发票,很多排档还是通宵营业;中国父母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是很大的一块,比如我在孩子身上从小到大花在各类培优上的钱就至少有十万以上,都是现金支付且没有正规税务发票;由于税制的原因,中国大量个体工商户瞒报营业收入,每年的实际营业额远大于统计数据。

    以上因素使中国第三产业被严重低估,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明显是“畸形”的。

    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2》2011年中国第三产业只占GDP的43.3%,与中国同组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56.7%,如果中等偏 上收入国家不含中国(中国占了权重的50%),第三产业将占GDP的64%。就连重债穷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有47.8%,比中国高出4.5个百 分点,可见中国第三产业被严重低估,中国目前合理的第三产业比重至少应为GDP的55%以上。

    中国建筑业也存在严重低估,众所周知中国消耗了世界50%以上的钢材,60%以上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世界一半以上的建筑施工机械在中国施工,中国每年新建的厂房、铁路、桥梁、港口、公路、 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是美国的10倍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再造一个法国,但中国建筑业GDP却仅仅于美国基本上差不多,因此,中国建筑业GDP应该存在严 重的低估。

    我们可以比较中日两国房屋建筑情况,来看看中国建筑业GDP被低估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建筑业季度数据库显示,2012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34.58亿平米,竣工房屋价值4.67万亿,单价1355元/平米。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日本房屋竣工面积12650.9万平方米,价值213030亿日元,折合17228亿元,单价13618元/平方米。

    2012年中国建筑业增加值5617亿美元,2011年日本建筑业增加值3316亿美元,2012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是日本的27倍,但建筑业增加值却 只有日本1.69倍。就算日本房屋建筑比中国质量和档次高一些,按中国3平米折算日本1平米,中国建筑业增加值也应该近10倍于日本。

    中国农村建房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在发达国家,农民建房是计入GDP的,而中国从来没有计入。近些年来农村自建房每年都有10亿平米左右,按每平米1000元计也有1万亿。还有农村通过互助、义务劳动建设的桥梁、道路等也都没有计入GDP。

    联合国颁布了国民经济核算新的国际标准,即《国民账户体系,2008》(简称2008年SNA),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GDP统计已采用这一新 核算标准。很多国家的GDP上修幅度很大,如尼日利亚将GDP上修了80%,阿根廷上修了27%,韩国上修了9%,美国上修3.6%等等。中国也将按新标 准对GDP作出修订,将将研究与开发支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雇员股票期权等计入GDP。

    中国GDP被严重低估还能从消费与生产两方面的数据来印证。

    消费方面

    我前面说了很多GDP被低估的情况,大部分涉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如果被低估那么消费也必然被低估。以中美两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例,2012年美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6万亿美元,中国为3.29万亿美元,中国占美国的67.7%。

    2012年中国GDP是美国的50.66%,美国居民消费占 GDP的70%,中国只占35%。按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应该只有美国的1/4,结果却占了美国的2/3,这还是按汇率反映的两国消费水平。实际上中国实物产品的消费总量是远高于美国的,如中国的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和鸡蛋的总消费量分别是美国的9倍、20倍、2倍、10倍和5倍,汽车、智能手机、 空调和服装的总销量分别是美国的1.4倍、3.4倍、8.2倍和2.2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是美国消费支出中只有30%的是实物消费,70%是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服务等消费(比如美国医疗消费支出占GDP的18%,人均近9000千美元)。而中国消费支出中80%的实物消费,只有20%是服务消费,事实上按我前面所列被低估的GDP项目,中国的服务消费水平被严重低估。另一个原因是汇率被严重低估,按世行 2011年ICP国际比较项目,中国购买力平价汇率是3.51,被低估了44%。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9%,GDP只占世界的15%, 但中国却消费了世界30%的农产品,26%的汽车,30%的家用电器,人均住房面积远超日韩台,甚至远超地广人稀的俄罗斯,境外旅游消费支出也高居世界第 一。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即使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左右的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如果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只占GDP的35%,这可能吗?

    可见中国的统计方法让消费被严重低估了,如果按照美国的统计方法,中国真实的消费率至少应该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10到15个百分点,达到GDP的60-65%,居民消费率为45-50%。

    在统计GDP的时候,大陆有意无意漏掉了很多经济活动,还如农村的大集,年交易额不少但没人统计过,这些都是不计入GDP的。可见,中国的GDP绝对是被低估的。

    五,中国GDP的有形巨额财富。

    1)农业:5.96亿吨粮食,640万吨棉花、8642万吨肉类。。。均居世界第一位的产量。

    2)工业;

    如今的中国,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1种。工业产值2012年达3.5万亿美元。

    2012年数据;

    生铁产量:6.58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9%

    钢材产量:9.51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3%

    汽车产量:1927.18万辆。第一!

    石油产量:2.05亿吨。

    天然气产量:1067.6亿立方米。

    煤炭产量:36.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5%。

    发电量:49774亿千瓦时,第一!

    交流电动机产量:92,235,370千瓦,

    程控交换机产量:32,065,141线,

    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占世界比重41%,仍为第一!

    手机产量:11.8亿部,第一!

    计算机产量:3.5亿台,产量第一!

    彩电产量:1.3亿台,同比增长4.8%,第一!

    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7600万片,全球占比率11%

    3)中国GDP的背后是强大国力。

    1,是财政收入。

    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12.92万亿元RMB。(约合2.1万亿美元)。

    2;黄金储备;

    2013年中国已经超越了意大利和法国,成为全球第三大黄金储备国。

    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的黄金储备达到约1658吨。

    3;进出口额;

    中国海关总署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5.83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

    其中,出口13.7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95万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1.61万亿人民币(折合2597.5亿美元),扩大12.8%。

    4;军费;

    2015年国防开支1450多亿美元,占GDP的1.5%。

    5;

    出入境人员总数:4.31亿人次,同比增长4.76%

    内地居民出境人数:8318.17万人次,同比增长18.33%

    公民出境游消费金额:1020亿美元。

    以上数据都是有形的事实,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总GDP!

    仅拿出政府年度财政收入这一块就有近2.1万亿美元!可见哈日派所谓中国实际GDP注了半数的水的说法就是脑病发作后的梦吟胡言乱语!

分享: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给朋友凯迪社区APP下载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赞赏
赞 | 回复 | 引用 | 举报


WiseMedia

回帖人: 受益费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8/1/17 12:02:32    跟帖回复: 凯迪APP-随时随地,想上就上   沙发
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HANG737 发表于 2018-1-21 09: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观察)多地经济“挤水分” 全国GDP数据可信吗?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周锐)继辽宁之后,内蒙古、天津也自曝虚增经济数据。多地“挤水分”举措,引发外界质疑:中国GDP总体数据还可信吗?

资料图:银行工作人员清点货币。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多位专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表示,在“各地算各地,中央算全国”的制度下,中国GDP的总体数据并非由各省数据加总得出,而是由国家统计局计算获得。
  更为关键的是,国家统计局在采集数据时,采取了卫星观察、企业联网直报以及大数据等手段,绕开了干扰的可能;在使用数据时,也通过“系统协调性检验”,来修正异常数据,主动挤掉水分。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经济数据的缩减,不会让全国数据联动变化。未来,随着GDP统一核算改革的落地,地方经济数据也将改由中央统一核算。此举将进一步压缩水分,让地方经济数据质量追上全国数据。
  防范GDP“掺水”:联网直报、卫星观察、大数据
  “分地区部分指标数据在一些地方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干扰”,中国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对中新社坦言,由于经济数据承担了其本不该承担的“政绩考核”功能,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数据出官,官出数据”的现象。
  为降低部分政绩观扭曲的地方官员对数据的干扰,国家统计局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
  首先是改变“层层上报”的数据采集方式,要求基层企业用联网直报系统,在“两点一线”模式下,将原始数据直接传到国家数据中心。
  自2011年起,中国GDP数据就已经开始完全基于“直报”数据来生产。

资料图:江西泰和县农民忙着收割超级稻。邓和平 摄
  其次是使用高科技的统计手段。姚景源以中国粮食数据的统计为例介绍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的计算有两个大步骤:第一步是使用卫星测出全国粮食生产的总面积,这一观测精确度在百亩以内。第二步是在全国抽样出5000多个样本村、近30000个地块,通过实割实测计算出单产水平。
  据了解,国家统计局在价格、贸易、投资、交通等领域先后采用了大数据手段收集数据。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卢山说:“通过使用电商平台数据、银联卡交易数据等大数据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贸易、消费等数据质量。”
  GDP主动“挤水”:用协调性监测排除异常数据
  除了数据采集,国家统计局在数据使用时,也采取了多种方式挤去水分。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负责人董礼华介绍,在GDP核算前,工作人员会对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可比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同时,要对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相互验证。由于全国GDP的核算分类比地区GDP的核算分类更为详细,这让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人员更容易发现基础数据中出现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核算出GDP数据后,国家统计局还会对GDP数据与其他重要宏观数据之间的协调性进行检验,来确保全国GDP核算结果的客观准确。
  其中,仅GDP数据与用电量、货运量等行政记录数据的交叉检验这一项,就能极大压缩数据造假的空间。
  各地GDP“脱水”:生产总值将由国家统一核算
  除了人为干扰,各地自行计算GDP的模式本身也可能产生“水分”。
  比如说重复计算。目前,许多企业在全国多地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的经营成果既会被计算在所在地GDP内,也会体现在母公司所在地的GDP中。
  重复计算、地方干扰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国各省GDP数据加总一直超过全国数据。
  2016年,全国GDP的最终核实数约74.4万亿元,而各地公布的地方GDP的汇总值约为78.0万亿元,两者相差3.6万亿元。
  因此,即便是一些区域挤掉了水分,目前地方GDP加总也仍然大于全国,这也彰显了全国数据的可信度。
  为了推动地方GDP数据进一步“脱水”,中国目前已双管齐下采取措施。
  一方面,强化造假追责。《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及《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都强调要加强领导干部统计工作考核,严肃查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推动数据生产并轨。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未来各省GDP数据将不再自行生产,而改由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
  这意味着无论是干扰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所引发的水分,未来都将从地方数据中被挤掉。(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3-28 21:17 , Processed in 0.870617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